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05547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吊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吊挂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吊挂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将电子装置吊挂在墙面上的吊挂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得益于科技的发展,传统厚重的电视屏幕已发展至薄型屏幕,如液晶屏幕、等离子屏幕等,从而逐步取代传统体积庞大的映像管电视,并且可将此类薄型屏幕悬挂于墙面上, 使室内空间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与规划。然而,当此类屏幕吊挂于墙面时,通常会通过螺丝或固定构件将其锁固在墙面上,以避免因碰撞而掉落。当使用者欲将屏幕从墙面上取下时,也同时需要将这些螺丝或锁固件逐一拆卸。此举对使用者而言无异是相当繁复且不方便的过程。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吊装装置,该装置具有简易且方便操作的结构。[000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吊挂装置用以把电子装置吊挂在墙面上。吊挂装置包括基座、吊挂组件和卡掣组件。基座固定在墙面上。吊挂组件供电子装置安装并可移除地吊挂在基座上。吊挂组件包括限位单元。卡掣组件设置在吊挂组件上。卡掣组件包括一卡掣单元以及一移动单元。卡掣单元承靠于限位单元。当吊挂组件吊挂在基座上时,卡掣单元卡扣于基座。当卡掣单元解扣于基座时,吊挂组件适于从基座移除。移动单元连接卡掣单元的一端。在一解扣过程,移动单元适于受力沿一第一路径移动并带动卡掣单元。卡掣单元运动时局限于限位单元而同时沿一第二路径转动并沿一第三路径移动,以使卡掣单元解扣于基座。第一路径与第三路径夹一角度。在 ^扣过程中,吊挂组件相对于基座移动,以使卡掣单元被基座抵压与释放而沿第二路径往返以卡扣于基座。[000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吊挂装置,用以吊挂一电子装置在一墙面上。吊挂装置包括一基座、一吊挂组件、一卡掣单元以及一弹性单元。基座固设在墙面上。吊挂组件供电子装置安装并可移除地吊挂在基座上。吊挂组件具有一第一导引面和一容置空间。卡掣单元可移动地且部分地容设于容置空间。卡掣单元具有邻接的一卡掣面与一第二导引面,且第二导引面平行于第一导引面。弹性单元位于容置空间内且抵靠在吊挂组件与卡掣单元 之间。 弹性单元恒驱动卡掣面抵靠于基座。当吊挂组件受外力从基座移除时,卡掣单元通过第一导引面与第二导引面相互配合而相对于吊挂组件与基座移动,以使卡掣面移离基座。当吊挂组件受外力而安装至基座时,基座抵压卡掣单元,而在卡掣单元局部弹性变形并恢复后使卡掣面抵靠于基座。[0006]基于上述实施例,电子装置通过吊挂组件吊挂于基座上,并因包括快拆特性的卡掣单元,其中限位单元、卡掣单元与移动单元之间产生特定移动路径的相对运动,从而使卡掣组件能方便且迅速地将吊挂组件与基座卡扣在一起或予以解扣。据此,使用者便能通过上述快拆结构而方便地将电子装置安装至墙面或从墙面上拆卸。[000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 作详细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吊挂装置应用于电子装置的示意图;[0009]图2A为图1的吊挂装置在挂架处的局部爆炸图;[0010]图2B为图2A的吊挂装置从另一视角的局部爆炸图;[0011]图3为图1的吊挂装置沿1-1线的剖视图;[0012]图4A至图4F是图1的吊挂装置的工作流程图。[0013]附图标记说明[0014]10:电子装置;[0015]20:墙面;[0016]100:吊挂装置;[0017]110 :基座;[0018]112:承板;[0019]114:第一板体[0020]115:弧形板体[0021]116:第二板体[0022]120:吊挂组件[0023]121 :挂架;[0024]121a、121b :挂钩;[0025]121c :连接板体;[0026]122、123:支架;[0027]124 :盖体;[0028]130 :卡掣组件;[0029]131 :拉带;[0030]125:限位单元[0031]134 :卡掣单元[0032]136 :移动单元[0033]138 :弹性单元[0034]Cl :卡掣面[0035]El :第一端[0036]E2 :第二端[0037]Fl :施力;[0038]F2 :反作用力[0039]G :重力方向;[0040]L1:第一路径[0041]L2 :第二路径[0042]L3 :第三路径[0043]L4:第四路径;[0044]Rl :容置空间;[0045]Ul :第一导引面;[0046]U2:第二导引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4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吊挂装置应用于电子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例如是一液晶电视,该电子装置通过吊挂装置100悬挂在一墙面20上。吊挂装置100包括一基座110与两个吊挂组件120,基座110用于固定在墙面20 上,吊挂组件120供电子装置10安装(例如用螺丝将电子装置10与吊挂组件120锁附在一起)。再者,吊挂组件120是可移除地吊挂在基座110上,如图1所示,吊挂组件120通过挂架121吊挂在基座110上或从基座110上拆卸。在此需说明的是,图1虽绘示了两个吊挂组件120,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使用者可依据电子装置10的外型、重量、使用条件等而适当调整吊挂组件120的数量。[0048]在本实施例中,吊挂组件120还包括第一支架122、第二支架123,其与挂架121相互枢接而进一步形成三连杆机构,其中第一支架122用以供电子装置10组装,并在电子装置10通过吊挂装置100悬挂在墙面20上后,驱动此三连杆机构调整第一支架122相对于挂架121的位置,以调整电子装置10相对于墙面20的倾角,而让电子装置10符合使用者操作时的视角。[0049]图2A为图1的吊挂装置在挂架处的局部爆炸图。图2B为图2A的吊挂装置从另一视角的局部爆炸图。图3为图1的吊挂装置沿1-1线的剖视图。请同时参考图2A、图2B 与图3,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10具有一承板112、一对第一板体114、一对弧形板体115和一对第二板体 116。由于第一板体114、弧形板体115和第二板体116成对地设置在承板112 的相对两侧且结构相同,且在本实施例中卡掣组件(见后述)是与图2A及图3中下方的第一板体114、弧形板体115和第二板体116相互作用,故下面仅对图不下方的第一板体114、 弧形板体115和第二板体116加以叙述。[0050]承板112固定在墙面20 (标示于图1)上。第一板体114从承板112背离墙面20 延伸,弧形板体115连接第一板体114,第二板体116从弧形板体115平行于墙面20延伸。 换句话说,第一板体114远离第二板体116处连接于承板112,且第一板体114与第二板体 116位于不同的几何平面上,以使承板112、第一板体114、弧形板体115和第二板体116形成卡槽结构。再者,挂架121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挂钩121a、121b,连接在该对挂钩121a、 121b之间的是一连接板体121c。据此,挂架121的连接板体121c通过挂钩121a、121b沿重力方向G卡勾于卡槽结构而吊挂在基座110上。[0051]此外,吊挂组件120还包括设置于连接板体121c上的一限位单元125,且该限位单元125具有一第一导引面U1,即连接板体121c包括第一导引面U1。吊挂装置100还包括一卡掣组件130,设置在吊挂组件120的挂架121上。进一步地说,卡掣组件130可移动地设置在连接板体121c上。卡掣组件130包括一^^掣单元134和一移动单元136。卡掣单元134具有一第二导引面U2,第二导引面U2适于滑动地耦接在第一导引面Ul以使卡掣单元134承靠于限位单元125上。移动单元136连接在卡掣单元134的一端以带动卡掣单元134。卡掣单元134在运动时会局限于限位单元125且同时产生移动与转动,进而分离或耦 合第一导引面Ul与第二导引面U2。相关构件的运动状态详见后述。[0052]当电子装置10通过吊挂装置100而悬挂在墙面20上时(如图1与图3的状态), 亦即当吊挂组件120吊挂于基座110时,卡掣单元134也同时卡扣在基座110上,即卡掣单 元134的一卡掣面Cl抵靠在第一板体114,卡掣面Cl邻接第二导引面U2,而第一导引面Ul 耦接至第二导引面U2。如此一来,电子装置10除能通过吊挂装置100达到吊挂在墙面20 上的效果外,还能通过卡掣单元134与基座110之间的干涉,而使电子装置10与锁附其上 的吊挂组件120,能与基座110 (及墙面20)之间保持固定的状态,避免电子装置10遭到外 力碰撞而可能相对于基座110 (及墙面20)产生例如向上的相对不当位移,而衍生掉落的意 外。