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把手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83602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具有把手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把手的固定装置,其于套筒的柱体内部穿孔下方处设有定位于第一板体孔洞处的定位部,并在套筒的穿孔中穿入有固定元件头部底面处向下延伸的杆身及杆身下方穿过定位部结合于第二板体限位部处的接合部,而把手的外套管内部形成有可供套筒及固定元件定位的穿置空间,并在穿置空间下方开口处形成有限位于套筒与固定元件间形成活动对接的环形抵持体,即可扳动于外套管外侧周缘处的扳动部上,其环形抵持体内壁面处的第二纵切面便会沿着柱体外表面上的第一纵切面作滑动抵持位移而不会产生旋转,且待环形抵持体抵持于固定元件的头部底面处形成挡止定位后,便可通过握把连带将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提起,并具有操作简易的效果。
【专利说明】具有把手的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把手的固定装置,尤指套筒柱体的穿孔中为穿入有固定元件的杆身及接合部,并在柱体上套设有限位于套筒与固定元件间的把手,即可通过握把连带将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提起,并具有操作简易的效果。
【背景技术】
[0002]一般的面板(板对板)于进行组合时,利用具备有旋钮、套环及螺钉的定位螺丝予以锁接,即可将螺钉、套环固定于第一面板上,并旋动于旋钮使螺钉为锁入于第二面板中形成预置定位,再利用手工具将螺钉锁紧后,使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锁接固定成为一体,且可运用在电信局机柜、工业电脑、工作母机等利用复数装置、机构所组构成的设备上作板对板连接使用。
[0003]然而,现今电信局机柜、工业电脑、工作母机等设备使用率日渐普及的情况下,各家厂商设计的机板组、抽屉、键盘架等规格大都都不相同,而电信局机柜、工业电脑、工作母机等使用时,即必需考虑到整体系统稳定性以及维修、置换上的便利性,因此机壳的外壳、机板组上大都会结合有可供使用者握持的把手,该把手在二侧处延伸有固定端,并在固定端上穿设有螺丝后再锁入于第一板材上的锁孔内,或者是可将螺丝穿过第一板材上的穿孔后再锁入于第二板材上的锁孔内,其虽可方便使用者握持于把手上来扳动于外壳或机板组作快速拆卸,但此种把手组装后整体结构高度无法降低并将占用一定的空间,使第一板材表面上可供其它装置或设备应用的空间与设置数量变少,且第一板材也必须配合其予以增大而造成材料使用成本相对提高,因此,若能够设计出可将把手直接结合于固定装置上整合成为一体,以减少把手结合于第一板材上占用的空间,同时仍可保持原有使用功能的固定装置,便为有待从事此行业者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

[0004]新型实用新型设计人有鉴于现有固定装置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虑,并利用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不断的试作与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具有把手的固定装置新型诞生。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具有把手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套筒、固定元件及握把,其中:
[0007]该套筒所具有的柱体中空内部形成有穿孔,并在穿孔下方处设有定位于预设第一板体孔洞处的定位部,且套筒的柱体外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纵切面;
[0008]该固定元件具有位于套筒上方处的头部,并在头部底面处向下延伸设有穿入柱体穿孔中的杆身及杆身下方穿过定位部结合于预设第二板体限位部处的接合部;
[0009]该握把所具有的外套管内部形成有可供套筒及固定元件穿入的穿置空间,并在穿置空间下方开口处形成有限位于套筒与固定元件之间形成活动对接的环形抵持体,且环形抵持体内壁面处设有至少一个沿着柱体第一纵切面作滑动抵持位移的第二纵切面,在外套管外侧周缘处朝外形成有至少一个扳动部。
