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止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79940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逆止阀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逆止阀,包含一阀体及一挡止元件,前述阀体为中空管状,并设前端部及后端部,且阀体内设多条导向肋,前述导向肋于阀体的前端部设限制部,前述阀体的前端部设抵顶环围,且阀体的后端部设密封元件;挡止元件,为一侧具有开口的中空壳体,前述挡止元件的开口端设导向环围,并于该导向环围间隔设置多个导向叶片,前述导向环围及导向叶片分别配合阀体的导向肋及阀体的内径而设,且前述多个导向叶片分别容设于两相邻导向肋之间;前述挡止元件的封闭端设弧形面,以增加挡止元件的受力面积,并利用该弧形面让流入挡止元件内的液体压力导向于弧形面的中心处,使挡止元件的受力集中且移动更为稳定。
【专利说明】逆止阀【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逆止阀;尤指一种于阀体设有挡止元件,并于挡止元件设导向环围及导向叶片,使挡止元件得以稳定地在阀体内移动,并利用中空挡止元件的弧形面,使挡止元件的受力集中并增加受力面积,以达到防止逆流及稳定移动的逆止阀结构创新。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逆止阀结构,皆采用片状阀片结构以产生防止液体逆流的效果,由于片状结构的阀片在液体逆流时与止漏环之间的密合度较差,因此难以完全防止液体逆流。
[0003]又如图1所示,共为另一种现有的逆止阀结构的实施例,该逆止阀I设一中空阀体10,并于该中空阀体10内设一阀球11,前述阀体10的第一端部12连接一第一接头120,且于第二端部13设置一限制环围130及止漏环131,待前述第二端部13与第二接头132结合时,得利用该限制环围130及止漏环131配合阀球11以防止阀体10内的液体逆流。然而,由于该现有逆止阀结构的阀球11球面会使液体的压力分散,使得该阀球11受到的压力减少,而降低阀球11与止漏环131的密合度,造成液体渗漏逆流,形成瑕疵。
[0004]为此,本实用新型发明人,针对前述现有技术,积多年阀类相关制造经验与研究,对于前述逆止阀所存在的问题问题,加以研究,而发明本案。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乃在提供一种得以应用于各种阀具的特殊挡止元件结构,以有效解决现有逆止阀止漏效果差并无法充分防止液体逆流的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逆止阀,其中阀体为中空管状,以容设一挡止元件,前述阀体设前端部及后端部,并于阀体内设多条导向肋,前述导向肋于阀体的前端部设限制部,以防止挡止元件自阀体的前端部脱离,前述阀体的前端部设抵顶环围,且阀体的后端部设密封元件。
[000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逆止阀,其中挡止元件为一侧具有开口的中空壳体,前述挡止兀件的开口端设导向环围,并于该导向环围间隔设置多条导向叶片,前述导向环围及导向叶片分别配合阀体的导向肋及阀体的内径而设,且前述多个导向叶片分别容设于两相邻导向肋之间,前述挡止元件的封闭端设弧形面。
[000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逆止阀,其中挡止元件为一侧具有开口的中空弧形壳体,前述挡止元件的开口端设间隔设置多个导向叶片,该导向叶片配合阀体的导向肋及阀体的内径而设,且前述多个导向叶片分别容设于两相邻导向肋之间,利用前述挡止元件封闭端的弧形面,以增加挡止元件的受力面积,并利用该弧形面让流入挡止元件内的液体压力导向于弧形面的中心处,使挡止元件的受力集中且移动更为稳定。
[000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逆止阀,其中挡止元件为实心结构,前述挡止元件的一端设导向环围,并于该导向环围间隔设置多个导向叶片,前述导向环围及导向叶片分别配合阀体的导向肋及阀体的内径而设,且前述多个导向叶片分别容设于两相邻导向肋之间,前述挡止元件2的另一端设弧形面21 ;如此,当逆止阀内的水压较小时,即可利用挡止元件本身所具有的重量,于前述弧形面与阀体的迫紧件结合时提供更大的密合压力,确实防止液体渗漏逆流。
