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车座椅的阻尼器和具有该阻尼器的汽车座椅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40279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汽车座椅的阻尼器和具有该阻尼器的汽车座椅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用于汽车座椅的阻尼器,以及一具有该阻尼器的汽车座椅机构,该阻尼器能避免一汽车座椅的突然转动,例如,通过在沿侧向已经跳起的后座椅返回过程中吸收转动能,来避免沿侧向转动的后座椅的突然转动。
背景技术
已经有人提出在一汽车中,可让一后座椅沿侧向弹起而使车厢内的空间变大。在这样一后座椅沿侧向弹起的情形中(在提升方向中的侧向转动的情形中),即使施加一略微大的力,后座椅的自重也会发生作用,于是,剧烈地碰撞阻挡器等的问题不会那么严重地发生。然而,在后座椅返回到其原始状态的情形中(在下降方向中的侧向转动的情形中),由于后座椅自重的作用,后座椅会沿侧向突然地下降,并剧烈地碰撞阻挡器等,产生很大的不愉快的噪声。为了使该后座椅的沿下降方向中的侧向转动变慢,可以充分地使用一阻尼器来吸收侧向转动能。作为这样一阻尼器,已知有使用流体的阻尼器,采用该使用流体的阻尼器,为了获得一大的阻尼力,该阻尼器不可避免地必须做得尺寸很大,并需要大规模的密封来防止流体的泄漏。尤其是在一用于汽车座椅机构的情形中,其中,靠背布置成通过沿相对于后座椅向
后的方向转动靠背而使靠背相对于后座椅延伸,其后,后座椅布置成沿侧向弹起,这样,确保在车厢内形成一容纳空间,根据靠背和后座椅的总的荷载,必须阻尼大的转动能。因此,采用仅利用一流体的紧凑的阻尼器,难于获得所要实现的大的衰减。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诸方面设计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适用于汽车后座椅的阻尼器以及具有阻尼器的汽车座椅机构,该阻尼器能够获得一大的阻尼力并可做得紧凑,具体来说,其中,靠背延伸或靠背折叠,其后,座椅侧向地弹起,或座椅向后转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用于汽车座椅的阻尼器包括 一适于固定到汽车座椅可转动地安装于其上的车架的固定部件; 一转动器,其相对于固定部件可转动且与固定部件形成一间隙; 一设置在间隙内的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以及一单向离合器装置,其在汽车座椅沿一个方向的转动中适于沿一个方向将转动传输到转动器,而在汽车座椅沿另一个方向的转动中适于阻止沿另一个方向将转动传输到转动器。
根据第一方面的阻尼器,转动器相对于固定部件的转动在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内造成剪切变形,通过该剪切变形可获得阻尼的功能。因此,没有磨损的可能,可省略防止泄漏的密封,并且即使是采用重量轻而紧凑的阻尼器,也可容易地获得一大的阻尼力。此外,单向的离合器装置确保在汽车座椅沿一个方向的转动中,例如,在座椅弹起的侧向转动或座椅向前返回转动中,不会产生基于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上的阻尼功能,而在汽车座椅沿另一方向的转动中,例如,在座椅返回和下降的侧向转动或座椅向后放置和下降转动中,可产生基于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上的阻尼功能。因此,可容易地实现汽车座椅的弹起或向前返回,并在座椅返回和下降的侧向转动中或座椅向后放置和下降转动中,不会发生因剧烈地碰撞阻挡器等而产生很大的不愉快的噪声。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用于汽车座椅的阻尼器,在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阻尼器中,固定部件适于固定到汽车座椅可沿提升和下降方向转动地安装于其上的车架上,其中,在汽车座椅沿下降方向的侧向转动中,单向离合器装置适于将沿下降方向的侧向转动传输到转动器,以致使转动器转动,而在汽车座椅沿提升方向的侧向转动中,单向离合器装置适于阻止将沿提升方向的侧向转动传输到转动器。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用于汽车座椅的阻尼器,在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阻尼器中,固定部件适于固定到汽车座椅可沿前和后方向转动地安装于其上的车架上,其中,在汽车座椅沿向后的转动中,单向离合器装置适于将向后转动传输到转动器,以致使转动器转动,而在汽车座椅的向前转动中,单向离合器装置适于阻止将向前的转动传输到转动器。
在根据上述诸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阻尼器中,如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用于汽车座椅的阻尼器中,转动器可具有一中心轴部分和与中心轴部分同心地设置的多个中空的圆柱形部分,而固定部件可具有与中心轴部分同心地设置的多个中空的圆柱形部分,以及在多个中空的圆柱形部分中的最内周缘侧上的中空的圆柱形部分处固定部件可滑动地配装在中心轴部分上,以便可转动地支承转动器。此外,转动器的多个中空的圆柱形部分和固定部件的多个中空的圆柱形部分可以沿径向方向彼此重叠地配装在一起,并带有其中设置基于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的间隙。在此情形中,如在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的用于汽车座椅的阻尼器中,转动器较佳地具有一与多个中空的圆柱形部分的各自一轴向端部一体形成的封闭部分,以及设置在封闭部分的一轴向端面内或端面上的一凹入或一突出,而固定部件具有一与诸中空圆柱形部分的诸轴向端部一体形成的封闭部分和一与封闭部分一体形成且适于固定到车架的安装部分。
如果转动器具有一凹入或一突出,而固定部件具有一如根据第五方面的阻尼器的安装部分,则阻尼器可在其两端处被凹入或突出和安装部分支承,其结果,阻尼器可牢固地固定在车架上。
在根据上述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阻尼器中,如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的用于汽车座椅的阻尼器中,固定部件可以由两个部件构成,其中一个部件具有一中心轴部分和同心地设置在中心轴部分的一轴向端部分侧上的多个中空的圆柱形部分,而另一个部件具有同心地设置在中心轴部分的另一轴向端部分侧上的多个其它中空的圆柱形部分。此外,位于多个其它中空的圆柱形部分中的最内周缘侧上的中空的圆柱形部分可以配装地固定在中心轴部分的另一轴向端部分。此外,转动器可包括两组与中心轴部分同心地设置并沿轴向方向布置的多个中空的圆柱形部分,以及一设置在两组多个中空的圆柱形部分之间且与两组多个中空的圆柱形部分的对应部分一体形成的封闭部分,转动器可转动地被在固定部件的两个部件之间的中心轴部分支承。此外,固定部件的多个的中空的圆柱形部分和两组多个中空的圆柱形部分可以沿径向方向彼此重叠地配装在一起,并带有其中设置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的间隙。在此情形中,如在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的用于汽车座椅的阻尼器中,固定部件的一个部件具有一与中心轴部分的一轴向端部分和多个中空的圆柱形部分的各自一轴向端部一体形成的封闭部分,以及一与封闭部分一体形成以便固定到车架的安装部分,而固定部件的另一个部件具有与多个其它中空的圆柱形部分的各自一轴向端部分一体形成的另一封闭部分,以及设置在封闭部分的一轴向端面内或端面上的凹入或突出。
如果固定部件具有如根据第七方面的阻尼器中的一安装部分和一凹入或一突出,则阻尼器可在其两端处被安装部分和凹入或突出支承,其结果,阻尼器可以与根据第五实施例的阻尼器相同的方式牢固地固定在车架上。
