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滑动轴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55277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合金滑动轴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金滑动轴瓦,包含固定凸台,轴瓦体,外油槽,通油孔,内油槽,固定凸台与轴瓦体连接,外油槽与轴瓦体连接,外油槽与通油孔连接,通油孔与轴瓦体连接,通油孔与内油槽连接,内油槽与轴瓦体连接,外油槽宽度6mm槽深4mm,槽两端侧为圆弧形过渡,八处外油槽沿轴瓦体圆周均匀分布,内油槽宽度5mm槽深3mm,槽两端侧为圆弧形过渡,八处内油槽沿轴瓦体内圆周均匀分布,布置位置与外油槽位置对称,以通油孔连接内油槽与外油槽,轴瓦体是一内孔经过镀铅处理的锡青铜基体。本发明具有结构合理,简单耐用,安装便利,操作方便,工作环境好,安全可靠等优点。
【专利说明】合金滑动轴瓦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合金滑动轴瓦,尤其适用于火力发电厂锅炉机械除渣的螺旋捞渣机的下部滑动轴承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火力发电厂的湿式除渣系统是在锅炉炉膛下部设有螺旋捞渣机,炉膛落下的高温炉渣由冷却水冷却,然后由螺旋捞渣机捞出经碎渣机破碎后落入渣沟流入渣浆池。
[0003]现在多数场合所使用的湿式螺旋捞渣机的下部体装置,即螺旋捞渣机下轴瓦采用的是球墨铸铁套或有色金属套,要求其耐磨并且密封良好,保证在渣水浸泡中正常工作,不滴漏渣水,下轴承使用寿命不低于20000小时,且检修、维护方便,而由于制作、安装、运行的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往往使得这一状况成为了隐性的事故点,造成炉渣堆积,如不能及时维修将影响机组运行。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研制了一种合金滑动轴瓦,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耐用,安装便利,操作方便,工作环境好,安全可靠的合金滑动轴瓦。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装置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合金滑动轴瓦,包含固定凸台,轴瓦体,外油槽,通油孔,内油槽,固定凸台与轴瓦体连接,外油槽与轴瓦体连接,夕卜油槽与通油孔连接,通油孔与轴瓦体连接,通油孔与内油槽连接,内油槽与轴瓦体连接,夕卜油槽宽度6_槽深4mm,槽两端侧为圆弧形过渡,八处外油槽沿轴瓦体圆周均勻分布,内油槽宽度5_槽深3mm,槽两端侧为圆弧形过渡,八处内油槽沿轴瓦体内圆周均勻分布,布置位置与外油槽位置对称,以通油孔连接内油槽与外油槽,轴瓦体是一内孔经过镀铅处理的锡青铜基体,基体材质为ZCuSn6Pb6Zn3,经过机械加工后做镀铅处理。
[000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镀铅处理的锡青铜作为合金滑动轴瓦主部件,并通过内外连通油槽在内外表面形成油膜,有效的解决合金滑动轴瓦不耐用的难题,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发明合金滑动轴瓦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08]图2是本发明合金滑动轴瓦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10]如图1及图2所示,合金滑动轴瓦,包含固定凸台1,轴瓦体2,外油槽3,通油孔4,内油槽5,固定凸台I与轴瓦体2连接,外油槽3与轴瓦体2连接,外油槽3与通油孔4连接,通油孔4与轴瓦体2连接,通油孔4与内油槽5连接,内油槽5与轴瓦体2连接,外油槽3宽度6mm槽深4mm,槽两端侧为圆弧形过渡,八处外油槽3沿轴瓦体2圆周均勻分布,内油槽5宽度5mm槽深3mm,槽两端侧为圆弧形过渡,八处内油槽5沿轴瓦体2内圆周均勻分布,布置位置与外油槽3位置对称,以通油孔4连接内油槽5与外油槽3,轴瓦体2是一内孔经过镀铅处理的锡青铜基体,基体材质为ZCuSn6Pb6Zn3,经过机械加工后做镀铅处理。
【权利要求】
1.一种合金滑动轴瓦,包含固定凸台(1),轴瓦体(2),外油槽(3),通油孔(4),内油槽(5),其特征在于:固定凸台(I)与轴瓦体(2)连接,外油槽(3)与轴瓦体(2)连接,外油槽(3)与通油孔⑷连接,通油孔⑷与轴瓦体(2)连接,通油孔⑷与内油槽(5)连接,内油槽(5)与轴瓦体(2)连接,外油槽(3)宽度6mm槽深4mm,槽两端侧为圆弧形过渡,八处外油槽(3)沿轴瓦体(2)圆周均勻分布,内油槽(5)宽度5mm槽深3mm,槽两端侧为圆弧形过渡,八处内油槽(5)沿轴瓦体(2)内圆周均匀分布,布置位置与外油槽(3)位置对称,以通油孔⑷连接内油槽(5)与外油槽(3),轴瓦体⑵是一内孔经过镀铅处理的锡青铜基体,基体材质为ZCuSn6Pb6Zn3,经过机械加工后做镀铅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金滑动轴瓦,其特征是:八处外油槽⑶沿轴瓦体⑵圆周均匀分布,八处内油槽(5)沿轴瓦体(2)内圆周均匀分布,布置位置与外油槽(3)位置对称,以通油孔⑷连接内油槽(5)与外油槽(3),轴瓦体⑵是一内孔经过镀铅处理的锡青铜基体,基体材质为ZCuSn6Pb6Zn3,经过机械加工后做镀铅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金滑动轴瓦,其特征是:外油槽(3)宽度6mm槽深4_,槽两端侧为圆弧形过渡,内油槽(5)宽度5mm槽深3mm,槽两端侧为圆弧形过渡。
【文档编号】F16C33/10GK103867574SQ201210540064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3日
【发明者】郑宇航 申请人:哈尔滨弘泰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