[0010]如此,利用挡止元件的中空结构可增加挡止元件的受力面积,以承受较大的流体压力,并将该流体压力转换成挡止元件与密封元件或止漏环的结合力,且挡止元件的弧形面结构更可将液体的压力集中,防止挡止元件因不均匀的受力而偏斜,以确实达到防止液体逆流的功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从对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及其使用的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以下描述来看,本实用新型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将是显而易见的,在附图中:
[0012]图1是现有逆止阀的剖视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逆止阀的顺向动作的剖视图。
[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逆止阀的逆止状态的剖视图。
[0015]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阀体的仰视图。
[0016]图5是沿图4中的A-A线的剖视图。
[0017]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挡止元件的俯视图。
[0018]图7是沿图6中的B-B线的剖视图。
`[0019]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阀体与挡止元件结合的仰视剖视图。
[0020]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0021]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剖视图。
[0022]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部分俯视剖视图。
[0023]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逆止阀的剖视图。
[0024]【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5]阀体I
[0026]前端部10抵顶环围100止漏环101 第一栓设件102
[0027]后端部11第二栓设件110
[0028]导向肋12限制部120
[0029]密封元件13内塞环130迫紧件131 迫紧环围132
[0030]液体通孔133
[0031]挡止元件2导向环围20导向叶片200 间隔空间201
[0032]平面202
[0033]弧形面21液体容槽22
[0034]第一接头3
[0035]第二接头4
[0036]阀体5
[0037]第一结合环围50 穿孔500
[0038]第二结合环围51 穿孔510[0039]延伸部52第三结合环围520 封盖521 固定座522
[0040]挡止元件6
[0041]抵顶环围60止漏环61连接部62 弧形面63
[0042]入口A、出口 B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本创作逆止阀,如图2-10所示,其为本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至少包含:
[0044]阀体I,如图2-5所示,为中空管状,以容设一挡止元件2,前述阀体I设前端部10及后端部11,并于阀体I内设多条导向肋12,前述导向肋12于阀体I的前端部10设限制部120,以防止挡止元件2自阀体I的前端部10脱离;前述阀体I的前端部10设抵顶环围100,该抵顶环围100设一止漏环101,使前述阀体I与第一接头3结合时,得以利用第一栓设件102将阀体I与第一接头3紧密结合,并利用前述止漏环101达到防止液体渗漏的效果。前述阀体I的后端部11设密封元件13,使前述阀体I与第二接头4结合时,得以利用第二栓设件110将阀体I与第二接头4紧密结合,并利用前述密封元件13达到防止液体渗漏的效果;前述密封元件13是由内塞环130及迫紧件131所组成,且前述内塞环130是由坚硬材质所制成,以利用 该内塞环130与阀体I的导向肋12互相抵顶,达到支撑迫紧件131的目的,而前述迫紧件131是由弹性材质所制成,并于迫紧件131设迫紧环围132,以形成液体通孔133,当流体压力愈大,挡止元件2的挤压力量就愈大,以利用迫紧件131所具有的弹性,可使挡止元件2愈深入迫紧件131的迫紧环围132内,使两者的密合度增加,而将液体通孔133封闭,绝不会有液体渗漏逆流的问题。
