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窝关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6108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球窝关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球窝关节,具体而言,对于球窝关节(1),其带有第一关节件(2)和第二关节件(3)以用于连接车辆前大灯(21)的发光件(24)与承载件(16),其中,第一关节件(2)具有空心球状的支承壳(4),而第二关节件(3)具有用于容纳在支承壳(4)中的相应的球状的支承头(5),第一关节件(2)具有弹性地受支承的至少一个固定元件(6),利用其可在球窝关节(1)的装配状态中朝支承壳(4)的方向上挤压支承头(5),并且此外,第一关节件(2)具有可运动的至少一个锁止元件(8),利用其在装配状态中锁止固定元件(6)以防朝背对支承壳(4)的方向上运动。
【专利说明】球窝关节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球窝关节(Kugelgelenk),其带有第一关节件和第二关节件以用于连接车辆前大灯的发光件与承载件,其中,第一关节件具有空心球状的支承壳(Lagerschale),而第二关节件具有用于容纳在支承壳中的相应的球状的支承头(Lagerkopf)。
[0002]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根据本发明的球窝关节的车辆前大灯。
【背景技术】
[0003]为了将构件(例如发光元件)固定在车辆前大灯中而使用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对此,作为一种可能的变型方案,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是使用球窝关节,在其中,将球状的关节头装配在空心球状的关节壳中。对于装配在其中的单元,球窝关节作为固定部(Fixierung)且同时作为旋转点来起作用,因此可在至少两个空间轴上调节该单元。
[0004]文件DE 102 52 983 Al显示了一种车辆前大灯,其带有用于连接发光元件与承载元件的这种类型的球窝关节。使支承头与关节壳一起移动到容纳套中,并且在装配之后可通过带有调节螺栓和传动元件的调整装置来调节该支承头。该变型方案具有多个零件,其附加地设有一系列的弹性的区段和止动元件。
[0005]由于这些部件的特定的共同作用而必须以确切受限的顺序来组装该球窝关节,因此,一方面,不仅加工这些零件非常昂贵,而且制造具有这些零件的前大灯也非常昂贵。另一方面,弹性的区段和止动元件相对易损且因此在使用中易于损伤。在文件EP O 557 869BI中说明了另一种类型的解决方案,其具有基本上同文件DE 102 52 983 Al的相同的缺点。
[0006]因此这些已知的解决方案的缺点为:其一方面包括大量的零件,且另一方面有时候具有非常易损的止动连接和卡固连接(Schnappverbindung),其在制造中很复杂且在装配时需要非常细心。在平常的使用中仅可使带有易损的卡钩(Schnapphaken)的可摆动的支承装置很小地负载,并且此外,预先给定固定的装配顺序。在很高的装配力的情况下,该支承装置具有很小的拉出力(Ausziehkraft)。

【发明内容】

[0007]因此本发明的目在于提供一种球窝关节,其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且在应用中简单、成本有利以及运行可靠。
[0008]根据本发明,该目的利用开头提及的球窝关节由此来实现,即第一关节件具有弹性地受支承的至少一个固定元件,利用该固定元件可在球窝关节的装配状态中朝支承壳的方向上挤压支承头,并且此外,第一关节件具有可运动的至少一个锁止元件,在装配状态中利用该锁止元件锁止固定元件以防朝背对支承壳的方向上运动。
[0009]本发明允许如此选择空心球状的支承壳和相应成形的球状的支承头的几何结构,即仅必需用于组装两个关节件的很小的力且同时通过固定元件的作用产生球窝关节的很高的拉出力。支承壳和支承头可如此设计,即(支承)壳仅以相对很小的程度包围(支承)头,因为在装配状态中支承头由固定元件压到支承壳中且由此防止从支承壳中脱落或脱扣。在插入时,固定元件建立必要的公差补偿以用于将支承头扣锁到支承壳中,其中,在装配状态中将球窝关节保持成无间隙。通过将可运动的锁止元件(其在装配球窝关节时可运动到这样的位置中,即,在其中,锁止元件固定或支撑固定元件以防朝背对支承壳的方向上运动)设置在第一关节件处将用于支承头的插入的弹性地受支承的固定元件在装配状态中保持成刚性的,使得支承头从(支承)壳中的拉出实际上不再可行或仅在破坏球窝关节(其在各种情况下由压铸件制成)的情况下才是可行的。因此,利用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例如将前大灯反射器铰接地支承在相应的支柱或支架处的球窝关节,其组装容易且同时在运行中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耐用性。该球窝关节在此仅包括很少的零件,因此该零件可实施成非常坚固。
[0010]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以如下方式来改进球窝关节,即在第二关节件处设置有至少一个控制元件,利用该控制元件将至少一个锁止元件在装配状态中保持在锁止固定元件的位置中。此外,在本发明的意义中设置成在组装关节件时控制元件将锁止元件压到锁止固定元件的位置中。因此控制元件用于使锁止元件运动到锁止的位置中且将锁止元件在装配状态中保持在该位置中。以这种方式,固定元件可在将支承头插入到支承壳中时自由回弹(ausfedern)且只有在锁止关节件时才由同样弹性的锁止元件支撑,从而弹性运动由锁止元件来阻止。
