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升降机润滑油喷涂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704384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施工升降机润滑油喷涂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升降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施工升降机润滑油喷涂装置,其包括储油箱,用于啮合施工升降机齿条的齿轮,减速机,油缸,可调节喷油量的喷油泵。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齿轮与施工升降机的齿条啮合,提供动力,无需专门配置电机,因此,本实用新型制造成本低、结构简单;而且,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单向轴承的限制,使施工升降机只有在下降时,齿轮才能通过转轴带动减速机,使装置工作,从而不会额外增加施工升降机的动力负载;进一步,本实用新型采用可调节喷油量的喷油泵,从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调节每次的喷油量大小,使得操作使用极为方便。
【专利说明】一种施工升降机润滑油喷涂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升降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施工升降机润滑油喷涂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高层建筑工地,通常会安装有施工升降机。一般的施工升降机是由轿厢、驱动机构、标准节、附墙、底盘、围栏、电气系统等几部分组成。它是一种外附着于建筑施工主体上使用轿厢(又称,工作笼)沿轨道桅架作垂直(或倾斜)上下运动,用来载人、载物的较大型施工机械。
[0003]其中,为保证施工升降机的正常运行,经常需要对轨道桅架的轨道和齿条进行补油润滑。传统的做法是:操纵工人爬上轿厢顶,人工涂刷润滑油或打黄油,很明显,这种做法,涂刷效率较低,涂刷不均匀,危险性大,操纵工人容易坠落,发生工人伤亡事故。
[0004]另外,有一些厂家设计了施工升降机润滑油喷涂装置。但是,这些施工升降机润滑油喷涂装置大多数需要配置专门的电机,以驱动喷油泵喷涂润滑油,制造成本较高,结构复杂;还有,其喷油泵不能调节每次的喷油量大小,只能定点喷涂油脂,操作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的施工升降机润滑油喷涂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施工升降机润滑油喷涂装置,包括储油箱,用于啮合施工升降机齿条的齿轮,减速机,油缸,可调节喷油量的喷油泵;所述齿轮内设置有转动轴,所述齿轮通过转动轴与所述减速机的输入轴传动连接,且所述齿轮是通过第一单向轴承与所述转动轴传动连接、所述转动轴是通过第二单向轴承与所述减速机的输入轴传动连接,使所述齿轮可带动所述减速机的输入轴转动;所述油缸位于所述储油箱的底部,且所述油缸与所述储油箱连通;所述喷油泵位于所述油缸内,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喷油泵传动连接,使所述减速机可驱动所述喷油泵喷油。
[0007]其中,所述喷油泵包括油泵外壳,设置于所述油泵外壳内的可前后移动的活塞,用于驱动所述活塞的拨块;所述拨块固定于所述活塞的顶部,且所述油泵外壳的顶端中部开设有供所述拨块凸出并移动的通槽,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设置有用于拨动所述拨块的凸块;所述油泵外壳的前部设置有进油区,该进油区的顶端开设有进油孔,所述油泵外壳的前端安装有喷油嘴,所述进油区与喷油嘴之间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油泵外壳内设置有与所述单向阀的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
[0008]其中,所述油泵外壳的后端螺纹连接有调节螺丝,所述调节螺丝与活塞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抵住所述调节螺丝,所述弹簧另一端套接固定于所述活塞的后端。
[0009]其中,所述喷油泵的喷油嘴凸出于所述油缸的前侧。
[0010]其中,所述调节螺丝凸出于所述油缸的后侧。[0011]其中,还包括递进式分油器,所述递进式分油器的进油口通过油管与所述喷油泵的喷油嘴连接。
[0012]其中,所述递进式分油器设置有8个出油口。
[0013]其中,所述储油箱的顶部设置有箱盖,所述箱盖设置有提手。
[0014]其中,所述储油箱的底端、油缸的顶端均开设有可供润滑油流通的通孔,且所述油缸的外侧设置有透明观察窗口。
[0015]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0016]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齿轮与施工升降机的齿条啮合,提供动力,无需专门配置电机,因此,本实用新型制造成本低、结构简单;而且,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单向轴承的限制,使施工升降机只有在下降时,齿轮才能通过转轴带动减速机,使装置工作,从而不会额外增加施工升降机的动力负载;进一步,本实用新型采用可调节喷油量的喷油泵,从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调节每次的喷油量大小,使得操作使用极为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隐去储油箱和递进式分油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3隐去油缸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喷油泵的剖面示意图。