[0053]更重要的是,当欲将电子装置10从墙面20卸下时,卡掣组件130还能提供快速拆 卸的机制。[0054]进一步地说,本实施例的吊挂组件120还包括一盖体124,例如将盖体124通过螺 丝安装至连接板体121c,并在二者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R1,移动单元136活动地设置在容 置空间Rl内。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单元136在容置空间Rl内的移动方向是平行于重力方 向G。[0055]再者,移动单元136连动于卡掣单元134,以带动卡掣单元134相对于限位单元 125运动,进而分离第一导引面Ul与第二导引面U2,以解除卡掣单元134的卡掣面Cl与基 座110的第一板体114之间的卡扣关系,而达到让电子装置10(及安装在电子装置10上的 吊挂组件120)从基座110移除的效果。据此,本实施例的卡掣组件130通过其与吊挂组 件120、基座110之间的快拆结构搭配,使使用者能方便、快速地从墙面20上进行电子装置 10的拆装作业。以下将进一步说明相关构件的运动过程。[0056]图4A至图4F是图1的吊挂装置的工作流程图,在此以其中一挂钩121a作为对象 以进行说明。[0057]请先参考图4A,详细而言,本实施例的限位单元125与连接板体121c为一体成型 的结构。另外,卡掣单元134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端El与一第二端E2,第一端El连接于 移动单元136并位于容置空间Rl内,而使卡掣单元134与移动单元136成为一体成型的结 构。第二端E2位于容置空间Rl外,卡掣面Cl位于第二端E2。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卡掣单 元134具有相当的可挠性与弹性,其是尼龙材质制成,但并不以此为限,其他具有较佳可挠 性及弹性的工程塑胶材质亦可。第二端E2从容置空间Rl向上突出并抵靠基座110的第一 板体114。第二端E2通过卡掣面Cl而卡扣于基座110的第一板体114,第二导引面U2位 于第一端El与第二端E2之间。[0058]接下来请再配合参考图4B至图4D,并依图式定义重力方向G为向下,重力方向G 的反向为向上,平行重力方向G的运动为纵向移动,垂直重力方向G的运动为横向移动,并 在旁绘示卡掣组件130的移动过程,以能较清楚描述相关构件的动作。[0059]在一解扣过程,如图4A至图4C的移动过程中,移动单元136会沿一第一路径LI 移动,并由于卡掣单元134与移动单元136为一体结构,且第一导引面Ul与第二导引面U2 具有相对于第一路径LI而彼此一致的斜率,因此卡掣单元134会被移动单元136所带动, 而受限于限位单元125以同时沿第二路径L2转动和沿第三路径L3移动。[0060]实际而言,在该解扣过程中,吊挂组件120适于受力而相对于基座110沿第四路径 L4移动,以使该对挂钩121a、121b从基座110拆卸。在吊挂组件120的移动过程中,第二 端E2从第一板体114经过弧形板体115而移动至第二板体116,并随着吊挂组件120移离 基座110而移离第二板体116。当欲将吊挂组件120及其上的电子装置10从基座110拆卸 时,使用者先以施力Fl (反向于重力方向G)作用于电子装置10 (标示于图1),以带动锁附 于电子装置10的吊挂组件120 —并相对于基座110上移,也就是使基座110的第一板体 114以反作用力F2抵压在卡掣单元134上,并间接推动移动单元136。同时,卡掣单元134 的第二端E2受到反作用力F2的作用,但由于第一导引面Ul与第二导引面U2相对于第一 路径LI (即重力方向G)是呈倾斜状态,故卡掣单元134虽承受与重力方向G平行的反作用 力F2,但因限位单元125的结构限制而沿第三路径L3移动,其中第一路径LI与第三路径 L3分别为一直线线段,且两者之间夹一角度,至少部分第一路径LI平行于重力方向,第三 路径L3平行于第一导引面Ul和第二导引面U2。[0061]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卡掣单元134具有可挠性,且移动单元136受限于 容置空间Rl而仅能沿平行重力方向G移动。因此,移动单元136受卡掣单元134推动而沿 第一路径LI移动,且卡掣单元134在沿第三路径L3移动的同时也会沿第二路径L2转动, 也就是说卡掣单元134的第一端El会随着移动单元136移入容置空间Rl,而第二端E2在 沿第三路径L3朝向容置空间Rl移动的同时也会相对于第一端El沿第二路径L2转动,亦 即第二端E2相对于第一端El沿第二路径L2转动并同时相对于限位单元125沿第三路径 L3向容置空间Rl移动。