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渗式闸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06796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渗式闸阀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领域,特别是一种抗渗式闸阀。该抗渗式闸阀包括手轮、阀杆、阀盖、阀体和阀板,阀体的内部底面设置有楔形凹槽,阀板呈顶端大底端小的楔形形状,所述楔形形状的楔形角为3~6度,阀板的底端能够楔入到楔形凹槽内,楔入到楔形凹槽内的阀板的底端部分的两侧面与楔形凹槽的两侧壁贴合。所述抗渗式闸阀通过设置楔形凹槽以及闸板呈楔形形状,能够很好地解决因阀体密封面磨损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渗漏问题,此改进方案简单易行,结构简单,实际效果好;同时,即使闸板随着使用的次数的增多受到一定程度的磨损,也能够依然保持严密性,同时还可以通过楔形凹槽来保证其与闸板的严密配合,从而保证所述抗渗式闸阀的性能。
【专利说明】一种抗渗式闸阀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领域,特别是一种抗渗式闸阀。

【背景技术】
[0002]顺着技术的发展,在输送液体或者气体时会应用到各类阀门,阀门不仅能够起到开启和关闭的作用,还可以起到调节流量的作用。通常,闸阀具有启闭过程省力,时间长且不易产生水锤现象,因而可减少因水锤对阀体的伤害;同时又因为其结构紧凑,制造工艺好等优点,使其在安装工程中被广泛使用。
[0003]但是在实际使用中,阀门本身会逐渐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因为使用时间久或者本身的一些缺陷,会导致在使用一定时间以后,出现渗漏或者启闭不灵敏等状况。这里的闸阀也不例外,一般闸阀在使用时间长了以后,就会出现一些渗漏或者生锈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阀体内密封面易产生冲蚀或者擦伤,这必然会给工程带来麻烦,甚至是一定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闸阀在使用时间长了以后,就会出现一些渗漏或者生锈的现象等缺点,提供一种抗渗式闸阀。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渗式闸阀,包括手轮、阀杆、阀盖、阀体和阀板,阀杆的顶端通过升降轴套与手轮连接,阀杆的底端与阀板的顶端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阀体的内部底面设置有楔形凹槽,阀板呈顶端大底端小的楔形形状,所述楔形形状的楔形角为3?6度,阀板的底端楔入到楔形凹槽内,楔入到楔形凹槽内的阀板的底端部分的两侧面与楔形凹槽的两侧壁贴合。
[0006]进一步地,楔形凹槽的两侧壁呈上宽下窄的楔形形状,该楔形形状的楔形角与阀板的楔形角一致。
[0007]进一步地,在阀板的底端楔入到楔形凹槽内之后,闸板的底端与楔形凹槽的底面之间保留余量间隙。
[0008]更进一步地,阀板的最底端部分的宽度大于楔形凹槽的底部宽度且小于楔形凹槽的顶部开口宽度。
[0009]更进一步地,阀板的底端楔入到楔形凹槽内的深度等于楔形凹槽的深度的一半。
[0010]更进一步地,阀盖和阀体的接触面形成高度不同的至少两段,相邻两段的接触面存在高度差。
[0011]优选地,阀盖和阀体的接触面中增设至少一层密封层,每层密封层由不锈钢保护层包裹石墨形成。
[0012]更进一步地,在升降轴套的外部增设一个润滑注油装置,润滑注油装置与升降轴套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
[0013]更进一步地,在阀杆和阀盖之间设置填料外密封结构和内压自密封结构,填料外密封结构采用聚四氟乙烯或O形圈填料并用填料压盖压紧,内压自密封结构由顶紧套和位于阀杆下部的凸起物组成,顶紧套套设在阀杆的外表面并固定在阀盖的通孔内,阀体内的介质和/或凸起物的上表面能够对顶紧套的下表面产生压力以实现自密封。
[0014]更进一步地,在阀杆的底端与阀板的顶端的连接处增设两个加固键,加固键穿过阀杆的底端的通孔且其两端固定在阀板的顶端内。
