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31156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护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护环,详细而言,外嵌固定在配置于汽车的线束上并安装于车身 的贯通孔中以实现线束的保护、防水、防尘、隔音的护环中,特别是防止护环因和与护环连 续地外装于线束的波纹管端接触而变形并倾斜地安装于车身板件。
背景技术
以往,配置于汽车的后尾门的线束从设于后尾门的贯通孔引出并朝向车身的贯通 孔架设。
如图8所示,从后尾门100的贯通孔Hl向车身110的贯通孔H2架设的区域的线 束外装由橡胶或弹性体构成的护环120,将设于该护环120两端的车身卡定部121及122 内嵌卡定到上述两侧的贯通孔Hl及H2中。(参照日本特开平9 - 92062号公报、日本特开 2008 — 230352 号公报)
详细而言,护环120的车身卡定部121如下形成:将与折皱筒部125的前端连续而 得到的椭圆形状的扩径筒部126连续地设置,在从该扩径筒部126的底壁126a的外周突出 地设置的周壁126b的外周面上呈环状地设置卡定槽127。
所述车身卡定部121在插入固定于车身110的贯通孔H2时,从上述周壁126b的 前端推入贯通孔H2,使该贯通孔H2的周缘落入到卡定槽127中并嵌合卡定,从而固定于车 身 110。
如图9所示,通过上述车身110的贯通孔H2而配置于车身侧的线束通常外装有作 为树脂成形品的波纹管130。有时,该波纹管130的前端130a插入到护环120的车身卡定 部121的扩径筒部126的内部并与周壁126b及底壁126a接触,从而上推周壁126b使之发生变形。
如上述那样,有时当车身卡定部121的周壁126b发生变形时,设于其外周的卡定 槽127也发生变形,从而倾斜地安装于车身110的贯通孔H2中。在此情况下,会产生贯通 孔H2的周缘未与卡定槽127的全周准确地嵌合的部位,在该部位,在贯通孔H2的内周面和 卡定槽127的外周面之间产生间隙。存在如下可能:通过该间隙在车身内部发生漏水,进入 的水通过构成线束的电线组之间的间隙而浸入到与前端连接的连接器(未图示),导致连接 器内的端子发生短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 - 920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 - 230352号公报发明内容
本发明可消除上述问题,其课题为,在线束上外装护环并且在从该护环引出的线 束上外装波纹管的情况下,即使该波纹管的前端插入到护环的车身卡定部的内部并与之接 触,也不会使车身卡定部产生变形,能够将车身卡定部无间隙地安装到车身的贯通孔中而 不会发生漏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护环,外嵌于线束并安装于在车身板件上穿 设的贯通孔,并由橡胶或弹性体构成,其特征在于,
使供线束紧贴地插通的小径筒部的前端弯折并连续设置剖面为椭圆形的卡定筒 部,
在上述卡定筒部的周壁的外周面设有环状的车身卡定凹部,而且,
在上述卡定筒部的长轴方向上相向的圆弧状周壁与上述小径筒部的周壁的连接 位置设置沿径向突出的圆弧侧加强部,上述圆弧侧加强部的厚度大于上述卡定筒部的短轴 方向上相向的直线状周壁与上述小径筒部的周壁的连接位置的厚度。
上述圆弧侧加强部的壁厚部位于与上述车身卡定凹部相向的内表面,并且,在上 述卡定筒部的开口侧前端不使上述壁厚部延伸至内表面侧,使上述卡定筒部的开口侧前端 具有在向上述车身板件的贯通孔插入时所需的可挠性。