[0010]该套筒柱体的各相邻第一纵切面侧边位置形成有第一导角及位于第一导角下方所向外转折的挡止面,而握把环形抵持体的各相邻第二纵切面侧边位置形成有第二导角及位于第二导角下方抵持于挡止面上形成挡止定位的抵持面,并在环形抵持体上方相邻于穿置空间底部的横向表面形成有抵持于固定元件头部底面处形成挡止定位的推顶面。
[0011]该套筒柱体的穿孔上方周缘处朝外形成有顶持面,且顶持面相邻于穿孔处形成有可供固定元件的头部底面处推顶的环形阻挡部,而固定元件的杆身相邻于头部处形成有凸出部,且凸出部与头部之间形成有可供环形阻挡部伸入形成挡止定位的限位环槽。
[0012]该套筒的定位部外表面上设有环状沟槽。
[0013]该固定元件的头部表面上设有十字凹槽、内六角凹槽、米字凹槽或六角形凸柱的作动部。
[0014]该固定元件的头部外径大于套筒的柱体尺寸大小。
[0015]该固定元件的头部外径小于握把外套管的穿置空间内径大小。
[0016]该固定元件的接合部上具有外螺纹。
[0017]该固定元件的扳动部底面相邻于外套管处形成有补强肋。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
[0019]本实用新型的套筒的柱体内部穿孔下方处设有定位于第一板体孔洞处的定位部,并在套筒的穿孔中穿入有固定元件头部底面处向下延伸的杆身及杆身下方穿过定位部结合于第二板体限位部处的接合部,而把手的外套管内部形成有可供套筒及固定元件定位的穿置空间,并在穿置空间下方开口处形成有限位于套筒与固定元件间形成活动对接的环形抵持体,即可扳动于外套管外侧周缘处的扳动部上,其环形抵持体内壁面处的第二纵切面便会沿着柱体外表面上的第一纵切面作滑动抵持位移而不会产生旋转,且待环形抵持体向上抵持于固定元件的头部底面处形成挡止定位后,便可通过握把连带将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向上提起,并具有操作简易的效果。
[0020]本实用新型的该套筒柱体的各相邻第一纵切面侧边位置形成有第一导角及位于第一导角下方的挡止面,并在握把环形抵持体的各相邻第二纵切面侧边位置形成有第二导角及位于第二导角下方的抵持面,当握把未使用时,可使环形抵持体的抵持面抵持于套筒柱体的挡止面上形成挡止定位,且因固定元件的头部为穿入外套管的穿置空间内而不会凸出,以有效降低整体结构高度而节省占用空间,且可通过握把的扳动部与第一板体之间形成有一预定间距,以利于使用者手部伸入后握持于扳动部上来将握把向上提起。
[0021]本实用新型的该套筒的柱体可依实际需求改变挡止面下方所延伸出的长度,并保持挡止面上方结构及握把的尺寸不变,使固定元件的头部穿入外套管的穿置空间内而不会凸出,且因握把结构设计方式很多,也可为一伸缩式拉柄或其它各种形状设计,而握把的扳动部与外套管也可为一体成型或分开组构而成,以利于使用者握持于握把上来连带将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提起且较不费力的效果。
[0022]本实用新型的该套筒柱体的穿孔上方周缘处形成有环形阻挡部,并在固定元件的杆身相邻于头部处形成有具限位环槽的凸出部,便可将固定元件的杆身穿入套筒的穿孔中使其凸出部通过环形阻挡部,再利用加压模具以冲压方式冲压于头部上,并由头部底面处推顶于环形阻挡部上且孔径缩小,便可将环形阻挡部伸入于凸出部的限位环槽内形成挡止定位,以有效防止固定元件脱出于套筒的外。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002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0025]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0026]图4是本实用新型组装前的侧视剖面图;
[0027]图5是本实用新型组装后的侧视剖面图;
[0028]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锁入前的侧视剖面图;
[0029]图7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锁入后的侧视剖面图;
[0030]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31]图9是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锁入前的侧视剖面图;
