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点六行星轮均载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89643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三支点六行星轮均载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星轮均载机构,具体涉及三支点六行星轮均载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行星传动结构中多采用3个行星轮圆周均勻布置方式,利用3个行星轮组成的均载机构传递动力,这种均载机构对行星架的加工精度要求相对较低。但是随着行星传动向小型化、高承载的方向发展,3个行星轮圆周均勻布置方式已不能满足重载的要求。 若采用3个以上行星轮圆周均勻布置的方式,则随着行星轮数量的增加,对行星架加工精度要求迅速提高,加工成本大幅提升,且容易偏载,不能达到预期的承载要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支点六行星轮均载机构,增加行星轮数量,增大行星传动承载能力,同时降低对输出行星架加工精度要求。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该均载机构包括内齿圈、太阳轮、行星轮、行星轮轴和行星架,壳体内安装内齿圈,太阳轮浮动,行星轮分别与太阳轮和内齿圈相啮合,行星轮通过行星轮轴和浮动架安装在行星架内;其特征在于行星轮两两组成行星轮组,三组行星轮组呈圆周均布,每组行星轮组由一个主行星轮和一个副行星轮组成,副行星轮通过副行星轮轴与浮动架联接,主行星轮通过主行星轮轴分别与浮动架及行星架联接。本实用新型的三支点六行星轮均载机构中,主行星轮轴与行星架及浮动架固联。本实用新型的三支点六行星轮均载机构中,主行星轮轴和副行星轮轴的轴端均安装定距环。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主行星轮与行星架固联,副行星轮以主行星轮轴为支点自由摆动,从而实现组内行星轮的浮动和均载,最终形成三支点六行星轮的均载机构;2、增加了行星轮轮数,增大了行星传动承载能力,同时降低了对输出行星架加工精度要求。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剖示示意图。图3是图2的A向示意图。图4是图2的B向示意图。图中1、壳体,2、太阳轮,3、副行星轮,4、浮动架,5、主行星轮,7、主行星轮轴,8、行星架,9、内齿圈,10、定距环,11、副行星轮轴,12、行星轮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均载机构包括内齿圈9、太阳轮2、行星轮、行星轮轴和行星架8,壳体1内安装内齿圈9,太阳轮2浮动,行星轮分别与太阳轮2和内齿圈9相啮合,行星轮通过行星轮轴和浮动架4安装在行星架8内;其特征在于行星轮两两组成行星轮组12,三组行星轮组圆周均布,每组行星轮组12由一个主行星轮5和一个副行星轮3组成,副行星轮 3通过副行星轮轴11与浮动架4联接,主行星轮5通过主行星轮轴7分别与浮动架4及行星架8联接。本实用新型的三支点六行星轮均载机构中,主行星轮轴7与行星架8及浮动架4 固联。本实用新型的三支点六行星轮均载机构中,主行星轮轴7和副行星轮轴11的轴端均安装定距环10。
权利要求1.一种三支点六行星轮均载机构,该均载机构包括内齿圈(9)、太阳轮(2)、行星轮、行星轮轴和行星架(8),壳体(1)内安装内齿圈(9),太阳轮(2)浮动,行星轮分别与太阳轮(2) 和内齿圈(9)相啮合,行星轮通过行星轮轴和浮动架(4)安装在行星架(8)内;其特征在于 行星轮两两组成行星轮组(12),三组行星轮组圆周均布,每组行星轮组(12)由一个主行星轮(5)和一个副行星轮(3)组成,副行星轮(3)通过副行星轮轴(11)与浮动架(4)联接,主行星轮(5)通过主行星轮轴(7)分别与浮动架(4)及行星架(8)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支点六行星轮均载机构,其特征在于主行星轮轴(7) 与行星架(8)及浮动架(4)固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支点六行星轮均载机构,其特征在于副行星轮(3)以主行星轮轴(7)为支点自由摆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三支点六行星轮均载机构,壳体内安装内齿圈,太阳轮浮动,行星轮分别与太阳轮和内齿圈相啮合,行星轮两两组成行星轮组,三组行星轮组呈圆周均布排列,每组行星轮组由一个主行星轮和一个副行星轮组成,副行星轮通过副行星轮轴与浮动架联接,主行星轮通过主行星轮轴分别与浮动架及行星架联接。本实用新型主行星轮轴与行星架及浮动架固联,副行星轮以主行星轮轴为支点自由摆动,实现组内行星轮的浮动和均载,增加了行星传动的均载轮数,降低了对行星架加工精度的要求,增大了行星传动承载能力。
文档编号F16H57/08GK202040314SQ201020665470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7日
发明者曹海军, 王秀芹, 董建峰 申请人:江苏省金象减速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