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扣型扣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64581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侧扣型扣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扣具,特别涉及一种侧扣型扣具。
背景技术
扣具的基本功能在于将两个元件彼此连接,或是通过简单的操作将其中某一元件释放。该扣具一般常应用于门扇等物品中,例如日常电器产品的操作面板的门就有这类的装置。传统扣具种类繁多且操作方式不一,一般而言,常见的扣具均采用按压式的操作方式,其中第一按压动作为连接操作,而第二按压动作即为释离的动作。
在已公开的中国台湾专利公开第568197号中公开了一种夹形的扣具,其包括有固定座、滑动座,且在固定座容置槽底部设置有一具有弹性的U型动作杆及弹簧,滑动座具有一种动作板并可以在容置槽内自由滑动,动作杆的两个相对的悬空端部可通过弹簧的复位弹力,使两个端部与滑动座的动作板两侧的各凸块产生交互作用,用以将滑动座维持在某一位置,由此提供一种按压操作方式的扣具。
前述已知专利前案附图中(图11至图14)还公开了另一种已知扣具的设计,其仍是一种夹型扣具。该扣具具有一壳体以及可在壳体内自由滑动的夹持元件,利用夹持元件滑入壳体之后迫使其进行夹合的动作来提供一种夹持功能。
另一中国台湾专利公开第M269369号公开了一种通过两次按压为一循环动作来达到夹持扣合动作的按压扣具,其包括有座体及滑移座,其中该座体为一中空容置体,在其中空部位形成有可供收容滑移座的容置空间,其改进处在于,该滑移座具有一基部,并在基部底部固设有抵持部,另外在基部一侧连接有可扇形活动位移的夹扣部,并在抵持部与夹持部间形成有夹持空间。
由此,各式扣具已然是相关元件中不可或缺的零元件,特别地,扣具的稳定性及其使用寿命是必须被该领域的技术人员所详加考虑的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缺陷,为避免该缺陷的存在,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侧扣型扣具。
为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侧扣型扣具包括一具有容置槽的座体,且在容置槽内配置有一弹性元件及一限位块;以及一装设在容置槽内的滑块,滑块具有一端设置在限位块内的导引部,且通过弹性元件及导引部在容置槽内移动而形成常态位置的第一位置及下压移动的第二位置,并通过限位块对应滑块的第一、二位置定义出导引部移动路径的一轨迹区间,滑块设置有利用一第一基部相连接的上夹持部及下夹持部,且下夹持部利用一第二基部与滑块相连,并在下夹持部在受力初始状态下以第一基部为轴心,并且同步带动上夹持部使上、下夹持部形成第一扇形运动轨迹,再在下夹持部持续受力状态下形成一移动至第二位置的垂直运动轨迹,并带动上夹持部形成第二扇形运动轨迹,通过使上、下夹持部在滑块位于第二位置时形成一夹扣空间夹持一被扣对象。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使该扣具零件简化而制作简易,而将该滑块的上、下夹持部及各部件以一体成型方式制造。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即,可以准确夹持被扣对象,此外,不但减少工序工时,并因为一体成型而大幅提高其强度,从而使这种侧扣型扣具的使用寿命大为提高。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1~图3-3是本实用新型动作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及技术内容,现结合附图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图及结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通过两次按压来完成夹扣及释放一被扣对象40循环动作的侧扣型扣具。这种侧扣型扣具是一具有容置槽11的座体10。在该容置槽11内配置有一弹性元件12及一限位块15(请见图3-1),并在该容置槽11内装设有一滑块20。该座体10与该滑块20相对应地分别设置有用于限制该滑块20脱离该座体10的导轨14及凹部21,且使该滑块20可通过该弹性元件12及设置在该滑块20上的导引部27在该容置槽11内移动而形成常态位置的第一位置及下压移动的第二位置。由于该滑块20的导引部27的一端设置在该限位块内,并通过该限位块对应该滑块20的第一、二位置定义出该导引部27移动路径的一轨迹区间。由此,该滑块20分别在该第一、第二位置间移动,同时带动该导引部27在该轨迹区间内形成移动路径。此外,该滑块20处于第一、第二位置状态且在未受按压的情况下,通过该滑块20由该弹性元件12顶掣,使该导引部27被限制在该限位块的轨迹区间内而固定在该第一、第二位置。该滑块20还设有通过一第一基部24相连接的下夹持部23,且该下夹持部23通过第二基部25与该上夹持部22相连。为使该侧扣型扣具夹扣更为精准,在该下夹持部上凹设有一夹扣面231。由此,在该上、下夹持部22、23间形成一夹扣空间30(请见图3-3)。