在本发明中,如在根据第八实施例的阻尼器中,单向离合器装置可具有一盘簧,其一端部分形成为一自由端并围绕在转动器的一圆柱形外周缘表面的周围,而其另--端部分适于附连到一汽车后座椅。
根据第八方面的阻尼器,由于单向离合器装置具有一围绕在转动器的外周缘表面周围的盘簧,借助于单向离合器装置的作用,根据这样一弹簧直径的放大和减小,可以确保在沿汽车座椅的一个方向的转动中不产生基于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的阻尼功能,而在沿汽车座椅的另一个方向的转动中可产生基于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的阻尼功能。因此,借助于一非常简单的机构,可以确保汽车座椅的弹起或向前返回可以容易地实现,且在座椅返回和下降的侧向转动或座椅向后放置和下降转动中,不会发生因剧烈地碰撞阻挡器等而产生很大的不愉快的噪声。
在根据上述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阻尼器中,如根据本发明第九方面的用于汽车座椅的阻尼器中,固定部件可包括一外壳部件和一螺纹地固定或配装地固定到外壳的盖部件。此外,外壳部件可包括一外部的中空圆柱形部分, 一与外部中空圆柱形部分同心地设置、在外部中空圆柱形部分内侧上的内部的中空圆柱形部分,以及一体地形成在外部中空圆柱形部分和内部中空圆柱形部分上、以便关闭外部中空圆柱形部分和内部中空圆柱形部分的轴向端部分的一封闭部分。此外,盖部件可螺纹地固定或配装地固定到外部中空圆柱形部分的另一轴向端部分。此外,转动器可包括一与外部中空圆柱形部分同心地设置、在外部中空圆柱形部分内侧上和内部中空圆柱形部分外侧上的外部周缘的中空圆柱形部分,一内部周缘的中空圆柱形部分连接到外部周缘的中空圆柱形部分并同心地与外部周缘的中空圆柱形部分设置在内部中空圆柱形部分的一内侧上。此外,外部周缘的中空圆柱形部分和外部中空圆柱形部分及内部中空圆柱形部分中的至少一个部分可以沿径向方向彼此重叠地配装在一起,并带有其中设置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的间隙。在根据第九方面的用于汽车座椅的这样一阻尼器中,如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的用于汽车座椅的阻尼器中,转动器还可包括一中间的中空圆柱形部分,其设置在外部周缘的中空圆柱形部分和位于内部中空圆柱形部分的内侧上的内部周缘的中空圆柱形部分之间的中间,中间的中空圆柱形部分和内部中空圆柱形部分可以沿径向方向彼此重叠地配装在一起,并带有其中设置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的间隙。
在根据第九或第十方面的阻尼器中,如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的用于汽车座椅的阻尼器中,单向离合器装置可包括一沿轴向方向与内部周缘的中空圆柱形部分并置的中空圆柱体,以及一盘簧,其一端部分形成为一自由端,并围绕在内周缘中空的圆柱形部分和中空的圆柱体的对应的外周缘表面的周围。在此情形中,如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的用于汽车座椅的阻尼器中,中空圆柱体在其内周缘表面上可具有一对彼此相对的平表面,以便接合插入其内部内的一轴部件并随轴部件一
起转动,或如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的用于汽车座椅的阻尼器中,中空圆柱体可具有一沿轴向方向从其一个环形端面延伸到其另一环形端面的狭槽,且其能经受直径的减小,这样,通过拧紧插入其内部的轴部件,中空圆柱体可随轴部件一起转动。
在根据第十一至第十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阻尼器中,盘簧可在其另一端部分处连接到中空圆柱体。然而,如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的用于汽车座椅的阻尼器中,盘簧可具有一如此尺寸的内直径,以便拧紧中空圆柱体,而其另一端部也可形成一自由端。此外,在根据第十一方面的阻尼器中,如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的用于汽车座椅的阻尼器中,盘簧可在其另一端部分处连接到转动器,并可具有这样一内直径而使盘簧拧紧插入其内部的轴部件,而是其自由端的一端部分随轴部件一起转动。
在本发明中,如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的用于汽车座椅的阻尼器中,如果
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具有30至420的塑性度,则其就足够可以了。较佳地,如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的用于汽车座椅的阻尼器中,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具有60至320的塑性度。更为较佳的是,如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的用于汽车座椅的阻尼器中,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具有160至320的塑性度。
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的塑性度是用根据ASTM标准化后的Willians塑性仪等测得的值。具体来说, 一具有圆柱形状的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具有约1. 43cm的直径和1.27cm的高度以及2cc的体积,其被两个上下平行的板夹紧,在70'C至IO(TC下用5kg载荷压縮,则在压缩3分钟之后,用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的高度(mm/100)表示为塑性度。
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如果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具有30至420的塑性度,则其就足够可以了。然而,如果它具有小于30的塑性度,则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可能流动,于是,对于设置在间隙内的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需要一夸大的密封来防止泄漏,且期望有一大的阻尼力变得困难。如果塑性度大于420,则实际上失去与转动器和形成间隙的固定部件的对应表面的亲和性,且转动器和固定部件之一相对于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滑动,转动器和固定部件保持彼此的相对转动,难于获得基于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的变形产生的相当大的阻尼力。此外,即使企图使 与这样一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接触的转动器和固定部件的表面形成为不平坦的 表面,以便可抓住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但由于具有大于420塑性度的硅树脂基 的未硫化橡胶极其脆,所以,在转动器和固定部件的彼此相对转动中硅树脂基的未 硫化橡胶容易被剪切(扯开)。这使获得基于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变形的阻尼力 也成为不可能。
此外,尽管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填充在转动器和固定部件之间的间隙内,但
如果其塑性度大于420,则填充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而在间隙内没有一内腔(一 未填充的部分)变得极其困难。如果一方面内腔形成在转动器和固定部件之间,而 在另一方面,形成在转动器和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之间,则有可能不能获得要求 的衰减。
