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控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9199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温控龙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控龙头。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一种温控龙头包括一龙头部分、两接头部分、一出水部分、一水温调节机构和一流量调节机构。该两接头部分都能固装于冷热供水源且分别接通冷热供水源,该龙头部分两端分别连接有水温调节机构和流量调节机构;该龙头部分设有第一水路和混水路,该第一水路接通一接头部分,该混水路能接通一第一水路和另一接头部分且配合水温调节机构以能调节水温,该出水部分接通混水路且该流量调节机构配合混水路以能控制流量。该龙头部分采用金属制成,为了保证水质安全,金属需采用铜制成,成本高,模具复杂,加工成本高。

针对上述不足,有人提出了解决方案,如一种温控龙头,其包括阀体、流量阀芯、流量阀芯座、恒温阀芯座、恒温阀芯;流量阀芯和恒温阀芯分别位于阀体的两侧,流量阀芯固定到流量阀芯座上,恒温阀芯和恒温阀芯座靠紧;阀体上设有冷水进水口、热水进水口和出水口;阀体、流量阀芯座和恒温阀芯座均为中空结构;阀体与流量阀芯座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流量阀芯端部连接有流量手轮;所述恒温阀芯端部连接有温控手轮;所述阀体为铸造铜材,所述流量阀芯座和恒温阀芯座为塑料材料。本实用新型使用优质塑料零件组成混合水道(上述的混水路),但第一水路却是由金属的阀体和塑料零件之间形成有第一水路,该第一水路配合的阀体的金属也需采用铜制成,因此还存在成本高,模具复杂,加工成本高,外壳温度高易烫伤使用者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温控龙头,其克服了背景技术中一种温控龙头所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温控龙头,包括一带水路部分的龙头部分10、两能固装于冷热供水源且分别接通该冷热供水源的接头部分20、一出水部分30、一水温调节机构40和一流量调节机构50,该两接头部分20固接龙头部分10,该水温调节机构40和流量调节机构50都配合水路部分以能分别实现流量调节和水温调节,该龙头部分10包括外壳11和固装在外壳11内的由塑料制成的内芯部分12;该水路部分全设在内芯部分12且接通两接头部分20和出水部分30,通过内芯部分12隔离水路部分和外壳11。

一实施例之中:该水路部分包括第一水路13和混水路14,该第一水路13接通一接头部分20,该混水路14能接通第一水路13和另一接头部分20且配合水温调节机构40以能调节水温,该出水部分30接通混水路14且该流量调节机构50配合混水路14以能控制流量。

一实施例之中:该水温调节机构40和流量调节机构50分别装接在内芯部分12两端。

一实施例之中:该内芯部分12包括第一阀座121和第二阀座122;该第一阀座121和第二阀座122能装配固接在一起且形成有上述的第一水路13和混水路14,该水温调节机构40活动装接在第二阀座122,该流量调节机构50装接在第一阀座121。

一实施例之中:该第一水路13的部分设于第一阀座121,部分设于第二阀座122,且通过第一阀座121和第二阀座122能装配固接在一起使两部分配合成第一水路13;

该混水路14的部分设于第一阀座121,部分设于第二阀座122,且通过第一阀座121和第二阀座122能装配固接在一起使两部分配合成混水路14。

一实施例之中:该第一阀座121设第一水道123和第三水道124,该第一水道123能接通该一接头部分20;

该第二阀座122设第二水道125和第四水道126,该第四水道126和第二水道125之间设能接通二者的第一接通路,该第四水道126和另一接头部分20之间能设接通二者的第二接通路;该水温调节机构40装接在第四水道126并配合第一接通路和第二接通路以调节水温;

该第一水道123和第二水道125接通并构成第一水路13,该第三水道124和第四水道126接通并构成混水路14;

该流量调节机构50配合第三水道124以控制流量,该出水部分30接通第三水道124。

一实施例之中:该混水路14之设于第一阀座121的部分包括一接通第四水道126的接水道和一出水道127,该出水道127和接水道之间设有接通二者的第三接通路,该出水部分30接通出水道127,该流量调节机构50装接在出水道127并配合第三接通路以控制流量。

一实施例之中:该第一水道123之末端口和第三水道124之末端口都通至第一阀座121之配合端,该第二水道125之末端口和第四水道126之末端口都通至第二阀座122之配合端,该第一阀座121之配合端和第二阀座122之配合端装接在一起,且第一水道123之末端口和第三水道124之末端口、该第二水道125之末端口和第四水道126之末端口分别插接接通。

