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式抽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14951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塔式抽油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油田的抽油机结构的改进。
技术背景-现有的抽油机均是游梁式抽油机,俗称磕头机,其主要结构通常是电机通 过变速箱、拐臂同杠杆的一端相连,杠杆的另一端的钢丝绳下设置有抽油杆。 当电机转动时,抽油杆带动活塞不断作往复运动,把地下原油抽到地面上。但 现有抽油机存在如下缺点构成抽油机的拐臂等零部件体积都比较大,因此, 占地面积大;另外,结构复杂,安装维修比较困难。发明内容s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可利用风能 的塔式抽油机。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包括底座,底座的上方为圆柱形壳体, 其结构要点底座的滚轮上的线绳一端同底座上的电机驱动的链轮上的链条之 间连杆相连,另一端通过滑轮、联接板、抽油杆同采油装置相连;连杆上的线 绳分别通过滑轮同配重上的定滑轮相连,圆柱形壳体顶端的滚轮上的球形盖具 有风叶的轴,风叶的轴通过齿轮传动机构同链轮轴相连。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 结构简单本发明主要传动构件是滑轮、齿轮传动机构、配重,因此,构件少、且简 单,易于制作;另外,本发明的整体为立式布局,使之结构紧凑合理,外观效 果好;2、 可长行程、重载荷由于本发明链条长度、圆柱形壳体高度不限和载荷任选,因此,可根据实 际需要,确定长行程、重载荷,给使用者提供了方便;3、 充分利用风能-由于本发明的球形盖内设置有风力的动力装置,可充分利用原野或海风为 动力,推动抽油机工作;而且还可将多余的风能反馈给电力系统,节约了电能; 若风小时则由电力系统提供动力;4、 易于安装维修由于本发明的构件少,形体简单,易于制作、易于安装维修等。


-图l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方为圆柱形壳体7,底座1的滚轮4上的 线绳27 —端同底座1上的电机2驱动的链轮5上的链条6之间连杆26相连, 另一端通过滑轮11、联接板25、抽油杆28同采油装置29相连;连杆26上的 线绳27分别通过滑轮11同配重24上的定滑轮9相连,圆柱形壳体7顶端的 滚轮20上的球形盖18具有风叶8的轴19,风叶8的轴19通过齿轮传动机构 21同链轮轴IO相连。齿轮传动机构21包括风叶8的轴19上的伞齿轮17,通过伞齿轮15、花 键轴14、花键套13上的万向节12上的伞齿轮组22、直齿轮组23同链轮轴 10相连。电机2通过齿轮传动机构3同链轮5相连。连杆26上设置有三根线绳27,同时同配重24上的三个定滑轮9相连。 在风叶8的轴19上伞齿轮17上设置有棘轮16,可防止风叶8的轴19的 逆转。使用时,在原野风或海风的作用下,本发明的风叶8旋转,风叶8的轴19通过齿轮传动机构21带动链轮5上的链条6之间的连杆26运动,连杆26 上的线绳27分别带动配重24和采油装置29运动;在原野风或海风小时,本 发明底座l上的电机2启动,驱动链轮5上的链条6之间连杆26运动,连杆 26上的线绳27即可带动配重24和采油装置29工作。
权利要求
1. 塔式抽油机,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方为圆柱形壳体(7),其特征在于底座(1)的滚轮(4)上的线绳(27)一端同底座(1)上的电机(2)驱动的链轮(5)上的链条(6)之间连杆(26)相连,另一端通过滑轮(11)、联接板(25)、抽油杆(28)同采油装置(29)相连;连杆(26)上的线绳(27)分别通过滑轮(11)同配重(24)上的定滑轮(9)相连,圆柱形壳体(7)顶端的滚轮(20)上的球形盖(18)具有风叶(8)的轴(19),风叶(8)的轴(19)通过齿轮传动机构(21)同链轮轴(10)相连。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式抽油机,其特征在于齿轮传动机构(21)包 括风叶(8)的轴(19)上的伞齿轮(17),通过伞齿轮(15)、花键轴(14)、 花键套(13)上的万向节(12)上的伞齿轮组(22)、直齿轮组(23)同链轮轴(10)相连。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式抽油机,其特征在于电机(2)通过齿轮传 动机构(3)同链轮(5)相连。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式抽油机,其特征在于连杆(26)上设置有三 根线绳(27),同时同配重(24)上的三个定滑轮(9)相连。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式抽油机,其特征在于在风叶(8)的轴(19) 上伞齿轮(17)上设置有棘轮(16)。
全文摘要
塔式抽油机是涉及油田的抽油机结构的改进。本发明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可利用风能的塔式抽油机。本发明包括底座,底座的上方为圆柱形壳体,其结构要点底座的滚轮上的线绳一端同底座上的电机驱动的链轮上的链条之间连杆相连,另一端通过滑轮、联接板、抽油杆同采油装置相连;连杆上的线绳分别通过滑轮同配重上的定滑轮相连,圆柱形壳体顶端的滚轮上的球形盖具有风叶的轴,风叶的轴通过齿轮传动机构同链轮轴相连。
文档编号F16H37/00GK101240698SQ20071001030
公开日2008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7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7日
发明者李健超 申请人:李健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