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件临时组装用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74605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构件临时组装用构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构件临时组装用构造。该构件临时组装用构造用于将第一板状构件与第二板状构件临时组装在一起。第一板状构件包括凹部、及扣接部,第二板状构件包括能插入凹部的突起部、及能被扣接部扣接的被扣接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构件临时组装用构造,能够简化临时组装作业。
【专利说明】构件临时组装用构造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将一对板状构件临时组装在一起的构件临时组装用构造。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已知有将第一板状构件与第二板状构件临时组装在一起的构件临时组装用构造。这样的构件临时组装用构造例如为,第一板状构件上形成有多个凹部,第二板状构件上形成有多个突起部,通过将第二板状构件的突起部分别插入第一板状构件的凹部中,而将第一板状构件与第二板状构件组装在一起。
[0003]然而,采用上述现有技术的情况下,由于需要将多个突起部分别插入多个凹部中,所以存在临时组装作业较为繁琐、临时组装所需时间较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临时组装作业简化的构件临时组装用构造。
[0005]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构件临时组装用构造用于将第一板状构件与第二板状构件临时组装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状构件包括凹部、及扣接部,所述第二板状构件包括能插入所述凹部的突起部、及能被所述扣接部扣接的被扣接部。
[0006]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的构件临时组装用构造的优点在于,在突起部被插在凹部的状态下,只需使第一板状构件与第二板状构件之间相对转动而使扣接部与被扣接部相扣接,便能将第一板状构件与第二板状构件临时组装在一起,所以能使临时组装作业简化。
[0007]另外,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构件临时组装用构造中,所述扣接部包括形成为舌钩状的舌钩状扣接部,所述被扣接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板状构件的端部的插入部,在临时组装状态下,所述插入部插在所述舌钩状扣接部中而被该舌钩状扣接部扣接。
[0008]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的构件临时组装用构造的优点在于,在突起部被插在凹部的状态下,只需使第一板状构件与第二板状构件之间相对转动而使插入部插在舌钩状扣接部中,插入部便可被扣接部扣接而将第一板状构件与第二板状构件临时组装在一起,所以,能使临时组装作业简化。
[0009]进一步,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构件临时组装用构造中,所述扣接部还包括一对中间隔着矩形缺口而相向而对的半球面形的突起部,所述被扣接部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板状构件的端部的被嵌合部、及在该被嵌合部的近旁形成的开口部,在临时组装状态下,所述被嵌合部嵌合在所述一对突起部之间的所述矩形缺口中,且一个所述突起部插在所述开口部中。
[0010]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的构件临时组装用构造的优点在于,在突起部被插在凹部的状态下,只需使第一板状构件与第二板状构件之间相对转动,便能使被嵌合部嵌合在一对突起部之间、且一个突起部插在开口部中,因而能使临时组装作业简化。同时,采用该结构能提高临时组装的强度、及第一板状构件与第二板状构件之间的定位精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构件临时组装用构造的正视图。
[0012]图2是表示构件临时组装用构造的第一扣接构造的截面图。
[0013]图3是表示构件临时组装用构造的第二扣接构造的截面图。
[0014]图4是表示构件临时组装用构造的第三扣接构造的截面图。
[0015]图5是表示进行临时组装作业时的构件临时组装用构造的正视图。
[0016]图6是表示进行临时组装作业时的构件临时组装用构造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为该实施方式中的记载所限定。各图中的尺寸关系(长、宽等)也不反映实物的尺寸关系。
[0018]首先,参照图1-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构件临时组装用构造100进行说明。
[0019]如图1所示,构件临时组装用构造100是为了将第一板状构件10与第二板状构件20临时组装在一起,在此是将第二板状构件20临时组装到第一板状构件10上而设置的。换言之,构件临时组装用构造100是为了对第一板状构件10和第二板状构件20进行两者间的相对位置的定位而设置的构造。并且,第一板状构件10与第二板状构件20在利用构件临时组装用构造100而临时组装在一起的状态下,能被焊接或搬运。
[0020]第一板状构件10和第二板状构件20例如由金属板材制成,两者间至少有一部分相重叠地被临时组装在一起。具体而言,在垂直于图1的纸面的方向上,第一板状构件10位于后侧(X I方向侧),第二板状构件20位于前侧(X 2方向侧)。在此,第二板状构件20是用于对第一板状构件10进行加固的构件。其中,在第一板状构件10与第二板状构件20相重叠的部分设有本实用新型的构件临时组装用构造100。
[0021]构件临时组装用构造100包括第一扣接构造31、第二扣接构造32及第三扣接构造33。第一扣接构造31、第二扣接构造32及第三扣接构造33沿L方向排成一列,用于将第一板状构件10与第二板状构件20临时组装在一起。其中,L方向是根据第一板状构件10与第二板状构件20的定位精度要求而确定的方向。
[0022]第一扣接构造31如图2所示那样,包括形成在第一板状构件10上的通孔11、及形成在第二板状构件20上的突起部21。通孔11被形成为,贯通第一板状构件10的厚度,且从正面看呈圆形。突起部21被形成为,从第二板状构件20向第一板状构件10侧(X I方向侧)突出。另外,突起部21的形状为,将各自的截面为Z字形的一对相向而对的立起部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形状。在临时组装状态下,第一扣接构造31为,突起部21插在通孔11中。此外,突起部21也可以是截面为L字形的切起片。在此,通孔11只不过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凹部”的一例,可以采用能使突起部21插入的其他任何形状。
