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操作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46754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操作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操作杆,特别是指一种控制窗帘完成升降动作或在其它狭窄操作空间完成操作动作的可弯折杆。
背景技术
现常规的百叶窗帘控制或操作杆多为直杆,百叶窗帘安装完毕后,操作杆固定位于一侧,多呈垂吊并外翘状,既呆板又对整体观感多有破坏。也有将操作杆设计成曲杆的,但其无论在何时皆呈弯曲状态,不仅在整体外观上较为突兀且难以称得上美观,在平常不操作时若大之曲杆占用空间也大,也并未对直杆的缺陷作出有效地改进。中国专利ZL01270942.5号《可调式窗帘的杆体构造》公开的窗帘调杆,由二中空状适长的杆体相互枢套成一具伸缩的窗帘调杆,于杆体的两侧端设一套接口,连接体两侧对称各设一中空状的套接头,侧端设一套接口与窗帘调杆的套接口相互套合,另于套接头之一侧各设一贴靠面具有若干凸齿的调整块,该结构可有效减小调杆的体积,但使用过程中套接面磨损大,易出现锈蚀并给使用造成难以料想的困难,且该专利讨论的主题其实是窗帘的支撑杆而非控制杆;中国专利ZL00244055.5号及ZL93203198.6号也都是讨论的同一主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需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即节省及适应空间又美观的控制杆,该杆在操作时可根据空间或用力方向的不同完成或实现曲杆的功能,在平时则呈直杆状。
根据上述需解决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操作杆,包括杆本体,该杆本体分为互相连接的三段,包括与受控物件连接的输出段、一端与输出段的下端连接另一端与操作段的上端连接的中间段及由使用者控制的操作段。三段杆本体相互间以轴铰方式铰连接,凹形铰座开设在中间段的两端,铰轴横跨并贯穿凹形铰座的两壁,输出段的下端和操作段的上端呈与凹形铰座匹配的凸形榫头形且在榫头壁上开有供铰轴通过的轴孔。同时,三段相互以轴铰方式铰连接的杆本体上开有相互对应且与轴向平行的偏心贯通线孔,并有一线绳由输出段顶至操作段底将三段串接在同一线绳上。
而输出段底和操作段顶的凸形榫头的头顶为能够形成90°折弯的单侧或双侧即完全为平滑过渡的圆弧形或曲面形顶,凹形铰座的顶部也可制成相匹配的圆弧形或曲面形。另外,在中间段的杆体与轴线垂直的表面上设有一沉孔,该沉孔内固定设置有一限位销;操作段杆体侧壁上开有一L型限位槽。
针对整体结构而言,最佳实施方式是在杆本体外还套置有外管组件,外管组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套管、滑移管、下套管及控制套,上套管套置在输出段上,滑移管套置在中间段上,下套管及控制套套置在操作段上。上套管及下套管均为与杆本体间隙配合的直通管,滑移管与本体间隙配合且在滑移管壁上开有与中间段外壁上的限位销配套的条状通孔,控制套的套壁上开有一通孔且该通孔内紧固有一贯穿套壁的、与操作段杆体侧壁上的L型限位槽配套的控制销。滑移管最佳形式呈H型,滑移管体刚好位于中间段两凹型铰座的座底之间,滑移管壁上的条状通孔位于上下边臂的延长线上,耳形上边臂和下边臂的高度应大于或至少等于凸型榫头的长度。
在所述杆本体的输出段的杆顶面上还固定设置有一压缩螺旋弹簧,该弹簧一端固定在杆顶面上另一端固定在受控物件上,其作用是与外管组件配合使用,使操作过程中杆本体与外管间可顺畅地产生相对位移。
