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管用管段、及使用该管段的既设管修复方法

文档序号:5740924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修复管用管段、及使用该管段的既设管修复方法
修复管用管段、及使用该管段的既设管修复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修复管用管段、及使用该管段将既设管修复的修复方法,将多 个该修复管用管段在圆周方向与管长方向连接而组装成修复管。背景技术
已知的既设管修复方法是当下水道管、上水道管、农业用水管等既设管老 化时,在圆周方向与管长方向连接多个管段而组装成修复管,并将充填剂充填 到修复管与既设管的间隙,以将修复管与既设管一体化而构成复合管(专利文献1、 2)。作为该修复管的组装单位构件的修复管用管段,是利用以内面板、侧板、 端板所区划成的透明或不透明的塑料来形成一体成形的块体,且适当设置补强 板、肋部来提高管段的强度。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8674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299711号公报由于上述既设管是将多个一定长度的管体连接所形成,所以当有地震等较 大的力量从外部作用时,有时既设管的接口会分离。在使用上述管段修复既设 管时,与既设管成为一体的修复管也会在上述接口部分或其附近部分因为拉伸 力而破裂。这是因为构成修复管的管段的宽度尺寸是固定的,对于拉伸无法伸 縮。如果既设管是下水管,外部的液状化泥沙会通过分离的下水管的接口之间 而从下水管破裂的部分流入,从而让下水管的功能丧失。另外,当将弯曲的既设管修复时,管段也需要针对弯曲程度进行倾斜切割 等特别加工,无法将弯曲的修复管简单地组装。
发明内容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上述问题,要提供一种修复管用管段、及使 用该管段的既设管修复方法,能够构成即使有很大的冲击力从外部作用也不会 损害其功能的复合管,并且即使是弯曲的既设管也能简单地修复。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用来在既设管内将外径比既设管的内径更小的修复管予以组装的修复管用管段,其特征为所述修复管用管段由第一管段半体与第二管段半体所构成,将该第一与第 二管段半体做成能相对地沿管长方向移动,且管长方向的宽度可变。采用本发明的管段,当有预定值以上的拉伸力作用于与修复管的管长方向 对应的宽度方向时,由第一与第二管段半体所构成的管段的管长方向的宽度会 伸长。第一管段半体具有构成管段的内周面的内面板、相对于该内面板平行地延伸的凸板、以及相对于内面板垂直地延伸而构成管段的一方侧板的侧板;第二管段半体具有构成管段的内周面的内面板、相对于该内面板平行地延伸而 形成凹部的内部板、以及相对于内面板垂直地延伸而构成管段的另一方侧板的侧板;第一管段半体的凸板以及对于第一与第二管段半体的分离施加制动的制动构件,嵌合于第二管段半体的凹部而将第一与第二管段半体连接。 本发明还提出了不使用制动构件的修复管用管段。 使用该修复管用管段将既设管修复的修复方法为, 将第一与第二管段半体连接而构成管长方向的宽度可变的可变宽度管段, 将上述可变宽度管段在圆周方向连接而构成第一管单元, 将管长方向的宽度固定的固定宽度管段在圆周方向连接而构成第二管单元,将上述第一与第二管单元在管长方向连接,以在既设管内组装修复管。 第一管单元配置于既设管的接口部分或其附近。或者,第一管单元配置在既设管的弯曲部,构成第一管单元的各可变宽度 管段的宽度从圆周方向的其中一端朝向另一端渐渐变大,使该宽度在弯曲部的 内周处最小,在弯曲部的外周处最大。