[0032]图10是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锁入后的侧视剖面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1-套筒;10_穿孔;11_柱体;111-第一纵切面;112_第一导角;113-挡止面;114_顶持面;12_定位部;121-环状沟槽;13-环形阻挡部;2-固定元件;21-头部;211_底面;212_作动部;22_杆身;23_接合部;231_外螺纹;24_凸出部;241_限位环槽;3-握把;30_穿置空间;301_开口 ;31_外套管;32_环形抵持体;321_第二纵切面;322-第二导角;323_抵持面;324_推顶面;33_扳动部;331_补强肋;4_第一板体;41_孔洞;5_第二板体;51_限位部;511_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构造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
[0035]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组装前的侧视剖面图及组装后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为包括有套筒1、固定元件2及握把3,其中:
[0036]该套筒I具有中空的柱体11,其中空内部形成有纵向穿孔10,并在穿孔10下方处设有定位部12,且定位部12外表面上设有一环状沟槽121,而套筒I的柱体11外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环状排列的第一纵切面111,且各相邻的第一纵切面111侧边位置都形成有弧形的第一导角112及位于第一导角112下方接近定位部12 —距离位置形成有向外转折的挡止面113,再在柱体11的穿孔10上方周缘处朝外形成有平整状的顶持面114,且顶持面114相邻于穿孔10处形成有斜伸状的环形阻挡部13。
[0037]该固定元件2具有位于套筒I上方处的头部21,并在头部21底面211处向下延伸设有穿入柱体11穿孔10中的杆身22及杆身22下方处外径较小的接合部23,而固定元件2的接合部23上较佳实施具有外螺纹231,但于实际应用时,也可在接合部23外表面位置设有二相对的纵切面及位于不具有纵切面位置的侧边下方处形成有凸出的挡止块(图中未示出),使固定元件2可通过接合部23上的外螺纹231或挡止块而具有螺丝锁固或旋扣件扣持定位的功能,而固定元件2的杆身22相邻于头部21底面211处朝外形成有外径大于杆身22的凸出部24,且凸出部24与头部21之间形成有凹陷状的限位环槽241 ;另,固定元件2的头部21表面上设有作动部212,且该作动部212可为十字凹槽、内六角凹槽、米字凹槽、六角形凸柱或其它各种型式等效实施。
[0038]该握把3具有中空的外套管31,其中空内部形成有可供套筒I及固定元件2定位的穿置空间30,并在穿置空间30下方开口 301处所形成向内转折的环形抵持体32,其环形抵持体32内壁面处设有至少一个环状排列的第二纵切面321,且各相邻的第二纵切面321侧边位置都形成有弧形的第二导角322及位于第二导角322下方位置形成有向外转折的抵持面323,再在环形抵持体32上方相邻于穿置空间30底部的横向表面形成有一推顶面324 ;又,外套管31的穿置空间30上方外侧周缘处朝外形成有至少一个凸出的扳动部33,且该外套管31较佳实施朝外形成有二相对的平板状扳动部33,并在扳动部33底面相邻于外套管31处形成有补强肋331。
[0039]当本实用新型于组装时,先将套筒I的柱体11为由下往上穿入握把3外套管31的穿置空间30中,其环形抵持体32内壁面处的各第二纵切面321便会沿着柱体11外表面上对应的第一纵切面111作滑动抵持位移,并使第二导角322下方的抵持面323抵持于第一导角112的挡止面113上形成挡止定位,便可将固定元件2的杆身22向下穿入套筒I的穿孔10中,且待杆身22相邻于接合部23处的凸出部24为通过穿孔10上方周缘处的环形阻挡部13,并使杆身22下方处的接合部23穿过套筒I的定位部12后,再利用加压模具(图中未示出)以冲压方式冲压于头部21上,由于固定元件2的头部21外径小于外套管31的穿置空间30内径大小,所以使头部21可向下穿入外套管31的穿置空间30中,并由头部21底面211处推顶于环形阻挡部13上使其产生变形且孔径缩小,便可将环形阻挡部13伸入于凸出部24的限位环槽241内形成挡止定位,以有效防止固定元件2脱出于套筒I之外,且因固定元件2的头部21外径大于套筒I的柱体11尺寸大小,当握把3套设于套筒I上时,可使环形抵持体32的推顶面324抵持于头部21底面211处形成挡止定位,以有效防止握把3脱出于固定元件2之外,进而使握把3的环形抵持体32可限位于套筒I与固定元件2之间形成活动对接状态。