本实用新型造型及结构新颖、别致、流畅,成形容易、工艺简单,操作灵巧、实用性高,实现了操作杆的多样化,解决了传统操作杆外观的呆板和实用过程中需操作空间较大的问题,具有曲杆和直杆的双重功效。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后的零部件分解示意图;附图2、3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后操作时不同动作位置的示意图;附图4、5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后操作时不同动作位置的全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既可应用于有外套管的结构状态也可采用无外套管形式即单纯的杆本体结构,现在附图中以有外套管的结构为例加以说明。
图1给出了本实用新型拥有外套管实施例的装配后零部件分解示意图,也即俗称的爆炸图。该操作杆的上端可与百叶窗帘内的全自动机构连接,以此带动该动作机构产生使百叶窗帘改变叶片遮蔽状态的动作。图中,杆本体包括互相以轴铰方式铰连接的三段,输出段11、中间段12及操作段13。
输出段11为一直杆,其上端与窗帘的动作机构连接,同时在其顶端与窗帘动作机构之间还固定设置有一压缩弹簧5,其下端是一与杆体一体的凸形榫头112。榫头的顶端即沿榫头的厚度方向上被加工成圆弧顶或曲面顶,以便于能够进行90°折弯,加工时可以根据需要对榫头的厚度面进行单侧或双侧加工,在图示中则是由凸形榫头的右上往左下斜切的弧面。另外,在与榫槽配合的宽面上开有一供铰轴124穿过的轴孔114;在轴向开有一贯穿的偏心穿线孔113。
操作段13的外形几乎与输出段11相同,形如输出段的正置,由位于上端的凸形榫头132与中间段12铰连接。同样,榫头的顶端即沿榫头的厚度方向上被加工成圆弧顶或曲面顶,以便于能够进行90°折弯,加工时可以根据需要对榫头的厚度面进行单侧或双侧加工,在图示中则是由凸形榫头的左上往右下斜切的弧面。另外,在与榫槽配合的宽面上开有一供铰轴124穿过的轴孔134;在轴向开有一贯穿的偏心穿线孔133。与输出段的区别在于操作段13的杆体部分中空呈筒状,在筒壁上开有L型限位贯通孔135,当然杆体部分亦可为实心,在杆体侧壁上开有一与外管组件配套使用的L型限位槽。
中间段12也为一直杆,上端与输出段11连接,下端与操作杆13连接,连接方式均为铰连接,即在中间段的顶和底上开有凹型铰座121。铰座与榫头在尺寸上相匹配,相互间为动配合或间隙配合,在铰座的两侧壁上开有贯通的轴孔122,该轴孔与输出段和操作段凸形榫头上的轴孔相配套。自然地,在中间段上也在轴向开有一贯穿的偏心穿线孔123,该穿线孔与输出段和操作段上的线孔配套。另外,在轴孔122下方的中间段杆壁上设置有一与外管组件配套使用的凸起销钉125。上述为可单独使用的杆本体组件,如单独使用杆本体组件时,与外管配套的部分可省略。
为了使用更加便捷,本实施例在杆本体外加装了外管组件。外管组件包括上套管21、滑移管22、下套管23及控制套24,从上至下依次装配。
其中,上套管21和下套管23均为中空的圆管,直接套置在杆本体上。
滑移管22也为一中空管,整体形状呈H型,即在管形体上,上下各设有两只相对的“长耳”形上边臂221和下边臂223(如图),该长耳的作用主要是支撑住上套管并给输出段及操作段上的榫头留出绕铰轴转动即弯折的空间。因此,上边臂和下边臂的高度应大于或至少等于凸型榫头的长度,当然也需要与滑移管的管体相适应,一般滑移管体刚好位于中间段两凹型铰座的座底之间以免挡住输出段11或操作段13于铰座处的正常弯折。另外,在滑移管的管壁上沿轴向开有一条形滑移孔222,该滑移孔与中间段上的凸起销钉125相配合,用以限制滑移管的上下滑移距离和范围。
控制套24也为一中空的圆管,套在杆本体上后位于下套管的下方,对下套管起着支撑的作用,下套管与控制管的长度和约等于操作段的长度,并在该控制套设有一与操作段上的L型条孔或槽配合的控制销241。控制销可直接穿跨的方式固定在控制套壁上,也可如图示的方式穿过控制套壁然后以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中空的控制套内的一连接片(块)上,当然控制销与控制套壁仍为穿跨式紧配合。
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式进行了说明,下面对操作过程作进一步描述。图2为本实用新型操作杆未受力时杆本体及外管自然下垂时各零部件所处的位置和状态。这时因自身重力外管各组件均下坠并相互依次接触,限位销125处在滑移孔222的最上端;控制销241处在L型条孔或槽的最下端甚至L型条孔或槽的周向孔或槽内。因此,外管组件相互配合挡住了杆本体各段连接部,使杆本体各段无法自由绕铰接轴转动。当需要操作时如需改变百叶窗帘叶片的遮蔽角度时,借外力如人力将控制销241沿着L型条孔或槽推到最高处,而此时杆本体组件则会在输出段顶的压缩弹簧5的作用下缩进外管组件最上端的上套管内,即杆本体与外管之间产生了一上一下的相对位移,位移最大位置见图3,限位销125处在滑移孔222的最下端,于是H型滑移管给各铰座让出了绕轴旋转的空间。可见,本实用新型结构可有效防止误操作。图4、5描述了操作和弯折状态。