发明效果采用本发明的修复管用管段,当有预定值以上的拉伸力作用于与修复管的 管长方向对应的宽度方向时,宽度尺寸会伸长,所以若将本发明的修复管用管 段使用在重要部位、以在既设管内组装修复管,则能使所修复的既设管的管路 的耐震性提升。且能简单地进行弯曲修复管的组装。也就是说,即使因为地震等而从外部施加很大的冲击、拉伸力作用于管路 而让既设管的接口分离,在修复管的与上述接口相对向的部分所使用的修复管 用管段的宽度也会对应地产生变化,因此能防止修复管破裂。由于本发明的修复管用管段在管长方向的宽度可变,所以当对应既设管的弯曲部来将修复管弯曲时,只要调整管段的宽度就能将修复管弯曲,不需要将 管段进行特别加工,就能在短时间内简单地进行弯曲修复管的组装。而通过让 修复管用管段的宽度伸长,则即使拉伸力作用于该部分,也能防止修复管破裂。
图1是显示在修复管组装中所使用的固定宽度的管段的构造的立体图。图2是该管段在圆周方向的连接构造的沿图1A—A线的剖面图。 图3是显示将该管段在圆周方向连接来组装管单元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显示该管段在管长方向的连接状态的管段的俯视图。 图5是用来说明将该管段在管长方向连接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6(a) (c)是显示可变宽度管段的构造与组装的剖面图,(d)是显示可变 宽度管段的端面的端面图。图7(a)与(b)分别是图6中的a部与b部的放大图。图8是显示在既设管内的修复管上可变宽度管段的配置与在管长方向的连 接构造的剖面图。图9是显示在既设管内的修复管上可变宽度管段的配置的剖面图。 图10是沿着图9中的A—A线的剖面图。图11是显示当因为地震导致既设管的接口分离时可变宽度管段的状态的 剖面图。图12(a)是显示制动橡胶的剖面形状与尺寸的剖面图,(b)是图11中的d 部分的放大图。图13是使用可变宽管段而构成弯曲的修复管时的修复管的剖面图。图14(a)、 (b)分别为图13中的e部与f部的放大图。图15(a) (c)是显示可变宽度管段的其它实施例的构造与组装的剖面图, (d)是显示其可变宽度管段的端面的端面图。图16(a) (c)是显示可变宽度管段的其它实施例的构造与组装的剖面图, (d)是显示该可变宽度管段的端面的端面图。图17是使用图16的可变宽管段而构成弯曲的修复管时的修复管的剖面图。图18是显示在既设管内组装由固定宽度相同管段构成的修复管的状态的 剖视立体图。符号说明1 :管段2、 2':可变宽度管段3、 4 :管段半体 5:制动橡胶8 :修复管9 :既设管10 :管单元 20 :管单元40 :可变宽度管段41 :管单元50、 60 :管段半体101、 301、 401、 501、 601 :内面板102、 103、 303、 403、 503、 603 :侧板 104、 105、 306、 406、 506、 606 :端板 302、 302, 、 502 :凸板407 :凹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修复管用管段作为将下 水道管、上水道管、农业用水管等的既设管进行修复的管段使用,使用该修复 管用管段来将既设管修复。实施例1图1显示修复管用管段l(以下仅称为管段)的构造,该修复管用管段1成为 将既设管修复的修复管的组装单位构件。管段1是用塑料形成的一体成形的块 状的构件,是由构成修复管的内周面的内面板101、沿该内面板101的圆周 方向延伸且在两侧垂直竖立的侧板102、 103、以及沿内面板101的管长方向延 伸而在两侧垂直竖立的端板104、 105所构成。侧板102、 103以及端板104、 105成为以相同高度从四方包围内面板101的周缘的外壁板。管段1在本实施 例中成为将圆周等分成多个预定角度、例如五等分成72度后形成的圆弧状。 不过,管段并不限定于圆弧形或扇形,可以对应于既设管的剖面形状或其大小、 或既设管的修补部位,做成长方体或在直角处修成圆形而弯折的形状等。在将管段1的机械强度进行补强时,在侧板102、103的内侧且在内面板101 的上面部,将与侧板同样的多个内部板106、 107竖立设置成与侧板102、 103平行。