如图4A至图4C所示,卡掣单元134的第一端El与第二端E2所构 成的几何直线,其与重力方向G所夹的角度会随着卡掣单元134与移动单元136向重力方 向下移而增加。[0062]请再参考图4C至图4F的解扣过程,在本实施例中,卡掣组件130还包括一弹性单 元138,设置在容置空间Rl内并抵接在移动单元136与盖体124之间,且此弹性单元138恒 驱动移动单元136沿第一路径LI的反向路径(即重力方向G的相反方向)移动。[0063]当吊挂组件120受外力从基座110移除时,吊挂组件120相对于基座110移动,以 使第一板体114抵压卡掣面Cl而驱动卡掣单元134移动。当第二端E2向容置空间Rl移 动时,第二端E2从第一板体114移动至弧形板体115。第一端El带动第二端E2向容置空 间Rl移动并变形弹性单元138,且在移动过程中,第二端E2通过第一导引面Ul与第二导引 面U2的配合而相对于第一端El转动。在卡掣面Cl移离第一板体114后,弹性单元138的 弹力驱动第二端E2从弧形板体115移动至第二板体116。[0064]在本实施例中,当移动单元136沿第一路径LI移动时,卡掣单元134的第二端E2 会从第一板体114移动至弧形板体115,且移动单元136会使弹性单元138产生变形(如图 4A至图4D所绘示被压缩的弹簧)。当第二端E2移动至弧形板体115,也就是第二端E2移 离第一板体114而解除卡掣面Cl与第一板体114之间的卡扣关系时,移动单元136通过弹 性单元138的弹性恢复力而沿第一路径LI的反向路径移动,以驱动第二端E2远离容置空 间R1。换句话说,弹性单元138的弹力会将移动单元136朝重力方向G的反向推移,而一并 带动卡掣单元134远离容置空间Rl。[0065]此举使第二端E2从弧形板体115移动至第二板体116,而同时因第二端E2受限 于第二板体116,故卡掣单元134仍会因其抵靠在第二板体116上而使第二端E2继续沿第二路径L2相对于第一端El转动,最终使第一导引面Ul移离第二导引面U2。据此,使用者 便能沿第四路径L4将电子装置10及锁附其上的吊挂组件120移离基座110而完成拆卸作 业。[0066]另一方面,请再参考图1与图3,卡掣组件130还包括一拉带131,该拉带绑缚于移 动单元136且从容置空间Rl下垂延伸而暴露在电子装置10外。因此,本实施例的吊挂装 置100还有另一种操作拆卸作业的方式,就是使用者以拉动拉带131而带动移动单元136 沿第一路径LI移动,其能与上述通过作用于电子装置10的施力Fl达到同样的效果。[0067]相对地,当使用者欲将电子装置10及吊挂组件120再次吊挂于墙面20上时,仅依 序反向操作上述图4A至图4F及相关描述,便能完成安装作业。简言之,在一卡扣过程中, 使用者需将吊挂组件120朝基座110沿第四路径L4的反向路径移动。在此需先说明的是, 本实施例的沿第四路径L4(如图4F所绘示)的运动模式包含横向移动与纵向移动。故在安 装时,使用者先以反向于第四路径L4的横向移动让第二板体116抵靠卡掣单元134,而使第 二端E2相对于第一端El沿第二路径L2转动,从而让挂钩121a的钩部位于由承板112、第 一板体114、弧形板体115与第二板体116所形成的卡槽结构上方。又,此时卡掣单元134 因其弹性而处于弹性变形状态。[0068]接着,使用者以反向于第四路径L4的纵向移动将挂钩121a下移,直到卡掣单元 134的第二端E2从第二板体116移至弧形板体115时,由于卡掣单元134的弹性恢复效应, 而使其第二端E2相对于第一端El沿第二路径L2的反向路径转动,进而使第二端E2从弧形 板体115移动至第一板体114,以在挂钩121a的钩体与卡槽结构相结合时,卡掣面Cl亦处 于重新与第一板体114干涉的状态。届此,卡掣组件130便完成吊挂组件120与基座110 间的卡扣过程。换言之,在该卡扣过程中,吊挂组件120适于受力而相对于基座110沿第四 路径L4的反向路径移动,以使第二端E2相对于第一端El沿第二路径L2转动,而从第二板 体116移至弧形板体115。当吊挂组件120受外力安装至基座110时,基座110抵压卡掣 单元134以驱动第二端E2相对于第一端El转动直到卡掣面Cl抵靠于基座110,第二端E2 依序从第二板体116经由弧形板体115移动至第一板体114。[0069]基于上述,相对于通常的需重复进行锁附件拆装才能完成的拆装过程,本实施例 的吊挂装置100,通过卡掣组件130的相关单元之间的简易结构特性、相对配置及其移动过 程,就能以较为方便且快速的方式对电子装置10进行拆装。[007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吊挂装置中,通过限位单元、卡掣单元与移动单元所形成 的移动过程及相互对应的导引面结构,使吊挂组件在相对于基座移动过程前、后能卡扣或 解扣吊挂组件与基座,从而,使用者能以方便且快速的方式将电子装置从墙面拆卸或吊挂 于墙面。