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拖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58906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塑料拖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动防护装置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料拖链。
背景技术
塑料拖链适用于往复运动的场合,能够对内置的电缆、油管、气管、水管等起到牵引和保护作用。专利文献CN102449866A中公开了一种缆线导向装置(相当于本申请案中的塑料拖链),包括铰接地相互连接的并分别沿两个方向相对弯折的、端侧敞开的链节,这些链节沿缆线导向装置的纵向方向依次设置并通过其外侧的导向元件形成至少一个导向通道,在缆线导向装置内部,在两个相互连接的链节之间设置承受拉力的铰接连接,链节分别具有相互对应的连接元件,所述连接元件具有两个连接部件,其结构特征在于:连接元件的第一连接部件构造成叉状地具有两个相互间隔开的侧边,第二连接元件具有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具有球形的边界面,设有通孔的、带有与第一支座相适配的球形外边界面的铰接件能运动地支承在第一支座中,第二连接部件连同位于其中的铰接件能够这样定位在第一连接部件的两侧边之间,使得在具有球形外边界的铰接件中的通孔与存在于两个侧边中的每一个侧边中的通孔对齐,从而能够将销栓导入由第一连接部件的两个侧边中的通孔和第二连接部件的铰接件中的通孔构成的第二支座中,所述销栓支承在该支座中。该专利文献CN102449866A中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对所述销栓的具体结构以及使用该销栓进行连接和松开连接的操作过程已有详细记载,这里不做赘述。上述缆线导向装置在组装时相对比较容易,但是在拆卸时由于必须将销栓旋转至合适位置后对销栓进行顶压才能将其退出从而解除连接状态,如若在未将销栓旋转至合适位置而强行用力,则会损坏销栓,严重时甚至破坏铰链连接,因而增加了拆卸操作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专利文献CN102449866A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装和拆卸操作均非常方便的塑料拖链。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塑料拖链,由多个链节相连接构成;相邻的链节通过设置在各链节上的连接件连接;各链节包括具有管腔的管状外壳,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管腔中,并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管状外壳的中心轴线相交且垂直;各连接件上设有球头和球窝,相邻链节的连接件中的球头和球窝配合连接从而将相邻链节连接;至少一个所述连接件由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构成;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管状外壳连接,所述球头成型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球窝由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半球形槽和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半球形槽拼合构成;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端部成型有朝向靠近第一连接板方向延伸的弹性连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成型有容置所述弹性连板的容置孔;所述弹性连板的内侧成型有扣槽,所述容置孔中成型有扣柱,所述扣柱与所述扣槽扣接从而将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管状外壳上成型有与所述容置孔连通的拆卸孔,所述弹性连板外侧壁上成型有拆卸槽,所述拆卸槽与所述拆卸孔配合设置。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管状外壳为一体成型。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连板的外侧壁上成型有凸起的卡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所述球窝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板靠近所述球头的一端均成型有限位凸起。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成型有导向柱,所述第二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成型有与所述导向柱相匹配的导向孔或;或所述第一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成型有导向孔,所述第二连接板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成型有与所述导向孔相匹配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插设于所述导向孔中。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球窝设置在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中部,且其开口开设方向与所述管状外壳的中心轴线夹角为0° ;所述球头设置在连接件的另一端中部且其凸起方向与所述管状外壳的中心轴线夹角为0°。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I)本实用新型的塑料拖链中,各链节上的连接件由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相扣接构成,球窝则由设置在第一连接板上的半球槽和设置在第二连接板上的半球槽组合构成,而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连接和拆卸非常方便(在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有详细记载),因此使得该塑料拖链在组装和拆卸时更加便捷,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且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塑料拖链中,将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管状外壳设置为一体成型,在组装拖链时就无须进行第一连接板与管状外壳的连接操作,简化了组装操作。