从上述不要求密封、亲和性、脆性、填充的方便性、耐用性等的观点来看,如 上所述,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的塑性度较佳地为60至320,更为较佳地为160 至320。如果塑性度不小于60,则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的流动性实际上消失,且 用简单的密封机构可防止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的泄漏。如果塑性度不小于160, 则密封机构事实上可略去,并可获得相对大的阻尼力。在另一方面,如果硅树脂基 的未硫化橡胶的塑性度大于420,则会失去与转动器和固定部件的接触表面的亲和 性,且如上所述,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变得发脆和容易剪切。然而,如果使硅树 脂基的未硫化橡胶具有不大于320的塑性度,则可提高与转动器和固定部件对应表 面的亲和性,且变形发生在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内,而在转动器和固定部件的彼 此相对转动中,相对于转动器和固定部件的对应表面没有太多的滑动,由此,可容 易地获得目标的衰减。此外,脆性出现,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最好响应于转动器 和固定部件的彼此相对转动产生塑性变形,为抓住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在转动 器和固定部件上形成不平坦的表面,即使使用这样的转动器和固定部件,也可避免 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剪切成碎片的情形。
此外,在本发明中,作为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尽管具有上述塑性度的硅树 脂基的未硫化橡胶为较佳的,但如在根据第十九方面的用于汽车座椅的阻尼器中, 代替这样的塑性度,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可具有一 10至150 ML 1 + 4 (IO(TC) 的穆尼(Mooney)粘度。然而,较佳地,如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方面的用于汽车 座椅的阻尼器中,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可具有一 36至72 ML 1+4 (100°C)的 穆尼粘度。更为较佳的是,如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一方面的用于汽车座椅的阻尼器中,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可具有一 66至72 ML 1 + 4 (100°C)的穆尼粘度。
与具有上述塑性度的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的方式相同,如果硅树脂基的未硫 化橡胶具有一小于10ML 1 + 4 (100°C)的穆尼粘度,则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可 能流动,于是,对于设置在间隙内的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需要一夸大的密封来防 止泄漏,且期望有一大的阻尼力变得困难。如果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具有大于 150 ML 1 + 4 (IO(TC)的穆尼粘度,则实际上失去与转动器和形成间隙的固定部件 的对应表面的亲和性,且转动器和固定部件相对于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滑动,转 动器和固定部件保持彼此的相对转动,难于获得基于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的变形 产生的相当大的阻尼力。此外,为防止转动器和固定部件滑动,即使企图使与这样 一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接触的转动器和固定部件的表面形成为不平坦的表面,以 便可抓住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但由于具有大于150 ML 1+4 (IO(TC)的穆尼 粘度的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极其脆,所以,在转动器和固定部件的彼此相对转动 中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容易被剪切(扯开)。这使获得基于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 胶变形的阻尼力也成为不可能。从上述不要求密封、亲和性、脆性、填充的方便性、 耐用性等的观点来看,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较佳地具有一36至72MLl + 4 (100 。C)的穆尼粘度,更为较佳的是,一66至72 ML 1 + 4 (IO(TC)的穆尼粘度。
在本发明中,如在根据第二十二方面的用于汽车座椅的阻尼器中,硅树脂基的 未硫化橡胶由硅树脂改性的乙烯丙烯橡胶组成。
如果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由硅树脂改性的乙烯丙烯橡胶组成,则硅树脂基的 未硫化橡胶在耐用性和天气抵抗性方面尤为出众,且能为汽车座椅提供理想的阻尼 器。
在本发明中,转动器和固定部件具有与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接触的不平坦的 表面,在转动器和固定部件的相对转动中,在不平坦表面附近,这些不平坦表面可 适于防止相对于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的不平坦表面的滑动。该不平坦表面的实现 可通过直接地布置的突出或U形槽或连续的突出或U形槽,或可通过压光的表面或 起皱的不平坦表面来实现。
这样不平坦表面起到在不平坦表面附近抓住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其结果, 在转动器和固定部件之间的相对转动中, 一方面,能够防止转动器和固定部件之间 滑动,另一方面,防止转动器和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之间的滑动。因此,在硅树 脂基的未硫化橡胶中造成理想的塑性变形,由此,允许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吸收 目标的能量。在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和与其接触的转动器和固定部件的表面显现良好亲和性的情形中, 一方面,滑动不发生在转动器和固定部件之间,另一方面, 滑动不发生转动器和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之间,或在允许滑动的情形中,可形成 平的表面而不形成这样的不平坦表面。
一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汽车座椅机构包括根据上述任何一个方面的用于汽 车座椅的阻尼器; 一相对于汽车车架可转动地设置的座椅;以及一相对于座椅可转 动地设置的靠背。
根据这样一第一方面的汽车座椅机构,由于阻尼功能通过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