[0045]挡止元件2,如图2、3、6及7所示,得由塑料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端视实际需求,其一侧为具有开口的中空壳体,前述挡止元件2的开口端设导向环围20,并于该导向环围20间隔设置多个导向叶片200,前述导向环围20及导向叶片200是分别配合阀体I的导向肋12及阀体I的内径而设,且前述多个导向叶片200分别容设于两相邻导向肋之间,使挡止元件2不会任意转动偏移,当前述挡止元件2于阀体I内移动时,得利用前述导向环围20与导向肋12相配合移动,并利用前述导向叶片200与阀体I的内壁面互相抵顶,使挡止元件2不会因突然不均匀的受力而造成挡止元件2偏斜,而无法与密封元件13紧密结合,且利用前述多个导向叶片200之间的间隔空间201,得提供阀体I内液体的流通渠道,使阀体I内的液体得顺畅流通。前述挡止元件2的封闭端设弧形面21,利用该弧形面21得使流入挡止元件2内的液体压力导向于弧形面21的中心处,使挡止元件2的受力集中且移动更为稳定顺畅,减少挡止元件2偏移,发生无法阻逆的问题,亦可利用该弧形面21配合前述阀体I的迫紧件131,以随着不同压力的变化提供不同的密合度,确实防止液体的渗漏逆流。
[0046]如图2所示,于前述挡止元件2设液体容槽22,其目的,乃是当本逆止阀为顺向运作,即液体由入口 A进入逆止阀内部后,会对挡止元件2的弧形面21前端与导向叶片200的内侧产生推力,得将挡止元件2往前推动,让挡止元件2离开前述密封元件13的迫紧件131,如前述,来自入口 A的液体即可经由逆止阀,再经出口 B进入管路(图中未示)中;如图3所示,当位于入口 A前端管路的液体不再进行正向输送时,逆止阀有入口 A将无任何来自于管路前端有液体,使得前述挡止元件2有弧形面21前端与导向叶片200的外侧面受到来自于入口 A的液体推力几乎等于零,或其推力极小于来自出口 B逆流进入逆止阀内部的液体对挡止元件2所生之推力;此时,为强化前述挡止元件2的逆向挡止效果,乃利用前述液体容槽22以承受来自于逆流进入逆止阀的液体推力,如此一来,挡止元件2于逆止状态时,不但可以利用液体容槽22承装液体,以增快挡止元件2反向运动的速度,更快速地让前述挡止元件2所设的弧形面21得与前述密封元件13的迫紧件131的迫紧环围132互为对应运作,即可让前述挡止元件2的弧形面21封闭前述密封元件13的迫紧件131的液体通孔133 ;且于逆止状态,因为有前述液体容槽22承装液体,得以增加挡止元件2的重量,更能提升逆止效果,防止液体自出口逆流回到入口前端管路中。
[0047]或如图9所示,实施例(二)的挡止元件2,得由塑料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端视实际需求,得不设置导向环围20,而直接于挡止元件2的弧形面21周围间隔设置多个导向叶片200,该导向叶片200亦配合前述阀体I的导向肋12及阀体的内径而设,使前述多个导向叶片200得分别容设于两相邻导向肋之间,使挡止元件2不会任意转动偏移,如此即可减少挡止元件2的体积,使挡止元件2得以应用于较短的阀体I结构内,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0048]或如图10及11所示,实施例(三)的挡止元件2,得由塑料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端视实际需求,也得为实心结构,增加挡止元件2的重量,前述挡止元件2的一端设导向环围20,并于该导向环围20间隔设置多个导向叶片200,前述导向环围20及导向叶片200系分别配合阀体I的导向肋12及阀体I的内径而设,且前述多个导向叶片200是分别容设于两相邻导向肋之间,使挡止元件2不会任意转动偏移,当前述挡止元件2在阀体I内移动时,得利用前述导向环围20与导向肋12相配合移动,并利用前述导向叶片200与阀体I的内壁面互相抵顶,使挡止元件2不会因突然不均匀的受力而造成挡止元件2偏斜,而无法与密封元件13紧密结合,且利用前述多个导向叶片200之间的间隔空间201,得提供阀体I内液体的流通渠道,使阀体I内的液体得顺畅流通,于前述挡止元件2的导向环围20的前端设平面202,可与前述实施例(一)及(二)产生同样效果,目的是当逆止运作时,得以加快关闭速度与保持关闭状态,达成防止液体渗漏的问题;前述挡止元件2的另一端设弧形面21,目的乃是要于前述迫紧件131对应运作。如此,当逆止阀内的水压较小时,即可利用挡止元件2本身所具有的重量,于前述弧形面21与阀体I的迫紧件131结合时提供更大的密合压力,确实防止液体渗漏逆流。
