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压管接合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57695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油压管接合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油压管接合装置,其是组接于串接油压管间,该油压管接合装置包括有一第一接头、一第二接头以及一扣环,其中:该第一接头周侧设有一剖槽,该第二接头组接于第一接头一端内且对应于剖槽位置,而该扣环穿扣剖槽并扣抵第二接头外径,且该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呈相互导通;由该剖槽卸除扣环该第一、二接头分离,且第一、二接头呈封闭状态。本发明得以快速拆组串接的油压管,且拆卸过程油压管内的刹车油不易由第一、二接头滴落。
【专利说明】油压管接合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一种油压管接合装置,其提供自行车油压刹车的油压管的串接结合,具有快速组装、拆卸的特点。
【背景技术】
[0002]自行车的行驶速度越快以及地形恶劣的骑乘环境劣,更是需要注重其刹车减速以及完全停止,因此有越来越多车种采用油压刹车装置。但是油压刹车装置,在保养维护上相当麻烦,需要特殊工具、配件才能进行换修工作,加上近年来自行车各式的管线(变速线、刹车线以及油压管)大多采用内藏于车架管件内,更是增添在业者组装,以及后续保养维护的困扰。
[0003]例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M305168、M427337号,皆是自行车管线隐藏于车架内,可以减少管线过多的弯折状况。在自行车控制管线的油压管是以两端分别组接于刹车杆的油压缸以及刹车卡钳间,而油压管穿绕于上述专利案的车架内。在保养刹车装置进行替换油压管前,需事先整抽离油压管内的刹车油,但抽油过程并无法完全抽离,仍会因与油压管内壁的毛细孔作用而有所残留,因此抽换油压管时容易因外力抽拉油压管,导致残留的刹车油不断滴落于车架管内、车架表面以及沾染环境等缺失,尤其是刹车油具有强烈腐蚀性会伤害到车架表面以及烤漆,需迅速吸附不慎滴落的刹车油免损害车架与沾染了环境,因此管线内藏式的车架在替换油压管上是相当麻烦。
[0004]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为了改善管线内藏式的车架在替换油压管上的麻烦,进行相关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历经多次实验与测试,终于完成了一种油压管结合装置,避免上述拆换油压管会有刹车油滴落,且通过此技术可提供油压管串接安装于车架,具有快速组装、拆卸效果。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油压管接合装置,其在替换油压管时,避免现有替换油压管容易发生残留的刹车油滴落腐蚀车架、沾染环境,而且相关人员可以迅速组装、卸除。
[000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本发明油压管接合装置,其是组接于串接油压管间,该油压管接合装置包括有一第一接头、一第二接头以及一扣环,其中:该第一接头周侧设有一剖槽,该第二接头组接于第一接头一端内且对应于剖槽位置,而该扣环穿扣剖槽并扣抵第二接头外径,且该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呈相互导通;由该剖槽卸除扣环该第一、二接头分离,且第一、二接头呈封闭状态。
[0008]本发明所提供油压管接合装置,该第一接头进一步包括有一第一连接管、第一套管、内环座、一第一弹性件以及一阀杆,而该第二接头进一步包括有一第二套管、一第二连接管、一锥座以及一第二弹性件;该第一连接管一端组接油压管,而该第一连接管另一端螺合于第一套管其中一开口端内,该内环座组接于第一套管另一开口端内,该阀杆穿设于内环座且一端螺合于第一连接管,而该第一弹性件位于第一套管内且两端分别弹抵第一连接管与内环座,且该第一弹性件常态弹抵内环座而封闭内环座,该剖槽设置于该第一套管周侧;该第二连接管一端组接另油压管,且该第二连接管一端螺合于第二套管其中一开口端,而该锥座滑设于第二套管另一开口端内,该第二弹性件容设于第二套管内且两端分别弹抵锥座与第二连接管,且第二弹性件常态弹抵锥座封闭第二套管;如此该第一、二接头相组接,该阀杆推抵锥座且锥座压缩第二弹性件,而第二套管推抵内环座且内环座压缩第一弹性件,该内环座与阀杆及第一连接管相导通,第二连接管与锥座及第二套管相导通,而第二套管与内环座相导通。
[0009]本发明所提供油压管接合装置,其中该剖槽贯穿第一套管,而该扣环两端跨设第二管周侧并穿设于剖槽两端开口且夹抵于第二套管外径。
[0010]本发明所提供油压管接合装置,其中该锥座对应第二连接管一端开设有一锥槽,且该锥槽开设有数个向外侧开通的锥侧孔,而该第二弹性件一端弹抵于该锥座的锥槽内,该阀杆对应第一连接管一端开设有一阀槽,且该阀槽开设有数个向外侧开通的阀侧孔。
[0011]本发明所提供油压管接合装置,其中该阀杆两端分别为一螺锁段与一内封段,且螺锁段与内封段间具有一连接段,该阀槽设置于该螺锁段与连接段中央位置,该阀侧孔设置于连接段,该内环座轴向贯设有一内环孔,该内封段可封闭该内环座其内环孔孔端,且该内封段抵顶于锥座端面。
