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型计算机的两段扭力式凸轮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87459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笔记型计算机的两段扭力式凸轮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揭示一种两段扭力式凸轮组,尤指一种笔记型计算机的两段扭 力式凸轮组。
背景技术
按,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电子产品,例如笔记型计算机,主机与屏幕之间为了达到开 合的效果,故在主机与屏幕之间装设有枢轴,以提供屏幕相对于主机展开或闭合的功能。而由于科技的进步,知名品牌的笔记型计算机质量要求都相当高,为了维护及提 升商誉,笔记型计算机的各部件都需具备有一定的使用寿命,而对于需要经常性反复开启 的屏幕来说,枢轴就是关键角色。传统的笔记型计算机枢轴提供使用者掀开屏幕时,在掀起的过程中透过两个凸轮 的设计让屏幕与主机能够在任意处形成定位效果,且持续上掀屏幕时,利用挡止块与挡止 部的相对挡止提供屏幕与主机相对掀起时的挡止效果。传统的设计仅具有一段式的挡止效果,也就是屏幕上掀到底时的挡止部位,这样 的挡止设计提供使用者上掀屏幕达到挡止位置时,无法持续掀动屏幕。这种仅具有单段式 定位效果的设计,存在有一个问题,当使用者忽然一次性的上掀屏幕时,使用者容易忽略挡 止部位,而容易因为上掀力量过大而让枢轴越过原本设定的挡止部位,此时,枢轴内的组件 受到压迫而产生横向移动,且这个移动的位移量并非原本设定的安全范围,而可能会让横 向移动的组件受到破坏,进一步衍生组件损坏而无法提供枢轴定位功效,因此这种传统的 设计存在有需要加以改良的必要。因此申请人希冀能够提出一种笔记型计算机的两段扭力式凸轮组,借以改善先前 技术的缺失。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笔记型计算机的两段扭力式凸轮组的目的在于欲解决先前技术所 存在的缺失。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笔记型计算机的两段扭力式凸轮组,包括有一 个第一凸轮件,其包括一个第一凸轮面,该第一凸轮面包括一道第一凸轮部,该第一凸轮部 呈弧状凸设于该第一凸轮面,该第一凸轮部的一端形成一个第一斜面;一个第二凸轮件,其 包括一个第二凸轮面,该第一凸轮面与该第二凸轮面呈面接触,且该第一凸轮面与该第二 凸轮面能够相对摩擦转动,该第二凸轮面包括一个第一对应区,该第一对应区包括一个贴 合段、一个第一段、一个第二段、一个第一爬起部与一个第二爬起部,该第一对应区的贴合 段的高度小于该第一段的高度小于该第二段的高度,该第一对应区的贴合段位于该第一段 与该第二段之间,该第一对应区的贴合段与该第一段之间设有该第一爬起部,该第一段与 该第二段之间设有该第二爬起部;该第一凸轮件与该第二凸轮件能够在闭合位置、第一扭 力位置与第二扭力位置之间切换改变,该第一凸轮件与该第二凸轮件位于闭合位置时,该第一对应区的贴合段吻合的对应该第一凸轮部;该第一凸轮件与该第二凸轮件位于第一扭 力位置时,该第一爬起部越过该第一斜面,该第一段抵设于该第一凸轮部;该第一凸轮件与 该第二凸轮件位于第二扭力位置时,该第二爬起部越过该第一斜面,该第二段抵设于该第 一凸轮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首要提供的功效为,其提供了第一扭力定位与第二扭力定位,第二扭 力值大于第一扭力值,使用者必须施以更大的力量才能够完成掀转屏幕与主机的目的,此 时,第二扭力能够明确的提醒使用者,屏幕与主机的掀转已欲达极限。本实用新型的凸轮组 有助于使用者在不经意的操作情况下,而需要开启更大角度时,能够达到有效的警示效果。本实用新型次要提供的功效为,其第一凸轮部与第二凸轮部位于该第一穿孔的两 侧且呈相对,第一凸轮部与第二凸轮部能够有效分散第一凸轮与第二凸轮相对转动时所承 受的扭力值。其它目的、优点和本实用新型的新颖特性将从以下详细的描述与相关的附图更加显明。

图1 本实用新型笔记型计算机的两段扭力式凸轮组的立体外观图。图2 本实用新型笔记型计算机的两段扭力式凸轮组的立体分解图。图3 为本实用新型凸轮组的示意图。图4 为本实用新型凸轮组的上视图,表第一凸轮面与第二凸轮面呈贴合的示意 图。图5 为本实用新型由图4的5-5剖面线所取的剖视图,表第一凸轮面与第二凸轮 面呈贴合的示意图。图6 为本实用新型由图5的6-6剖面线所取的剖视图,第一凸轮面与第二凸轮面 呈贴合的示意图。图7 为本实用新型图4的延续,表初始进入第一扭力位置的示意图。图8 为本实用新型图5的延续,表初始进入第一扭力位置的示意图。图9 为本实用新型图6的延续,表初始进入第一扭力位置的示意图。图10 为本实用新型图7的延续,表第一扭力位置定位的示意图。图11 为本实用新型图8的延续,表第一扭力位置定位的示意图。