(3)本实用新型的塑料拖链中,通过在弹性连板上设置卡台在拆卸操作时,卡台可抵在拆卸孔的边壁上,从而防止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脱离。(4)本实用新型的塑料拖链中,由于各连接件上均设置了限位凸起,那么在使用该塑料拖链时,相邻链节的连接件中的限位凸起会相互阻挡,从而可有效避免有链节沿周向上发生大幅度旋转而导致设置在塑料拖链内的线缆与塑料拖链绞在一起。(5)本实用新型的塑料拖链中,通过设置导向柱和与导向柱向匹配的导向孔这种结构既可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卡接过程更加顺畅,同时也可使连接件在轴向上能够承受更大的拉力,避免由于轴向拉力过大而损坏连接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塑料拖链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A线剖切的剖视图;图3为图1沿B-B线剖切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的第二连接板未完全与第一连接板卡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链节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从其他视角观察图5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附图标记为:1_链节;11_管状外壳;12_拆卸孔;2_连接件;21_第一连接板;22_第二连接板;23_弹性连板;24_容置孔;25_卡台;26_拆卸槽;27_扣槽;28_扣柱;29_限位凸起;210-导向柱;211-导向孔;3-球头;4_球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塑料拖链的一种实施例做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塑料拖链,由多个链节I相互连接构成;相邻的链节I通过设置在各链节I上的连接件2连接;各链节I包括具有管腔的管状外壳11,所述连接件2设于所述管腔中,所述连接件2两侧的管腔中用于设置线缆,并且所述连接件2与所述管状外壳11的中心轴线相交且垂直;各连接件2上设有球头3和球窝4,相邻链节I的连接件2中的球头3和球窝4配合连接从而将相邻链节I连接;至少一个所述连接件2由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构成;所述第一连接板21与所述管状外壳11连接,所述球头3成型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1上,所述球窝4由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1上的半球形槽和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22上的半球形槽拼合构成;所述第二连接板22的两端部成型有朝向靠近第一连接板21方向延伸的弹性连板23,所述第一连接板21上成型有容置所述弹性连板23的容置孔24 ;所述弹性连板23的内侧成型有扣槽27,所述容置孔24中成型有扣柱28,所述扣柱28与所述扣槽27扣接从而将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连接;所述管状外壳11上成型有与所述容置孔24连通的拆卸孔12,所述弹性连板23外侧壁上成型有拆卸槽26,所述拆卸槽26与所述拆卸孔12正对设置。上述塑料拖链中,各链节I上的连接件2由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相扣接构成,球窝4则由设置在第一连接板21上的半球槽和设置在第二连接板22上的半球槽组合构成,而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连接和拆卸非常方便(具体在下面有详细记载),因此使得该塑料拖链在组装和拆卸时非常便捷,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且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本实施例 中的所述第一连接板21与所述管状外壳11为一体成型,采用这种结构在组装拖链时就无须进行第一连接板21与管状外壳11的连接操作,简化了组装操作,当然在实际操作时也可将第一连接板21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在管状外壳11上,所述可拆卸方式如卡接等。结合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弹性连板23的外侧壁上成型有凸起的卡台25,所述卡台25的外端部伸入所述拆卸孔12中,在拆卸操作过程中,所述卡台25可抵在拆卸孔12的边壁上,从而防止第二连接板22与第一连接板21脱离,可避免第二连接板22在取下后丢失。为了防止塑料拖链在使用过程中,有链节I沿周向发生大幅度转动从而将设置在塑料拖链内的线缆与塑料拖链绞在一起,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连接板21设置所述球窝4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2靠近所述球头3的一端均成型有限位凸起29。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连接板22靠近第一连接板21 —侧成型有导向柱210,对应的在所述第二连接板22靠近第一连接板21方向设置了与所述导向柱210相匹配的导向孔211,所述导向柱210插设于所述导向孔211中,作为上述结构的一种变形,也可将导向柱210设置在第一连接板21上,而将导向孔211设置在第二连接板22上,通过在连接件2上设置导向柱和导向孔,既可使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卡接过程更加顺畅,同时也可使连接件2在轴向上能够承受更大的拉力,避免由于轴向拉力过大而损坏连接件2,具体结构可参看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球窝4设置在所述连接件2的一端中部,且其开口开设方向与所述管状外壳11的中心轴线夹角为0° ;所述球头3设置在连接件2的另一端中部且其凸起方向与所述管状外壳11的中心轴线夹角为0 °,采用这种结构在连接各链节I时,沿轴向将一连接件2上的球头3插入另一个连接件的球窝4中,连接操作更加方便。