而在侧板102、 103的内侧面与内部板106、 107的两侧面,在多个部位 形成有为了防止个别部位的变形而朝侧方伸出的凸板103b、 106b、 107b,成为 肋部构造而提高了管段1的强度。内面板IOI、侧板102、 103、端板104、 105、内部板106、 107、以及各凸 板都是用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的相同塑料所形成,使用已知的成形技术而 一体成形。在内面板101的两端部,形成有用来将管段1在圆周方向连接的多个开口 部101a,而为了将管段1在管长方向连接,在侧板102、 103及内部板106上 形成有多个孔部102a、 103a、 106a,在内部板107上形成有多个缺口 107a。如图2所示,从管段1的开口部101a将螺栓6插通到插通孔104a、 105a 后将螺母7螺合并将两端板104、 105锁紧,由此将管段1在圆周方向连接。 在端板104上,沿整个管长方向形成有凹部104b、 104c,在端板105上,沿整 个管长方向形成有与该凹部嵌合的凸部105b、 105c。因此,连接时容易进行将 两管段1定位以使之紧贴的作业。通过在嵌合部涂布未图示的密封材料,能提 高连接部的水密性。当连接完成时,就用盖部(未图示)等来密闭各开口部101a。 此时,盖部的内面部形成为与各内面板101的内面连续而均匀的内面。在容易 用螺栓6与螺母7进行圆周方向的连接时,不需要特别设置开口部101a。另外, 在图2中是使用两组螺栓与螺母,但在将管段使用于小直径的既设管时,也可 以只用一组螺栓与螺母来将管段在圆周方向连接。将管段1依序在圆周方向连接一圈,就可以组装出如图3所示的封闭成环 状的、预定长度较短的短管体IO(以下称为管单元)。管单元10的形状如同将 圆管沿垂直于管长方向X的方向以预定宽度D切成的圆环,其外径值稍小于要 修复的既设管的内径。管段1相当于将该管段10用沿着径方向R的切断面而 在圆周方向分割为多个(最好是等分)后得到的构件。在图3中显示了管段1的主要构造,即内面板101、侧板102、 103、端板 104、 105,为了简化附图,省略了内部板106、 107、凸板等补强构造。在本说 明书中,所谓管长方向,是指图3中管单元10沿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用箭 头X所示的方向,所谓径方向,是指管单元10的向着中心轴呈放射状的、用 箭头R所示的方向,所谓圆周方向,是指管单元10的圆周方向。采用既设管修复方法时,首先在既设管内如上述那样将多个管段1在圆周 方向连接而组装成管单元10,再将管单元10的各管段在管长方向连接,组装成修复管。图4、图5显示使用两端形成有螺纹部lla、 lib的杆状的螺杆构件(连接构 件)ll与螺母12而将管段在管长方向连接的状态。螺母12的形状为能够通过 管段1的侧板102、103的孔部102a、103a而不能通过内部板106的孔部106a。 而与螺杆构件11的螺纹部lla螺合的螺母14的凸缘部14a的大小为能够通过 管段1的侧板102的孔部102a而不能通过内部板106的孔部106a。与螺母12 螺合的螺栓13的凸缘部13b的直径比内部板106的孔部106a大,螺杆构件11 的直径比内部板106的孔部106a的直径小。如图5(a)所示,使螺母12通过一方的管段1的侧板102的孔部102a,且 使其抵接于内部板106,将螺栓13旋入螺母12。如图5(b)所示,将螺母12 紧固于内部板106上而固定于管段1上。螺母12在管段1上的固定也可如图3 那样在将管段1在圆周方向连接之后进行,或者是在最初将螺母12固定于管 段1之后将管段在圆周方向连接而构成管单元10。如图5(c) 、 (d)所示,使螺母12通过另一方的管段1的侧板103的孔部103a, 并将两个管段l拼合。在该状态下,如图4、图5(e)所示,使螺杆构件ll穿 过管段1的侧板102的孔部102a、内部板106的孔部106a、内部板107的缺 口 107a,并将螺纹部llb旋入固定在一方的管段1处的螺母12。