[0012]本发明所提供油压管接合装置,其中该内封段朝锥座呈渐扩状,且内环孔孔端与第二套管孔端对应该内封段设置呈渐扩状。
[00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其在替换油压管时,避免现有替换油压管容易发生残留的刹车油滴落腐蚀车架、沾染环境,而且相关人员可以迅速组装、卸除。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5]图1是本发明第一、二接头分解立体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发明第一、二接头组合立体示意图。
[0017]图3是本发明第一、二接头组合后与油压管组接于车架立体示意图。
[0018]图4是本发明由第一、二接头卸除扣环且部分油压管仍组接于车架立体示意图。
[0019]图5是图4所示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0]图6是图3所示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1]图7是本发明第一、二接头详细分解立体示意图。
[0022]图8是本发明第一、二接头进行组接的剖视示意图。
[0023]图9是本发明第一、二接头组合后与油压管组合剖视示意图。
[0024]图中标号说明:
[0025]11油压管
[0026]12油压管
[0027]2第一接头
[0028]21 剖槽[0029]22第一连接管
[0030]23第一套管
[0031]24内环座
[0032]241内环孔
[0033]25第一弹性件
[0034]26 阀杆
[0035]261 阀槽
[0036]262阀侧孔
[0037]263螺锁段
[0038]264内封段
[0039]265连接段
[0040]3第二接头
[0041]31第二套管
[0042]32第二连接管
[0043]33 锥座
[0044]331 锥槽
[0045]332锥侧孔
[0046]34第二弹性件
[0047]4 扣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48]以下是以较佳实施型态说明,且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参阅图1至图3所示,其中,本发明油压管接合装置,其是组接于串接油压管11、12间,且油压管12穿设于车架内,该油压管接合装置包括有一第一接头2、一第二接头3以及一扣环4其中:该第一接头2周侧设有一剖槽21,该第二接头3组接于第一接头2 —端内且对应于剖槽21位置,而该扣环4穿扣剖槽21并扣抵第二接头3外径,且该第一接头2与第二接头3呈相互导通;请接续参阅图4至图6所示,由该剖槽21卸除扣环4该第一、二接头2、3分离,且第一、二接头2、3呈封闭状态,据以达成本发明快速拆卸油压管11 (12),而拆卸时得以由第一、二接头2、3封闭油压管11 (12),避免刹车油从油压管11 (12)滴落损害车架或沾染环境的缺陷。
[0049]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各项组件以及组成关系,并请参阅附图7与图9所示;该第一接头2进一步包括有一第一连接管22、一第一套管23、一内环座24、一第一弹性件25以及一阀杆26,而该第二接头3进一步包括有一第二套管31、第二连接管32、一锥座33以及一第二弹性件34 ;该第一连接管22 —端组接油压管11,而该第一连接管22另一端螺合于第一套管23其中一开口端内,该内环座24组接于第一套管23另一开端内,该阀杆26穿设于内环座24且一端螺合于第一连接管22,而该第一弹性件25位于第一套管23内且两端分别弹抵第一连接管22与内环座24,且该第一弹性件25常态弹抵内环座24而封闭内环座24,该剖槽21设置于该第一套管23周侧。而该第二连接管32 —端组接另一油压管12,且该第二连接管32 —端螺合于第二套管31其中一开口端,而该锥座33滑设于第二套管31另一开口端内,该第二弹性件34容设于第二套管31内且两端分别弹抵锥座33与第二连接管32,且第二弹性件34常态弹抵锥座33封闭第二套管31 ;如此该第一、二接头2、3相组接,该阀杆26推抵锥座33且锥座33压缩第二弹性件34,而第二套管31推抵内环座24且内环座24压缩第一弹性件25,该内环座24与阀杆26及第一连接管22相导通,第二连接管32与锥座33及第二套管31相导通,而第二套管31与内环座24相导通。
[0050]进一步说明该第一接头2与第二接头3通过扣环4完成两者定位组接技术,该剖槽21贯穿第一套管23,而该扣环4两端跨设第二套管31周侧并穿设于剖槽21两端开口且夹抵于第二套管31外径,通过该扣环4得以将第二接头3稳固与第一接头2组接,于卸除油压管11时只需抽离该扣环4,即可将第一接头2与第二接头3两者完全分离。
[0051]于下列进一步说明,该第一接头2与第二接头3组接时呈现导通状态,如附图图9所示,而该第一接头2与第二接头3两者分离呈现封闭油压管11、12的主要技术特征:该锥座33对应第二连接管32 —端开设有一锥槽331,且该锥槽331开设有数个向外侧开通的锥侧孔332,而该第二弹性件34 —端弹抵于该锥座33的锥槽331内,该阀杆26对应第连接管22 —端开设有一阀槽261,且该阀槽261开设有数个向外侧开通的阀侧孔262。该阀杆26两端分别为一螺锁段263与一内封段264,且螺锁段263与内封段264间具有一连接段265,该阀槽261设置于该螺锁段263与连接段265中央位置,该阀侧孔262设置于连接段265,该内环座24轴向贯设有一内环孔241,该内封段264可封闭该内环座24其内环孔241孔端,且该内封段264抵顶于锥座33端面。该内封段264朝锥座33呈渐扩状,且内环孔241孔端与第二套管31孔端对应该内封段264设置呈渐扩状。