请参阅图3-1至图3-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示意图。如图所示,该下夹持部23在受力初始状态下以该第一基部24为轴心,带动该上夹持部22以使该上、下夹持部22、23同步形成第一扇形运动轨迹。再在该下夹持部23持续受力状态下形成移动至该第二位置的垂直运动轨迹,并带动该上夹持部22形成第二扇形运动轨迹。通过使该上、下夹持部22、23在该滑块20位于第二位置时形成一夹扣空间30而夹持一被扣对象40。且为了辅助该第二扇形运动轨迹形成,在该导轨14上还设置有一圆弧部141。由此,在该下夹持部23持续受力状态下,该第二基部25可顺应该圆弧部141表面而使该上夹持部22形成该第二扇形运动轨迹。此外,该侧扣型扣具经过再次按压,通过该弹性元件12的顶掣,使该滑块20回复至该第一位置。该弹性元件12通过该滑块20及该座体10相对应设置有两个用于该弹性元件12设置的定位凸块13、26而装设在该容置槽11内。此外,为了可使该下夹持部23精准地定位,或为了配合该被扣对象40的外型,在该滑块20及该下夹持部23间设置有一移动空间,并形成一压抵面28。因此,该下夹持部23在被按压而形成该第一扇形运动轨迹至该第二扇形运动轨迹之前,通过该压抵面28可被准确定位在该夹持空间30的一夹扣表面。
再请参阅图2及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为使组装这种侧扣型扣具的程序大为简化,该滑块20可被设计为一体成型,将该滑块20的各部件直接成形在该滑块20上。这种方式不但减少工序工时,并因为该滑块20为一体成型而大幅提高其强度,从而使这种侧扣型扣具的使用寿命大为提高。且从该两图中可看出,此侧扣型扣具利用第一基部24及该第二基部25的挠性来形成该第一、第二扇形运动轨迹。尤其是,该第二基部25还通过该导轨14使该上夹持部22正确形成该夹持空间30的一夹持面。由此,图4的第二基部25’还开设有至少一用以加强该第二基部25’的开口,使得该侧扣型扣具的夹持状态更加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侧扣型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扣型扣具包括一具有容置槽(11)的座体(10),且在所述容置槽(11)内配置有一弹性元件(12)及一限位块;以及一装设在所述容置槽(11)内的滑块(20),所述滑块(20)具有一端设置在所述限位块内的导引部(27),且通过所述弹性元件(12)及所述导引部(27)在所述容置槽(11)内移动而形成常态位置的第一位置及下压移动的第二位置,并通过所述限位块对应所述滑块(20)的第一、二位置定义出所述导引部(27)移动路径的一轨迹区间,所述滑块(20)设置有通过一第一基部(24)相连接的上夹持部(22)及下夹持部(23),且所述下夹持部(23)通过一第二基部(25)与所述滑块(20)相连,并在所述下夹持部(23)在受力初始状态下以所述第一基部(24)为轴心,并且同步带动所述上夹持部(22)使所述上、下夹持部(23)形成第一扇形运动轨迹,再在所述下夹持部(23)持续受力状态下形成一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垂直运动轨迹,并带动所述上夹持部(22)形成第二扇形运动轨迹,通过使所述上、下夹持部(23)在所述滑块(20)位于第二位置时形成一夹扣空间(30)夹持一被扣对象(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扣型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10)及所述滑块(20)相对应地设置有相互匹配以限制所述滑块(20)脱离所述座体(10)的导轨(14)及凹部(21),通过可使所述滑块(20)在所述容置槽(11)内移动而形成所述垂直运动轨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扣型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14)设置有一辅助所述上夹持部(22)形成第二扇形运动轨迹的圆弧部(1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扣型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10)与所述滑块(20)相对应地分别设置有定位所述弹性元件(12)的定位凸块(13、2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扣型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20)为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扣型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部(25’)包括有至少一加强所述第二基部(25’)挠性的开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侧扣型扣具,该侧扣型扣具利用两次按压完成夹扣及释放一被扣对象的循环动作。该扣具具有上夹持部、下夹持部的滑块,且分别以第二基部及第一基部相连,并且该下夹持部在受力初始状态下利用第一基部带动该上夹持端同步形成第一扇形运动轨迹,并在下夹持部接触该滑块持续受力状态下垂直移动至第二位置并利用第二基部带动上夹持部形成第二扇形运动轨迹。通过使该上、下夹持部在该滑块位于第二位置时形成一夹扣空间夹持该被扣对象,该方式具有准确夹持被扣对象的优点。
文档编号F16B1/00GK2893266SQ20052012724
公开日2007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2日
发明者周进文, 李泓毅 申请人:新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