由此将螺纹 构件11与螺母构件12连接。然后,如图5(f)所示,将螺母14旋入,直到螺 母14的凸缘部14a压接于内部板106上,将两个管段l、 l紧固。在图4中,是利用一组螺栓与螺母来进行圆周方向的连接,在图4中示出 一个螺栓6。通过如上所述那样将管单元的各管段在管长方向连接,如图18所示,可以 在既设管9内组装修复管8。在既设管9与修复管8之间的间隙内充填灰浆材 等充填材8',使既设管9与修复管8—体化而构成复合管。在图18中,为了简化而省略了各管段1的构造及在圆周方向与管长方向的 连接。在图18中,各管段1的圆周方向的连接部la与在管长方向相邻的管段 的连接部la在圆周方向偏移预定量。图4的例子没有该偏移量,但如图18所 示,在连接部la偏移的场合,是将相邻的各管段偏移预定量后在管长方向连 接。以上的管段1在管长方向的宽度(图3D)是固定的。这意味着管段1可以称 为固定宽度管段。而在图6中,显示了管段在管长方向的宽度可变的管段(以 下称为可变宽度管段)。图6(a) (c)是将可变宽度管段沿径方向切断时的剖面 图,图6(d)是显示可变宽度管段的端板的端面图。可变宽度管段2由第一与第二管段半体3、 4构成,在管段半体3、 4之间安装有作为制动构件的制动橡胶5。
管段半体3由内面板301、凸板302、侧板303、内部板304、 305及端板306等所构成,各板部301 306使用与管段1同样的塑料材而形成为一体。凸板302相对于内面板301设有台阶部而与内面板301平行地延伸,侧板303、内部板304、 305、端板306则相对于内面板301而垂直地延伸。
在内面板301的两侧形成有凹条301a、 301b,在凸板302的面对管段半体4的一侧形成有凸条302a。在侧板303上形成有连接用孔部303a。
制动橡胶5如图12(a)的剖面所示,为预定宽度W1且预定厚度T1的带状,且具有与管段半体3的圆周方向的全长对应的长度,被保持在凸板302的凸条302a与内部板305之间。制动橡胶5也可做成由橡胶以外的塑料等弹性体构成的带状的制动构件。
管段半体4由内面板401、侧板403、内部板402、 404、 405及端板406等构成,各板部401 406使用与管段1同样的塑料材而形成为一体。侧板403、内部板404、 405、端板406相对于内面板401垂直地延伸。内部板402与内面板401平行地延伸。在内面板401的靠近管段半体3的一侧形成有与管段半体3的凹条301b嵌合的凸条401a,在相反的一侧则形成有凸条401b。在侧板403上形成有突起403a,该突起403a与管段1的侧板102、 103的孔部102a、 103a或管段半体3的孔部303a嵌合。
由内部板402、 405和内面板401形成了与管段半体3的凸板302及制动橡胶5嵌合用的凹部407。如图7(a)所示,将各构件的尺寸设定成在内面板401与凸板302之间形成具有极小间隔Dl的间隙,在制动橡胶5与内部板402之间也形成具有极小间隔D2的间隙。通过这样的设定,如图6(a) (b)的箭头所示,不用对各构件施加负荷,即可将管段半体3的凸板302与制动橡胶5顺畅地插入到管段半体4的凹部407。
如图6(c)所示,将凸板302与制动橡胶5插入至凹部407的内部进行嵌合。在该处如图7(b)所示,制动橡胶5的前端接触内部板402的倾斜面402a。预先将低粘度的粘接剂5,薄薄地涂布在该内部板402的倾斜面402a与平坦面402b上,即能将制动橡胶5固定在管段半体4的内部板402。另一方面,由于制动橡胶5被保持在凸板302的凸条302a与内部板305之间,所以只要没有太大力量作用,制动橡胶5与管段半体3便不会相对移动,管段半体3、 4就在图6(c)所示的状态下经由制动橡胶5而结合为一体。此时,内面板401的凸条401a与内面板301的凹条301b嵌合,且管段半体3的内面板301与管段半体4的内面板401在图6中的上侧的面部成为没有台阶的齐平的面部。
