耙式吊车起升卷扬导杆自动加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81729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耙式吊车起升卷扬导杆自动加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耙式吊车起升卷扬导杆自动加油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耙式吊车起升卷扬导杆自动加油装置。
技术背景[0002]耙式吊车起升卷扬导杆在作业中起导向定位的作用,使卷扬吊点更快更准确地到达所要到的位置。导杆在导槽中上下滑动,产生干摩擦,如不及时加油润滑,就会大大缩短导杆及导槽的寿命。为保证导杆的润滑,需定期定人加油。导杆长约7米,目前手动加油只能加导杆中间的1米左右,只有在导杆上下运动的时候才能把整个导杆加上油,而且手动加油不勻,易掉落在车上,污染环境,一次加油只能持续润滑一个星期。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耙式吊车起升卷扬导杆自动加油装置。[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耙式吊车起升卷扬导杆自动加油装置,其在于,它由分别位于导杆左右两边的二套加油装置组成,每套加油装置包括底座、螺杆、油盒和导轮,底座固定在导杆附近的车体上,油盒通过螺杆固定在底座上,油盒上安有导轮并通过导轮与导杆接触和相对滑动,油盒上部开有加油口,油盒靠近导杆一侧开有出油口。[0005]进一步的,所述螺杆上套有弹簧。[0006]进一步的,所述油盒底面为向出油口倾斜的斜面。[0007]进一步的,所述导轮轮轴固定在导杆上的油盒支座上,油盒支座上的轮轴孔为椭圆孔。[0008]加装本实用新型后,卷扬作业时,导杆上下滑动,导杆经过油盒即可连续、自动、 均勻地涂上润滑油,润滑效果好,油盒一次加油可以使用五个多月,不再需要手动加油,导杆涂上油后与导槽的磨损减弱,延长了使用寿命,而且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漏油,比较环保。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装正视图。[001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安装俯视图。[0012]图中1 一底座,2 —螺杆,3-弹簧,4 一油盒,5 —导轮,6—轮轴孔,7—油盒支座, 8 —车体,9 一导杆,10—加油口,11 一出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描述。[0014]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耙式吊车起升卷扬导杆自动加油装置,由分别位于导杆9左右两边的二套加油装置组成,每套加油装置包括底座1、螺杆2、油盒4和导轮5,底座 1焊接固定在导杆9附近的车体8上,油盒4通过四组螺杆2固定在底座1上,调节螺杆2 可以调整油盒4与导杆的间隙,油盒4上安有四个导轮5并通过导轮5与导杆9接触和相对滑动,油盒4上部开有加油口 10,靠近导杆9 一侧开有出油口 11。[0015]所述螺杆2上套有弹簧3,弹簧3受底座1和油盒4挤压后产生的反作用力将导轮5始终压在导杆9上,同时弹簧3在导杆9左右摆动时起到缓冲作用。所述油盒4底面为向出油口倾斜的斜面,保证干油能顺畅流到导杆9 一侧的出油口 11处,充分与导杆9接触,提高干油和导杆9的接触面积。所述导轮5轮轴固定在油盒支座7上,油盒支座7上的轮轴孔为椭圆孔,通过调节导轮5的左右位置来调整油盒4与导杆9的间隙,间隙大小既要防止油盒4与导杆9的接触摩擦,也要防止干油从间隙中流出,最后拧紧螺母固定导轮5。[0016]加油时从加油口 10加入粘度合适的润滑脂,如1#锂基脂等;耙式吊车作业时,导杆9上下运动,本自动加油装置就可以开始工作;当油量不足油盒4体积的1/5时,补充合适的油量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耙式吊车起升卷扬导杆自动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分别位于导杆左右两边的二套加油装置组成,每套加油装置包括底座、螺杆、油盒和导轮,底座固定在导杆附近的车体上,油盒通过螺杆固定在底座上,油盒上安有导轮并通过导轮与导杆接触和相对滑动,油盒上部开有加油口,油盒靠近导杆一侧开有出油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耙式吊车起升卷扬导杆自动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上套有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耙式吊车起升卷扬导杆自动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盒底面为向出油口倾斜的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耙式吊车起升卷扬导杆自动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轮轮轴固定在导杆上的油盒支座上,油盒支座上的轮轴孔为椭圆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耙式吊车起升卷扬导杆自动加油装置,以解决目前手动加油不匀,效率低,污染环境的问题。它由分别位于导杆左右两边的二套加油装置组成,每套加油装置包括底座、螺杆、油盒和导轮,底座固定在导杆附近的车体上,油盒通过螺杆固定在底座上,油盒上安有导轮并通过导轮与导杆接触和相对滑动,油盒上部开有加油口,油盒靠近导杆一侧开有出油口。所述螺杆上套有弹簧,弹簧受底座和油盒挤压后产生的反作用力将导轮始终压在导杆上。加装本实用新型后,卷扬作业时,导杆经过油盒即可连续、自动、均匀地涂上润滑油,润滑效果好,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而且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漏油,比较环保。
文档编号F16N11/08GK202281019SQ20112042366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日
发明者崔世军, 张新华, 杨传金, 莫春健 申请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