权利要求1.一种操作杆,包括杆本体,其特征是杆本体分为互相连接的三段,包括与受控物件连接的输出段、一端与输出段的下端连接另一端与操作段的上端连接的中间段及由使用者控制的操作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杆,其特征是所述的三段杆本体相互以轴铰方式铰连接,凹形铰座开设在中间段的两端,铰轴横跨并贯穿凹形铰座的两壁,输出段的下端和操作段的上端呈与凹形铰座匹配的凸形榫头形且在榫头壁上开有供铰轴通过的轴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杆,其特征是所述的三段相互以轴铰方式铰连接的杆本体上开有相互对应且与轴向平行的偏心贯通线孔,并有一线绳由输出段顶至操作段底将三段串接在同一线绳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杆,其特征是凸形榫头的头顶为能够形成90°折弯的单侧或双侧即完全为平滑过渡的圆弧形或曲面形顶,凹形铰座的顶部也可制成相匹配的圆弧形或曲面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杆,其特征是在中间段的杆体与轴线垂直的表面上设有一沉孔,该沉孔内固定设置有一限位销。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杆,其特征是操作段杆体侧壁上开有一L型限位槽。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操作杆,其特征是在杆本体外还套置有外管组件,外管组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套管、滑移管、下套管及控制套,上套管套置在输出段上,滑移管套置在中间段上,下套管及控制套套置在操作段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作杆,其特征是上套管及下套管均为与杆本体间隙配合的直通管,滑移管与本体间隙配合且在滑移管壁上开有与中间段外壁上的限位销配套的条状通孔,控制套的套壁上开有一通孔且该通孔内紧固有一贯穿套壁的、与操作段杆体侧壁上的L型限位槽配套的控制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操作杆,其特征是滑移管呈H型,滑移管体刚好位于中间段两凹型铰座的座底之间,滑移管壁上的条状通孔位于上下边臂的延长线上,耳形上边臂和下边臂的高度应大于或至少等于凸型榫头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作杆,其特征是在所述杆本体的输出段的杆顶面上固定设置有一压缩螺旋弹簧,该弹簧一端固定在杆顶面上另一端固定在受控物件上。
专利摘要一操作杆,包括分为互相连接的三段的输出段、中间段及操作段的杆本体,三段杆本体相互以轴铰方式铰连接,凹形铰座开设在中间段的两端,铰轴横跨并贯穿凹形铰座的两壁,输出段的下端和操作段的上端呈与凹形铰座匹配的凸形榫头形且在榫头壁上开有供铰轴通过的轴孔。在杆本体外还可套置有外管组件,外管组件包括上套管、滑移管、下套管及控制套,上套管套置在输出段上,滑移管套置在中间段上,下套管及控制套套置在操作段上。本实用新型造型及结构新颖、别致、流畅,成形加工工艺简单,操作灵巧、实用性高,实现了操作杆的多样化,具有曲杆和直杆的双重功效。
文档编号F16B7/00GK2773292SQ20052005605
公开日2006年4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16日
发明者陈国华 申请人:陈国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