胶获得,所以,能够获得基于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的效果,并消除座椅(例如, 后座椅)突然转动或突然向后放置的现象。应该指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诸方 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的阻尼器和汽车座椅机构可适用于包括前座椅、后座椅等的汽 车座椅,但较佳地适用于后座椅。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汽车座椅机构中,如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汽车座椅机 构中,靠背可相对于座椅沿向后的方向可转动地设置,或如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
面的汽车座椅机构中,靠背可相对于座椅沿向前的方向可转动地设置。
在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汽车座椅机构中,如根据本发明第四方 面的汽车座椅机构中,座椅通过一通过阻尼器设置的轴部件而相对于汽车车架可转 动地设置,在此情形中,轴部件适于随座椅的转动而一起转动。根据这样一第四方 面的汽车座椅机构,阻尼器可围绕轴部件紧凑地设置。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适用于汽车座椅的阻尼器以及一具有该阻尼器的汽车座 椅机构,该阻尼器能够获得一大的阻尼力并能做得紧凑,具体来说,其中,靠背延 伸或靠背折叠,其后,座椅恻向地弹起,或座椅向后转动。
下面将参照附图中所示的优选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和实现本发明的具体方式。 应该指出的是,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汽车座椅的一阻尼器的优选实施例的解释性的截面
图2是沿图1中所示实施例的线II-II沿箭头方向截取的截面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左侧视图4是一使用图1所示实施例的汽车座椅机构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实施例的局剖的立体图;图6是解释图4所示实施例的操作的视图7是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解释性截面图8是本发明的还有另一优选实施例的解释性截面图9是解释图8中所示实施例的操作的视图10是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解释性视图11是图10中所示实施例的解释性的局部放大的截面图12是图10中所示实施例的解释性的局部放大的截面图13是解释图10中所示实施例的操作的视图14是本发明的还有另一优选实施例的解释性视图15是用于图14中所示实施例中的一真空圆柱的解释性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解释性视图;以及
图17是用于图14中所示实施例中的一盘簧的解释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图1至5中,根据该实施例的一汽车座椅机构1包括一用于汽车座椅的阻尼 器2; —座椅,g卩,在此实施例中为一后座椅3,其围绕一X轴线相对于一汽车车 架沿侧向方向在上升和下降方向、即沿侧向转动方向R1中可转动地设置; 一靠背 4相对于后座椅3沿向后方向R2可转动地设置;以及一腿5相对于后座椅3沿侧 向方向R3可转动地设置。
阻尼器2包括一适于固定到车架的固定部件12,汽车后座椅3可沿侧向转动 方向Rl转动地安装在车架上; 一转动器ll,其被沿侧向转动方向Rl可转动的固 定部件12所支承,并与固定部件12形成一间隙13,且汽车后座椅3的侧向转动 Rl适于通过一单向离合器装置16传输到转动器11; 一设置在间隙13内的硅树脂 基的未硫化橡胶15;以及一单向离合器装置16,在汽车后座椅3下降的方向中的 侧向转动R1 (如图4和5所示,将后座椅3返回到其原始位置作的下降转动)中, 其适于沿下降方向将侧向转动Rl传递到转动器11,以使转动器11经受围绕X轴 线的转动,且在汽车后座椅3上升的方向中的侧向转动R1 (将后座椅3返回到如 图6所示位置作的弹起转动)中,其适于沿上升方向阻止将侧向转动R1传递到转 动器ll。
转动器11包括一圆柱形的中心轴部分21;多个与中心轴部分21同心地设置 的中空圆柱形部分22和23; —与多个中空圆柱形部分22和23和中心轴部分21的各自一个轴向端部分一体形成的盘形封闭部分25; —设置在封闭部分25的轴向 端面内的圆形凹入26;以及一配装到中心轴部分21的另一轴向端的环形棘爪部件27。
固定部件12具有多个与中心轴部分21同心地设置的中空的圆柱形部分41和 42; —与中空圆柱形部分41和42的一个轴向端部分一体形成的盘形封闭部分43; 一与封闭部分43 —体地形成且具有用来插入固定螺栓44的通孔45的板形的安装 部分46;以及形成在封闭部分43内且其中设置棘爪部件27的凹入47。固定部件 12在多个中空的圆柱形部分41和42之间的、位于最内周缘侧上的中空圆柱形部 分41处,可滑动地配装在中心轴部分21上方,并可转动地支承转动器11以允许 转动器ll围绕轴线X转动。
转动器11的多个中空圆柱形部分22和23和固定部件12的多个中空的圆柱形 部分41和42沿径向方向彼此重叠地配装,并带有间隙13,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 胶15密集地设置在间隙13内。
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15具有10至150 ML 1+4 (IO(TC)的穆尼粘度,较 佳地具有36至72 ML 1 + 4 (100°C)的穆尼粘度,更为较佳地具有66至72 ML 1 + 4 (IO(TC)的穆尼粘度,甚至更加较佳地具有70MLl + 4 (IO(TC)的穆尼粘度, 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15由硅树脂改性的乙烯丙烯橡胶构成,并填充在间隙13内 与转动器11和固定部件12紧密接触。
根据该实施例的单向离合器16,其在侧向转动Rl中沿汽车后座椅3的下降方 向将沿汽车后座椅3的下降方向的侧向转动Rl传递到转动器11,以使转动器11 沿相同方向转动,而其在侧向转动Rl中沿汽车后座椅3的上升方向阻止将沿汽车 后座椅3的下降方向的侧向转动R1传递到转动器11,其具有一盘簧74,盘簧的一 端部分72形成为一自由端并围绕在转动器11的圆柱形外周缘表面73上,具体来 说,在中空圆柱形部分23的外周缘表面73上,而弹簧的另一端部分71呈圈形式 的弧形,其适于通过一铰链机构82附连到汽车后座椅3。
盘簧74以这样一盘绕方向进行盘绕如果盘簧74在沿汽车后座椅3的上升方 向的侧向转动R1中,盘簧趋于通过铰链机构82沿相同方向转动,则其直径在盘簧 74接触和盘绕外周缘表面73周围的部分处放大。其结果,盘簧74阻止将沿汽车 后座椅3的上升方向的如此一侧向转动R1传递到转动器11,这样,围绕轴线X的 沿侧向转动Rl方向的相对转动将不会发生在转动器11和固定部件12之间。因此, 盘簧74确保将不会产生由于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15的剪切变形引起的阻止沿汽车后座椅3的上升方向的侧向转动Rl的阻力。另一方面,盘簧74以这样一盘绕 方向进行盘绕如果盘簧74在沿汽车后座椅3的下降方向的侧向转动R1中,盘簧 趋于通过铰链机构82沿相同方向转动,则其直径在盘簧74接触和盘绕外周缘表面 73周围的部分处縮小。其结果,盘簧74将沿汽车后座椅3的下降方向的侧向转动 Rl传递到转动器ll,由此,在转动器11和固定部件12之间产生围绕轴线X的沿 侧向转动R1方向的相对转动。因此,盘簧74布置成产生由于硅树脂基的未硫化 橡胶15的剪切变形引起的阻止沿汽车后座椅3的下降方向的侧向转动Rl的阻力, 由此,允许沿汽车后座椅3的下降方向的侧向转动Rl的能量部分地被硅树脂基的 未硫化橡胶15所吸收。
后座椅3通过阻尼器2和铰链机构82安装在一固定到汽车车架的底部81上, 沿侧向转动R1可转动。因此,后座椅3通过底部81设置在汽车车架上,可沿侧向 转动Rl的方向转动。