如上所述,通过将与车身卡定凹部相向的内表面设为壁厚部,可防止与车身板件 的贯通孔卡定的车身卡定凹部的变形而不会产生间隙,从而防止漏水。详细而言,至少延伸 至车身板件的贯通孔的周缘所抵接的卡定突部的内表面位置。而且,并未将壁厚部设成延 长至卡定筒部的前端开口侧的内表面,由此,易于挠曲并易于向车身板件的贯通孔插入。
具体而言,在上述小径筒部的周壁与卡定筒部的圆弧状周壁的连接部沿径向突出 有台阶部,在所述台阶部的内表面进行厚度方向的加厚并在该台阶部的开口侧端面进行高 度方向的加厚,来设置将厚度及高度增大而得到的上述圆弧侧加强部。
另一方面,在卡定筒部的短轴方向上相向的直线状周壁与小径筒部的连接部设置 细条的直线状台阶部,不在该直线状台阶部的内表面及开口侧端面进行加厚,不进行加强。
上述一对圆弧侧加强部均沿轴线方向笔直地向小径筒部侧延伸,通过对上述小径 筒部的弯折而处于外周侧的一个上述圆弧侧加强部为延伸至上述小径筒部的外周侧的弯 折点为止的长加强部,处于内周侧的另一个圆弧侧加强部为延伸至上述小径筒部的内周侧 的弯折点为止的短加强部。
上述一对圆弧侧加强部中,通过对上述小径筒部的弯折而处于外周侧的一个圆弧 侧加强部与处于内周侧的另一个圆弧侧加强部相比,向内表面的加厚设置得更大,形成厚 壁。这是因为,当在内周侧的内表面进行加厚而变厚时,容易与插通的线束的电线组相干 扰。
在本发明的护环中,设于车身的贯通孔的形状为椭圆形,因此内嵌卡定到该椭圆 形的贯通孔中的护环的卡定筒部的形状也为椭圆形。与该椭圆形的卡定筒部连接的上述小 径筒部的剖面为圆形,因此在该小径筒部与卡定筒部的连接位置,在卡定筒部的长轴方向 上相向的圆弧状周壁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径向的台阶部。
另一方面,在卡定筒部的短轴方向上相向的两侧的直线状周壁与小径筒部的连接 部,形成细的直线状的台阶部或不形成台阶部而以直线状延伸。
因此,在外装于从卡定筒部的前端开口引出的线束上的波纹管与护环的卡定筒部 相接触的情况下,两侧的直线状周壁之间的宽度窄,且在卡定筒部的内部,台阶部处于几乎 未从直线状周壁的内表面突出的状态,因此直线状周壁难以被波纹管的前端上推而产生变 形、倾斜。
另一方面,两侧的圆弧状周壁之间较宽,且台阶部向内部突出,因此被波纹管的前端抵靠,容易变形。
鉴于上述的椭圆形的卡定筒部的特征,在本发明的护环中,如上所述,将与波纹管 的前端接触时易于变形的圆弧状周壁的内部厚度增大而进行加强,防止因与波纹管接触而 使卡定筒部产生变形、倾斜。
这样一来,通过改变椭圆形的卡定筒部的圆周方向的壁厚,防止易于变形部位的 变形,使卡定筒部的车身卡定凹部紧贴于车身的贯通孔的周缘进行安装,可防止发生漏水。
而且,在上述卡定筒部,在上述周壁的基部设置向外径方向突出的凸缘部,在该凸 缘部和周壁之间凹陷地设置上车身卡定用凹部,且在上述凸缘刻设对位用的标记。
这样一来,在护环上设置对位用的标记,并且,在车身的贯通孔的周缘设有相对应 的标记,则易于进行安装作业。
优选地,本发明的护环安装于在汽车的后尾门和车身之间配置的线束上,且设成 如下形状:具备在长轴方向的一端与后尾门的贯通孔卡定的卡定筒部、在长轴方向的另一 端与车身的贯通孔卡定的上述卡定筒部以及介于上述两端的卡定筒部之间的小径筒部及 折皱筒部。
优选地,上述护环中,在靠近上述卡定筒部的折皱筒部的峰部的顶部设有用于与 车身紧贴的平坦面。
若形成该结构,则在将卡定筒部内嵌卡定到车身的贯通孔中的状态下,能够使折 皱筒部以稳定的状态与车身的表面接触。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护环中,在椭圆形的卡定筒部的所需部位设有进行了加厚的 加强部,因此即使外装于从该护环引出的线束上的波纹管的前端抵靠卡定筒部,也能够防 止产生倾斜等变形。因此,能够使设于护环的卡定凹部紧贴于车身板件的贯通孔的周缘而 进行固定,能够防止漏水的发生。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护环的使用例的剖视图。
