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型脚架转动固定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17199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桌上型脚架转动固定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桌上型脚架转动固定构造,特别是指一种能将脚架上云台的转球体紧密固定的构造。


图1所示为一种常用的桌上型脚架,其具有一云台组1、一固定座体2与三支脚3,云台组1设有云台11与云台座12,运用云台11可以与相机、数字相机、小型摄影机的机体结合,便能将其固定于桌上。其主要缺陷在于由于支脚3较短,在云台座12下端以一转球体13定位于固定座体2的球座21处,由于云台座12在使用上要求具有转动的功能,其朝前与朝后的转角皆具有九十度的范围,主要以球座21的开口22大小进行控制,同样地,也能朝左与朝右转动,但角度不大,主要亦受球座21的开口22大小的限制。
固定座体2为于上端处形成球座21,以固持住转球体13,固定座体2是以两半的构造组合而成,并于固定座体2下端中间处固定有一中间支脚31,而于固定座体2的两侧各以一斜面23接有左侧支脚32、右侧支脚33,让两侧支脚32、33的上端以固定座体2的凹槽20为限制定位机构,只能张开特定的角度,便能形成三支脚张开的三角架状支撑构造,其中为了以固定座体2的球座21束裹住转球体13,在固定座体2中间有预留的一空槽24,空槽24的固定座体2两侧中分别设一左穿孔25与一右穿孔26,以一螺栓27贯穿两侧的穿孔25、26,螺栓27的另一端以一螺帽28固定,由于螺帽28需具有旋转动定位的功用,一般制成一具有向外突出的翼片29。以翼片29方便手握使用,也就是能利用与螺帽28一体制成的翼片29,对螺栓27形成锁紧或是放松的作用,当略放松螺帽28时,则转球体13能于球座21内自由转动,当调整至所需要角度时,即进行锁紧的动作,使空槽24的间隙缩小,让两半的固定座体2的球座21部分相向移动,产生迫紧的效果,把转球体13紧紧地束裹住,但是因为其构造上转球体13与固定螺栓27之间仍有距离,为间接的扣持方式,于强力扳动云台座12时,仍使与云台座12相连且固定定位后的转球体13会产生转动现象,这便会产生使用上的问题,若锁紧后仍会移动,会让使用中的不安全性提高,也很容易让调整后的角度移位,都产生使用的不确定性。
为了提供更符合实际需求的物品,本发明人进行研发,创造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桌上型脚架转动固定构造,通过运用直接锁接的固定作用,让螺栓穿过云台座的转球体,配合于转球体内特别设计的贯穿孔,能使转球体仍具有原有的转动功能,但是当螺栓被锁紧时,其固定性被提高,亦无法被扳动,达到能确保其使用的精确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桌上型脚架转动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云台组具有云台座与云台,该云台定位于云台座,该云台座下端为延伸接设有转球体,该转球体中设有贯穿孔,该贯穿孔以球心为中心形成向两端扩大的喇叭状,支架组具有后支脚与一对前支脚,该左、右前支脚的上端销接于后支脚的近上端处,能向前张开或向后收合靠入后支脚,该后支脚上端设置有球座,该球座供该转球体置入,定位螺栓由后支脚一侧的一穿孔穿入,经转球体的贯穿孔,经后支脚的另一侧的穿孔穿出,以定位螺帽与定位螺栓接合,紧密地以定位螺栓与螺帽锁紧转球体于球座处不再转动。
该对前支脚分为左前支脚与右前支脚,该后支脚具有V状张角形式的左、右两侧板,该两侧板于上端具有承接部,该两侧板内部形成容置空间收容折入的前支脚。该定位螺帽具有转动翼片。该定位螺栓设有头部嵌入穿孔,该头部的内面与转球体的表面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是具有能确保其使用的精确性的功效。
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说明。
图1为常用构造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状立体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收折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使用状态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使用状态局部剖视示意图。
参阅图2-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桌上型脚架转动固定构造,具有一云台组4与一支架组5,云台组4有一云台座42与一云台41,云台座42下端为延伸接有一转球体43;该云台41为圆盘状,具有于周面的一V型槽44,云台41中心有一阶状孔45,以一相机固定螺丝46穿过阶状孔45,让该固定螺丝46穿出,以与相机底面的固定孔相接,云台41嵌置入云台座42的顶面预留的空间,由云合座42的周边以一迫紧旋杆47向内锁接,使该旋杆47的内端伸入抵于V型槽44处,且该旋杆47具有一握柄部与一螺丝部,握柄部方便手握,螺丝部经嵌设于云台座42中的一螺帽或内螺纹后伸入预留的空间处,云台座42上以一止脱螺丝48锁入,以防止该旋杆47掉落,又云台座42具有一突耳49,于突耳49处接有一环带6,以方便持用本实用新型的脚架。