[0011]优选地,至少一个锁止元件由板形成,其由至少一个控制元件通过弯曲保持在锁止固定元件的位置中。可将尤其弹性的这种板特别简单地构造在压铸件处,其中,相对于其它的几何结构,板的形状由于其相对的宽度特别适合于容纳甚至交变的载荷(例如其尤其出现在车辆前大灯中),而无材料疲劳。同时,这种板可相对容易地由控制元件弯曲到锁止位置中。
[0012]为了简化由关节件组装球窝关节且为了提供控制元件将锁止元件可靠地压到锁止位置中以及之后可保持在此处,优选地以如下的方式来改进本发明,即至少一个控制元件具有倒角(Anfasung),其在组装第一关节件和第二关节件时在未锁止锁止元件的位置中从后方作用锁止元件。在板状的控制元件处的倒角形成一种类型的斜坡,在组装时锁止元件沿着该斜坡滑动直至最终处于这样的位置中,即,在其中,支承头位于支承壳中且由固定元件压到同一位置中,到达控制元件的完全的厚度,并且锁止元件到达锁止位置中并保持在此处。
[0013]因为根据本发明的球窝关节通过弹性的或可变形的固定元件和锁止元件来使之稳定,所以为了实现可靠地固定关节件,不需要可通过铰链或类似物来运动的部件。因此在本发明中优选地设置成至少一个锁止元件构造成与第一关节件成一体和/或至少一个控制元件构造成与第二关节件成一体。根据该实施形式可将两个关节件实施为压铸件且绝对不需要装配,由此可将生产费用和相应的成本保持得很小。
[0014]为了保证尽可能稳定地锁止固定元件,优选地以如下的方式改进本发明,即在第一关节件处相对于固定元件的两个侧部相应布置锁止元件并且为每个锁止元件关联有在第二关节件处的控制元件。因此锁止通过两个锁止元件来实现,该锁止元件支撑尤其构造为舌形簧片(Federzunge)的固定元件。这总地在球窝关节中引起对称的能流(Kraftfluss)。
[0015]为了实现球窝关节的尽可能紧凑的结构方式,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设置成控制元件放置在球状的支承头处。在车辆前大灯中,在正常情况下必需摆动仅很小的角度以便根据法律规定实现前大灯的显著的调整运动。因此在本发明中,球状的支承头可用作固定一个或多个控制元件的基础,由此以更清楚的方式减小或限制(支承)头的球状表面且因此还减小或限制第二关节件的可摆动性。然而在本发明中这是无关紧要的,而节省空间的结构方式的优点占优势。附加地,尤其板状的控制元件可用作将支承头固定在第二关节件处且因此提高球窝关节的稳定性。
[0016]在带有至少一个发光件和用于该发光件的承载件的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前大灯中,发光件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球窝关节与承载件相连接。这产生可成本有利地制造的、可调整的车辆前大灯,其特征在于很高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下面借助在附图中示出的非限制性的实施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其中:
图1示例性地显示了在装配状态中的根据本发明的球窝关节的截面图,
图2示例性地显示了第一关节件的透视图,
图3示例性地显示了第二关节件的透视图,
图4部分地以剖面示例性地显示了在未装配状态中的两个关节件的透视图,
图5部分地以剖面示例性地显示了在装配状态中的两个关节件的透视图,
图6示例性地显示了在装配状态中的球窝关节的另一透视图,以及 图7示例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前大灯的透视图。
[0018]在附图中,为了清楚明了,对相同的元件相应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在图1中,根据本发明的球窝关节以标号I来标识。球窝关节I包括第一关节件2和第二关节件3,其借助于支承壳4和容纳在该支承壳中的支承头5可摆动地彼此连接。支承壳4基本上构造成空心球状并且包围支承头5,该支承头在大约180°的周向上具有相应于支承壳4的球形,因此首先通过呈舌形簧片6 (其在将支承头5插入到支承壳4中时朝箭头7的方向上偏斜并且在装配状态中将支承头5压到支承壳4中)的形式的固定元件的作用实现形状配合地固定支承头。舌形簧片6又由板状的锁止元件8来支撑,在装配球窝关节I时(在其中,将支承头5在偏斜舌形簧片6的情况下插入到支承壳4中),将该锁止元件通过同样基本上板状的控制元件9的作用压到舌形簧片6之下。在图1中以及在图3、4和6中可识别出支承头5在背对支承壳4的侧部处具有切口状的凹口 10,其用于赋予支承头5 —定的可压缩性,以便使支承头5插入到支承壳4中变得容易。此外,在图1中可识别出在控制元件9处的倒角12,然而其在其它的附图中还更清楚地示出。
[0020]在图2中可辨别出支承壳4、舌形簧片6以及用于支撑舌形簧片6的两个锁止元件
8。支承壳4在其外侧处由加强筋(stiitzrippe) 13支撑。加强筋13从箱体14开始延伸,该箱体承载第一关节件2的所有的在功能上相关的部件并且通过支杆15与例如在图7中示出的车辆前大灯的承载件16相连接。在该示例中相对于舌形簧片6或固定元件6的两个侧部来布置锁止元件8,并且锁止元件通过以下方式构造成与第一关节件2成一体,即其从箱体14的壁延伸或固定在该壁处。该情况在后面的附图中还将说明。
[0021]图3显示出控制元件9在第二关节件3处放置在球状的支承头5处。板状的且可弹性地运动的控制元件9在其在装配状态中面向锁止元件8的边缘17处相应具有倒角12,其形成一种类型的斜坡,在将支承头5插入到支承壳4中时锁止元件8可沿着该斜坡滑动。支承头5在其背侧处具有上面已经进一步阐述过的切口状的凹口 10。利用标号18来标识用于执行器的容纳部,利用执行器可使第二关节件3运动。