铰链机构82具有一固定到底部81的支架83; —臂部件88,其一端部分84连 接到支架83的一支承部分85,通过一轴部件86沿侧向转动R1的方向可转动,而 臂部件的另一端部分87固定到后座椅3;以及另一臂部件91,其一端部分89支承 一插入和固定在阻尼器2的转动器11的凹入26内的轴部件24,沿侧向转动Rl的 方向可转动,而臂部件的另一端部分90固定到后座椅3。
阻尼器2的固定部件12的安装部分46通过固定螺栓44固定到一桥接支承部 分85和92的支架83的安装部分93。
呈圈形式弧形的盘簧74的另一端部分71通过一安装销等固定到臂部件91的 另一端部分90。因此,另一端部分71通过铰链机构82附连到汽车后座椅3。当后 座椅3沿侧向转动R1的方向转动时,盘簧74适于沿相同方向转动。
靠背4安装在后座椅3上,通过一已知的铰链机构95 (见图6)可相对于后座 椅3沿向后方向R2转动。腿5也安装在后座椅3上,通过一已知的铰链机构96可 相对于后座椅3沿侧向方向R3转动。由于铰链机构95和96的锁定机构等是公知 的,所以,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根据上述具有阻尼器2的汽车座椅机构1,在靠背4沿向后方向R2转动之后 (如图6所示),如果后座椅3沿提升方向在侧向转动R1中转动,则腿5相对于 后座椅3沿侧向方向R3转动,于是,在车厢内可提供一大的容纳空间。
此外,根据汽车座椅机构1,在沿后座椅3的提升方向的侧向转动Rl中,沿 相同方向转动通过臂部件91的盘簧74适于在接触和围绕外周缘表面73的部分处经受直径的放大。其结果,盘簧74相对于外周缘表面73惰转,不将沿后座椅3的 提升方向的侧向转动Rl传递到转动器11,且不允许在转动器11和固定部件12之 间形成沿侧向转动R1的方向围绕轴线X的相对转动。由此,可以确保不产生基于 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15阻尼作用;因此,能够容易地实现后座椅3沿侧向方向 弹起。另一方面,在沿汽车后座椅3的下降方向的侧向转动R1中,沿相同方向转 动通过臂部件91的盘簧74适于在接触和盘绕外周缘表面73周围的部分处经受直 径的收縮。其结果,盘簧74紧紧地盘绕在外周缘表面73周围,将沿汽车后座椅3 的下降方向的侧向转动Rl传输到转动器11,并允许在转动器11和固定部件12之 间形成沿侧向转动R1的方向围绕轴线X的相对转动。由此,可以确保使基于硅树 脂基的未硫化橡胶15经受剪切变形,允许后座椅3的转动能量被硅树脂基的未硫 化橡胶15的剪切变形吸收。因此,能够避免后座椅3沿返回和下降方向的突然的 侧向转动Rl,消除后座椅3突然返回,并消除因剧烈地碰撞阻挡器等而产生很大 的不愉快的噪声。
此外,根据阻尼器2,由于阻尼作用是通过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15的剪切 变形获得的,所以,没有磨损的可能,可省略防止泄漏的密封,甚至用重量轻和紧 凑的阻尼器也可容易地获得一大的阻尼力。此外,转动器11通过轴部件24被臂部 件91支承在其凹入26处,而固定部件12被安装部分93支承在其安装部分46处, 以使阻尼器2支承在其两端。因此,阻尼器2稳固地固定在车架上。
采用上述阻尼器2,固定部件12由一体部件形成,但固定部件12也可替代地 用两个部件151和152形成(如图7所示)。即,在如图7所示的阻尼器2中,固 定部件12的一个部件151包括一中心轴部分153;多个中空圆柱形部分155和156 与中心轴部分153的一轴向端部分154同心地设置; 一封闭部分157与中心轴部分 153的一轴向端部分154和多个中空圆柱形部分155和156的对应的一轴向端部分 一体地形成;以及与封闭部分157 —体地形成而固定到车架的安装部件46。固定 部件12的另一部件152包括多个与中心轴153的另一轴向端部分160同心地设置 的中空的圆柱形部分161和162;另一封闭部分163与多个中空的圆柱形部分161 和162的对应的一轴向端部分一体地形成;以及设置在封闭部分163的一轴向端面 内的凹入26。位于多个中空的圆柱形部分161和162之间的最内周缘侧上的中空 的圆柱形部分161,通过锯齿形(突出/凹入)连接,配装地固定到中心轴部分153 的另一轴向端部分160。
在如图7所示和具有如此一固定部件12的阻尼器2中,由一体部件构成的转动器11包括两组多个中空的圆柱形部分171、 172和173以及174、 175和176, 它们与中心轴部分153同心地设置并沿轴向方向布置;以及一环形的封闭部分177, 其设置在两组多个中空的圆柱形部分171、 172和173以及174、 175和176之间, 并与两组多个中空的圆柱形部分171、 172和173以及174、 175和176的对应部分 一体地形成。转动器11被固定部件12的两个部件151和152之间的中心轴部分 153可转动地支承。固定部件12的多个中空圆柱形部分155和156以及161和162 两者,以及两组多个中空的圆柱形部分171、 172和173以及174、 175和176,沿 径向方向彼此重叠地配合,并带有其中密实地设置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15的间 隙13。
在如图7所示的阻尼器2中,单向离合器装置16的盘簧74具有形成为自由端 并盘绕在转动器11的圆柱形外周缘表面178周围的一端部分72,具体来说,围绕 中空圆柱形部分173和176和封闭部分177的外周缘表面178,呈圈形式弧形的另 一端部分71适于通过铰链机构82的臂部件91附连到汽车后座椅3。
以与图1所示阻尼器2相同的方式,图7所示阻尼器2在其安装部分46处借 助于固定螺栓44固定到支架83的安装部分93,并通过配装在凹入26内的轴部件 24在凹入26处由臂部件91所支承。
还在图7所示的具有阻尼器2的汽车座椅机构1中,在沿后座椅3的提升方向 的侧向转动Rl中,通过臂部件91沿相同方向转动的盘簧74适于在接触和围绕外 周缘表面178的部分处经受直径的放大。其结果,盘簧74相对于外周缘表面178 惰转,不将沿后座椅3的提升方向的侧向转动R1传递到转动器11,且不允许在转 动器11和固定部件12之间形成沿侧向转动Rl的方向围绕轴线X的相对转动。由 此,可以确保不产生基于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15的阻尼作用;因此,能够容易 地实现后座椅3沿侧向方向弹起。另一方面,在沿汽车后座椅3的下降方向的侧向 转动Rl中,通过臂部件91沿相同方向转动的盘簧74适于在接触和盘绕外周缘表 面178周围的部分处经受直径的收縮。其结果,盘簧74紧紧地盘绕在外周缘表面 178周围,将沿汽车后座椅3的下降方向的侧向转动R1传输到转动器11,并允许 在转动器11和固定部件12之间形成沿侧向转动Rl的方向围绕轴线X的相对转动。 由此,可以确保使基于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15经受剪切变形,允许后座椅3的 转动能量被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15的剪切变形吸收。因此,能够避免后座椅3 沿返回和下降方向的突然的侧向转动Rl,消除后座椅3突然返回,并消除因剧烈 地碰撞阻挡器等而产生很大的不愉快的噪声。此外,由于阻尼作用是通过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15的剪切变形获得的,所以,没有磨损的可能,可省略防止泄漏的 密封,甚至用重量轻和紧凑的阻尼器也可容易地获得一大的阻尼力。同时,转动器
11通过轴部件24被臂部件91支承在其凹入26处,而固定部件12被安装部分93 支承在其安装部分46处,以使阻尼器2支承在其两端。因此,阻尼器2稳固地固 定在车架上。
顺便提及的是,尽管以上所述是汽车座椅机构l的实例,其中,后座椅3沿侧 向转动Rl的方向可转动地安装,但阻尼器2也可替代地用于如图8所示的后座椅 3沿前后方向R4可转动地安装的汽车座椅机构中。
在如图8所示的汽车座椅机构1中,阻尼器2容纳在框架101内,而阻尼器2 的固定部件12具有固定到汽车车架的安装部分46,其固定到汽车的侧框架101或 地板102上。设置在凹入26内且被侧框架101转动地支承的轴部件24插入并固定 在座椅支架105的另一端106的一孔内,座椅支架105的一端104固定到后座椅3, 轴部件24可转动地支承座椅支架105。呈圈形式弧形的盘簧74的另一端部分71 附连到一销(未示出),其埋入在座椅支架105的另一端106内,通过侧框架IOI 的一圆弧形细长孔,并延伸入侧框架101内。后座椅3沿前后方向R4的转动适于 通过座椅支架105被传输到盘簧74的另一端部分71,以使靠背4相对于后座椅3 沿向前方向R5可转动地设置。其一端115固定在后座椅3的另一座椅支架116, 它的另一端117通过一轴等支承在汽车的外侧框架(未示出),以便沿前后方向 R4可转动。