图6(c) 、 (d)所示的可变宽度管段2有与图1所示的固定宽度管段1相同的形状、构造。可变宽度管段2的内面板301与401与固定宽度管段1的内面板101对应,当组装成修复管时构成齐平的内面部。另外可变宽度管段的侧板303、403与固定宽度管段1的侧板102、 103对应,内部板304、 404与内部板106对应而补强可变宽度管段2的强度。另外,侧板303的孔部303a、侧板403的突起403a也与形成于管段1的侧板102、 103上的孔部102a、 103a的数量对应而设置有多个。
可变宽度管段2在管长方向的宽度D'与固定宽度管段1在管长方向宽度D(图3)相同,可变宽度管段2的圆弧形状与固定宽度管段1的圆弧形状相同,为将圆周五等分后形成的72度的圆弧形状。于是,可变宽度管段2的侧板303、403与固定宽度管段1的侧板102、 103形状一致,可变宽度管段2的各板301、302、 304、 305、 401、 402、 404、 405、制动橡胶5等也为将圆周五等分后形成的72度的圆弧状。不过,制动橡胶5也可不是管段状,而是做成环状的循环皮带。
通过在可变宽度管段2的凹部407的内面与凸板302的在图6中的上面部预先涂布密封材,能提高水密性。粘接剂5'让固定于内部板402的制动橡胶5也能达到密封的功能。
可变宽度管段2在圆周方向的连接与管段l在圆周方向的连接同样,以图2的方式来进行。也就是说,将两个可变宽度管段2的各端板306、 406拼合,将螺栓通过在各端板处形成的孔部306a、 406a(图6(d)),用螺栓与螺母将两个端板紧固,由此在圆周方向连接。这样就将可变宽度管段依序在圆周方向连接而组装成由可变宽度管段2构成的管单元20(图10)。
图8及图9显示经由可变宽度管段2而将固定宽度管段1在管长方向连接的状态。在图8中,可变宽度管段2与右侧的固定宽度管段1间的连接如下进行将公形连接件16固定在固定宽度管段1的侧板103的孔部103a中,且使该公形连接件16通过可变宽度管段2的侧板303的孔部303a,以与固定在可变宽度管段2的侧板303上的母形连接件17进行卡扣嵌合。可变宽度管段2与左侧的固定宽度管段1间的连接如下进行将可变宽度管段2的突起403a压入到固定宽度管段1的侧板102的孔部102a中。不过,虽然没有图示,但也可在可变宽度管段2上固定如图4、图5所示的螺母12,并利用与该螺母12螺合的螺杆构件11而将可变宽度管段2与左侧的固定宽度管段1连接。
以这样的方式就可以将可变宽度管段2连接于固定宽度管段1、 l之间。如图8 图IO所示,以让由可变宽度管段2构成的管单元20位于与既设管9的接口 9a相对向的部分、且让由固定宽度管段1构成的管单元IO位于其它部分的方式,将管段l、 2在管长方向连接而组装成修复管8。不过,如对图18的说明所述,在修复管8组装完成后,要在修复管8的外周与既设管9的内周之间的间隙中充填具有流动性且会随着时间推移而硬化的砂浆等充填材8'。通过让充填的充填材硬化,使修复管8隔着充填材而与既设管9一体化,构成具有强度的修复好的复合管。
通过如上所述那样将由可变宽度管段2构成的管单元20配置在与既设管9的接口9a相对向的部分,如下所述,可以使复合管的性能提升。
假设在图8所示的状态下因为地震等而从外部有很大的拉伸力作用于既设管9,如图11所示,既设管9的接口 9a会分离。此时在隔着未图示的充填材而与既设管9 一体化的可变宽度管段2上,也有使该管段半体3、 4分离的拉伸力作用。当该拉伸力达到预定值以上时,如图11所示,管段半体3、 4会分离,此时,凸板302的凸条302a如图12(b)所示,会以制动橡胶5的厚度Tl的1/3程度的深度T2咬入制动橡胶5而使制动橡胶5弹性变形。由于凸板302的凸条302a咬入制动橡胶5,便对管段半体3、 4的分离施加了制动力。可是,如果拉伸力较该制动力更大,则管段半体3、 4会相对地移动与接口 9a的分离量对应的距离,让管单元20的管长伸长。
这里,即使管段半体3、 4朝相对地分离的方向移动,只要凸板302的凸条302a咬入制动橡胶5,就维持了修复管8的连续性,所以即使既设管9的接口9a分离,也能防止液状化的泥沙等从该部分9a流入到修复管8内,从而能使管路的耐震性提升。实施例2