[007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 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 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 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 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吊挂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吊挂一电子装置在一墙面上,该吊挂装置包括一基座,固定在该墙面上;一吊挂组件,供该电子装置组装,并可移除地吊挂在该基座上,该吊挂组件具有一限位单元;一卡掣组件,设置在该吊挂组件上,该卡掣组件包括一卡掣单元,可移动地承靠在该限位单元上,当该吊挂组件吊挂在该基座上时,该卡掣单元卡扣于该基座,当该卡掣单元解扣于该基座时,该吊挂组件从该基座移除;一移动单元,连接该卡掣单元的一端,在一解扣过程中,该移动单元受力沿一第一路径移动并带动该卡掣单元,该卡掣单元运动时局限于该限位单元且同时沿一第二路径转动并沿一第三路径移动,以使该卡掣单元移离该基座,其中该第一路径与该第三路径夹一角度, 在一卡扣过程中,该吊挂组件相对于该基座移动,以使该卡掣单元被该基座抵压与释放而沿该第二路径往返以卡扣于该基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限位单元包括一第一导引面,该卡掣单元包括一第二导引面,该第一导引面与该第二导引面具有相对于该第一路径且彼此一致的斜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挂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至少部分该第一路径平行于重力方向,该第三路径平行于该第一导引面和该第二导引面,该第一路径和该第三路径分别为一直线线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卡掣单元包括彼此相对的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该第一端连接该移动单元,该第二端用于卡扣在该基座,该第二导引面位于该第一端和该第二端之间,当该卡掣单元沿该第二路径转动时,该第二端相对于该第一端沿该第二路径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吊挂组件包括彼此平行的一对挂钩和连接在该对挂钩之间的一连接板体,而该卡掣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该连接板体上,该限位单元设置于该连接板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吊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吊挂组件还包括一盖体,安装于该连接板体且在其间形成一容置空间,该移动单元与该第一端位于该容置空间内,该第二端从该容置空间向上突出并抵靠该基座,当该该移动单元沿该第一路径移动时,该第二端相对于该第一端沿该第二路径转动并同时相对于该限位单元沿该第三路径向该容置空间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吊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卡掣组件还包括一弹性单元,设置在该容置空间内并抵接在该移动单元与该盖体之间,该弹性单元恒驱动该移动单元沿该第一路径的反向路径移动,以驱动该第二端远离该容置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吊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包括一承板、一对弧形板体、 一对第一板体和一对第二板体,该第一板体和该第二板体位于不同的几何平面上且以该弧形板体连接其中,该承板固定在该墙面上,该第一板体远离该第二板体处连接于该承板,当该移动单元沿该第一路径移动,而带动该第二端相对于该第一端沿该第二路径转动,且该第二端相对于该限位单元沿该第三路径移动时,该第二端从该第一板体移至该弧形板体, 且该移动单元弹性变形该弹性单元,当该弹性单元驱动该移动单元沿该第一路径的反向路径移动时,该第二端从该弧形板体移动至该第二板体,而使该第二端相对于该第一端沿该第二路径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吊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解扣过程中,该吊挂组件适于受力而相对于该基座沿一第四路径移动,以使该对挂钩从该基座拆卸,在该吊挂组件的移动过程中,该第二端从该第一板体经过该弧形板体而移动至该第二板体,并随着该吊挂组件移离该基座而移离该第二板体,在该卡扣过程中,该吊挂组件适于受力而相对于该基座沿该第四路径的反向路径移动,以使该第二端相对于该第一端沿该第二路径转动,而从该第二板体移至该弧形板体,当该吊挂组件相对于该基座沿该第四路径的反向路径移动后,该第二端还相对于该第一端沿该第二路径的反向路径转动,使该第二端从该弧形板体移动并抵靠至该第一板体。
