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油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58424阅读:7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机油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油壶。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机油壶,一般包括壶体、设置在壶体上的油泵、与油泵的出油口相连的油管以及连接在油管末端的出油嘴,其中油管大多为刚性金属材质,以紧配方式或者以焊接方式与油泵的出油口固连,如专利号为ZL93244746.5的《塑料压力油壶》(公告号为CN2218866Y)就公开了这样的机油壶,由于油管不能弯曲,在一些空间位置受限制的场合,就难以把油滴到弯角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油管可弯曲的机油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机油壶包括壶体、设置在壶体上的油泵、与油泵的出油口相连的油管以及连接在油管末端的出油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管由一中空的软管和贯穿在其中的挠性导油杆构成。
为了方便装配和更换油管,所述的油管与所述油泵的出油口之间可以通过一螺纹连接管相连,该螺纹连接管一端由软管紧套在其外,另一端与油泵的出油口螺纹连接。
为使连接方便,所述的出油嘴以刚性材质为佳,所述的油管即紧套在其外;为了使出油更为顺畅并使出油嘴始终呈挺直姿态,所述挠性导油杆的两端呈扁平状,并且一端插入所述的螺纹连接管内,另一端插入所述的出油嘴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油管可按实际需要自由弯折油管,因此,即使在空间位置受限制的场合,也能自如地将油滴至所需的弯角处,并且出油也更为顺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导油杆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该机油壶包括壶体1、设置在壶体1上的油泵2、与油泵2的出油口21相连的油管3以及连接在油管3末端的出油嘴4,所述的油管3由一中空的橡胶软管31和贯穿在其中的金属挠性导油杆32构成,参见图1;所述的油管3与所述油泵2的出油口21之间通过一螺纹连接管5相连,该螺纹连接管5一端由软管31紧套在其外,另一端与油泵2的出油口21螺纹连接,参见图1;所述的出油嘴4以刚性材质为佳,所述的油管3紧套在其外,参见图1;所述的金属挠性导油杆32的两端呈扁平状,参见图2,并且一端32a插入所述的螺纹连接管5内,另一端32b插入所述的出油嘴4内,参见图1。
权利要求1.一种机油壶,包括壶体(1)、设置在壶体(1)上的油泵(2)、与油泵(2)的出油口(21)相连的油管(3)以及连接在油管(3)末端的出油嘴(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管(3)由一中空的软管(31)和贯穿在其中的挠性导油杆(32)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管(3)与所述油泵(2)的出油口(21)之间通过一螺纹连接管(5)相连,该螺纹连接管(5)一端由软管(31)紧套在其外,另一端与油泵(2)的出油口(21)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油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油嘴(4)为刚性材质为佳,所述的油管(3)即紧套在其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油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导油杆(32)的两端呈扁平状,并且一端(32a)插入所述的螺纹连接管(5)内,另一端(32b)插入所述的出油嘴(4)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油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导油杆(32)的两端呈扁平状,并且一端(32a)插入所述的螺纹连接管(5)内,另一端(32b)插入所述的出油嘴(4)内。
专利摘要一种机油壶,包括壶体(1)、设置在壶体(1)上的油泵(2)、与油泵(2)的出油口(21)相连的油管(3)以及连接在油管(3)末端的出油嘴(4),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3)由一中空的软管(31)和贯穿在其中的挠性导油杆(32)构成。为方便装配和更换油管,所述油管(3)与所述油泵(2)的出油口(21)之间可通过一螺纹连接管(5)相连,该螺纹连接管(5)一端由软管(31)紧套在其外,另一端与油泵(2)的出油口(21)螺纹连接。为使连接方便,所述出油嘴(4)以刚性材质为佳,油管(3)即紧套在其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油管可按实际需要自由弯折油管,因此,即使在空间位置受限制的场合,也能自如地将油滴至所需的弯角处,并且出油也更为顺畅。
文档编号F16N3/00GK2680954SQ20042002003
公开日2005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10日
发明者张吉安 申请人:张吉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