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通阀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03852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四通阀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特别涉及一种四通阀门。
背景技术
在岩土加固的灌浆作业中,经常因为系统故障或其它原因中止作业, 当停止作业时间达到二十分钟以上时,灌浆管路就很容易被堵塞和打死, 从而产生严重的蹩泵或爆管路现象,造成设备损坏,影响正常施工作业和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 结构简单,使用及维修方便,能够不间断、高强度地输送出浆液的四通阀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釆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四通阀门,包 括设置在阀壳内的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将阀壳分隔为上阀壳和下 阀壳;上阀壳上设置有上进口和上出口,下阀壳上设置有下进口和下出口; 与阀座配合设置有阀芯,阀芯通过调节螺杆与手轮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维修方便,减少施工占用场地, 节省人力、物力和材料,在不另增设专门制浆站点的情况下,可不间断持 续高强度地输送出浆液,保证多个灌浆点的用浆量需求,并且可对停用的 灌浆管路随时用清水冲洗,防止管路被堵塞,提高施工效率。


图l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在阀壳内的阀座3,所述阀 座3将阀壳分隔为上阀壳1和下阀壳2;上阀壳1上设置有上进口 4和上 出口 5,下阀壳2上设置有下进口 7和下出口 8;与阀座3配合设置有阀 芯6,闽芯6通过调节螺杆9与手轮10连接。
所述阀芯6为圆锥形。
所述上进口 4与上出口 5以及下进口 7与下出口 8分别设置在两条轴 线上;所述两条轴线相互垂直。
如图3所示,所述调节螺杆9设置在带有内螺紋的螺杆套13内,螺 杆套13设置在上闽壳1内。
为方便检修,所述下阀壳2的底部设置有检修活门11。
为了防止泄漏,在上阀壳1、调节螺杆9与螺杆套13之间设置有密封 圈12。
在检修活门11与下阀壳2之间设置有密封垫14。 为延长使用寿命,所述闽芯6和阀座3由耐磨硬质合金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下阀壳2上的下进口 7和下出口 8设置为常通状 态,当调节螺杆9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阀芯6与阀座3分离,阀门处于打 开状态。此时位于上、下阀壳上的上进口 4、上出口 5、下进口 7和下出 口8可同时通浆、通水;如再配置其它控制阀门,即可同时调控多组系统 供浆、供水工作。当调节螺杆顺时针方向旋转时,阀芯6与阀座3结合, 关闭,此时,下阀壳上的下进口 7和下出口 8仍处于连通状态,上阀壳l 上的上进口 4与上出口 5被闽芯6与阀座3阻断,浆液只能从下阀壳2内 通过。本实用新型阀芯6和阀座3采用耐磨硬质合金材料制成,并在设计和 制作中将阀芯6进行了加长处理,当阀芯6全部关闭后,为便于当关闭阀 门时间过长以后能再次打通浆液通道,在阀芯和阀座之间预先预留了一定 的空腔位置(合金阀芯预留的进占位置空腔),以便打开阀门后浆液能顺 利通过下阀壳2的内腔向上阀壳1的内腔供送介质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四通阀门,包括设置在阀壳内的阀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3)将阀壳分隔为上阀壳(1)和下阀壳(2);上阀壳(1)上设置有上进口(4)和上出口(5),下阀壳(2)上设置有下进口(7)和下出口(8);与阀座(3)配合设置有阀芯(6),阀芯(6)通过调节螺杆(9)与手轮(10)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通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 杆(9)设置在带有内螺紋的螺杆套(13)内,螺杆套(13)设置在上阀 壳(1)内。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四通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6)为圆锥形。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通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进口 (4)与上出口 (5)以及下进口 (7)与下出口 (8)分别设置在两条轴线上;所述两条轴线相互垂直。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通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阀壳 (2)的底部设置有检修活门(11)。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四通阀门,其特征在于在上阀壳(1)、 调节螺杆(9)与螺杆套(13)之间设置有密封團(12)。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四通阀门,其特征在于在检修活门 Ul)与下闽壳(2)之间设置有密封垫(14)。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四通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6) 和阀座(3)由耐磨硬质合金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四通阀门,包括设置在阀壳内的阀座。所述阀座将阀壳分隔为上阀壳和下阀壳;上阀壳上设置有上进口和上出口,下阀壳上设置有下进口和下出口;与阀座配合设置有阀芯,阀芯通过调节螺杆与手轮连接。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维修方便,在不另增设专门制浆站点的情况下,可不间断持续高强度地输送出浆液,保证多个灌浆点的用浆量需求,减少场地占用,节省人力、物力和材料。
文档编号F16K11/02GK201246495SQ20082003022
公开日2009年5月27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0日
发明者勇 廖, 邓德彬 申请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