[0015]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抗渗式闸阀是在原有闸阀的基础之上进行改进,通过设置楔形凹槽以及闸板呈楔形形状,能够很好地解决因阀体密封面磨损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渗漏问题,此改进方案简单易行,结构简单,实际效果好;同时,即使闸板随着使用的次数的增多受到一定程度的磨损,也能够依然保持严密性,同时还可以通过楔形凹槽来保证其与闸板的严密配合,从而保证所述抗渗式闸阀的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抗渗式闸阀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第IV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9]图3为图1中第III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0]图4为图1中第I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1]图5为图1中第II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2]图中山手轮;2,阀杆;3,阀盖;4,阀体;5,阀板;6,楔形凹槽;7,升降轴套;8,密封层;9,润滑注油装置;10,轴承;11,填料外密封结构;12,顶紧套;13,凸起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002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抗渗式闸阀,包括手轮1、阀杆2、阀盖3、阀体4和阀板5,阀杆2的顶端通过升降轴套7与手轮I连接,阀杆2的底端与阀板5的顶端固定连接,阀体4的内部底面设置有楔形凹槽6,阀板5呈顶端大底端小的楔形形状,所述楔形形状的楔形角为3?6度,阀板5的底端能够楔入到楔形凹槽6内,楔入到楔形凹槽6内的阀板5的底端部分的两侧面与楔形凹槽6的两侧壁贴合。其中,阀板5可由灰铸铁和黄铜制成,保证在实际使用中经过多次启闭也不会发生明显变形。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很好地解决因阀体密封面磨损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渗漏问题,此改进方案简单易行,结构简单,实际效果好;同时,即使闸板5随着使用的次数的增多而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磨损,也能够通过楔形凹槽6来保证其与闸板5的严密配合,从而保证所述抗渗式闸阀的性能。其中,阀板5的楔形角根据实际阀门参数的不同而具体设置,例如可以为5度等。
[0025]如图2所示,楔形凹槽6的两侧壁呈上宽下窄的楔形形状,该楔形形状的楔形角与阀板5的楔形角一致;这样可以保证楔形凹槽6与闸板5契合严密,并且在多次启闭后,依然保持两者的严密性。同时,在阀板5的底端楔入到楔形凹槽6内之后,闸板5的底端与楔形凹槽6的底面之间保留余量间隙;这样可以在闸板5与楔形凹槽6因多次启闭受到一定磨损时,闸板5则会更深的楔入楔形凹槽6中,保证与楔形凹槽6契合紧密,从而达到防止因阀体4磨损而导致渗漏的目的。
[0026]在图2中,阀板5的最底端部分的宽度大于楔形凹槽6的底部宽度且小于楔形凹槽6的顶部开口宽度;这样可以避免阀板5直接与楔形凹槽6楔合严密无余量或者闸板5无法楔入的情况发生,同时保证在阀板5楔入到楔形凹槽6内时既有一定余量间隙,又能够保证楔入的深度,从而确保阀门关闭时的严密性。优选地,阀板5的底端楔入到楔形凹槽6内的深度等于楔形凹槽6的深度的一半;这样既能够保证阀门的严密性,还能够保证阀板5楔入到楔形凹槽6内时具有充足的余量间隙。
[0027]如图3所示,阀盖3和阀体4的接触面形成高度不同的至少两段,相邻两段的接触面存在高度差;这样可以保证阀盖3和阀体4的连接紧密,增加阀门的严密性,防止出现渗漏现象。优选地,阀盖3和阀体4的接触面中增设至少一层密封层8,每层密封层8由不锈钢保护层包裹石墨形成;这样能够保证阀门的严密性的同时还能够经久耐用。
[0028]如图4所示,在升降轴套7的外部增设一个润滑注油装置9,润滑注油装置9与升降轴套7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10 ;轴承10可以使开启阀门时更加省力,润滑注油装置9可以使阀门在使用时避免出现因卡阻或升降不匀而产生扭力过大的现象,同时在润滑注油装置9中加满润滑油可保持阀杆2与升降轴套7的正常力度。
[0029]如图5所示,在阀杆2和阀盖3之间设置填料外密封结构11和内压自密封结构,填料外密封结构11采用聚四氟乙烯或O形圈填料并用填料压盖压紧,内压自密封结构由顶紧套12和位于阀杆2下部的凸起物13组成,顶紧套12套设在阀杆2的外表面并固定在阀盖3的通孔内,阀体4内的介质和/或凸起物13的上表面能够对顶紧套12的下表面产生压力以实现自密封。这样当全开阀门时,阀杆2上升,凸起物13顶住顶紧套12的下表面并产生压力,使阀杆2与顶紧套12之间的间隙减小;同时,在阀体4内的介质的压力作用下,对顶紧套12的下表面产生向上的压力,介质对顶紧套12的下表面产生的压力越大,密封性就越好;从而结合填料外密封结构11实现双密封,保证了阀门的严密性。
