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侧出口船用管道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09601发布日期:2024-02-22 21:08阅读:12来源:国知局
高效侧出口船用管道泵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水泵,特别地,涉及一种高效侧出口船用管道泵。


背景技术:

1、离心泵因为结构稳定、便于维修而广泛应用在船舶领域。

2、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1071512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离心泵,包括电机、泵体、阀体,电机与泵体内的泵轴连接,泵轴一端安装有叶轮,叶轮的内侧依次设有静环和动环,叶轮的外部设有泵壳和连接座,连接座与电机通过螺栓固定,泵体通过第一光接头与阀体连接,阀体连接有第二光接头,阀体内设有筒,筒的下端口处设有密封板,阀体通过第一管螺母与第一光接头连接,阀体通过第二管螺母与第二光接头连接,泵壳与连接座之间设有o型圈。

3、这种离心泵具有不易发生漏水的优点,但是以往人们的环保理念较差,会把很多垃圾倒入海里,将海水抽到船上的过程中,少量垃圾会从进水管进入到泵体,就容易造成叶轮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侧出口船用管道泵,通过设置过滤网以使叶轮不易损坏。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侧出口船用管道泵,包括电机、泵体、叶轮,所述电机的动力轴穿入泵体并与叶轮固定连接,所述的泵体固定于电机的侧壁上,所述的泵体上开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的进水管和出水管通过连接口连通,所述的叶轮位于出水管内,连接口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与叶轮的边缘抵触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的进水管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的支撑座上开设有滑槽,所述的滑槽与进水管的内壁连通,所述的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框,所述的支撑框内固定连接有位于进水管内的过滤网,所述的支撑框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与滑槽的内壁抵触的第二密封圈,所述的支撑框远离过滤网的一端位于进水管的外部,所述的支撑座上设置有用于拉动支撑框往远离进水管移动的动力结构。

3、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开启,海水由进水管进入到泵体内,穿过连接口,由于动力轴带动叶轮旋转,叶轮将海水甩入到出水管中,从而产生负压,以使进水管内的海水持续不断从出水管导出,当有垃圾进入到进水管内时,垃圾落入到过滤网中,在电机运行一段时间后,通过动力结构将支撑框从进水管内抽出,对过滤网更换,再用动力结构将支撑框推入到进水管中,以对垃圾过滤,从而达到使叶轮不易损坏的目的。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动力结构包括螺杆、螺纹孔、引导套、引导柱、联杆、动力杆,所述的螺纹孔开设于支撑框的侧壁上,所述的螺杆螺纹连接于螺纹孔中且一端固定于引导柱上,所述的引导套固定于支撑座上,所述的引导柱滑动连接于引导套中,所述联杆一端铰接于引导柱远离螺杆的一端,另一端铰接于动力杆的中部,所述的动力杆的端部铰接于支撑座上,另一端往远离支撑座的方向延伸。

5、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叶轮在转动的过程中会产生负压,由于该负压的作用,使支撑框与支撑座的滑槽之间会挤压而十分紧密,把握动力杆远离支撑座的一端,扳动动力杆,动力杆带动位于动力杆中部的联杆移动,从而起到省力的作用,联杆将引导柱沿着引导套往远离滑槽的方向移动,通过螺杆将支撑框往进水管的方向拉动,使过滤网从进水管内移处,操作简便、省力;在更换新的过滤网后,将支撑框螺纹连接在螺杆上,按压动力杆,动力杆沿着铰接处翻转,使联杆带动引导柱移动,引导柱沿着引导套的长度方向移动,使支撑框往靠近滑槽的方向移动,过滤网位于进水管内,再次开启电机后,通过负压的作用,使支撑框与滑槽的内壁抵紧并定位。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过滤网包括滤框、网体,所述的网体固定于滤框的内壁上,所述的滤框的外沿开设有第一引导斜面,所述的支撑框上开设有用于与第一引导斜面抵触的第二引导斜面,所述的支撑框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的滤框上开设有套设于限位柱上的限位孔,所述的支撑框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与滤框的侧壁抵触的限位板。

7、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将滤框放置在支撑框上,使第一引导斜面和第二引导斜面抵触,同时,限位柱穿过限位孔,限位板对滤框的侧壁支撑,滤网受到进水管内流动的水流的压力,使滤框往靠近支撑框的方向移动,通过第一引导斜面和第二引导斜面的引导作用,使滤框和支撑框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使垃圾不易从滤框和支撑框之间的缝隙穿过,以进一步提升对叶轮的保护作用。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电机靠近泵体的一端设置有使叶轮平稳转动的限位结构。

9、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结构使叶轮转动更为平稳,以使海水传导更为高效、稳定性。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限位结构包括固定框、第三密封圈和第一轴承,所述的固定框的两侧分别与泵体、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三密封圈固定于固定框的内壁上,所述的叶轮朝向固定框的一侧一体化设置有与第三密封圈的内壁抵触的连接环,固定框的内壁与动力轴之间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轴承。

11、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将固定框套设在动力轴的外部,将固定框的两侧分别与泵体、电机固定连接,将第三密封圈固定于固定框上,在叶轮转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一轴承的传导作用和稳定作用,使叶轮不易发生严重抖动,以保证高效传输海水,同时,第三密封圈与连接环抵触,使海水极少量的海水穿过第三密封圈与连接环之间的缝隙,从而不易对第一轴承造成腐蚀。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电机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动力轴径向抖动的稳定结构。