[00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喷油泵的分解示意图。
[0023]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速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4]在图1?7中包括:
[0025]I—储油箱,11—箱盖,12—提手,2——齿轮,3——减速机,31——输入轴,32——输出轴,33——凸块,4——油缸,41——透明观察窗口,5——喷油泵,51——油泵外壳,511——通槽,512——进油区,513——进油孔,52——活塞,53——拨块,54——喷油嘴,55——单向阀,551——外螺纹,56——调节螺丝,57——弹簧,6——转动轴,7——第一单向轴承,8——第二单向轴承,9——递进式分油器,91——进油口,92——出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7]请参考图1?7,本实用新型的施工升降机润滑油喷涂装置,包括储油箱1,用于啮合施工升降机齿条的齿轮2,减速机3,油缸4,可调节喷油量的喷油泵5。其中,齿轮2内设置有转动轴6,齿轮2通过转动轴6与减速机3的输入轴31传动连接,且齿轮2是通过第一单向轴承7与转动轴6传动连接、转动轴6是通过第二单向轴承8与减速机3的输入轴31传动连接,使齿轮2可带动减速机3的输入轴31转动。[0028]即齿轮2在转动时,可带动转动轴6转动,而第一单向轴承7的设置,是为了限制转动轴6只能单向转动;所以,当施工升降机在上升而带动齿轮2转动(例如:正转)时,由于第一单向轴承7的限制,转动轴6此时不会转动,使装置不工作;当施工升降机在下降而带动齿轮2转动(例如:反转)时,则齿轮2可以带动转动轴6转动,使装置工作。所以,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不会额外增加施工升降机的动力负载,也不会影响施工升降机的安全性。
[0029]而第二单向轴承8的设置,是为了限制减速机3的输入轴31只能单向转动,以保护喷油泵5,因为当减速机3的输入轴31反向转动而导致减速机3的输出轴32反向转动时,容易造成喷油泵5的损坏。
[0030]油缸4位于储油箱I的底部,且油缸4与储油箱I连通,使储油箱I内的润滑油可流入油缸4内。喷油泵5位于油缸4内,减速机3的输出轴32与喷油泵5传动连接,使减速机3可驱动喷油泵5喷油。
[0031]优选的,喷油泵5包括油泵外壳51,设置于油泵外壳51内的可前后移动的活塞52,用于驱动活塞52的拨块53。因此,可通过拨动拨块53而驱动活塞52进行喷油。具体地,拨块53固定于活塞52的顶部,且油泵外壳51的顶端中部开设有供拨块53凸出并移动的通槽511,减速机3的输出轴32设置有用于拨动拨块53的凸块33。当减速机3的输出轴32每转动一圈,就带动凸块33拨动拨块53 —次,从而使喷油泵5喷油一次。
[0032]其中,如图5所示,油泵外壳51的前部设置有进油区512,该进油区512的顶端开设有进油孔513,油泵外壳51的前端安装有喷油嘴54,进油区512与喷油嘴54之间设置有单向阀55,单向阀55的作用是,使进油区512内的润滑油可通过单向阀55进入喷油嘴54,喷油嘴54内的润滑油不可以回流进入进油区512内。
[0033]进一步,单向阀55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551,油泵外壳51内设置有与单向阀55的外螺纹551匹配的内螺纹,即单向阀55为螺纹连接固定于油泵外壳51内,而且,这样的结构,可通过调节单向阀55安装的深度而调节喷油泵5每次喷油量的大小。其中,单向阀55的前端设置有用于拧动的凹槽,即单向阀55是从油泵外壳51的前端拧入;当单向阀55被拧入的深度较小时,则进油区512的空间较大,从而使喷油泵5每次的喷油量较大;当单向阀55被拧入的深度较大时,则进油区512的空间较小,从而使喷油泵5每次的喷油量较小。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调节每次的喷油量大小,使得操作使用极为方便。
[0034]优选的,油泵外壳51的后端螺纹连接有调节螺丝56,调节螺丝56与活塞52之间设置有弹簧57,弹簧57 —端抵住调节螺丝56,弹簧57另一端套接固定于活塞52的后端。这样的结构,可通过调节调节螺丝56的拧入深度而调节弹簧57的压紧程度,从而调节喷油泵5的喷油压力。具体地,当调节螺丝56拧入的深度较小时,则弹簧57的压紧程度较小,使活塞52受到的压力较小,从而使喷油泵5的喷油压力较小;当调节螺丝56拧入的深度较大时,则弹簧57的压紧程度较大,使活塞52受到的压力较大,从而使喷油泵5的喷油压力较大。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例如:润滑油的粘稠度、喷油量的大小等因素)而调节喷油泵5的喷油压力。
[0035]优选的,喷油泵5的喷油嘴54凸出于油缸4的前侧,以便于连接油管;调节螺丝56凸出于油缸4的后侧,以便于调节。当然,储油箱1、油缸4、喷油泵5等部件之间的间隙,均用密封垫密封起来,防止漏油。
[0036]优选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递进式分油器9,递进式分油器9的进油口 91通过油管与喷油泵5的喷油嘴54连接,使喷油泵5喷出的润滑油可输送至递进式分油器9。其中,递进式分油器9设置有8个出油口 92,8个出油口 92分别通过油管连接至施工升降机需要润滑处即可,由于为递进式分油器9,所以,8个出油口 92为依次输出润滑油。具体为,当喷油泵5第一次喷油时,则递进式分油器9控制其第一个出油口 92输出润滑油;当喷油泵5第二次喷油时,则递进式分油器9控制其第二个出油口 92输出润滑油;依此类推,从而使得施工升降机每个需要润滑处,都可得到充分的润滑油,而且均匀。