[0030]在图1中,在阀杆2的底端与阀板5的顶端的连接处增设两个加固键,加固键穿过阀杆(2)的底端的通孔且其两端固定在阀板(5)的顶端内;这样可以保证闸板5与阀杆2之间固定牢靠,同时避免了该类阀门在使用时因阀体4不竖直而引起的启闭故障,保证其在使用时方向不受限制。
[0031]下面,针对上述抗渗式闸阀进行严密性及强度试验:
[0032]试验应在每批(同牌号、同批号、同规格)数量中抽查10%,且不少于一个。对于安装在主干管上起切断作用的闭路阀门,应逐个做严密性及强度试验。
[0033]严密性及强度试验应符合以下规定:阀门的强度试验压力为公称压力的1.5倍;严密性试验压力为公称压力的1.1倍;试验压力在试验时间内应保持不变,且壳体填料及阀板密封面无渗漏。阀门试压的试验持续时间应不少于下表的规定。
[0034]

【权利要求】
1.一种抗渗式闸阀,包括手轮⑴、阀杆⑵、阀盖(3)、阀体(4)和阀板(5),阀杆(2)的顶端通过升降轴套(7)与手轮(I)连接,阀杆(2)的底端与阀板(5)的顶端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阀体(4)的内部底面设置有楔形凹槽(6),阀板(5)呈顶端大底端小的楔形形状,所述楔形形状的楔形角为3~6度,阀板(5)的底端楔入到楔形凹槽(6)内,楔入到楔形凹槽(6)内的阀板(5)的底端部分的两侧面与楔形凹槽(6)的两侧壁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渗式闸阀,其特征在于:楔形凹槽(6)的两侧壁呈上宽下窄的楔形形状,该楔形形状的楔形角与阀板(5)的楔形角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渗式闸阀,其特征在于:在阀板(5)的底端楔入到楔形凹槽(6)内之后,闸板(5)的底端与楔形凹槽(6)的底面之间保留余量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抗渗式闸阀,其特征在于:阀板(5)的最底端部分的宽度大于楔形凹槽 (6)的底部宽度且小于楔形凹槽(6)的顶部开口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抗渗式闸阀,其特征在于:阀板(5)的底端楔入到楔形凹槽(6)内的深度等于楔形凹槽(6)的深度的一半。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抗渗式闸阀,其特征在于:阀盖(3)和阀体(4)的接触面形成高度不同的至少两段,相邻两段的接触面存在高度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渗式闸阀,其特征在于:阀盖(3)和阀体(4)的接触面中增设至少一层密封层(8),每层密封层(8)由不锈钢保护层包裹石墨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抗渗式闸阀,其特征在于:在升降轴套(7)的外部增设一个润滑注油装置(9),润滑注油装置(9)与升降轴套(7)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10)。
9.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抗渗式闸阀,其特征在于:在阀杆⑵和阀盖(3)之间设置填料外密封结构(11)和内压自密封结构,填料外密封结构(11)采用聚四氟乙烯或O形圈填料并用填料压盖压紧,内压自密封结构由顶紧套(12)和位于阀杆(2)下部的凸起物(13)组成,顶紧套(12)套设在阀杆(2)的外表面并固定在阀盖(3)的通孔内,阀体(4)内的介质和/或凸起物(13)的上表面对顶紧套(12)的下表面产生压力以实现自密封。
10.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抗渗式闸阀,其特征在于:在阀杆(2)的底端与阀板(5)的顶端的连接处增设两个加固键,加固键穿过阀杆(2)的底端的通孔且其两端固定在阀板(5)的顶端内。
【文档编号】F16K3/314GK203857110SQ201420189807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8日
【发明者】程杨, 刘磊, 刘志军, 杨庆泽, 黄旭腾, 曹亚林, 曹宝川, 刘吉平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