[0052]经由上述说明后可明白,本发明油压管接合装置在第一接头2与第接头3通过扣环4组接时,第一连接管22则与阀杆26的阀槽261导通、阀杆26的阀侧孔262与内环座24的内环孔241及第二套管31导通、锥座33的锥侧孔332与第二套管31导通,以及锥座33的锥槽331与第二套管31导通,经由上述导通状态刹车油得以在上述导通结构内流动运作;而从第一、二接头2、3卸除扣环4,且第一接头2与第二接头3两者轴相脱离时,第二套管31不再抵顶内环座24,使得第一弹性件25得以恢复弹力弹抵内环座24复位,且内环座24的内环孔241受到阀杆26的内封段264所遮蔽,此时第一接头2呈现封闭状态,而锥座33不再受到阀杆26抵顶使得第二弹性件34能恢复弹力弹抵锥座33于第二套管31孔端,且锥侧孔332受到第二套管31的开口端壁面所遮蔽,此时第二接头3呈现封闭状态。
[0053]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0054]综上所述,本发明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发明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申请。
【权利要求】
1.一种油压管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是组接于串接油压管间,该油压管接合装置包括有一第一接头、一第二接头以及一扣环,其中: 该第一接头周侧设有一剖槽,该第二接头组接于第一接头一端内且对应于剖槽位置,而该扣环穿扣剖槽并扣抵第二接头外径,且该第一接头与第二按头呈相互导通;由该剖槽卸除扣环该第一、二接头分离,且第一、二接头呈封闭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压管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进一步包括有一第一连接管、一第一套管、一内环座、一第一弹性件以及一阀杆,而该第二接头进一步包括有一第二套管、一第二连接管、一锥座以及一第二弹性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压管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一端组接油压管,而该第一连接管另一端螺合于第一套管其叶一开口端内,该内环座组接于第一套管另一开口端内,该阀杆穿设于内环座且一端螺合于第一连接管,而该第一弹性件位于第一套管内且两端分别弹抵第一连接管与内环座,且该第一弹性件常态弹抵内环座而封闭内环座,该剖槽设置于该第一套管周侧; 该第二连接管一端组接另一油压管,且该第二连接管一端螺合于第二套管其中一开口端,而该锥座滑设于第二套管另一开口端内,该第二弹性件容设于第二套管内且两端分别弹抵锥座与第二连接管,且第二弹性件常态弹抵锥座封闭第二套管; 如此,该第一、二接头相组接,该阀杆推抵锥座且锥座压缩第二弹性件,而第二套管推抵内环座且内环座压缩第一弹性件,该内环座与阀杆及第一连接管相导通,第二连接管与锥座及第二套管相导通,而第二套管与内环座相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油压管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剖槽贯穿第一套管,而该扣环两端跨设第二套管周侧并穿设于剖槽两端开口且夹抵于第二套管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压管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座对应第二连接管一端开设有一锥槽,且该锥槽开设有数个向外侧开通的锥侧孔,而该第二弹性件一端弹抵于该锥座的锥槽内,该阀杆对应第一连接管一端开设有一阀槽,且该阀槽开设有数个向外侧开通的阀侧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压管接合装置,具特征在于,所述阀杆两端分别为一螺锁段与一内封段,且螺锁段与内封段间具有一连接段,该阀槽设置于该螺锁段与连接段中央位置,该阀侧孔设置于连接段,该内环座轴向贯设有一内环孔,该内封段可封闭该内环座其内环孔孔端,且该内封段抵顶于锥座端面。
7.限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压管接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封段朝锥座呈渐扩状,且内环孔孔端与第二套管孔端对应该内封段设置呈渐扩状。
【文档编号】F16L31/00GK103968171SQ201310046443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5日
【发明者】莫韦恩 申请人:永克达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