此外,采用如图8所示的汽车座椅机构1,在靠背4沿向前方向R5转动并重 叠在后座椅3上之后(折叠之后),后座椅3沿前后方向R4中的向后方向转动, 然后,进一步沿下降方向转动,以便容纳形成在汽车地板102内的凹入121内。因 此,能够在车厢内提供一大的容纳空间(如图9所示)。此外,在图9所示的状态 中,在后座椅3沿上述方向转动而跑出凹入121外之后,后座椅3沿前后方向R4 中的向前方向转动,并邻接抵靠附连到侧框架101的一阻挡器122上。其后,如果 靠背4转动,则后座椅3可返回到其原始状态。
采用如图8所示的汽车座椅机构1,盘簧74适于沿包括沿前后方向R4中的下 降方向的后座椅3的向后转动中经受直径的收縮,并适于沿包括沿前后方向R4中 的上升方向的后座椅3的向前转动中经受直径的放大。因此,在此实施例中,在沿 前后方向R4的后座椅3的向后转动中,单向离合器装置16适于将该向后转动传输 到转动器ll并致使转动器ll转动,由此,根据包括沿前后方向R4中的下降方向在内的向后转动,允许在转动器11和固定部件12之间形成相对转动。另一方面, 在包括沿前后方向R4中的上升方向在内的向前转动中,单向离合器装置16适于阻 止将该向前转动传输到转动器11,而根据包括沿前后方向R4中的上升方向在内的 向前转动,不致使在转动器11和固定部件12之间形成相对转动。换句话说,硅树 脂基的未硫化橡胶15适于在包括沿前后方向R4中的下降方向在内的后座椅3的向 后转动中经受剪切变形,而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15适于在包括沿前后方向R4中 的上升方向在内的后座椅3的向前转动中不经受剪切变形。
尽管在如图8所示的汽车座椅机构1中,阻尼器2容纳在侧框架101内,但阻 尼器2也可替代地安装在侧框架101的外面,或阻尼器2也可安装在另一座椅支架 116侧。
此外,尽管在各个上述的阻尼器2中,凹入26设置在封闭部分25和163内, 且轴部分24配装在凹入26内,但代替这样一凹入26, 一突出可设置在各个封闭 部分25和163上,且该突出可用作为轴部件24。
此外,汽车座椅机构1和阻尼器2可以如图10至12地进行构造。图10至12 所示的阻尼器2包括一固定部件212; —转动器211,其相对于固定部件212沿前 后方向R4可转动并与固定部件212形成一间隙213;设置在间隙213内的硅树脂 基的未硫化橡胶215;以及一单向离合器装置216,其在沿前后方向R4的后座椅3 的向后转动中适于将该向后转动传输到转动器211以致使转动器211转动,且其在 沿前后方向R4的后座椅3的向前转动中适于阻止将该向前转动传输到转动器211。
固定部件212适于固定到后座椅3沿前后方向R4可转动地安装在其上的车架 上,该固定部件包括一外壳部件221,以及一螺纹地固定或配装地固定(在此实施 例中,即,通过一螺纹部分222螺纹地固定)到外壳部件221的环形盖部件223。 外壳部件221包括一外部的中空圆柱形部分224; —与外部中空圆柱形部分224同 心地设置在外部中空圆柱形部分224内侧上的内部的中空圆柱形部分225;以及一 体地形成在外部中空圆柱形部分224和内部中空圆柱形部分225上以便关闭外部中 空圆柱形部分224和内部中空圆柱形部分225的一轴向端部分的一环形板形封闭部 分226。盖部件223通过螺纹部分222螺纹地固定到外部中空圆柱形部分224的沿 X轴向的方向的另一端部分的内周缘表面。转动器211包括一与外部中空圆柱形部 分224同心地设置在外部中空圆柱形部分224的内侧上和内部中空圆柱形部分225 的外侧上的外部周缘的中空圆柱形部分227; —内部周缘的中空圆柱形部分228连 接到外部周缘的中空圆柱形部分227并与外部周缘的中空圆柱形部分227同心地设置在内部中空圆柱形部分225的内侧上;以及一中间的中空圆柱形部分229,其与 外部周缘的中空圆柱形部分227同心地设置,并设置在外部周缘的中空圆柱形部分 227和位于内部中空圆柱形部分225内侧上的内部周缘的中空圆柱形部分228之间 的中间。外部中空圆柱形部分224、内部中空圆柱形部分225,以及外部周缘的中 空圆柱形部分227沿径向方向彼此重叠地配装在一起,并带有其中设置所述硅树脂 基的未硫化橡胶15的间隙213。中间的中空圆柱形部分229和内部中空圆柱形部 分225沿径向方向彼此重叠地配装在一起。应该指出的是,这样一中间的中空圆柱 形部分229和内部中空圆柱形部分225可沿径向方向彼此重叠地配装在一起,并带 有其中设置所述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15的间隙。
单向离合器装置216包括一沿轴线X方向与内部周缘的中空圆柱形部分228并 置的轴环的中空圆柱体231,以及一盘簧235,其一端部分232形成为一自由端并 围绕内部周缘的中空圆柱形部分228和中空圆柱体231的对应的中空圆柱形外周缘 表面233和234的周围。中空圆柱体231在其内周缘表面上具有一对彼此相对的平 表面238,以便接合平表面(两个侧部分)237,其形成在插入其内部内的一轴部 件236的一端部分251上,并随轴部件236 —起转动。
盘簧235具有一如此尺寸的内直径,以便拧紧中空圆柱体231的外周缘表面 234,而其另一端部分241在此实施例中也形成为一自由端。或者,盘簧235可在 其另一端部分241处固定和连接到中空圆柱体231。
固定部件212在其外部中空圆柱形部分224处借助于螺栓、焊接等方法固定到 一安装部件245的底部246。安装部件245除了底部246之外还具有一对与底部246 一体形成的轴支承部分247。安装部件245通过插入螺栓孔248内的螺栓等固定到 汽车车架。固定部件212适于通过这样的安装部件245固定到其上可转动地安装有 后座椅3的车架上。
轴部件236在其一端部分251处具有平表面237,该轴部件通过阻尼器2和成 对的轴支承部分247,并被通过有领圈的套筒252和253成对的轴支承部分247沿 前后方向R4可转动地支承。 一螺母255通过一垫圈254固定到一端部分251,以 使一端部分251不脱离阻尼器2和轴支承部分247。以与一端部分251相同的方式, 轴部件236的另一端部分256也通过另一安装部件257沿前后方向R4可转动地被 支承。安装部件257以与安装部件245相同的方式通过螺栓等固定到汽车车架。
轴部件236在其一端部分251侧上通过一位于座椅支架261的另一端内的孔, 该支架的一端固定到后座椅3,轴部件236通过焊接等方法固定到座椅支架261的另一端。其间,轴部件236在其另一端部分256侧上通过一位于另一座椅支架262 的另一端内的孔,该支架262的一端固定到后座椅3,轴部件236通过焊接等方法 固定到座椅支架262的另一端。因此,通过阻尼器2以及座椅支架261和267设置 的轴部件236,后座椅3可转动地安装在汽车车架上,而轴部件236适于结合后座 椅3沿前后方向R4的转动而沿相同方向转动。
一盘簧265的一端固定到座椅支架261,而另一端固定到轴部件236, 一盘簧 266的一端固定到座椅支架262,而另一端固定到轴部件236,盘簧265和盘簧266 设置在轴部件236上并与其同心从而围绕轴部件236。盘簧265适于用其弹性帮助 后座椅3沿前后方向R4作向后转动,而盘簧266适于用其弹性帮助后座椅3沿前 后方向R4作向前转动。
在图10至12所示的汽车座椅机构1中,如果实现后座椅3沿前后方向R4作 向后转动连同盘簧265弹性的帮助,从而将后座椅3和靠背4容纳在凹入121内(如 图13所示),则中空圆柱体231也沿相同方向转动,并连同轴部件236沿相同方 向转动。设置成拧紧中空圆柱体231的外周缘表面234的盘簧235,通过中空圆柱 体231的转动经受直径的收缩。因此,内部周缘的中空圆柱形部分228的外周缘表 面233也通过盘簧235拧紧,这致使内部周缘的中空圆柱形部分228转动,并连同 轴部件236沿前后方向R4的向后转动。其结果,根据沿前后方向R4的转动,相对 转动发生在转动器211和固定部件212之间,于是,剪切变形发生在硅树脂基的未 硫化橡胶215内,由此,通过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215的剪切变形吸收后座椅3 的转动能。另一方面,如果实现后座椅3沿前后方向R4的向前转动,则连同轴部 件236沿相同方向的转动,中空圆柱体231也沿相同方向转动。设置成拧紧中空圆 柱体231的外周缘表面234的盘簧235,通过中空圆柱体231的转动经受直径的收 縮。因此,内部周缘的中空圆柱形部分228的外周缘表面233上的盘簧235也经受 直径的放大,这致使中空圆柱体231相对于盘簧235和内部周缘的中空圆柱形部分 228惰转,这样,相对转动不发生在转动器211和固定部件212之间,因此,不产 生基于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15的阻尼作用,并借助于基于盘簧266的弹性,顺 利地实现后座椅3沿前后方向R4的向前转动。