图12 为本实用新型图9的延续,表第一扭力位置定位的示意图。图13 为本实用新型图10的延续,表初始进入第二扭力位置的示意图。图14 为本实用新型图11的延续,表初始进入第二扭力位置的示意图。图15 为本实用新型图12的延续,表初始进入第二扭力位置的示意图。图16 为本实用新型图13的延续,表第二扭力位置定位的示意图。图17 为本实用新型图14的延续,表第二扭力位置定位的示意图。图18 为本实用新型图15的延续,表第二扭力位置定位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第一凸轮件101第一凸轮面 102第一穿孔[0033]11第--凸轮部111第一斜面112第--连接面[0034]12第二二凸轮部121第二斜面122第二二连接面[0035]20第二二凸轮件201第二凸轮面202第二二穿孔[0036]21第--对应区211贴合段212第--段[0037]213第二二段214第一爬起部215第二二爬起部[0038]216第--连接部22第二对应区221贴合段[0039]222第三三段223第四段224第三三爬起部[0040]225第四爬起部226第二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 述如后,此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参照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笔记型计算机的两段扭力式凸轮组的立体外观图与 立体分解图。本实用新型的凸轮组包括有一个第一凸轮件10与一个第二凸轮件20。该第 一凸轮件10能够固定于枢轴的支架,该第一凸轮件10与该第二凸轮件20同时供枢轴穿 设,且该第二凸轮件20与枢轴同步相对该第一凸轮件10转动。同时参照图3,为本实用新型凸轮组的示意图。该第一凸轮件10包括一个第一凸 轮面101与一个第一穿孔102,该第一凸轮面101位于该第一凸轮件10的两个侧面其中之 一,该第一穿孔102穿透该第一凸轮件10。该第二凸轮件20包括一个第二凸轮面201与一个第二穿孔202,该第二凸轮面 201位于该第二凸轮件20的两个侧面其中之一,该第二穿孔202穿透该第二凸轮件20。该第一凸轮面101与该第二凸轮面201呈面接触,且该第一凸轮面101与该第二 凸轮面201能够相对摩擦转动。该第一凸轮件10的第一凸轮面101包括一道第一凸轮部11与一道第二凸轮部 12。该第一凸轮部11呈弧状凸设于该第一凸轮面101且紧邻着该第一穿孔102,该第一凸轮 部11的一端形成一个第一斜面111,该第一凸轮部11的另一端形成一个第一连接面112, 该第二凸轮部12呈弧状凸设于该第一凸轮面101且远离该第一穿孔102,该第二凸轮部12 的一端形成一个第二斜面121,该第二凸轮部12的另一端形成一个第二连接面122,该第一 凸轮部11与该第二凸轮部12位于该第一穿孔102的两侧且呈相对。该第二凸轮件20的第二凸轮面201包括一个第一对应区21与一个第二对应区 22。该第一对应区21环绕着该第二穿孔202,该第二对应区22环绕着该第一对应区21。 该第一对应区21包括一个贴合段211、一个第一段212、一个第二段213、一个第一爬起部 214、一个第二爬起部215与一个第一连接部216。该贴合段211、该第一段212与该第二段 213皆呈平面状,该第一爬起部214、该第二爬起部215与该第一连接部216皆呈斜面状。该 贴合段211的高度小于该第一段212的高度小于该第二段213的高度。该贴合段211位于该第一段212与该第二段213之间,且该第一段212与该第二 段213呈连接,该贴合段211与该第一段212之间设有该第一爬起部214,该第一段212与 该第二段213之间设有该第二爬起部215,该第二段213与该贴合段211之间设有该第一连 接部216。该第一爬起部214连接该贴合段211与该第一段212,该第二爬起部215连接该第一段212与该第二段213,该第一连接部216连接该第二段213与该贴合段211。该第二对应区22包括一个贴合段221、一个第三段222、一个第四段223、一个第三 爬起部224、一个第四爬起部225与一个第二连接部226。该贴合段221、该第三段222与该 第四段223皆呈平面状,该第三爬起部224、该第四爬起部225与该第二连接部226皆呈斜 面状。该贴合段221的高度小于该第三段222的高度小于该第四段223的高度。该贴合段221位于该第三段222与该第四段223之间,且该第三段222与该第四 段223呈连接,该贴合段221与该第三段222之间设有该第三爬起部224,该第三段222与 该第四段223之间设有该第四爬起部225,该第四段223与该贴合段221之间设有该第二连 接部226。该第四爬起部225连接该第三段222与该第四段223,该第二连接部2 连接该 第四段223与该贴合段221。该第二对应区22的贴合段221与该第一对应区21的贴合段211位于该第二穿孔 202的两侧且呈相对,其能够有效分散第一凸轮件10与第二凸轮件20相对转动时所承受的 扭力值。