图13及图14显示将可变宽度管段2配置在既设管的弯曲部位来组装修复管的实施例。
如图13所示,配合既设管的弯曲,将由可变宽度管段2构成的管单元20连接在由三个固定宽度管段1构成的管单元10之间,组装成弯曲的修复管8。
在图13中,管单元IO在管长方向的尺寸、也就是固定宽度管段1在管长方向的宽度是D(图3),图6(c)所示的可变宽度管段2在管长方向的宽度也是D( = D,)。这里,可变宽度管段2通过使管段半体3、 4相对地偏移,可使管长方向的宽度D变化。例如,使可变宽度管段2的管段半体3、 4在从图14(b)到(a)的状态下沿管长方向相对地偏移,以使凸板302的凸条302a沿管长方向移动a,则在该偏移部分,可变宽度管段2在管长方向的宽度就为D+a ,内面板301和401的凸条401a、凹条301b构成角度而放大了 9 1。
可变宽度管段2的管段半体3、 4的偏移量(a )能够在管段的圆周方向的各位置上进行调整,所以如图13所示,使可变宽度管段2的宽度连续变化成沿着修复管8的圆周方向,偏移量从一侧向相反侧(在图13中从下侧朝上侧)变得越来越大。也就是说,各可变宽度管段2在管长方向的宽度是在弯曲部的内周处最小(图14(b)中偏移量为0),在弯曲部的外周处(图14(a),从径方向观察在相对向上的位置),连续变化成最大(偏移量为a)。这样使管段宽度连续变化,则管单元20只弯曲角度e 1,可使修复管8只弯曲角度6 1。
即使一个管单元20的弯曲角度e l很小,通过将管单元20在多个部位连接,也可以让修复管8整体的弯曲角度很大。在本实施例所用的可变宽度管段2,最好是使用圆周方向的长度较短、即使用将修复管8的圆周予以等分(例如八等分以上)后的管段。这是为了对管单元20的各可变宽度管段2合理地连续增大上述偏移量。
如上所述,即使使偏移量变化,由于在圆周方向相邻的可变宽度管段2的端板306、 406分别平行且成为相同大小,所以也可以利用上述方法,也就是通过螺栓与螺母的紧固来将可变宽度管段2在圆周方向连接。管长方向的连接方式也同样,可变宽度管段彼此的连接通过将侧板403的突起403a嵌合于邻接的侧板303的孔部303a来进行,而可变宽度管段2与固定宽度管段1的连接可以用图8所示的方式来进行。
虽然没有图示,在本实施例中,在将修复管8组装于既设管内之后将充填材充填于既设管的内周与修复管8的外周之间的间隙、且将既设管与修复管一体化为复合管的方式与上述的方式相同。
采用本实施例,只要将由可变宽度管段2构成的管单元20与不须弯曲的部分连接,且将管单元20的可变宽度管段2的宽度按上述方式调整,就能组装成弯曲的修复管8。因而,在工作现场不需要对管段进行特别加工,能够简单
地在短时间进行弯曲的修复管的组装。
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可变宽度管段2是在宽度方向伸縮,所以即使因为地震等而有外力从外部作用,也能防止修复管在可变宽度管段2的部分破裂。实施例3
在不要求修复管具有耐震性的场合,如图15所示,可以将制动橡胶5省略。
在图15中,凡与图6相同的部分均加上相同的符号而省略其详细说明。管段半体3的凸板302'相当于图6的凸板302,在其前端形成的凸条302a'与图6相比其径方向较长。管段半体4的内部板402'相当于图6的内部板402,与图6相比,不是倾斜面而成为平坦面402a'。
凸板302'的凸条302a'在径方向的长度为能够留有余量地插入管段半体4的凹部407的长度,如图15(a) 、 (b)所示,管段半体3的凸板302'嵌合于管段半体4的凹部407,且如图15(c)所示,形成了没有制动橡胶的可变宽度管段2'。
该可变宽度管段2'也与图6所示的可变宽度管段2同样,在圆周方向以及管长方向连接,且利用与图13相同的方法组装成弯曲的修复管。
可变宽度管段是通过充填于既设管与修复管之间的充填材(砂浆等)而一体化并固定,所以如图15所示,不一定要将管段半体3、 4嵌合结合,而可如图16那样将管段半体重叠而构成可变宽度管段。
