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自一体式自动换挡器的手动模式控制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85072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手自一体式自动换挡器的手动模式控制单元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自一体式自动换挡器的手动模式控制单元,包括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上配合固定有控制壳体,控制电路板上设有回位柱,回位柱的端面紧密贴合有挡块,挡块上配合有拨块,拨块的两端连接有拨块弹簧,拨块弹簧的端部压紧控制壳体的内表面,拨块的两侧设置于控制壳体内,所述挡块的下方设有一个用于汽车换挡的信号发射元件,挡块上方两侧分别设有一个与信号发射元件相匹配的信号接收元件,信号发射元件和两个信号接收元件均固定于控制电路板上,挡块的长度不小于两个信号接收元件之间的距离。通过发射二极管和接收二极管,手动控制单元集成在了一块电路板上,通过光电方式实现各挡位信号的输出,体积小、可靠性强、成本低。
【专利说明】手自一体式自动换挡器的手动模式控制单元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设计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自一体式自动换挡器的手动模式控制单元。
【背景技术】
[0002]汽车自动换挡器是实现自动变速器挡位切换的操纵机构。当前,随着自动变速箱挡位的不断增多,在驾驶功能上也推出手自一体功能作为卖点,而目前汽车用自动换挡器在实现手自一体功能M+挡、M-挡、M挡切换时,在电路设计上大多采取了触点开关或霍尔式接近开关作为手动挡挡位的驱动部件。若采用开关,则需要在换挡器中布置三个开关来对应三种状态(M+挡、M-挡、M挡),这必然使得所需布置空间较大,成本较高,通用化和集成化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手自一体式自动换挡器的手动模式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能很好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设备通用化和集成化高。
[0004]为实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手自一体式自动换挡器的手动模式控制单元,包括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上配合固定有控制壳体,控制电路板上设有回位柱,回位柱的端面紧密贴合有挡块,挡块上配合有拨块,拨块的两端连接有拨块弹簧,拨块弹簧的端部压紧控制壳体的内表面,拨块的两侧设置于控制壳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的下方设有一个用于汽车换挡的信号发射元件,挡块上方两侧分别设有一个与信号发射元件相匹配的信号接收元件,信号发射元件和两个信号接收元件均固定于控制电路板上,挡块的长度不小于两个信号接收元件之间的距离。
[0005]所述拨块的一侧下方设有限位滚珠,限位滚珠与拨块的一侧底面紧密接触,限位滚珠设置于限位壳体的顶部,限位壳体的底部连接有限位弹簧,限位弹簧的底端与控制壳体的内表面压紧。
[0006]所述拨块包括第一拨块,第二拨块和拨块连接板,拨块连接板的一端连接第一拨块的一端,第一拨块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拨块弹簧;拨块连接板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拨块的一端,第二拨块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拨块弹簧;拨块连接板上开有卡槽。
[0007]所述挡块包括挡块支撑板,挡块支撑板的两端设有第一挡块支撑杆和第二挡块支撑杆,中部设有挡块压杆。
[0008]所述第一挡块支撑杆设置于第一拨块中,所述第二挡块支撑杆设置于第二拨块中,所述挡块压杆设置于拨块连接板的卡槽中。
[0009]所述限位滚珠设置于第二拨块的下方,限位滚珠与第二拨块的底面紧密接触。
[0010]所述信号发射元件为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述两个信号接收元件分别为第一光电接收二极管和第二光电接收二极管。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发射二极管和接收二极管的结构设置,将自动换挡器手动控制单元集成在一块电路板上,通过光电方式实现各挡位信号的输出,具有体积小、可靠性强、成本低等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信号发射及接收元件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装配拨块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装配控制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单元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换挡杆与控制单元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单元设置于换挡器中的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I—控制电路板,2—控制壳体,3—回位柱,4一挡块,4.1—第一挡块支撑杆,
4.2—第二挡块支撑杆,4.3—挡块压杆,4.4一挡块支撑板,5—拨块,5.1—第一拨块,5.2—第二拨块,5.3—拨块连接板,6—拨块弹簧,6.1—第一拨块弹簧,6.2—第二拨块弹簧,7—信号发射原件,8—信号接收元件,8.1—第一光电接收二极管,8.2—第二光电接收二极管,9一限位滚珠,10一限位壳体,11一限位弹簧,12一换挡杆,13一换挡器,14一换挡杆拨臂。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0]如图1?4所示的手自一体式自动换挡器的手动模式控制单元,包括控制电路板1,控制电路板I上配合固定有控制壳体2,控制电路板I上设有回位柱3,回位柱3的端面紧密贴合有挡块4,挡块4上配合有拨块5,拨块5的两端连接有拨块弹簧6,拨块弹簧6的端部压紧控制壳体2的内表面,拨块5的两侧设置于控制壳体2内,所述挡块4的下方设有一个用于汽车换挡的信号发射元件7,挡块4上方两侧分别设有一个与信号发射元件7相匹配的信号接收元件8,信号发射元件7和两个信号接收元件8均固定于控制电路板I上,挡块4的长度不小于两个信号接收元件8之间的距离。通过信号发射元件7和信号接收元件8替换了开关,且密封于控制壳体2内,屏蔽外界干扰,利用挡块4对于信号传输的遮挡,实现各挡位信号的通断,从而实现各挡位之间的切换。
[002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拨块5的一侧下方设有限位滚珠9,限位滚珠9与拨块5的一侧底面紧密接触,限位滚珠9设置于限位壳体10的顶部,限位壳体10的底部连接有限位弹簧11,限位弹簧11的底端与控制壳体2的内表面压紧。在拨块5的底面设计了齿形与限位滚珠9配合滑动,限位滚珠9对于拨5块有一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加了结构稳定性,且可以提高挡位精度,改善换挡手感。
