一种机轴的非接触式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77366发布日期:2024-02-20 21:31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轴的非接触式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轴密封,尤其涉及一种机轴的非接触式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1、螺杆压缩机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通用设备,广泛用于空气动力、化工等工业领域。以往的螺杆压缩机轴的密封一般采用唇式骨架油封密封或机械密封,但这些密封都是接触式密封,存在一定的功耗,并且接触式密封磨损快,需定期更换油封,不然会有漏油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轴的非接触式密封结构,减少轴体磨损功耗,提高密封结构的寿命。

2、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机轴的非接触式密封结构,包括可旋转的轴体和油封座,轴体插设在油封座的套轴孔内,并与套轴孔间隙配合;轴体上与套轴孔相对的区段为密封轴段,油封座的两侧分别为喷油侧和空气侧,喷油侧具有正压,密封轴段上靠近于喷油侧的一端设置有螺旋降压槽;螺旋降压槽随轴体旋转时,螺旋降压槽内的油气有向喷油侧位移的运动趋势。

3、进一步地,所述套轴孔内设置有收油槽,收油槽位于螺旋降压槽远离喷油侧的一端;收油槽与密封轴段夹合成收油腔,收油槽内还设置有回油孔,进入收油腔的油从回油孔漏出。

4、进一步地,所述收油槽与螺旋降压槽之间设置有第一迷宫密封结构。

5、进一步地,所述收油槽靠近空气侧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迷宫密封结构。

6、进一步地,所述收油槽为环形槽,使收油腔环围在密封轴段上。

7、进一步地,所述回油孔的进液端位于收油槽的底部,所述回油孔的出液端连接集油箱,收油腔内的油经回油孔漏至集油箱内。

8、进一步地,所述轴体为螺杆压缩机的机轴,螺杆压缩机的主机上设置有负压进气腔,集油箱与所述负压进气腔连通。

9、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机轴的非接触式密封结构,该密封结构包含轴体和油封座,在工作时,通过轴体上的螺旋降压槽、油封座上的收油槽、以及轴体与油封座之间的迷宫密封对油进行密封,密封效果好,并且使得轴体与油封座之间留有间隙,轴体旋转时,轴体与油封座是非接触的,可以减少轴体的功耗,并提高密封结构的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机轴的非接触式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旋转的轴体(1)和油封座(2),轴体(1)插设在油封座(2)的套轴孔(3)内,并与套轴孔(3)间隙配合;轴体(1)上与套轴孔(3)相对的区段为密封轴段(4),油封座(2)的两侧分别为喷油侧(5)和空气侧(6),喷油侧(5)具有正压,密封轴段(4)上靠近于喷油侧(5)的一端设置有螺旋降压槽(7);螺旋降压槽(7)随轴体(1)旋转时,螺旋降压槽(7)内的油气有向喷油侧(5)位移的运动趋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轴的非接触式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轴孔(3)内设置有收油槽(8),收油槽(8)位于螺旋降压槽(7)远离喷油侧(5)的一端;收油槽(8)与密封轴段(4)夹合成收油腔,收油槽(8)内还设置有回油孔(9),进入收油腔的油从回油孔(9)漏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轴的非接触式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油槽(8)与螺旋降压槽(7)之间设置有第一迷宫密封结构(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轴的非接触式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油槽(8)靠近空气侧(6)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迷宫密封结构(1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轴的非接触式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油槽(8)为环形槽,使收油腔环围在密封轴段(4)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轴的非接触式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孔(9)的进液端位于收油槽(8)的底部,所述回油孔(9)的出液端连接集油箱(12),收油腔内的油经回油孔(9)漏至集油箱(12)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机轴的非接触式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体(1)为螺杆压缩机的机轴,螺杆压缩机的主机上设置有负压进气腔(13),集油箱(12)与所述负压进气腔(13)连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机轴的非接触式密封结构,包括可旋转的轴体和油封座,轴体插设在油封座的套轴孔内,并与套轴孔间隙配合;轴体上与套轴孔相对的区段为密封轴段,油封座的两侧分别为喷油侧和空气侧,喷油侧具有正压,密封轴段上靠近于喷油侧的一端设置有螺旋降压槽;螺旋降压槽随轴体旋转时,螺旋降压槽内的油气有向喷油侧位移的运动趋势;套轴孔内设置有收油槽,收油槽位于螺旋降压槽远离喷油侧的一端;收油槽与密封轴段夹合成收油腔,收油槽内还设置有回油孔,进入收油腔的油从回油孔漏出;收油槽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第一迷宫密封结构和第二迷宫密封结构。本技术采用非接触式的密封结构,能够减少轴体功耗,提高密封结构的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孙昭旭,谷朝辉,包梦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顺气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1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