13、实现上述技术方案,使动力轴能够更为稳定地转动。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稳定结构包括定位座、定位盖、第二轴承、第四密封圈和第五密封圈,所述的定位座固定于固定框远离叶轮的一侧,所述的定位座远离固定框的一侧开设有容纳腔,所述的第二轴承嵌入容纳腔中且第二轴承的内壁与动力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的定位盖套设于动力轴的外部且固定于定位座远离固定框的一侧,所述的第四密封圈固定于容纳腔的内壁上且与动力轴抵紧,第五密封圈固定于定位盖的内壁上且与动力轴抵紧。

15、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在动力轴转动时,第二轴承使动力轴能够转动更为稳定,同时,通过第四密封圈和第五密封圈的设置,使海水不易腐蚀第二轴承,以使动力轴能够长时间稳定转动。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侧出口船用管道泵,包括电机(1)、泵体(2)、叶轮(21),所述电机(1)的动力轴(11)穿入泵体(2)并与叶轮(21)固定连接,所述的泵体(2)固定于电机(1)的侧壁上,所述的泵体(2)上开设有进水管(51)和出水管(52),所述的进水管(51)和出水管(52)通过连接口(53)连通,所述的叶轮(21)位于出水管(52)内,连接口(53)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与叶轮(21)的边缘抵触的第一密封圈(54),其特征是:所述的进水管(5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座(6),所述的支撑座(6)上开设有滑槽(61),所述的滑槽(61)与进水管(51)的内壁连通,所述的滑槽(61)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框(7),所述的支撑框(7)内固定连接有位于进水管(51)内的过滤网(8),所述的支撑框(7)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与滑槽(61)的内壁抵触的第二密封圈(72),所述的支撑框(7)远离过滤网(8)的一端位于进水管(51)的外部,所述的支撑座(6)上设置有用于拉动支撑框(7)往远离进水管(51)移动的动力结构(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侧出口船用管道泵,其特征是:所述的动力结构(9)包括螺杆(91)、螺纹孔(92)、引导套(93)、引导柱(94)、联杆(95)、动力杆(96),所述的螺纹孔(92)开设于支撑框(7)的侧壁上,所述的螺杆(91)螺纹连接于螺纹孔(92)中且一端固定于引导柱(94)上,所述的引导套(93)固定于支撑座(6)上,所述的引导柱(94)滑动连接于引导套(93)中,所述联杆(95)一端铰接于引导柱(94)远离螺杆(91)的一端,另一端铰接于动力杆(96)的中部,所述的动力杆(96)的端部铰接于支撑座(6)上,另一端往远离支撑座(6)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侧出口船用管道泵,其特征是:所述的过滤网(8)包括滤框(81)、网体(82),所述的网体(82)固定于滤框(81)的内壁上,所述的滤框(81)的外沿开设有第一引导斜面(83),所述的支撑框(7)上开设有用于与第一引导斜面(83)抵触的第二引导斜面(84),所述的支撑框(7)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柱(86),所述的滤框(81)上开设有套设于限位柱(86)上的限位孔(85),所述的支撑框(7)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与滤框(81)的侧壁抵触的限位板(8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侧出口船用管道泵,其特征是:所述的电机(1)靠近泵体(2)的一端设置有使叶轮(21)平稳转动的限位结构(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侧出口船用管道泵,其特征是:所述的限位结构(4)包括固定框(41)、第三密封圈(42)和第一轴承(43),所述的固定框(41)的两侧分别与泵体(2)、电机(1)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三密封圈(42)固定于固定框(41)的内壁上,所述的叶轮(21)朝向固定框(41)的一侧一体化设置有与第三密封圈(42)的内壁抵触的连接环(211),固定框(41)的内壁与动力轴(11)之间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轴承(4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侧出口船用管道泵,其特征是:所述的电机(1)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动力轴(11)径向抖动的稳定结构(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侧出口船用管道泵,其特征是:所述的稳定结构(3)包括定位座(31)、定位盖(32)、第二轴承(33)、第四密封圈(34)和第五密封圈(35),所述的定位座(31)固定于固定框(41)远离叶轮(21)的一侧,所述的定位座(31)远离固定框(41)的一侧开设有容纳腔(311),所述的第二轴承(33)嵌入容纳腔(311)中且第二轴承(33)的内壁与动力轴(11)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的定位盖(32)套设于动力轴(11)的外部且固定于定位座(31)远离固定框(41)的一侧,所述的第四密封圈(34)固定于容纳腔(311)的内壁上且与动力轴(11)抵紧,第五密封圈(35)固定于定位盖(32)的内壁上且与动力轴(11)抵紧。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侧出口船用管道泵,包括电机、泵体、叶轮,所述电机的动力轴穿入泵体并与叶轮固定连接,泵体固定于电机的侧壁上,泵体上开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通过连接口连通,叶轮位于出水管内,连接口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与叶轮的边缘抵触的第一密封圈,进水管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支撑座上开设有滑槽,滑槽与进水管的内壁连通,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支撑框,支撑框内固定连接有位于进水管内的过滤网,支撑框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与滑槽的内壁抵触的第二密封圈,支撑框远离过滤网的一端位于进水管的外部,支撑座上设置有用于拉动支撑框往远离进水管移动的动力结构,以使叶轮不易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康,王乙,王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东航消防泵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0
技术公布日:2024/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