[002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拨块5包括第一拨块5.1,第二拨块5.2和拨块连接板5.3,拨块弹簧6包括第一拨块弹簧6.1和第二拨块弹簧6.2 ;拨块连接板5.3的一端连接第一拨块5.1的一端,第一拨块5.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拨块弹簧6.1 ;拨块连接板5.3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拨块5.2的一端,第二拨块5.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拨块弹簧6.2 ;拨块连接板5.3上开有卡槽。
[002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挡块4包括挡块支撑板4.4,挡块支撑板4.4的两端设有第一挡块支撑杆4.1和第二挡块支撑杆4.2,中部设有挡块压杆4.3。[002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挡块支撑杆4.1设置于第一拨块5.1中,第二挡块支撑杆4.2设置于第二拨块5.2中,挡块压杆4.3设置于拨块连接板5.3的卡槽中。
[0025]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滚珠9设置于第二拨块5.2的下方,限位滚珠9与第二拨块5.2的底面紧密接触。
[002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信号发射元件7为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述两个信号接收元件8分别为第一光电接收二极管8.1和第二光电接收二极管8.2。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红外线中心波长为950nm,两个光电接收二极管允许接收波长范围为750nm_1120nm,中心波长为950nm,通过合理控制接收光线的波长范围,保证了电路接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0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如图5?6所示,换挡杆拨臂14在不压紧挡块压杆4.3的情况下,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的红外线穿过挡块4与控制电路板I之间的间隙,将信号传递给第一光电接收二极管8.1和第二光电接收二极管8.2,此时处于自动挡位;当换挡杆拨臂14压紧换挡压杆4.3时,挡块4压紧回位柱3,回位柱3产生形变,此时挡块4的底面与控制电路板I贴合,信号传输线路被完全阻断,汽车处于M挡位;在压紧换挡压杆4.3的情况下,将换挡杆12前后移动,改变挡块4的位置,实现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和第一光电接收二极管8.1或第二光电接收二极管8.2之间的通断,实现M+挡或M-挡的切换。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集成率高,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市场应用价值。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手自一体式自动换挡器的手动模式控制单元,包括控制电路板(I),控制电路板(I)上配合固定有控制壳体(2),控制电路板(I)上设有回位柱(3),回位柱(3)的端面紧密贴合有挡块(4),挡块(4)上配合有拨块(5),拨块(5)的两端连接有拨块弹簧(6),拨块弹簧(6)的端部压紧控制壳体(2)的内表面,拨块(5)的两侧设置于控制壳体(2)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4)的下方设有一个用于汽车换挡的信号发射元件(7),挡块(4)上方两侧分别设有一个与信号发射元件(7)相匹配的信号接收元件(8),信号发射元件(7)和两个信号接收元件(8)均固定于控制电路板(I)上,挡块(4)的长度不小于两个信号接收元件(8)之间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自一体式自动换挡器的手动模式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块(5)的一侧下方设有限位滚珠(9),限位滚珠(9)与拨块(5)的一侧底面紧密接触,限位滚珠(9)设置于限位壳体(10)的顶部,限位壳体(10)的底部连接有限位弹簧(11),限位弹簧(11)的底端与控制壳体(2)的内表面压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自一体式自动换挡器的手动模式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块(5 )包括第一拨块(5.1),第二拨块(5.2)和拨块连接板(5.3),所述拨块弹簧(6)包括第一拨块弹簧(6.1)和第二拨块弹簧(6.2);拨块连接板(5.3)的一端连接第一拨块(5.1)的一端,第一拨块(5.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拨块弹簧(6.1);拨块连接板(5.3)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拨块(5.2)的一端,第二拨块(5.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拨块弹簧(6.2);拨块连接板(5.3)上开有卡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自一体式自动换挡器的手动模式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4)包括挡块支撑板(4.4),挡块支撑板(4.4)的两端设有第一挡块支撑杆(4.1)和第二挡块支撑杆(4.2),中部设有挡块压杆(4.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手自一体式自动换挡器的手动模式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块支撑杆(4.1)设置于第一拨块(5.1)中,所述第二挡块支撑杆(4.2)设置于第二拨块(5.2)中,所述挡块压杆(4.3)设置于拨块连接板(5.3)的卡槽中。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自一体式自动换挡器的手动模式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滚珠(9)设置于第二拨块(5.2)的下方,限位滚珠(9)与第二拨块(5.2)的底面紧密接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自一体式自动换挡器的手动模式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射元件(7)为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述两个信号接收元件(8)分别为第一光电接收二极管(8.1)和第二光电接收二极管(8.2)。
【文档编号】F16H59/04GK203656164SQ201320875392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7日
【发明者】叶葳, 刘翔飞, 王进昌, 王磊 申请人:东风汽车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