图2是上述实施方式的护环的俯视图。
图3是上述护环的立体图。
图4是沿着图2的护环的A — A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4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6是沿着图2的B —B线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将护环卡定到车身板件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表示现有例的剖视图。
图9是表不问题点的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7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护环I外装于由在汽车的后尾门BD和车身B之间架设配 置的多条电线W构成的线束W/H上。护环I使用橡胶或弹性体(本实施方式为EPDM) —体 成形,如图1 图4所示,在直径较小的折皱筒部2的两端连续有弯折的小径筒部3、4。在小径筒部3、4的前端设有车身卡定用的大径的卡定筒部5、6。在这些卡定筒部5、6的外周 面上呈环状地设有车身卡定凹部5a、6a。
分别穿设于上述后尾门BD及车身B的贯通孔H1、H2均为椭圆形,因此,卡定筒部5、6形成椭圆形的筒部,在其外周呈环状地设置的上述车身卡定凹部5a、6a也为椭圆形。
上述卡定筒部5内嵌卡定到设于车身B的贯通孔H2中,卡定筒部6内嵌卡定到后 尾门BD的贯通孔Hl中。
插通上述护环I的线束W/H从作为后尾门BD侧的卡定筒部6插入,贯通小径筒部4、折皱筒部2、小径筒部3、卡定筒部5,并从卡定筒部5的前端开口 5h向车身B引出。
从护环I向车身B引出的线束W/H通过由树脂成形品构成的波纹管7,由波纹管7 进行外装保护。该波纹管7的前端位于护环I的卡定筒部5的前端开口 5h侧。因此,存在 如下可能性:当向护环I侧推压波纹管7时,波纹管7的前端7a抵靠卡定筒部5的周壁的 前端面或从卡定筒部5的前端开口 5h插入并抵靠卡定筒部5的内部侧,从而使卡定筒部5 产生变形或倾斜。
本发明的护环I构成为,即使波纹管7的前端7a被推压,也不会使卡定筒部5产 生变形或倾斜。
使插入卡定到上述车身B的贯通孔H2中的卡定筒部5与半周状的小径筒部3的 另半周将轴线方向弯折90度地连续,所述半周状的小径筒部3与小径的折皱筒部2沿同一 轴线方向连续。因此,插通折皱筒部2、小径筒部3的中空部的线束W/H在小径筒部3的前 端侧弯折90度地插通卡定筒部5的中空部H,并从其前端开口 5h引出。
椭圆形状的卡定筒部5在其周壁10和小径筒部3的周壁3a的连接位置设有沿径 向突出的台阶部U。而且,在周壁10的基部设有沿外径方向突出的凸缘部12,在该周壁10 和凸缘部12之间凹陷地设有上述车身卡定凹部5a。详细而言,如图7所示,从凸缘部12的 外周端突出地设有卡定唇部5r,从突出设置该卡定唇部5r的位置向内周侧凹陷地设有凹 部,而且,朝向前端侧呈V形突出,将其突出端设为卡定突部5p。将卡定唇部5r推靠在车身 B上,使贯通孔H2的内周面与卡定突部5p相接触。
从上述卡定突部5p朝着前端开口 5h向内侧倾斜,从而易于插入到贯通孔H2中。
为了加强卡定筒部5,在图3、4、5中,如使用不同的剖面线所示那样形成加厚层 Ml M4。
首先,在周壁10的前端侧的内周面的全长上形成加厚层Ml而进行加强。该加厚 层Ml的厚度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1.5mm。