[0022]在图4中可识别出在组装球窝关节I时控制元件9的边缘17指向锁止元件8的方向上并且可利用其倒角12在后面作用锁止元件8。球窝关节I的组装基本上通过朝箭头19的方向将第二关节件3推入到第一关节件2中来实现,其中,在任何情况下还必须实现在双箭头20的意义中的合适的摆动运动。
[0023]图5清楚地显示出在装配状态中通过控制元件9的作用将锁止元件8压到舌形簧片6之下并且保持在此处,从而锁止作为固定元件的舌形簧片6以防朝背对支承壳4的方向上运动。利用标号21标识了折线,其可在设置合适的材料削弱部的情况下在锁止元件8弯曲时出现。
[0024]图6显示出在该示例中球窝关节I建造成对称的,并且尤其相对于作为固定元件6的舌形簧片6的两个侧部来布置两个锁止元件8,并且在装配状态中将锁止元件按压或保持到这样的位置中,即在其中,固定元件6被锁止以防朝背对支承壳4的方向上运动。
[0025]最后,图7显示了在车辆前大灯21中的根据本发明的球窝关节I的布置方案。第二关节件3通过球窝关节I铰接地与第一关节件2且因此与承载件16相连接,该承载件承载车辆前大灯21的其它的功能元件。利用标号23标识执行器,其接合到容纳部18中且通过未进一步地示出的传动装置和合适的马达可调整车辆前大灯22的发光件24和类似的部件。
[0026]无论何时,在上述说明中,说明涉及仅仅一个部件,在其中,然而可设置有两个或多个部件,该说明可应用到所有的这些部件上。
【权利要求】
1.一种球窝关节(I),其带有第一关节件(2)和第二关节件(3)以用于连接车辆前大灯(22)的发光件(24)与承载件(16),其中,所述第一关节件(2)具有空心球状的支承壳(4),而所述第二关节件(3)具有用于容纳在所述支承壳(4)中的相应的球状的支承头(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关节件(2)具有弹性地受支承的至少一个固定元件(6),利用其可在所述球窝关节(I)的装配状态中朝所述支承壳(4)的方向上挤压所述支承头(5),并且此外,所述第一关节件(2)具有可运动的至少一个锁止元件(8),利用其在装配状态中锁止所述固定元件(6)以防朝背对所述支承壳(4)的方向上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窝关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关节件(3)处设置有至少一个控制元件(9),利用该控制元件在装配状态中将所述至少一个锁止元件(8)保持在锁止所述固定元件(6)的位置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球窝关节,其特征在于,在组装所述关节件时所述控制元件(9)将所述锁止元件(8)压到锁止所述固定元件(6)的位置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球窝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锁止元件(8)由板形成,其由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元件(9)通过弯曲保持在锁止所述固定元件(6)的位置中。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球窝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元件(9)具有倒角(12),其在组装所述第一关节件(2)和第二关节件(3)时在未锁止所述锁止元件(8)的位置中从后方作用所述锁止元件(8)。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球窝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锁止元件(8)构造成与所述第一关节件(2)成一体。
7.根据所述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球窝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锁止元件(8)构造成与所述第一关节件(2)成一体和/或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元件(9)构造成与所述第二关节件(3)成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球窝关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关节件(2)处相对于所述固定元件(6)的两个侧部相应布置有锁止元件(8),并且为每个锁止元件(8)关联有在所述第二关节件(3)处的控制元件(9)。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球窝关节,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9)放置在所述球状的支承头(5)处。
10.一种车辆前大灯,其带有至少一个发光件(24)和用于所述发光件(24)的承载件(16),其中,所述发光件(24)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球窝关节(I)与所述承载件(16)相连接。
【文档编号】F16C11/06GK103671470SQ201310416851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3日
【发明者】P.巴明格 申请人:齐扎拉光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