[0037]优选的,储油箱I的顶部设置有箱盖11,箱盖11设置有提手12,以便于打开箱盖11,加入润滑油。其中,储油箱I的底端、油缸4的顶端均开设有可供润滑油流通的通孔,使储油箱I的润滑油可流入油缸4中;,且油缸4的外侧设置有透明观察窗口 41,以方便观察油缸4内润滑油状况和各个部件的工作情况。
[0038]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前,需要将齿轮2与施工升降机的齿条啮合,连接好油管,并固定好各个部件。
[0039]在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施工升降机上升而带动齿轮2转动时,由于第一单向轴承7的限制,转动轴6此时不会转动,使装置不工作;当施工升降机下降而带动齿轮2转动时,则齿轮2会带动转动轴6转动,再由转动轴6带动减速机3的输入轴31转动,从而使减速机3的输出轴32转动,而减速机3的输出轴32转动会带动凸块33转动,进而拨动喷油泵5的拨块53向后移动,使活塞52也向后移动而压缩弹簧57,同时,油缸4的润滑油从进油孔513进入进油区512 ;当凸块33离开拨块53时,活塞52在弹簧57的回复力下向前移动,将进油区512内的润滑油从单向阀55压出至喷油嘴54,再由喷油嘴54通过油管输送至递进式分油器9,最后由递进式分油器9输送至施工升降机需要润滑处,从而实现自动喷涂润滑油。
[0040]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施工升降机润滑油喷涂装置,包括储油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啮合施工升降机齿条的齿轮,减速机,油缸,可调节喷油量的喷油泵; 所述齿轮内设置有转动轴,所述齿轮通过转动轴与所述减速机的输入轴传动连接,且所述齿轮是通过第一单向轴承与所述转动轴传动连接、所述转动轴是通过第二单向轴承与所述减速机的输入轴传动连接,使所述齿轮可带动所述减速机的输入轴转动; 所述油缸位于所述储油箱的底部,且所述油缸与所述储油箱连通;所述喷油泵位于所述油缸内,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喷油泵传动连接,使所述减速机可驱动所述喷油泵喷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升降机润滑油喷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泵包括油泵外壳,设置于所述油泵外壳内的可前后移动的活塞,用于驱动所述活塞的拨块; 所述拨块固定于所述活塞的顶部,且所述油泵外壳的顶端中部开设有供所述拨块凸出并移动的通槽,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设置有用于拨动所述拨块的凸块; 所述油泵外壳的前部设置有进油区,该进油区的顶端开设有进油孔,所述油泵外壳的前端安装有喷油嘴,所述进油区与喷油嘴之间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油泵外壳内设置有与所述单向阀的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升降机润滑油喷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外壳的后端螺纹连接有调节螺丝,所述调节螺丝与活塞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抵住所述调节螺丝,所述弹簧另一端套接固定于所述活塞的后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施工升降机润滑油喷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泵的喷油嘴凸出于所述油缸的前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工升降机润滑油喷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丝凸出于所述油缸的后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施工升降机润滑油喷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递进式分油器,所述递进式分油器的进油口通过油管与所述喷油泵的喷油嘴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施工升降机润滑油喷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递进式分油器设置有8个出油口。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施工升降机润滑油喷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箱的顶部设置有箱盖,所述箱盖设置有提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施工升降机润滑油喷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箱的底端、油缸的顶端均开设有可供润滑油流通的通孔,且所述油缸的外侧设置有透明观察窗口。
【文档编号】F16N7/38GK203743797SQ201420128352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0日
【发明者】李燕强 申请人:李燕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