下面对本实施例中的塑料拖链的组装和拆卸操作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塑料拖链在组装时,先将第二连接板22弹性连板23插入容置孔24并使弹性连板23上的卡台25抵在拆卸孔12的边壁上,此时扣柱还未与所述扣槽扣接,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第一连接板21的半球槽和第二连接板22上的半球槽之间存在有足够的间隙供相邻链节I的连接件2上的球头3插入(如图4中所示),导向柱210仅一部分伸入导向孔211中,待相邻链节I的连接件2中的球头3插入后再将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压接使所述扣柱28与所述扣槽27扣接,此时导向柱210全部进入导向孔211中,相邻链节I间的组装操作完成,整个组装过程非常便捷;塑料拖链在拆卸时,将螺丝刀的刀头从拆卸孔12中插入至拆卸槽26中并向内推压使弹性连板23,与此同时将弹性连板23向外撬,使扣柱28从扣槽27中退出,由于弹性连板23上的卡台25会再次被拆卸孔12的边壁抵挡,因此第二连接板22与第一连接板21不会完全脱离,此时第一连接板21的半球槽和第二连接板22上的半球槽之间存在有足够的间隙供相邻链节I的连接件2上的球头3退出(亦如图4中所示),从而完成拆卸操作,整个拆卸过程非常便捷。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塑料拖链,由多个链节(I)相连接构成;相邻的链节(I)通过设置在各链节(I)上的连接件(2 )连接;各链节(I)包括具有管腔的管状外壳(11 ),所述连接件(2 )设于所述管腔中,所述连接件(2 )与所述管状外壳(11)的中心轴线相交且垂直;各连接件(2 )上设有球头(3)和球窝(4),相邻链节(I)的连接件(2)中的球头(3)和球窝(4)配合连接从而将相邻链节(I)连接; 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连接件(2)由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构成;所述第一连接板(21)与所述管状外壳(11)连接,所述球头(3)成型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1)上,所述球窝(4)由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1)上的半球形槽和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22)上的半球形槽拼合构成; 所述第二连接板(22)的两端部成型有朝向靠近第一连接板(21)方向延伸的弹性连板(23),所述第一连接板(21)上成型有容置所述弹性连板(23)的容置孔(24);所述弹性连板(23 )的内侧成型有扣槽(27 ),所述容置孔(24 )中成型有扣柱(28 ),所述扣柱(28 )与所述扣槽(27)扣接从而将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连接; 所述管状外壳(11)上成型有与所述容置孔(24)连通的拆卸孔(12),所述弹性连板(23)外侧壁上成型有拆卸槽(26),所述拆卸槽(26)与所述拆卸孔(12)配合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拖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1)与所述管状外壳(11)为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料拖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板(23)的外侧壁上成型有凸起的卡台(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拖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1)设置所述球窝(4 ) 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2 )靠近所述球头(3 )的一端均成型有限位凸起(29 )。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塑料拖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1)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板(22)的一端成型有导向柱(210),所述第二连接板(22)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板(21)的一端成型有与所述导向柱(210)相匹配的导向孔(211);或所述第一连接板(21)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板(22)的一端成型有导向孔(211),所述第二连接板(22)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板(21)的一端成型有与所述导向孔(211)相匹配的导向柱(210);所述导向柱(210)插设于所述导向孔(211)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拖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球窝(4)设置在所述连接件(2)的一端中部,且其开口开设方向与所述管状外壳(11)的中心轴线夹角为0° ;所述球头(3)设置在连接件(2)的另一端中部且其凸起方向与所述管状外壳(11)的中心轴线夹角为0°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塑料拖链,由多个链节相连接构成;相邻的链节通过连接件连接;各连接件上设有球头和球窝;至少一个连接件由第一连接板和与第一连接板卡接的第二连接板构成;第一连接板与管状外壳连接,球头成型于第一连接板上,球窝由设于第一连接板上的半球形槽和设于第二连接板上的半球形槽拼合构成;第二连接板上成型有弹性连板,第一连接板上成型容置孔;弹性连板的内侧成型有扣槽,容置孔中成型有扣柱,弹性连板的外侧壁上成型有凸起的卡台;管状外壳上成型有与容置孔连通的拆卸孔,弹性连板外侧壁上成型有拆卸槽,拆卸槽与拆卸孔正对设置。本实用新型中的塑料拖链具有的优点是,组装和拆卸操作均非常便捷,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F16G15/00GK203130910SQ20132018262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1日
发明者李建群, 孙驰 申请人:浙江金福隆机床附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