参照图4、图5与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凸轮面与第二凸轮面呈贴合的示意图。该 第一凸轮件10与该第二凸轮件20能够在闭合位置、第一扭力位置与第二扭力位置之间切 换改变。该第一凸轮件10与该第二凸轮件20位于闭合位置时,该第二凸轮面201吻合的 贴设于该第一凸轮面101,该第一对应区21的贴合段211吻合的对应该第一凸轮部11,该 第二对应区22的贴合段221吻合的对应该第二凸轮部12,此时,结合于该第一凸轮件10与 第二凸轮件20的屏幕与主机呈闭合状。参照图7、图8与图9,为本实用新型初始进入第一扭力位置的示意图。同时参照 图2,该第二凸轮件20相对该第一凸轮件10枢转,该第二凸轮件20的第一对应区21的贴 合段211相对该第一凸轮部11摩擦转动,该第一爬起部214滑动于该第一斜面111。该第二凸轮件20的第二对应区22的贴合段221相对该第二凸轮部12摩擦转动, 该第三爬起部2 滑动于该第二斜面121。参照图10、图11与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扭力位置定位的示意图。同时参照图 2,该第二凸轮件20的第一对应区21的第一爬起部214持续滑动于该第一凸轮部11,该第 一爬起部214越过该第一斜面111,该第一段212局部进入该第一凸轮部11。当该第一段 212抵设于该第一凸轮部11时,此时,该第一段212与该第一凸轮部11接触而令该第一凸 轮件10与该第二凸轮件20产生横向移动,进一步形成第一扭力的定位。该第二凸轮件20的第二对应区22的第三爬起部2 持续滑动于该第二凸轮部 12,该第三爬起部2 越过该第二斜面121,该第三段222局部进入该第二凸轮部12。当该 第三段222抵设于该第二凸轮部12时,此时,该第三段222与该第二凸轮部12接触而令该 第一凸轮件10与该第二凸轮件20产生横向移动,进一步形成第一扭力的定位。参照图13、图14与图15,为本实用新型初始进入第二扭力位置的示意图。同时参 照图2,该第二凸轮件20相对该第一凸轮件10枢转,该第二凸轮件20的第一对应区21的 第二爬起部215滑动于该第一凸轮部11的第一斜面111。该第二凸轮件20的第二对应区22的第四爬起部225滑动于该第二凸轮部12的 第二斜面121。参照图16、图17与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扭力位置定位的示意图。同时参照图2,该第二凸轮件20的第一对应区21的第二爬起部215持续滑动于该第一凸轮部11,该第 二爬起部215越过该第一斜面111,该第二段213局部进入该第一凸轮部11。当该第二段 213抵设于该第一凸轮部11时,此时,该第一段212与该第一凸轮部11接触而令该第一凸 轮件10与该第二凸轮件20产生横向移动,进一步形成第二扭力的定位。该第二凸轮件20的第二对应区22的第四爬起部225持续滑动于该第二凸轮部 12,该第四爬起部225越过该第二斜面121,该第四段223局部进入该第二凸轮部12。当该 第四段223抵设于该第二凸轮部12时,此时,该第四段223与该第二凸轮部12接触而令该 第一凸轮件10与该第二凸轮件20产生横向移动,进一步形成第二扭力的定位。当使用者掀转屏幕与主机时,屏幕与主机在第一段定位位置时,提供了第一段的 扭力,使用者必须施以大于第一扭力的力量才能够顺利的掀转屏幕与主机。当使用者持续 掀转屏幕与主机,此时,凸轮组进入第二段定位位置,其提供了第二扭力,显然的第二扭力 值大于第一扭力值,因此,使用者必须施以更大的力量才能够完成掀转屏幕与主机的目的, 此时,第二扭力能够明确的提醒使用者,屏幕与主机的掀转已欲达极限。本实用新型的凸轮 组有助于使用者在不经意的操作情况下,而需要开启更大角度时,能够达到有效的警示效果。就以上所述可以归纳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1.本实用新型『笔记型计算机的两段扭力式凸轮组』,其提供了第一扭力定位与 第二扭力定位,第二扭力值大于第一扭力值,使用者必须施以更大的力量才能够完成掀转 屏幕与主机的目的,此时,第二扭力能够明确的提醒使用者,屏幕与主机的掀转已欲达极 限。本实用新型的凸轮组有助于使用者在不经意的操作情况下,而需要开启更大角度时,能 够达到有效的警示效果。2.本实用新型『笔记型计算机的两段扭力式凸轮组』,其第一凸轮部与第二凸轮 部位于该第一穿孔的两侧且呈相对,第一凸轮部与第二凸轮部能够有效分散第一凸轮与第 二凸轮相对转动时所承受的扭力值。