而且,在卡定筒部5的长轴方向X上相向的一对圆弧状周壁10a、10b中,通过对小 径筒部3的弯折而处于外周侧的圆弧状周壁IOa与小径筒部3的周壁3a的连接位置的台 阶部11的内周面上形成加厚层M2而设有圆弧侧加强部15。在相向的内周侧的圆弧状周 壁IOb与小径筒部3的周壁3a的连接位置的内周面上形成加厚层M3而设有圆弧侧加强部16。
上述圆弧侧加强部15、16位于与上述车身卡定凹部5a相向的内表面而加强车身 卡定凹部5a。详细而言,圆弧侧加强部15、16的壁厚部至少延伸至与卡定突部5p相向的内 表面侧。因此,卡定突部5p的壁厚增加,能够使车身B稳定地保持在卡定突部5p和卡定唇 部5r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外周侧的加厚层M2的厚度设为7.2mm。
还在上述圆弧侧加强部15、16的开口侧端面形成加厚层M4。该加厚层M4的厚度设为2mm。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从上述加厚层M4到卡定筒部5的前端开口 5h为止的内周面上不形成上述加厚层M2、M3,而仅形成加厚层M1,以保持卡定筒部5的前端侧的可挠性,并在向车身板件的贯通孔插入时不会阻碍插入作业性。
而且,在卡定筒部5的短轴方向Y上相向的直线状周壁10c、10d与小径筒部3的周壁3a的连接位置上具有细条的直线状台阶部11c、lid。在该直线状台阶部11c、lld,内表面及开口侧端面都未形成加厚层。
上述内表面侧的加厚层Ml、M2、M3的厚度设为M2 >M3 >M1。
S卩,在周壁10的前端侧的内周面在全长上形成相同厚度的加厚层Ml而进行加强, 但在周壁10的基部侧,使外周侧的圆弧状周壁IOa的内表面侧加强得最厚,接着,加强内周侧的圆弧状周壁10b,直线状周壁10c、IOd不进行加强。
而且,面向卡定筒部5的前端开口 5h的高度被设置成,使圆弧侧加强部15、16的高度hi高于直线状台阶部IlcUld的高度h2。这样一来,在圆弧侧加强部15、16和直线状台阶部11c、Ild设有阶梯差,在波纹管7的前端7a插入到前端开口 5h时先与圆弧侧加强部15、16接触。
上述圆弧侧加强部15、16均朝向小径筒部3侧沿轴线方向笔直地延伸。处于上述外周侧的圆弧侧加强部15为延伸至小径筒部3的外周侧的弯折点3c为止的长加强部,处于内周侧的另一圆弧侧加强部16为延伸至小径筒部3的内周侧的弯折点3d为止的短加强部。
而且,在上述折皱筒部2的靠近卡定筒部5侧的部分,在与该卡定筒部5的前端开口 5h相同方向的面上,在峰部2a的顶部设有用于与车身紧贴的平坦面2f。该平坦面2f是为了稳定地与车身B接触而设置的。
而且,在卡定筒部5的凸缘部12的表面突出地设有对位用的标记记号17及箭头记号18。
上述构成的护环中,椭圆形状的卡定筒部5在其前端开口 5h侧在周壁10的内周面的全长上形成加厚层Ml而整体性地进行加强。因此,即使波纹管7的前端7a与周壁10 的前端面相接触,周壁10也不会变形。
而且,由于在圆弧状周壁10a、10b的内周面上形成加厚层M2、M3而进行加强,因此,即使波纹管7的前端7a从前端开口 5h插入并上推,也能够防止产生倾斜等的变形。
其结果为,卡定筒部5的车身卡定凹部5a以紧贴于车身B的贯通孔H2的周缘的状态嵌合,不会产生间隙。因此,能够切实地防止水从间隙进入而产生漏水。
本发明并不限于安装于在后尾门和车身之间架设配置的线束上的护环,也能够作为在侧门和车身之间架设配置的线束用的护环而适用。
附图标记说明
I护环
2折皱筒部
3、4小径筒部
5、6卡定筒部
5a,6a车身卡定凹部
5h前端开口
5r卡定唇部
5p卡定突部
7波纹管
7a前端
10周壁
11台阶部
IlcUld直线状台阶部
12凸缘部
15外周的圆弧侧加强部