[0049]如图1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逆止阀的实施例(四),至少包含:
[0050]阀体5,其为中空状管体,前述阀体5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第一结合环围50及第二结合环围51,并于前述第一结合环围50及第二结合环围51设多个穿孔500、510,以利用该第一结合环围50及第二结合环围51分别与相邻管件结合,前述阀体5的一侧设延伸部52,该延伸部52的端部设第三结合环围520,并于该第三环结合围52设多个穿孔,以栓设一封盖521,前述延伸部52内设一固定座522,以轴设一挡止元件6。
[0051]挡止元件6,得由塑料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端视实际需求,为一侧具有开口的中空壳体,前述挡止元件6的开口端设抵顶环围60,并于抵顶环围60下方设一止漏环61,以利用该止漏环61与前述阀体5的壁面互相抵顶结合,前述抵顶环围60的一侧设连接部62,以利用该连接部62与前述阀体5的固定座522互相轴设,使挡止元件6得于阀体5内自由转动;前述挡止元件6的封闭端设弧形面63,利用该弧形面63得让流入挡止元件6内的液体压力导向于弧形面63的中心处,使挡止元件6的受力集中且不易受到液体之压力而晃动,确实防止液体的渗漏逆流。
[0052] 如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逆止阀结构可应用于各种阀类结构中,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利用挡止元件的中空结构可增加挡止元件的受力面积,以承受较大的流体压力,并将该流体压力转换成挡止元件与密封元件或止漏环的结合力,且挡止元件的弧形面结构更可将液体的压力集中,防止挡止元件因不均匀的受力而偏斜,以确实达到防止液体逆流的功效,具有更佳的实用性及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
1.一种逆止阀,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 阀体,为中空管状,以容设一挡止元件,前述阀体设前端部及后端部,并于阀体内设多条导向肋,前述导向肋于阀体的前端部设限制部,以防止挡止元件自阀体的前端部脱离,前述阀体的前端部设抵顶环围,且阀体的后端部设密封元件; 挡止元件,其为一侧具有开口的中空壳体,前述挡止元件的开口端设导向环围,并于该导向环围间隔设置多个导向叶片,前述导向环围及导向叶片分别配合阀体的导向肋及阀体的内径而设,且前述多个导向叶片是分别容设于两相邻导向肋之间;前述挡止元件设液体容槽;前述挡止元件的封闭端设弧形面,以增加挡止元件的受力面积,并利用该弧形面让流入挡止元件内的液体压力导向于弧形面的中心处,使挡止元件的受力集中且移动更为稳定; 如此,得利用前述挡止元件所设的导向叶片,于顺向运作时,增快前述挡止元件的移动速度,加快前述挡止元件开启前述密封元件的效果;或于逆止状态时,使逆向进入止逆阀的液体得以进入前述液体容槽,并同时推动前述导向叶片,增快前述挡止元件封闭前述密封元件的效果。
2.一种逆止阀,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 阀体,为中空管状,以容设一挡止元件,前述阀体设前端部及后端部,并于阀体内设多条导向肋,前述导向肋于阀体的前端部设限制部,以防止挡止元件自阀体的前端部脱离,前述阀体的前端部设抵顶环围,且阀体的后端部设密封元件; 挡止元件,其为一侧具有开口的中空弧形壳体,前述挡止元件的开口端间隔设置多个导向叶片,该导向叶片是配合阀体的导向肋及阀体的内径而设,且前述多个导向叶片是分别容设于两相邻导向肋之间;前述挡止元件设液体容槽;前述挡止元件的封闭端设弧形面,利用前述挡止元件封闭端`的弧形面,以增加挡止元件的受力面积,并利用该弧形面让流入挡止元件内的液体压力导向于弧形面的中心处,使挡止元件的受力集中且移动更为稳定; 如此,得利用前述挡止元件所设的导向叶片,于顺向运作时,增快前述挡止元件的移动速度,加快前述挡止元件开启前述密封元件的效果;或于逆止状态时,使逆向进入止逆阀的液体进入前述液体容槽,并同时推动前述导向叶片,增快前述挡止元件封闭前述密封元件的效果。