在图16中,管段半体50由相当于图15的内面板301的内面板501、相当于凸板302'的凸板502、相当于侧板303的侧板503、相当于内部板304、305的内部板504、 505、以及相当于端板306的端板506等所构成;各板部501 506使用与管段1相同的塑料材而一体成形。凸板502相对于内面板501设有台阶而与内面板501平行地延伸,侧板503、内部板504、 505、端板506则相对于内面板501垂直地延伸。
在内面板501的两侧形成有凸条501a、台阶部501b,在凸板502的面对管段半体60的一侧形成有凸条502a。在侧板503上形成有孔部503a。
管段半体60由相当于内面板401的内面板601、相当于侧板403的侧板603、相当于内部板404、 405的内部板604、 605、以及相当于端板406的端板606等构成;各板部501 506使用与管段1相同的塑料材而一体成形。侧板603、内部板604、 605、端板606相对于内面板601垂直地延伸。在内面板601的与管段半体50相反的一侧形成有与管段半体50的凸条501a嵌合的凹条601a,在内面板601的下面部,沿圆周方向形成有让凸板502的凸条502a滑动用的凹部601b。在侧板603上形成有与管段1的侧板102、 103的孔部102a、103a或管段半体50的孔部503a嵌合的突起603a。而在端板506、 606上,形成有用来将管段在圆周方向连接的孔部506a、 606a。
以这样方式构成的管段半体50、 60如图16(a) 、 (b)所示,通过使凸板502 的凸条502a在管段半体60的凹部601b内滑动,使管段半体50的凸板502与 管段半体60的内面板601移动成重叠状态。 一旦管段半体50、 60相对地移动 成图16(c)所示的内面板601的前端抵接于内面板501的倾斜面501b、且凸板 502的凸条502a抵接于内部板605的状态,便形成了管长方向的宽度为D'的 可变宽度管段40。此时,管段半体50的内面板501与管段半体60的内面板 601成为同一平面。
可变宽度管段40也与可变宽度管段2、 2'同样,可以在圆周方向、管长 方向连接,且可以在管段的圆周方向的各个位置上调整其管长方向的宽度。因 此可利用与图13相同的方法组装出由可变宽度管段40构成的管单元41,且沿 着修复管8的圆周方向使可变宽度管段40的宽度从一侧向相反侧连续增大。 这样,如图17所示,可以使可变宽度管段40的宽度D连续变化至D+ci ,可
使修复管8以角度01弯曲。
不过,由于管段半体50、 60只是简单地重叠,所以可能沿径方向移动而分 离。因此最好在将管段宽度方向的位置调整好之后,在将管段半体50、 60重 叠的状态下进行临时粘接或固定。 一旦既设管与修复管利用充填于它们之间的 充填材而一体化,管段半体50、 60就不会动了,因此不可能再朝径方向移动。
可变宽度管段40也可达到与可变宽度管段2'同样的效果,与可变宽度管 段2'比较,可得到能够将管段的构造简化这样的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修复管用管段,是用来在既设管内将外径比既设管的内径更小的修复管予以组装的修复管用管段,其特征为所述修复管用管段由第一管段半体与第二管段半体构成,将该第一与第二管段半体做成能相对地沿管长方向移动,且管长方向的宽度可变。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修复管用管段,其特征为 一旦有预定值以上的拉 伸力作用于与修复管的管长方向对应的宽度方向,由第一与第二管段半体构成 的管段在管长方向的宽度会伸长。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修复管用管段,其特征为在上述第一管段半体上 形成有沿修复管的管长方向突出的凸板,在上述第二管段半体上形成有收容上 述凸板的凹部,将上述凸板和制动构件与凹部嵌合,以将上述第一与第二管段 半体连接, 一旦有上述预定值以上的拉伸力作用,第一与第二管段半体便克服 上述制动构件的制动力而相对地沿管长方向移动,且管段的管长方向的宽度伸 长。
