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电脑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84673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电脑支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电脑支架,属于电脑支架技术设备领域;包括紧固螺栓(1)和固定夹(2),紧固螺栓(1)安装在固定夹(2)内,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还包括调节结构和支撑结构;其中,调节结构包括旋转轴承(3)、连接筒(4)、调节杆(5)、套筒(6);调节杆(5)可上下活动的插入在连接筒(4)中,调节杆(5)上端为棘轮结构;支撑结构包括旋钮固定扣(8)、支撑板(9)和支撑板(10)。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多角度的调整便携式电脑的摆放位置,更加便于了操作者的使用,避免了操作者因长期保持一个使用姿势而影响到身体的健康。
【专利说明】便携式电脑支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脑支架,具体是一种便携式电脑支架,属于电脑支架技术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0002]便携式电脑包括笔记本、平板电脑、MID等,具有轻巧灵活,携带方便等特点,被人们广泛应用于工作和学习中。
[0003]为方便人们使用,目前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电脑支架,方便人们在外出或者躺在床上时使用。而这些各种各样的支架中,大多数通过固定夹设置在柜子或者床上,将便携式电脑放置在支架上后,其位置就被固定而不能任意的旋转,人们只能始终保持一个姿势,操作不便的同时,长期使用也会导致使用者的身体僵硬,危害其健康。

【发明内容】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电脑支架,可以实现多角度调整便携式电脑的摆放 位置,便于操作者的使用,确保操作者的身体健康。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紧固螺栓和固定夹,紧固螺栓安装在固定夹内,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还包括旋转轴承、连接筒、调节杆、套筒、支撑板
1、旋钮固定扣、支撑板Π和支撑板111 ;
[0006]其中,连接筒通过旋转轴承安装在固定夹上端;调节杆可上下活动的插入在连接筒中,调节杆上端为棘轮结构;支撑板I通过套筒安装在调节杆的上端;支撑板I为双层板结构,中间开有空隙,支撑板I靠近套筒一端的上下层开有长圆形孔,长圆形空中活动安装有旋钮固定扣;所述的旋钮固定扣包括支杆和固定扣,固定扣可旋转的安装在支杆上端,固定扣为半圆板状,半圆板底部为倾斜状;支撑板π—端铰接在支撑板I的中间空隙位置,另一端安装有旋钮固定扣;支撑板:::一端铰接在支撑板I的尾端,另一端安装有旋钮固定扣。
[0007]进一步,连接筒底部安装有弹簧,筒壁外侧开有长圆形孔,长圆形孔上端从下到上开有多个圆孔;调节杆底面与弹簧上端接触,调节杆对应连接筒筒壁外侧的长圆形孔有调整凸块,调整凸块设置在长圆形孔中间,并伸出长圆形孔l-2cm,调整凸块上端设置有卡块,卡块设置在连接筒筒壁外侧开的任意一个圆孔中,并伸出0.5-lcm。
[0008]进一步,连接筒筒壁外侧开的圆孔之间刻有刻度。
[0009]进一步,连接筒上开有螺纹槽,调节杆通过旋紧螺栓旋入螺纹槽固定。
[0010]进一步,连接筒上开有连接筒上开有两个螺纹槽,分别对应一个旋紧螺栓。
[0011]进一步,固定扣为橡胶固定扣。
[0012]进一步,固定扣的倾斜状一端的宽度与另一端宽度比为1:4。
[0013]工作原理:便携式电脑安装在支撑结构上,通过旋钮固定扣固定,并与支撑结构通过套筒安装在调节杆的上端,由于调节杆的上端设置为棘轮结构,可以带动整个支撑结构及便携式电脑在一定角度中翻转;同时,调节杆可以上下活动的插入到连接筒中,可以带动整个支撑结构及便携式电脑上下移动;第三,连接筒通过旋转轴承安装在固定夹上端,可以带动整个支撑结构及便携式电脑360°旋转。
[0014]有益效果:结合工作原理,并对比现有的便携式电脑支架,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多角度的调整便携式电脑的摆放位置,更加便于了操作者的使用,避免了操作者因长期保持一个使用姿势而影响到身体的健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旋钮固定扣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连接套与调节杆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连接套与调节杆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0019]图中:1、紧固螺栓,2、固定夹,3、旋转轴,4、连接筒,5、调节杆,6、套筒,7、旋钮固定扣,8、支撑板1, 9、支撑板H,10、支撑板ΠΙ,11、支杆,12、固定扣,13、弹簧,14、卡块,15、调整凸块,16、旋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21]如图1,一种便携式电脑支架,包括紧固螺栓I和固定夹2,紧固螺栓I安装在固定夹2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结构和支撑结构;
[0022]调节结构包括旋转轴承3、连接筒4、调节杆5、套筒6 ;其中,连接筒4通过旋转轴承3安装在固定夹2上端;调节杆5可上下活动的插入在连接筒4中,调节杆5上端为棘轮结构;