[0040]然而,上述的固定元件2较佳实施为利用凸出部24抵持于套筒I的环形阻挡部13上形成挡止定位,但因固定元件2与套筒I之间的挡止结构设计方式很多,也可利用C型扣环、垫圈或其它止挡元件(图中未示出)套接于固定元件2的杆身22上后,再将止挡元件定位于套筒I内部,当固定元件2向上位移时其接合部23便会抵持于止挡元件上形成挡止定位,以有效防止固定元件2脱出于套筒I之外,而固定元件2的杆身22上也可进一步套设有位于套筒I与固定元件2间的弹性元件(图中未示出),并使固定元件2具有自动复位的功能,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0041]请搭配参阅图6、图7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锁入前的侧视剖面图及锁入后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把手的固定装置为可应用于电信局机柜、电脑伺服器、工作机台或其它具机板组、抽屉、键盘架等所组构成的设备或装置上仅为一种较佳的实施状态,也可将第一板体4与第二板体5分别作为一面板及框架,如此组构成伺服器机箱。
[0042]当套筒I与第一板体4于组装时,先将套筒I的定位部12底面处向下抵持于第一板体4的孔洞41周缘处,或是向下穿入孔洞41中,再利用冲压治具以冲压方式冲压于头部21上,并由头部21底面211处推顶于柱体11上方处,便可连带将定位部12的环状沟槽121迫紧于第一板体4的孔洞41处结合成为一体,也可利用回焊机(图中未示出)来对孔洞41周围处所刷覆的焊料进行后续焊接作业,或是经由镀锡后使套筒I的定位部12稳固的焊设于第一板体4的孔洞41处结合成为一体。
[0043]当本实用新型于组装时,先将第一板体4为抵靠于第二板体5表面上,并使第一板体4的孔洞41对正于第二板体5的限位部51,且该限位部51较佳实施可为一螺孔511,便可将固定元件2的接合部23向下穿入第二板体5的限位部51中使其外螺纹231预先锁接于螺孔511内,且因固定元件2的头部21为外露于外套管31的穿置空间30处不会受到阻挡,以利于电动机具或手工具(如螺丝起子或扳手等)对接于头部21的作动部212上带动接合部23快速锁转,便可凭借固定元件2配合套筒I将第一板体4紧密抵靠于第二板体5上,使第一板体4与第二板体5利用锁接固定的方式结合成为一体,进而达到结构稳定、组装牢靠且定位确实的效用。
[0044]再者,由于握把3未使用时,其环形抵持体32的抵持面323便会抵持于套筒I柱体11的挡止面113上形成挡止定位,并使固定元件2的头部21穿入外套管31的穿置空间30内而不会凸出于握把3表面上,以有效降低整体结构高度而节省占用空间,且可通过握把3的扳动部33与第一板体4之间形成有一预定间距,以利于使用者手部伸入后握持于扳动部33上来将握把3向上提起。
[0045]当本实用新型于使用时,可利用握把3的扳动部33方便使用者手部握持而不易产生滑脱的情况发生,并扳动于握把3向上位移,其环形抵持体32的第二纵切面321便会沿着套筒I柱体11的第一纵切面111作滑动抵持位移,使握把3只能作纵向位移的动作,同时也使套筒I可受到握把3的限制而不会产生任意旋转,且待环形抵持体32的推顶面324向上抵持于固定元件2的头部21底面211处形成挡止定位,以及固定元件2的凸出部24向上抵持于套筒I的环形阻挡部13上形成挡止定位,让使用者可通过握持于握把3的扳动部33上带动固定元件2及套筒I来连带将第一板体4与第二板体5提起,以利于后续搬运、快速组装或拆卸等作业,并具有操作简易的效果。
[0046]请同时参阅图8、图9、图10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再一较佳实施例锁入前的侧视剖面图及锁入后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其中该套筒I的柱体11可依实际需求改变挡止面113下方所延伸出的长度,并保持挡止面113上方结构及握把3的尺寸不变,使固定元件2的头部21穿入外套管31的穿置空间30内不会凸出,而套筒I的定位部12与第一板体4的孔洞41较佳实施为利用铆接或焊接的方式结合成为一体,但于实际应用时,也可在套筒I的定位部12与第一板体4的孔洞41相接面处设有相互螺合的内螺纹与外螺纹(图中未示出)结合成为一体,便可将套筒I的定位部12以内螺纹或外螺纹螺接于第一板体4的孔洞41外螺纹或内螺纹处利用螺接固定的方式结合成为一体,或者是也可将第一板体4抵靠于第二板体5表面上后,再利用固定元件2的接合部23向下穿入第二板体5的限位部51中使其外螺纹231锁接于螺孔511内,并由固定元件2的头部21底面211处推顶于柱体11上连带将定位部12底面直接向下抵靠于第一板体4的孔洞41周围处呈一定位,同时将第一板体4紧密抵靠于第二板体5上结合成为一体。