16内周的圆弧侧加强部
H1、H2贯通孔
B车身
BD后尾门
ff/Η 线束
权利要求
1.一种护环,外嵌于线束并安装于在车身板件上穿设的贯通孔,并由橡胶或弹性体构 成,其特征在于,使供线束紧贴地插通的小径筒部的前端弯折并连续设置剖面为椭圆形的卡定筒部,在所述卡定筒部的周壁的外周面设置环状的车身卡定凹部,而且,在所述卡定筒部的长轴方向上相向的圆弧状周壁与所述小径筒部的周壁的连接位置 设置沿径向突出的圆弧侧加强部,所述圆弧侧加强部的厚度大于所述卡定筒部的短轴方向 上相向的直线状周壁与所述小径筒部的周壁的连接位置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环,其中,所述圆弧侧加强部的壁厚部位于与所述车身卡定凹部相向的内表面,并且,不使所述 壁厚部延长至所述卡定筒部的前端侧,使所述卡定筒部的前端侧具有在向所述车身板件的 贯通孔插入时所需的可挠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护环,其中,在所述小径筒部的周壁与卡定筒部的圆弧状周壁的连接部沿径向突出有台阶部,在所 述台阶部的内表面进行厚度方向的加厚并在该台阶部的开口侧端面进行高度方向的加厚, 来设置将厚度及高度增大而得到的所述圆弧侧加强部。
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护环,其中,一对所述圆弧侧加强部均沿轴线方向笔直地向小径筒部侧延伸,通过对所述小径筒部 的弯折而处于外周侧的一个所述圆弧侧加强部为延伸至所述小径筒部的外周侧的弯折点 为止的长加强部,处于内周侧的另一个圆弧侧加强部为延伸至所述小径筒部的内周侧的弯 折点为止的短加强部。
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护环,其中,一对所述圆弧侧加强部中,通过对所述小径筒部的弯折而处于外周侧的一个圆弧侧加 强部与处于内周侧的另一个圆弧侧加强部相比,向内表面的加厚设置得更大,形成厚壁。
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护环,其中,在所述卡定筒部,在所述周壁的基部设置向外径方向突出的凸缘部,在所述凸缘部与 周壁之间凹陷地设置所述车身卡定用凹部,而且,在所述凸缘部刻设有对位用的标记。
7.根据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护环,其中,所述护环安装于在汽车的后尾门和车身之间配置的线束,且设成如下形状,具备:在长轴方向的一端与后尾门的贯通孔卡定的卡定筒部、在长轴方向的另一端与车身的贯通孔卡定的所述卡定筒部、以及介于两端的所述卡定筒部之间的小径筒部及折皱筒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护环,其中,在靠近所述卡定筒部的所述折皱筒部的峰部的顶部设有用于与车身紧贴的平坦面。
全文摘要
即使外装于从护环引出的线束的波纹管的前端与护环接触,也不会使护环产生倾斜等变形。使供线束紧贴地插通的小径筒部的前端弯折并连续设置剖面为椭圆形的卡定筒部,在上述卡定筒部的周壁的外周面设置环状的车身卡定凹部,且在上述卡定筒部的长轴方向上相向的圆弧状周壁与上述小径筒部的周壁的连接位置设置沿径向突出的圆弧侧加强部,该圆弧侧加强部的厚度大于在短轴方向上相向的直线状周壁与上述小径筒部的周壁的连接位置的厚度。
文档编号F16J15/10GK103140383SQ20118004699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9日
发明者金井芽亚梨 申请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