只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的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的范围,故举凡数值的变更或等效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 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新型专利涵盖的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笔记型计算机的两段扭力式凸轮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个第一凸轮件,其包括一个第一凸轮面,该第一凸轮面包括一道第一凸轮部,该第一 凸轮部呈弧状凸设于该第一凸轮面,该第一凸轮部的一端形成一个第一斜面;一个第二凸轮件,其包括一个第二凸轮面,该第一凸轮面与该第二凸轮面呈面接触, 且该第一凸轮面与该第二凸轮面能够相对摩擦转动,该第二凸轮面包括一个第一对应区, 该第一对应区包括一个贴合段、一个第一段、一个第二段、一个第一爬起部与一个第二爬起 部,该第一对应区的贴合段的高度小于该第一段的高度小于该第二段的高度,该第一对应 区的贴合段位于该第一段与该第二段之间,该第一对应区的贴合段与该第一段之间设有该 第一爬起部,该第一段与该第二段之间设有该第二爬起部;该第一凸轮件与该第二凸轮件能够在闭合位置、第一扭力位置与第二扭力位置之间切 换改变,该第一凸轮件与该第二凸轮件位于闭合位置时,该第一对应区的贴合段吻合的对 应该第一凸轮部;该第一凸轮件与该第二凸轮件位于第一扭力位置时,该第一爬起部越过 该第一斜面,该第一段抵设于该第一凸轮部;该第一凸轮件与该第二凸轮件位于第二扭力 位置时,该第二爬起部越过该第一斜面,该第二段抵设于该第一凸轮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型计算机的两段扭力式凸轮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对 应区的贴合段、该第一段与该第二段皆呈平面状,该第一爬起部与该第二爬起部皆呈斜面 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笔记型计算机的两段扭力式凸轮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凸 轮面更包括一道第二凸轮部,该第二凸轮部呈弧状凸设于该第一凸轮面,该第二凸轮部的 一端形成一个第二斜面;该第二凸轮面包括一个第二对应区,其包括一个贴合段、一个第 三段、一个第四段、一个第三爬起部与一个第四爬起部,该第二对应区的贴合段的高度小于 该第三段的高度小于该第四段的高度,该第二对应区的贴合段位于该第三段与该第四段之 间,该第二对应区的贴合段与该第三段之间设有该第三爬起部,该第三段与该第四段之间 设有该第四爬起部,该第一凸轮件与该第二凸轮件位于闭合位置时,该第二对应区的贴合 段吻合的对应该第二凸轮部;该第一凸轮件与该第二凸轮件位于第一扭力位置时,该第三 爬起部越过该第二斜面,该第三段抵设于该第二凸轮部;该第一凸轮件与该第二凸轮件位 于第二扭力位置时,该第四爬起部越过该第二斜面,该第四段抵设于该第一凸轮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笔记型计算机的两段扭力式凸轮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凸 轮件包括一个第一穿孔,该第一凸轮部紧邻该第一穿孔,该第二凸轮部远离该第一穿孔,该 第二对应区环绕着该第一对应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笔记型计算机的两段扭力式凸轮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凸 轮部与该第二凸轮部位于该第一穿孔的两侧且呈相对,该第二凸轮件包括一个第二穿孔, 该第一对应区环绕着该第二穿孔,该第二对应区的贴合段与该第一对应区的贴合段位于该 第二穿孔的两侧且呈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笔记型计算机的两段扭力式凸轮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对 应区的贴合段、该第三段与该第四段皆呈平面状,该第三爬起部与该第四爬起部皆呈斜面 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笔记型计算机的两段扭力式凸轮组,其包括有一个第一凸轮件与一个第二凸轮件。该第一凸轮件与该第二凸轮件能够在闭合位置、第一扭力位置与第二扭力位置之间切换改变,该第一凸轮件与该第二凸轮件位于闭合位置时,该第一对应区的贴合段吻合的对应该第一凸轮部;该第一凸轮件与该第二凸轮件位于第一扭力位置时,该第一爬起部越过该第一斜面,该第一段抵设于该第一凸轮部;该第一凸轮件与该第二凸轮件位于第二扭力位置时,该第二爬起部越过该第一斜面,该第二段抵设于该第一凸轮部。其第二扭力能够明确的提醒使用者,屏幕与主机的掀转已欲达极限,能够达到有效的警示效果。
文档编号F16C11/04GK201866077SQ201020618618
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2日
发明者林朝吉 申请人:陆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