10.一种吊挂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吊挂一电子装置在一墙面上,该吊挂装置包括一基座,固定于该墙面上;一吊挂组件,供该电子装置安装,并可移除地吊挂在该基座上,该吊挂组件包括一第一导引面及一容置空间;一卡掣单元,可移动地且部分地容设于该容置空间,该卡掣单元包括邻接的一卡掣面和一第二导引面,该第二导引面平行于该第一导引面;以及一弹性单元,位于该容置空间内且抵靠在该吊挂组件与该卡掣单元之间,该弹性单元恒驱动该卡掣面抵靠于该基座,当该吊挂组件受外力从该基座移除时,该卡掣单元通过该第一导引面与该第二导引面相互配合而相对于该吊挂组件与该基座移动,以使该卡掣面移离该基座,当该吊挂组件受外力而安装至该基座时,该基座抵压该卡掣单元,而在该卡掣单元局部弹性变形并恢复后使该卡掣面抵靠于该基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吊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吊挂组件包括彼此平行的一对挂钩和连接该对挂钩之间的一连接板体,该对挂钩吊挂于该基座,该连接板体包括该第一导引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吊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吊挂组件还包括一盖体,安装于该连接板体而在其间形成该的容置空间,该卡掣单元包括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端位于该容置空间内,该第二端位于该容置空间外,该卡掣面位于该第二端,当该吊挂组件受外力从该基座移除时,该第一端带动该第二端向该容置空间移动并变形该弹性单元,且在移动过程中,该第二端通过该第一导引面与该第二导引面的配合而相对于该第一端转动, 当该吊挂组件受外力安装至该基座时,该基座抵压该卡掣单元以驱动该第二端相对于该第一端转动直到该卡掣面抵靠于该基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吊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包括一承板、一对弧形板体、一对第一板体和一对第二板体,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位于不同的几何平面上并通过该弧形板体连接其中,该承板固定在该墙面上,该第一板体远离该第二板体处连接该承板,当该吊挂组件吊挂于该基座时,该卡掣面抵靠于该第一板体,当该吊挂组件受外力从该基座移除时,该吊挂组件相对于该基座移动,以使该第一板体抵压该卡掣面而驱动该卡掣单元移动,当该第二端向该容置空间移动时,该第二端从该第一板体移动至该弧形板体,在该卡掣面移离该第一板体后,该弹性单元的弹力驱动该第二端从该弧形板体移动至该第二板体,当该吊挂组件受外力安装至该基座时,该第二端依序从该第二板体经由该弧形板体移动至该第一板体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吊挂装置,用于把电子装置吊挂在墙面上。该吊挂装置包括基座、吊挂组件和卡掣组件。基座固定在墙面上;吊挂组件供电子装置安装并可移除地吊挂在基座上,吊挂组件包括限位单元;卡掣组件设置在吊挂组件上,该卡掣组件包括卡掣单元和移动单元,卡掣单元移动地承靠在限位单元并卡扣或解扣于基座,移动单元连接卡掣单元的一端,在解扣过程中,移动单元受力沿第一路径移动并带动卡掣单元,卡掣单元运动时局限于限位单元而同时沿第二路径转动并沿第三路径移动,以解扣于基座,第一路径与第三路径夹一角度,在卡扣过程中,卡掣单元沿第二路径往返而卡扣于基座。
文档编号F16M13/02GK202834640SQ20122026904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8日
发明者黄铭贤 申请人:黄铭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