一实施例之中:该第二阀座122之第二水道125之末端口、第四水道126之末端口分别向外延伸成插入管,该插入管之外壁凹设环形槽151;该两插入管 分别插入第一水道123之末端口和第三水道124之末端口实现接通;该第一阀座121凹设有插孔152,另配设锁接件153,该锁接件153自插孔152插入且锁接件153之两侧分别卡入插入管的环形槽151,通过锁接件153分别将第一阀座121和第二阀座122能装拆固定装接在一起。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一种温控龙头中的水路部分全设在内芯部分且接通两接头部分和出水部分,通过内芯部分隔离水路部分和外壳,一方面,外壳没有接触水路,外壳材质的选用不受限制,无需使用铜材,外壳能采用起装饰性电镀,整体的价格比传统的更实惠;另一方面,外壳和水路之间的传热效果受内芯部分阻隔,外壳受水温影响少,不会烫伤使用者,安全性能高。

水路部分包括第一水路和混水路,第一水路接通一接头部分,混水路能接通一第一水路和另一接头部分且配合水温调节机构以能调节水温,出水部分接通混水路且该流量调节机构配合混水路以能控制流量,水路结构简单,内芯部分结构简单。

内芯部分包括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能装配固接在一起且形成有上述的第一水路和混水路,水温调节机构活动装接在第二阀座,流量调节机构装接在第一阀座,结构紧凑,装配简单。

第一水路、混水路14的部分设于第一阀座,部分设于第二阀座,布局合理,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一种温控龙头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一种温控龙头的剖面示意图之一。

图3是一种温控龙头的剖面示意图之二。

图4是图3的A-A剖面示意图。

图5是一种温控龙头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是一种温控龙头的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配合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一种温控龙头的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分解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查阅图1至图7,一种温控龙头,包括一带水路部分的龙头部分10、两能固装于冷热供水源且分别接通该冷热供水源的接头部分20、一出水部分30、一水温调节机构40和一流量调节机构50。

该龙头部分10包括外壳11和固装在外壳11内的由塑料制成的内芯部分12,该外壳可采用金属制成,该水路部分全设在内芯部分12,通过内芯部分12隔离水路部分和外壳11,使外壳材质不会影响到水路部分内的水流,因此外壳不一定要采用铜材制成。该两接头部分20固接龙头部分10,安装时该两接头部分20能分别固装于冷热供水源,能分别接通该冷热供水源,使水路部分接通冷热供水源。该出水部分30能固装于龙头部分10以接通水路部分。该水路部分接通两接头部分20和出水部分30。该水温调节机构40和流量调节机构50都可采用现有技术的机构,它们分别装接在内芯部分12两端,且该水温调节机构40和流量调节机构50都配合水路部分以能分别实现流量调节和水温调节。

该两接头部分20可参照现有技术。该外壳11设有两个内外贯穿的安装孔111,该接头部分20包括接头21,该接头21穿过安装孔111并能固接在内芯部分以接通水路部分。该接头部分20还包括安装螺母22,通过螺母22能螺接在接头21之位于外壳外的部分,并能固接供水源。最好,该接头部分20内还设有止逆阀23、滤网24和法兰盖25等。

该水路部分包括第一水路13、混水路14和第二水路17,该第一水路13接通一接头部分20;该混水路14能接通一第一水路13,该混水路14还通过第二水路17接通另一接头部分20,再配合水温调节机构40以能调节水温,该出水部分30接通混水路14且该流量调节机构50配合混水路14以能控制流量。

最好:该内芯部分12包括第一阀座121和第二阀座122;该第一水路13的部分设于第一阀座121,部分设于第二阀座122;该混水路14的部分设于第一阀座121,部分设于第二阀座122;该第一阀座121和第二阀座122能装配固接在一起,且通过该装配在一起使第一水路13的两部分接通配合成第一水路13,使混水路14的两部分接通配合成混水路14;而且,该水温调节机构40活动装接在第二阀座122,该流量调节机构50装接在第一阀座121。具体结构中:

该第一阀座121设第一水道123和第三水道124,该第一水道123构成上述的第一水路13设于第一阀座121的部分,第三水道124构成上述的混水路14设于第一阀座121的部分;该第一阀座121周面凹设有一接通第一水道123的第四接通路,该一接头部分20能固定装配在该第四接通路,以使第一水道123能接通该一接头部分20。进一步具体结构中:第一水道123为由第一阀座配合端凹设形成的盲孔,该盲孔设有通至第一阀座121周面的上述的第四接通路;该第三水道124包括一接通第四水道126的接水道和一出水道127,该第一水道123为由第一阀座配合端凹设形成的盲孔,该出水道127为由第一阀座外端凹设形成的盲孔;该第一水道123、接水道和出水道127并行布置,该出水道127和接水道之间设有接通二者的第三接通路,该出水部分30接通出水道127之盲端处以接通第三水道124,该流量调节机构50装接在出水道127并配合第三接通路以控制流量,该控制流量包括开关。

该第二阀座122设第二水道125和第四水道126,该第二水道125构成上 述的混水路14设于第二阀座122的部分,第四水道126构成上述的混水路14设于第二阀座122的部分;该第四水道126和第二水道125之间设能接通二者的第一接通路,该第四水道126设贯穿第二阀座122的第二接通路,该另一接头部分20能装接在该第二接通路,该第二接通路构成第二水路17或第二水路17的部分,通过第二接通路接通另一接头部分20和第四水道126。该水温调节机构40装接在第四水道126并配合第一接通路和第二接通路以调节水温。进一步具体结构中:该第二水道125为该第二阀座122之配合端凹设形成的盲孔,该第四水道126贯穿第二阀座122设置;该第二水道125和第四水道126并行设置,该第二阀座122周面凹设有接通第四水道126的第二接通路,该第一接通路和第二接通路沿第四水道126间隔设置,该水温调节机构40装配在第四水道126之对应第二阀座的外端口处以配合第一接通路和第二接通路,通过控制第一接通路和第二接通路的通水截面面积实现水温调节。

该第一阀座121和第二阀座122相装配固接在一起,该第一阀座121的配合端和第二阀座122的配合端面对对接,该第一水道123和第二水道125接通并构成第一水路13,该第三水道124和第四水道126接通并构成混水路14。

该第一阀座121和第二阀座122相装配固接的结构如为:

该第一水道123之末端口和第三水道124之末端口都通至第一阀座121之配合端,该第二水道125之末端口和第四水道126之末端口都通至第二阀座122之配合端,该第二阀座122之第二水道125之末端口、第四水道126之末端口分别向外延伸成插入管128;该第一阀座121之配合端和第二阀座122之配合端装接在一起,且该两插入管分别插入第一水道123和第三水道124的接水道实现分别接通。该插入管之外壁凹设环形槽151;该第一阀座121的配合端设有插孔152,该第一水道123之末端口、第三水道124之末端口分别向外延伸成被插管 129,该被插管末端口设有内外贯穿的缺口154,该缺口154构成插孔152或插孔152的部分,该插入管插入被插管内实现水路接通,且环形槽151和缺口154对齐;另配设锁接件153,该锁接件153两侧分别穿过两被插管的缺口154并插入环形槽151,通过锁接件153限制第一阀座121和第二阀座122相拔离,通过锁接件153将第一阀座121和第二阀座122能装拆固定装接在一起。最好:该被插管设有两个对称的缺口,该被插管之位于两缺口之间的部分为定位件155,该锁接件153具有对称定位件155的定位槽156,定位槽和定位件适配,根据需要二者之间可设置卡接结构,以便定位、装配;该第一阀座121之被插管末端口之外壁连接在一起成第一板件157,该第一板件157背面齐平于缺口侧面,使锁接件能沿第一板件157背面插入,方便装配;第一阀座121之插入管外壁连接在一起成第二板件158,二者装配时第一板件正面和第二板件正面面对靠接在一起时,缺口和环形槽刚好对齐。根据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采用其它固接方式,如:采用注塑工艺将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固定在一起,此时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一体固定,方便后续装配,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采用现有其它常规固定方式实现固定装配,如螺栓、卡扣、熔接、粘接等,这些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方案。

该出水部分30装接在第一阀座的具体结构如:该第一阀座设有一贯穿第一阀座的安装孔16,该安装孔接通出水道,该出水部分包括一出水管31,该出水管31密封装接在安装孔一端,该安装孔另一端口设密封塞32,该出水管31设接通内孔的通水孔33,该出水管31和密封塞32之间螺接,该安装孔16之背向的端口设朝外的阶梯面,该密封塞32能靠接在阶梯面,则通过出水管和密封塞螺接再配合密封塞靠接阶梯面,以使得出水管、密封塞、第一阀座能装拆密封固接在一起,该水路为出水道、通水孔、出水管内孔出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