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雷桁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33852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贝雷桁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架,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工地用贝雷桁架。
背景技术
贝雷桁架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传入我国,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工地,因其结构简单,装拆方便,组合灵活等特点,经常作为临时便桥、现浇混凝土模板支架、组拼龙门架等之用,国内仿制生产。
如图1所示,根据结构力学几何构造对现有贝雷桁架进行分析,逐次减去其二元体,留下的结构为四边形,四边形体为一次可变体。
可变体、瞬变体不能应用于建筑结构,它在一定荷载作用下将产生几何形状的改变。
以结构力学计算可变桁架杆件的内力,不同方法、途径计算某一杆件内力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任意取出桁架某一结点,其结点上各杆件的内力值相等,结点受力平衡。
但也有部分结点上各杆件的内力值不相等,如图2所示,由A向右,以结点法逐点推移,(P为结点所承受的内力)可计算出S1=-P/4 S2=P/4由B向左,以结点法逐点推移,(P为结点所承受的内力)可计算出S1=P/4S2=3P/4同一杆件所求出的内力值不相等,其结点受力不平衡,几何结构会产生变形。
因此,现有贝雷桁架为一次可变结构,不是每一个结点的受力都是平衡的。这种结构风行半个多世纪,至今仍在大量生产、应用,由于一次可变性,在特定荷载下隐含着破坏的机理,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载力大、挠度小,几何构造稳定的贝雷桁架。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贝雷桁架,该桁架左、右各以一个三角形为基础,接连增加二元体,形成左、右两个刚片,这两个刚片以两个单铰相连,多余一次约束。
如上所述的桁架由10根杆件相互焊接而成,先将4跟杆件焊接成一个矩形,再在该矩形较长的一边的中点到对边的左、右两角间,分别焊接2根杆件,另一边方法相同,也分别焊接2根杆件,最后在以上焊接的4根杆件的交点处到较长的一边之间,垂直焊接2根杆件,即可制作成该桁架。
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是1.本发明的桁架几何构造稳定,超静定一次,受力明确,能承受任意荷载。
2.本发明在现有贝雷桁架的“菱形”中加焊一杆件,其在相同的荷载作用下,杆件受力小、挠度小,增加了安全系数。


图1为现有贝雷桁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贝雷桁架结构的结点受力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桁架结构的结点受力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贝雷桁架通常是由多节拼装而成的,本发明是取现有的贝雷桁架的任意一节,在其贝雷桁架的“菱形”中加焊一根杆件制作成。本发明的结构整体为矩形,矩形内加焊一根杆件后,形成了多个三角形结构,增加了其结构的几何稳定性。
如图3所示,本发明由10根杆件相互焊接而成,先将4跟杆件焊接成一个矩形,再在该矩形较长的一边的中点到对边的左、右两角间,分别焊接2根杆件,另一边方法相同,也分别焊接2根杆件,最后在以上焊接的4根杆件的交点处到较长的一边之间,垂直焊接2根杆件,即可制作成该桁架。使用时,按照工程需要将多节本发明的桁架拼装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贝雷桁架。
该桁架左、右各以一个三角形为基础,接连增加二元体,形成左、右两个刚片,这两个刚片以两个单铰相连,多余一次约束。使整个桁架几何结构不变,超静定一次,能承受任意荷载。
如图4所示,任意取出桁架某一结点,对其进行受力计算,可得出其结点上各杆件的内力值均相等,即,其任意结点的受力平衡,承载力大,挠度小,几何构造稳定。
本发明的设计还考虑到贝雷桁架工艺制造流程,生产贝雷桁架的厂家可以完全保留原有的制造设备及工艺流程,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进行生产。
权利要求
1.贝雷桁架,其特征在于该桁架左、右各以一个三角形为基础,接连增加二元体,形成左、右两个刚片,这两个刚片以两个单铰相连,多余一次约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该桁架由10根杆件相互焊接而成,先将4跟杆件焊接成一个矩形,再在该矩形较长的一边的中点到对边的左、右两角间,分别焊接2根杆件,另一边方法相同,也分别焊接2根杆件,最后在以上焊接的4根杆件的交点处到较长的一边之间,垂直焊接2根杆件,即可制作成该桁架。
全文摘要
贝雷桁架,涉及一种支架,该桁架左、右各以一个三角形为基础,接连增加二元体,形成左、右两个刚片,这两个刚片以两个单铰相连,多余一次约束。该桁架由10根杆件相互焊接而成,先将4跟杆件焊接成一个矩形,再在该矩形较长的一边的中点到对边的左、右两角间,分别焊接2根杆件,另一边方法相同,也分别焊接2根杆件,最后在以上焊接的4根杆件的交点处到较长的一边之间,垂直焊接2根杆件,即可制作成该桁架。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工地作为临时便桥等支架,具有承载力大、挠度小,几何构造稳定,安全系数高等特点。
文档编号F16S3/06GK1912302SQ200610047570
公开日2007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30日
发明者周新成 申请人:沈阳建筑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