[0047]再者,本实用新型的握把3结构设计方式很多,也可为一伸缩式拉柄或其它各种形状设计,而握把3的扳动部33与外套管31也可为塑胶射出一体成型或分开所组构而成,以利于使用者握持于握把3上来连带将第一板体4与第二板体5提起且较不费力的效果。[0048]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把手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套筒、固定元件及握把,其中: 该套筒所具有的柱体中空内部形成有穿孔,并在穿孔下方处设有定位于预设第一板体孔洞处的定位部,且套筒的柱体外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纵切面; 该固定元件具有位于套筒上方处的头部,并在头部底面处向下延伸设有穿入柱体穿孔中的杆身及杆身下方穿过定位部结合于预设第二板体限位部处的接合部; 该握把所具有的外套管内部形成有可供套筒及固定元件穿入的穿置空间,并在穿置空间下方开口处形成有限位于套筒与固定元件之间形成活动对接的环形抵持体,且环形抵持体内壁面处设有至少一个沿着柱体第一纵切面作滑动抵持位移的第二纵切面,在外套管外侧周缘处朝外形成有至少一个扳动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把手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套筒柱体的各相邻第一纵切面侧边位置形成有第一导角及位于第一导角下方所向外转折的挡止面,而握把环形抵持体的各相邻第二纵切面侧边位置形成有第二导角及位于第二导角下方抵持于挡止面上形成挡止定位的抵持面,并在环形抵持体上方相邻于穿置空间底部的横向表面形成有抵持于固定元件头部底面处形成挡止定位的推顶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把手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套筒柱体的穿孔上方周缘处朝外形成有顶持面,且顶持面相邻于穿孔处形成有可供固定元件的头部底面处推顶的环形阻挡部,而固定元件的杆身相邻于头部处形成有凸出部,且凸出部与头部之间形成有可供环形阻挡部伸入形成挡止定位的限位环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把手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套筒的定位部外表面上设有环状沟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把手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元件的头部表面上设有十字凹槽、内六角凹槽、米字凹槽或六角形凸柱的作动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把手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元件的头部外径大于套筒的柱体尺寸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把手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元件的头部外径小于握把外套管的穿置空间内径大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把手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元件的接合部上具有外螺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把手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元件的扳动部底面相邻于外套管处形成有补强肋。
【文档编号】F16B5/02GK203627447SQ201320833897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3日
【发明者】曾英智 申请人:恒昌行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