[0023]第二扣接构造32如图1及图3所示那样,包括第一板状构件10上形成的扣接部12b、和第二板状构件20上的被扣接部22。扣接部12 b因U字形的切欠部12 a而形成为舌片状。更具体而言,扣接部12 b被形成为向第二板状构件20侧(X 2方向侧)延伸、且比第二板状构件20更靠X 2方向侧的舌钩状扣接部。扣接部12 b例如可以通过切起而形成。被扣接部22是位于第二板状构件20的端部的插入部。在临时组装状态下,第二扣接构造32为,被扣接部22插在被扣接部12 b中而被扣接部12 b扣接固定,S卩,扣接部12 b与第一板状构件10之间夹着第二板状构件20。
[0024]第三扣接构造33如图1及图4所示那样,包括形成在第一板状构件10上的突起部13 a和13 b、及形成在第二板状构件20上的被嵌合部23 b。突起部13 a和13 b被形成为向第二板状构件20侧(X 2方向侧)突出的半球面状。另外,突起部13 a和13 b中间隔着矩形的缺口部13 c而相向配置,即,相互的端面相向而对。被嵌合部23 b位于第二板状构件20的端部,且在被嵌合部23 b的近旁形成有矩形的开口部23 a。在临时组装状态下,第三扣接构造33为,被嵌合部23 b嵌合在突起部13 a与突起部13 b之间,且突起部13 a插在第二板状构件20的开口部23 a中。
[0025]其次,对采用构件临时组装用构造100的情况下的临时组装作业进行说明。
[0026]首先,如图2所示那样,将第二板状构件20的突起部21插入第一板状构件10的通孔11中。由此,形成第一扣接构造31。在此情况下,如图5所示那样,第二板状构件20成为能够以第一扣接构造31为中心相对第一板状构件10旋转的状态。因而,第一扣接构造31还具有作为临时组装时的旋转中心的功能。
[0027]然后,从图5所示的状态起,使第二板状构件20相对第一板状构件10向R方向旋转。由此,如图3所示那样,第二板状构件20的被扣接部22被扣接于第一板状构件10的扣接部12 b,从而形成第二扣接构造32。该第二扣接构造32具有限制第二板状构件20向R方向旋转并将第二板状构件20夹在第一板状构件10与扣接部12 b之间的功能。另外,为了使被扣接部22的先端(下端)容易被扣接部12 b扣接,也可以使其向第一板状构件10侧(X I方向侧)曲折。
[0028]另外,在使第二板状构件20向R方向旋转时,如图6所示那样,使第二板状构件20的被嵌合部23 b从第一板状构件10的突起部13 a上越过,然后,如图4所示那样,使被嵌合部23 b嵌合到突起部13 a与突起部13 b之间的缺口部13 c中,突起部13 a插到第二板状构件20的开口部23 a中。从而形成第三扣接构造33。该第三扣接构造33具有将第二板状构件20定位于第一板状构件10上的功能。
[0029]另外,为了使被嵌合部23 b容易从半球面状的突起部13 a的弯曲侧滑越到缺口部13 c中,突起部13 a被形成得较滑溜。另外,突起部13 a及13 b的高度被设定为,在临时组装时第二板状构件20不易发生塑性变形、且能够确保被嵌合部23 b不易脱离的高度。
[0030]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那样,由于设置了第一扣接构造31和第二扣接构造32,在通孔11中插入有突起部21的状态下,只要使第二板状构件20向R方向旋转,便能将被扣接部22扣接于扣接部12 b。如此,能够简便地将第一板状构件10与第二板状构件20临时组装在一起,与将多个突起部分别插入多个凹部地进行临时组装作业的现有技术相t匕,临时组装作业得到简化、临时组装作业所需的时间被缩短。
[003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置有第三扣接构造33,所以能够提高定位精度,并提高临时组装的强度。而且,由于被嵌合部23 b被嵌合在突起部13 a与突起部13 b之间时会发出响声,所以作业人员容易知悉临时组装的状态。另外,由于突起部13 a和突起部
13b的相向的端面基本平行,且被嵌合部23 b的被嵌合的一对边也基本平行,所以能够正确进行定位。
[003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二板状构件20是第一板状构件10的加固构件,在临时组装作业时转动第二板状构件20的例子,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采用第一板状构件是第二板状构件的加固构件,在临时组装时转动第一板状构件的构造。
[003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扣接构造32可以是多个,第三扣接构造33也可以是多个。
[003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采用第一扣接构造31、第二扣接构造32及第三扣接构造33这三个扣接构造的例子,但也可以只采用第一扣接构造31和第二扣接构造32这两个扣接构造。
【权利要求】
1.一种构件临时组装用构造,用于将第一板状构件与第二板状构件临时组装在一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板状构件包括凹部、及扣接部, 所述第二板状构件包括能插入所述凹部的突起部、及能被所述扣接部扣接的被扣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件临时组装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扣接部包括形成为舌钩状的舌钩状扣接部, 所述被扣接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板状构件的端部的插入部, 在临时组装状态下,所述插入部插在所述舌钩状扣接部中而被该舌钩状扣接部扣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构件临时组装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扣接部还包括一对中间隔着矩形缺口而相向而对的半球面形的突起部, 所述被扣接部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板状构件的端部的被嵌合部、及在该被嵌合部的近旁形成的开口部, 在临时组装状态下,所述被嵌合部嵌合在所述一对突起部之间的所述矩形缺口中,且一个所述突起部插在所述开口部中。
【文档编号】F16B5/07GK203476948SQ201320573382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6日
【发明者】武川将也, 关口智彦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