3.一种逆止阀,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 阀体,为中空管状,以容设一挡止元件,前述阀体设前端部及后端部,并于阀体内设多条导向肋,前述导向肋于阀体的前端部设限制部,以防止挡止元件自阀体的前端部脱离,前述阀体的前端部设抵顶环围,且阀体的后端部设密封元件; 挡止元件,为实心结构,前述挡止元件的一端设导向环围,并于该导向环围间隔设置多个导向叶片,前述导向环围及导向叶片分别配合阀体的导向肋及阀体的内径而设,且前述多个导向叶片是分别容设于两相邻导向肋之间,前述挡止元件设平面,而另一端设弧形面; 如此,得利用前述挡止元件所设的导向叶片,于顺向运作时,增快前述挡止元件的移动速度,加快前述挡止元件开启前述密封元件的效果;或于逆止状态时,由逆向进入止逆阀的液体推动前述平面,并同时推动前述导向叶片,增快前述挡止元件封闭前述密封元件的效果O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逆止阀,其特征在于,前述阀体的抵顶环围设一止漏环,并于阀体的端部设第一接头及第一栓设件,使阀体与第一接头结合时,得利用第一栓设件将阀体与第一接头紧密结合,并利用前述止漏环达到防止液体渗漏的效果。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逆止阀,其特征在于,前述阀体的后端部设第二接头与第二栓设件,使阀体与第二接头结合时,得利用第二栓设件将阀体与第二接头紧密结合,并利用前述密封元件达到防止液体渗漏的效果。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逆止阀,其特征在于,前述密封元件是由内塞环及迫紧件所组成,前述迫紧件设迫紧环围,以形成液体通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逆止阀,其特征在于,前述内塞环是由坚硬材质所制成,以利用该内塞环与阀体的导向肋互相抵顶,达到支撑迫紧件的目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逆止阀,其特征在于,前述迫紧件由弹性材质所制成,利用迫紧件所具有的弹性,可使挡止元件得随压力变化深入迫紧件内,增加两者的密合度。
9.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逆止阀,其特征在于,前述多个导向叶片之间形成一间隔空间,以提供阀体内液体的流通渠道。
10.一种逆止阀,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 阀体,为中空状管体,前述阀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第一结合环围及第二结合环围,以利用该第一结合环围及第二结合环围分别与相邻管件结合,前述阀体的一侧设延伸部,该延伸部的端部设第三结合环围,以栓设一封盖,前述延伸部内设一固定座,以轴设一挡止元件;` 挡止元件,是为一侧具有开口的中空壳体,前述挡止元件的开口端设抵顶环围,并于抵顶环围下方设一止漏环,以利用该止漏环与前述阀体的壁面互相抵顶结合,前述抵顶环围的一侧设连接部,以利用该连接部与前述阀体的固定座互相轴设,使挡止元件得以于阀体内自由转动;前述挡止元件的封闭端设弧形面,以增加挡止元件的受力面积,并利用该弧形面让流入挡止元件内的液体压力导向于弧形面的中心处,使挡止元件的受力集中且移动更为稳定。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逆止阀,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结合环围及第二结合环围分别设有多个穿孔,以与相邻的管件互相锁合。
【文档编号】F16K15/02GK203627934SQ201320722839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3日
【发明者】蔡琪隆 申请人:协羽机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