因此,同样采用单向离合器装置216,在后座椅3沿前后方向R4的向后转动 中,该向后转动传输到转动器211而致使转动器211转动,由此,根据沿前后方向 R4的向后转动,允许相对转动发生在转动器211和固定部件212之间。另一方面, 在后座椅3沿前后方向R4的向前转动中,阻止将该向前转动传输到转动器211,以确保根据沿前后方向R4的向前转动,相对转动不发生在转动器211和固定部件
212之间。换句话说,在后座椅3沿前后方向R4的向后转动中,使硅树脂基的未 硫化橡胶215经受剪切变形,而在后座椅3沿前后方向R4的向前转动中,使硅树 脂基的未硫化橡胶215不经受剪切变形。
此外,根据图10至12所示的汽车座椅机构1,由于后座椅3通过轴部件236 可转动地安装在汽车车架上,所述轴部件236通过阻尼器2设置并适于随后座椅3 的转动一起转动,所以,阻尼器2可紧凑地设置在轴部件236周围。
在图10至12所示的汽车座椅机构1中,代替将阻尼器2仅设置在轴部件236 的一端部分251侧上,阻尼器2也可类似地设置在轴部件236的另一端部分256侧 上。
顺便提及的是,在图10至12所示的汽车座椅机构1中,彼此接合的表面237 和表面238分别设置在轴部件236和中空圆柱体231上,以便与轴部件236的转动 一起转动中空圆柱体231。或者,可提供一中空圆柱体274,其具有一沿轴线X方 向从一环形端面271延伸到另一环形端面272的狭槽273,且该中空圆柱体274能 经受直径的縮小,通过拧紧插入其内部的轴部件236的一端部分251 (如图14和 15所示),以使中空圆柱体274可随同轴部件236 —起沿前后方向R4转动。代替 轴环的中空圆柱体231,中空圆柱体274沿轴线X方向与内部周缘的中空圆柱形部 分228并置。在图10至12所示的汽车座椅机构1中,当轴部件236转动时,拧紧 轴部件236的中空圆柱体274也适于转动,以拧紧中空圆柱体274的方式盘绕在中 空圆柱体274周围的盘簧235适于经受直径的收缩或放大,其通过转动中空圆柱体 274,从而实现类似于以上所述的操作。应该指出的是,在图14所示的阻尼器2中, 盖部件223设置在螺母255侧上,并配装在轴部件236的一端部分251。
此外,如图16和17所示的汽车座椅机构1所示,可省略中空圆柱体274,盘 簧235可直接地与轴部件236的一端部分251接触,而盘簧235可在其另一端部分 241处连接到转动器211的内部周缘的中空圆柱形部分228。在此情形中,盘簧235 具有这样一内直径以使盘簧235拧紧插入其内部的轴部件236的一端部分251,而 其自由端的一端部分232随轴部件236 —起转动。除了外部中空圆柱形部分224和 内部中空圆柱形部分225之外,外壳部件221还具有一中空圆柱形部分281,其与 位于内部中空圆柱形部分225和与其同心的中间中空圆柱形部分229的内周缘侧上 的封闭部分226 —体形成,并依此方式包围盘簧235。
采用具有图16和17所示的盘簧235的单向离合器装置216,由于后座椅3的向后转动沿前后方向R4使轴部件236沿相同方向转动,这使得盘簧235经受直径 的收缩,紧紧地盘绕在轴部件236的一端部分251周围,并随轴部件236的转动而 一起转动。其结果,转动器211沿相同方向转动。另一方面,由于后座椅3的向前 转动沿前后方向R4使轴部件236沿相同方向转动,这使得盘簧235经受直径的放 大,疏松地盘绕在轴部件236的一端部分251周围。其结果,轴部件236相对于盘 簧235惰转,由此,阻止将沿前后方向R4的后座椅3的向前转动传输到转动器211 。
如在图16和17所示的阻尼器中,中间中空圆柱形部分229和内部中空圆柱形 部分225可沿径向方向彼此重叠地配装在一起,并带有其中设置硅树脂基的未硫化 橡胶215的间隙213。
还由于采用具有图16和17所示的单向离合器装置216的阻尼器2和具有这样 一阻尼器2的汽车座椅机构,可获得类似于以上所述的诸多优点,由于中空圆柱体 231或274可以省略,所以,可进一步实现成本的降低。
权利要求
1. 一用于汽车座椅的阻尼器,包括一适于固定到车架的固定部件,汽车座椅可转动地安装于车架上;一转动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件可转动且与所述固定部件形成一间隙;一设置在间隙内的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以及一单向离合器装置,其在汽车座椅沿一个方向的转动中适于沿一个方向将转动传输到所述转动器,而在汽车座椅沿另一个方向的转动中适于阻止将沿另一个方向的转动传输到所述转动器,所述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具有10至150ML1+4(100℃)、36至72ML1+4(100℃)、或66至72ML1+4(100℃)的穆尼粘度。
2. —用于汽车座椅的阻尼器,包括 一适于固定到车架的固定部件,汽车座椅可 转动地安装于车架上; 一转动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件可转动且与所述固定部件形成 一间隙; 一设置在间隙内的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以及一单向离合器装置,其在汽 车座椅沿一个方向的转动中适于沿一个方向将转动传输到所述转动器,而在汽车座椅 沿另一个方向的转动中适于阻止将沿另一个方向的转动传输到所述转动器,所述硅树 脂基的未硫化橡胶由硅树脂改性的乙烯丙烯橡胶组成。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汽车座椅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 适于固定到车架上,汽车座椅可沿提升和下降方向转动地安装于车架上,其中,在汽 车座椅沿下降方向的侧向转动中,所述单向离合器装置适于将沿下降方向的侧向转动 传输到所述转动器,以致使所述转动器转动,而在汽车座椅沿提升方向的侧向转动中, 所述单向离合器装置适于阻止将沿提升方向的侧向转动传输到所述转动器。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汽车座椅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 适于固定到车架上,汽车座椅可沿前和后方向转动地安装于车架上,其中,在汽车座 椅的向后转动中,所述单向离合器装置适于将向后转动传输到所述转动器,以致使所 述转动器转动,而在汽车座椅的向前转动中,所述单向离合器装置适于阻止将向前的 转动传输到所述转动器。
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汽车座椅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器具 有一中心轴部分和与中心轴部分同心地设置的多个中空的圆柱形部分,而所述固定部 件具有与中心轴部分同心地设置的多个中空的圆柱形部分,以及在多个中空的圆柱形 部分中的最内周缘侧上的中空的圆柱形部分处固定部件可滑动地配装在中心轴部分 上,以便可转动地支承所述转动器,其中,所述转动器的多个中空的圆柱形部分和所 述固定部件的多个中空的圆柱形部分沿径向方向彼此重叠地配装在一起,并带有其中设置基于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的所述间隙。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汽车座椅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器具有一 与多个中空的圆柱形部分的各自一轴向端部一体形成的封闭部分,以及设置在所述封 闭部分的一轴向端面内或端面上的一凹入或一突出,而所述固定部件具有一与诸中空 圆柱形部分的诸轴向端部一体形成的封闭部分和一与所述封闭部分一体形成且适于 固定到车架的安装部分。