[0023]支撑结构包括旋钮固定扣8、支撑板II 9和支撑板III 10,其中,支撑板I 7通过套筒6安装在调节杆5的上端;支撑板I 7为双层板结构,中间开有空隙,支撑板I 7靠近套筒6—端的上下层开有长圆形孔,长圆形空中活动安装有旋钮固定扣8;如图2所示,旋钮固定扣8包括支杆11和固定扣12,固定扣12可旋转的安装在支杆11上端,固定扣12为半圆板状,半圆板底部为倾斜状;支撑板II 9 一端铰接在支撑板I 7的中间空隙位置,另一端安装有旋钮固定扣8 ;支撑板III 10 一端铰接在支撑板I 7的尾端,另一端安装有旋钮固定扣8。
[0024]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式,如图3所示,连接筒4底部安装有弹簧13,筒壁外侧开有长圆形孔,长圆形孔上端从下到上开有多个圆孔;调节杆5底面与弹簧13上端接触,调节杆5对应连接筒4筒壁外侧的长圆形孔有调整凸块15,调整凸块15设置在长圆形孔中间,并伸出长圆形孔l-2cm,调整凸块15上端设置有卡块14,卡块14设置在连接筒4筒壁外侧开的任意一个圆孔中,并伸出0.5-lcm。上述设计调整方便,且保证了调整好整个支架的稳定性。
[002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连接筒4筒壁外侧开的圆孔之间刻有刻度,可以根据实际高度调整。[0026]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式,连接筒4上开有螺纹槽,调节杆5通过旋紧螺栓16旋入螺纹槽固定。上述连接方式确保了整个支架的稳定性。
[0027]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式,连接筒4上开有开有两个螺纹槽,分别对应一个旋紧螺栓16,进一步确保了稳定性。
[002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固定扣12为橡胶固定扣,确保了再使用时不会对便携式电脑擦伤。
[002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固定扣12的倾斜状一端的宽度与另一端宽度比为1:4,扩大能够使用的便携式电脑的厚度的范围。
[0030]使用时,整个装置通过固定夹2和紧固螺栓I固定在床或桌上的一角处,便携式电脑安装在支撑结构上,通过旋钮固定扣7固定,并与支撑结构通过套筒6安装在调节杆5的上端,由于调节杆5的上端设置为棘轮结构,可以带动整个支撑结构及便携式电脑在一定角度中翻转;
[0031 ] 同时,调节杆5可以上下活动的插入到连接筒4中,可以带动整个支撑结构及便携式电脑上下移动;
[0032]第三,连接筒4通过旋转轴承3安装在固定夹2上端,可以带动整个支撑结构及便携式电脑360°旋转。
【权利要求】
1.一种便携式电脑支架,包括紧固螺栓(I)和固定夹(2),紧固螺栓(I)安装在固定夹(2)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结构和支撑结构;所述的调节结构包括旋转轴承(3 )、连接筒(4 )、调节杆(5 )、套筒(6 );其中,连接筒(4 )通过旋转轴承(3)安装在固定夹(2)上端;所述的调节杆(5)可上下活动的插入在连接筒(4)中,调节杆(5)上端为棘轮结构;所述的支撑结构包括旋钮固定扣(8)、支撑板II (9)和支撑板ΙΠ (10),其中,支撑板I(7)通过套筒(6)安装在调节杆(5)的上端;所述的支撑板I C ‘ )为双层板结构,中间开有空隙,支撑板I (7)靠近套筒(6)—端的上下层开有长圆形孔,长圆形空中活动安装有旋钮固定扣(8);所述的旋钮固定扣(8)包括支杆(11)和固定扣(12),固定扣(12)可旋转的安装在支杆(11)上端,固定扣(12)为半圆板状,半圆板底部为倾斜状;所述的支撑板II (9) 一端铰接在支撑板i CI )的中间空隙位置,另一端安装有旋钮固定扣(8);所述的支撑板III (10)一端铰接在支撑板i C ‘ )的尾端,另一端安装有旋钮固定扣(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电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筒(4)底部安装有弹簧(13),筒壁外侧开有长圆形孔,长圆形孔上端从下到上开有多个圆孔;所述的调节杆(5 )底面与弹簧(13 )上端接触,调节杆(5 )对应连接筒(4)筒壁外侧的长圆形孔有调整凸块(15),调整凸块(15)设置在长圆形孔中间,并伸出长圆形孔l-2cm,调整凸块(15)上端设置有卡块(14),所述的卡块(14)设置在连接筒(4)筒壁外侧开的任意一个圆孔中,并伸出 0.5-l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电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筒(4)筒壁外侧开的圆孔之间刻有刻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电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筒(4)上开有螺纹槽,所述的调节杆(5)通过旋紧螺栓(16)旋入螺纹槽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电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筒(4)上开有连接筒(4)上开有两个螺纹槽,分别对应一个旋紧螺栓(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电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扣(12)为橡胶固定扣。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电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扣(12)的倾斜状一端的宽度与另一端宽度比为1:4。
【文档编号】F16M13/02GK203770969SQ201320866346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6日
【发明者】黄永康 申请人:黄永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