4、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修复管用管段,其特征为第一管段半体具有 构成管段的内周面的内面板、相对于该内面板平行地延伸的凸板、以及相对于 内面板垂直地延伸而构成管段的一方侧板的侧板;上述第二管段半体具有构成管段的内周面的内面板、相对于该内面板平 行地延伸而形成上述凹部的内部板、以及相对于内面板垂直地延伸而构成管段 的另一方侧板的侧板;将上述第一管段半体的凸板、以及对于第一与第二管段半体的分离施加制 动力的制动构件与第二管段半体的凹部嵌合,从而将第一与第二管段半体连 接。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修复管用管段,其特征为在上述第一管段半体上形成有沿修复管的管长方向突出的凸板,在上述第二管段半体上形成有收容上 述凸板的凹部,使上述凸部与凹部嵌合,以将上述第一与第二管段半体连接。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管用管段,其特征为上述第一管段半体具有 构成管段的内周面的内面板、相对于该内面板设有台阶而平行地延伸的凸板、 以及相对于内面板垂直地延伸而构成管段的一方侧板的侧板;上述第二管段半体具有构成管段的内周面的内面板、以及相对于内面板 垂直地延伸而构成管段的另一方侧板的侧板;第一管段半体的凸板与第二管段半体的内面板重叠,且第一与第二管段半 体能相对移动。
7、 一种既设管的修复方法,使用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修复管用 管段来修复既设管,其特征为将第一与第二管段半体连接而构成管长方向的宽度可变的可变宽度管段,将上述可变宽度管段在圆周方向连接而构成第一管单元,将管长方向的宽度固定的固定宽度管段在圆周方向连接而构成第二管单元,将上述第一与第二管单元在管长方向连接,以在既设管内组装修复管。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既设管的修复方法,其特征为上述第一管单元配置于既设管的接口部分或其附近。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既设管的修复方法,其特征为构成上述第一管单元的各可变宽度管段,其管长方向的宽度从圆周方向的一端向另一端渐渐变 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既设管的修复方法,其特征为上述第一管单元 配置在既设管的弯曲部,构成第一管单元的各可变宽度管段的宽度从圆周方向 的一端向另一端渐渐变大,使所述各可变宽度管段的宽度在弯曲部的内周处最 小,在弯曲部的外周处最大。
全文摘要
一种修复管用管段、及使用该管段的既设管修复方法,能够构成即使有很大的冲击力从外部作用也不会损害其功能的复合管,即使是弯曲的既设管也能简单地修复。将第一与第二管段半体(3)、(4)连接而构成可变宽度管段(2)。第一管段半体具有内面板(301)、相对于该内面板平行地延伸的凸板(302)、以及相对于内面板垂直地延伸的侧板(303);第二管段半体具有内面板(401)、相对于该内面板平行地延伸而形成凹部(407)的内部板(402)、以及相对于内面板垂直地延伸的侧板(403)。将凸板(302)和制动橡胶(5)嵌合于凹部(407)而将第一与第二管段半体连接,构成可变宽度管段。当一定以上的拉伸力作用于可变宽度管段时,第一与第二管段半体克服制动橡胶(5)的制动而相对地沿管长方向移动。
文档编号F16L1/00GK101629654SQ20091016045
公开日2010年1月20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7日
发明者三浦胜和, 神山隆夫, 藤井谦治, 金田光司 申请人:株式会社湘南合成树脂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