支架组5具有一后支脚51与一对的前支脚52、53,使左前支脚52、右前支脚53的上端分别以一销54与一垫片55接于后支脚51的近上端,后支脚51具有V状张角形式的左、右两侧板512、513,侧板512、513于上端具有较宽厚且大的左、右承接部514、515,且于两侧板512、513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511,以收容折入该板条状的一对前支脚52、53,左、右前支脚52、53与后支脚51的下端皆呈收缩状,让后支脚51如弯弧的刀壳状,前支脚52、53为刀片状,且前支脚52,53以上端枢接干后支脚51相对应的承接部514、515如两鳃部分的内方。
展开时,是由图4的收折状态,向前张开两前支脚52,53后,会使整体展开使用,如螳螂的前脚般固定于平面上,或于不使用时,将两前支脚52、53收合靠入后支脚51,在后支脚51上端中间设有一球座510。球座510让该转球体43置入。
球座510是由该对承接部514、515所夹设,于承接部514、515的内面各设有一左、右圆凹部516、517,以与转球体43相接触,转球体43能于球座510前后的凹槽孔之间转动,接没有一定位螺栓56由后支脚51的承接部515的右穿孔519穿入经转球体43的贯穿孔40,然后经后支脚51承接部514的左穿孔518穿出,再以一如蝶片状定位螺帽57与球座的定位螺栓56接合,其中定位螺帽57具有一转动翼片571,让螺帽57有部分嵌入于左穿孔518中,定位螺栓56的头部561是定位卡于右穿孔519中,转球体43的贯穿孔40为以球心为中心形成向两端扩大的喇叭状,便能以贯穿孔40更紧密地以定位螺栓56与定位螺帽57锁紧转球体43于后支脚51的球座510处不再转动。
云台组4的水平定位方式如图5所示,便能使转球体43于前后的开口处摆动,是以转球体43与云台座42间相连接的颈杆部在开口处移动,当转球体43向左或向后摆动时,由于仅设计于较小的角度间移动,即如图6所示,运用如喇叭状的贯穿孔40达到转球体可以转动的功用。
综上所述的构造,本实用新型运用贯穿固定于云台座转球体中的喇叭状的贯穿孔,达到直接锁固转球体的目的,以使转球体有锁固定位的机构,与常用的间接扣固式不同,且本实用新型中因转动性均未改变,但定位性被提高,所以当以定位螺帽锁固后,并无法将云台座扳动,而不会使转球体发中意外的转动状态,其具有很高的束固性,整体能提供很好的使用性,为一完全与常用不同的机构。而且本实用新型另设计有支架组的构造,也展现出不同的外观与使用的效果。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图式,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专利范围的精神与其类似变化的实施例与近似构造,皆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中。
权利要求1.一种桌上型脚架转动固定构造,其特征是云台组具有云台座与云台,该云台定位于云台座,该云台座下端延伸接设有转球体,该转球体中设有贯穿孔,该贯穿孔以球心为中心形成向两端扩大的喇叭状,支架组具有后支脚与一对前支脚,该左、右前支脚的上端销接于后支脚的近上端处,向前张开或向后收合靠入后支脚,该后支脚上端设置有球座,该球座供该转球体置入,定位螺栓由后支脚一侧的一穿孔穿入,经转球体的贯穿孔,从后支脚的另一侧的穿孔穿出,以定位螺帽与定位螺栓接合,紧密地以定位螺栓与螺帽锁紧该转球体于球座处不再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上型脚架转动固定构造,其特征是该对前支脚分为左前支脚与右前支脚,该后支脚具有V状张角形式的左、右两侧板,该两侧板上端具有承接部,该两侧板内部形成容置空间收容折入的该对前支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上型脚架转动固定构造,其特征是该定位螺帽具有转动翼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上型脚架转动固定构造,其特征是该定位螺栓设有头部嵌入穿孔,该头部的内面与转球体的表面相接触。
专利摘要一种桌上型脚架转动固定构造,具有云台组与支架组,云台组的云台座下端延伸接有转球体;支架组有后支脚与一对前支脚,使左、右前支脚的上端销接于后支脚的近上端,可向前张开或收合靠入后支脚,在后支脚上端中间设有供转球体置入的球座,定位螺栓由后支脚的右穿孔穿入经转球体的贯穿孔及后支脚的左穿孔穿出,以定位螺帽与定位螺栓接合,转球的贯穿孔以球心为中心向两端扩大的喇叭状,能紧密地以定位螺栓与螺帽锁紧转球体于球座处不再转动。
文档编号F16M11/02GK2467862SQ0120071
公开日2001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01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01年1月5日
发明者沈伟宏 申请人:沈伟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