7.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汽车座椅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 由两个部件构成,所述部件之一具有一中心轴部分和同心地设置在中心轴部分的一轴 向端部分侧上的多个中空的圆柱形部分,而所述部件的另一个具有同心地设置在中心 轴部分的另一轴向端部分侧上的多个其它中空的圆柱形部分,其中,位于所述多个其 它中空的圆柱形部分中的最内周缘侧上的中空的圆柱形部分配装地固定在中心轴部 分的另一轴向端部分,其中,所述转动器包括两组与中心轴部分同心地设置并沿轴向 方向布置的多个中空的圆柱形部分,以及一设置在所述两组多个中空的圆柱形部分之 间且与所述两组多个中空的圆柱形部分的对应部分一体形成的封闭部分,所述转动器 可转动地被在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两个部件之间的中心轴部分支承,其中,所述固定 部件的多个中空的圆柱形部分和所述两组多个中空的圆柱形部分沿径向方向彼此重 叠地配装在一起,并带有其中设置所述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的所述间隙,所述固定 部件的所述一个部件具有一与中心轴部分的一轴向端部分和多个中空的圆柱形部分 的各自一轴向端部一体形成的封闭部分,以及一与所述封闭部分一体形成以便固定到 车架的安装部分,而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另一个部件具有与多个其它中空的圆柱形部 分的各自一轴向端部分一体形成的另一封闭部分,以及设置在所述封闭部分的一轴向 端面内或端面上的凹入或突出。
8.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汽车座椅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 包括一外壳部件和一螺纹地固定或配装地固定到所述外壳部件的盖部件,其中,所述 外壳部件包括一外部的中空圆柱形部分, 一与外部中空圆柱形部分同心地设置在外部 中空圆柱形部分内侧上的内部的中空圆柱形部分,以及一体地形成在外部中空圆柱形 部分和内部中空圆柱形部分上、以便关闭外部中空圆柱形部分和内部中空圆柱形部分 的轴向端部分的一封闭部分,其中,所述盖部件螺纹地固定或配装地固定到外部中空 圆柱形部分的另一轴向端部分,其中,所述转动器包括一与外部中空圆柱形部分同心 地设置、在外部中空圆柱形部分内侧上和内部中空圆柱形部分外侧上的外部周缘的中 空圆柱形部分,连接到外部周缘的中空圆柱形部分并与外部周缘的中空圆柱形部分同心地设置、在内部中空圆柱形部分内侧上的一内部周缘的中空圆柱形部分,其中,外 部周缘的中空圆柱形部分和外部中空圆柱形部分及内部中空圆柱形部分中的至少一 个部分沿径向方向彼此重叠地配装在一起,并带有其中设置所述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的所述间隙。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汽车座椅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离合器装 置包括一沿轴向方向与内部周缘的中空圆柱形部分并置的中空圆柱体,以及一盘簧, 其一端部分形成为一自由端,并围绕在内周缘中空的圆柱形部分和中空的圆柱体的对 应的外周缘表面的周围。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汽车座椅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中空圆柱体在其内 周缘表面上具有一对彼此相对的平表面,以便接合插入其内部内的一轴部件并随轴部 件一起转动。
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汽车座椅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中空圆柱体具有一 沿轴向方向从其一个环形端面延伸到其另一环形端面的狭槽,且能经受直径的减小, 这样,通过拧紧插入其内部的轴部件,中空圆柱体可随轴部件一起转动。
12.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汽车座椅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簧具有一如 此尺寸的内直径,以便拧紧中空圆柱体,而其另一端部分也形成为一自由端。
13.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汽车座椅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簧在其另一 端部分处连接到所述转动器,并具有这样一内直径而使所述盘簧拧紧插入其内部的所 述轴部件,而是其自由端的一端部分随所述轴部件一起转动。
1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汽车座椅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树脂基 的未硫化橡胶具有30至420的塑性度。
1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汽车座椅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树脂基 的未硫化橡胶具有60至320的塑性度。
16.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汽车座椅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树脂基 的未硫化橡胶具有160至320的塑性度。
17. —汽车座椅机构,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用于汽车座椅 的所述阻尼器; 一相对于汽车车架可转动地设置的座椅;以及一相对于所述座椅可转 动地设置的靠背。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汽车座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相对于所述座椅 沿一向后的方向可转动地设置。
19. 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汽车座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相对于所述座椅沿一向前的方向可转动地设置。
20.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汽车座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通过一以通 过所述阻尼器的方式设置的轴部件、相对于汽车车架可转动地设置,而所述轴部件适于随所述座椅的转动而一起转动。
全文摘要
一阻尼器(2)包括一固定部件(12);一转动器(11),其被固定部件(12)可转动地支承且与固定部件(12)形成一间隙(13);设置在间隙(13)内的硅树脂基的未硫化橡胶(15);以及一单向离合器装置(16),其在后座椅(3)沿下降方向的侧向转动(R1)中,适于将沿下降方向的侧向转动(R1)传输到转动器(11),以使转动器(11)围绕轴线X转动,而其在汽车后座椅(3)沿提升方向的侧向转动(R1)中,适于阻止将沿提升方向的侧向转动(R1)传输到转动器(11)。
文档编号F16F9/00GK101503069SQ20091012813
公开日2009年8月12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12日
发明者五十岚美照, 原田佳广, 小岛正光 申请人:奥依列斯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