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联多功能排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9163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联多功能排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然气集气站排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联多功能排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苏里格气田无人值守集气站排污系统生产污水在进入疏水阀前,分主排污和备用排污两路管线,两路分别安装有手动闸阀和电动球阀或普通的电动双球阀,正常生产时主要采用电动球阀进行控制,由于集气站处理的液体是直接来自气井,气井在生产过程中压裂砂残渣对电动球阀有冲蚀作用,在疏水阀前安装的电动球阀经常发生内漏现象,一般1-2月就需要对电动球阀进行更换。在集气站的一体化集成装置排污、收球筒、发球筒等排污过程中也存在内漏问题,影响集气站排污系统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目前电动球阀或普通电动双球阀生产过程中阀芯内漏问题,减少电动球阀更换次数,保证集气站排污系统正常运行。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联多功能排污装置,包括传动结构和阀体结构,所述传动结构包括依次排列的齿轮一、齿轮二和齿轮三,所述齿轮二连接于阀体结构上端,齿轮二为半齿结构,且齿轮二与齿轮一或齿轮三啮合转动,齿轮二通过电机驱动,所述阀体结构包括左阀体和与左阀体连接的右阀体,左阀体中间安装有出口端阀座,出口端阀座内有球阀一,球阀一与齿轮一通过传动轴一连接,右阀体中间安装有进口端阀座,进口端阀座内有球阀二,球阀二与齿轮三通过传动轴二连接,球阀一和球阀二之间为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内有折流板。

所述折流板靠近进口端阀座的一面设有凹槽。

所述球阀一为软密封球阀。

所述球阀二为硬密封球阀。

所述球阀一和球阀二上端分别装有防静电钢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双联多功能排污装置在双球阀基础之上,对其传动部件,阀门结构进行全面优化,和重新设计一种软硬双球阀式低扭矩的多功能排污阀,解决目前电动球阀或普通电动双球阀生产过程中阀芯内漏问题,减少电动球阀更换次数,保证集气站排污系统正常运行,且采用间歇式半齿形传动机构,降低了功耗和扭矩。

(2)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双联多功能排污装置通过所述在折流板靠近进口端阀座的一面设有凹槽,折流板使流体形成较大涡流,既保证排污质量又不会影响软密封的密封性能,保证阀门的使用性能和密封性能。

(3)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双联多功能排污装置通过在进口端采用硬密封球阀球阀二,出口端采用软密封球阀球阀一,前后双阀芯结构,双密封,且软硬密封结合,进一步保证密封,且软密封耐用,减少球阀更换,降低成本。

(4)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双联多功能排污装置通过在球阀一和球阀二上端分别装防静电钢珠,防止开启和关闭球阀时,由于摩擦较大容易起静电,保证安全性。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联多功能排污装置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图。

附图说明:1、左阀体;2、出口端阀座;3、球阀一;4、传压筒;4、折流板;5、右阀体;6、进口端阀座;7、球阀二;8、齿轮一8;9、齿轮二9;10、齿轮三10;11、防静电钢珠;12、传动轴一;13、传动轴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图1所示的双联多功能排污装置,包括传动结构和阀体结构,所述传动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齿轮一8、齿轮二9和齿轮三10,所述齿轮二9连接于阀体结构上端,齿轮二9为半齿结构,且齿轮二9与齿轮一8或齿轮三10啮合转动,齿轮二9通过电机驱动,所述阀体结构包括左阀体1和与左阀体1连接的右阀体5,左阀体1中间安装有出口端阀座2,出口端阀座2内有球阀一3,球阀一3与齿轮一8通过传动轴一12连接,右阀体5中间安装有进口端阀座6,进口端阀座6内有球阀二7,球阀二7与齿轮三10通过传动轴二13连接,球阀一3和球阀二7之间为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内有折流板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双联多功能排污装置上部为传动结构,下部为阀体结构,阀体结构中心为流体通道,阀体结构包括左阀体1和右阀体5,入口一端为右阀体5,是硬密封球阀结构,出口一端为左阀体1,是软密封球阀结构,中间为折流板4,传动机构为齿轮机构,有三个齿轮,齿轮一8、齿轮二9和齿轮三10,齿轮二9连接于阀体结构上端,齿轮二9为半齿结构,且齿轮二9与齿轮一8或齿轮三10啮合转动,齿轮二9通过电机驱动,当阀门为全关闭状态时,齿轮二9上的齿全部与齿轮一8上的齿啮合,齿轮二9与齿轮三10无连接关系,当阀门为全开启状态时,齿轮二9上的齿全部与齿轮三10上的齿啮合,齿轮二9与齿轮一8无连接关系。

开启阀门时,电机驱动齿轮二9顺时针转动,同时齿轮一8逆时针转动,通过传动轴一12带动球阀一3转动,当齿轮二9转动90度,球阀一3全开,齿轮二9 继续顺时针转动,同时齿轮三10逆时针转动,通过传动轴二13带动球阀二7转动,齿轮二9转动90度后球阀二7全开,此时,阀体结构上的双球阀全部打开,形成流体通道,流体进入流体通道,在折流板4的阻挡作用下流体形成较大涡流,将折流板底部在关阀时而沉积下的泥沙和油泥冲走,当形成涡流后的流体通过球阀一3时,会对软密封的表面有一个清理的过程,既保证排污质量又不会影响密封性能,保证阀门的使用性能和密封性能。

关闭时,电动头驱动齿轮二9逆时针转动,齿轮二9转动90度,带动齿轮三10顺时针转动90度,通过传动轴二13使球阀二7关闭,齿轮二9继续逆时针转动90度,带动齿轮一7顺时针转动90度,通过传动轴一12使球阀一3关闭,此时,阀体结构上的双球阀全部关闭,流体无法通过。由于先关闭球阀二7,下游压力变小,泥沙和油泥在折流板和气阻作用下沉积在折流板进口的硬密封一侧,从而避免了对下游软密封面进行损伤,保证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双联多功能排污装置在双球阀基础之上,对其传动部件,阀门结构进行全面优化,和重新设计一种软硬双球阀式低扭矩的多功能排污阀,解决目前电动球阀或普通电动双球阀生产过程中阀芯内漏问题,减少电动球阀更换次数,保证集气站排污系统正常运行,且采用间歇式半齿形传动机构,降低了功耗和扭矩。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图1所示的双联多功能排污装置,包括传动结构和阀体结构,所述传动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齿轮一8、齿轮二9和齿轮三10,所述齿轮二9连接于阀体结构上端,齿轮二9为半齿结构,且齿轮二9与齿轮一8或齿轮三10啮合转动,齿轮二9通过电机驱动,所述阀体结构包括左阀体1和与左阀体1连接的右阀体5,左阀体1中间安装有出口端阀座2,出口端阀座2内有球阀一3,球阀一3与齿轮一8通过传动轴一12连接,右阀体5中间安装有进口端阀座6,进口端阀座6内有球阀二7,球阀二7与齿轮三10通过传动轴二13连接,球阀一3和球阀二7之间为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内有折流板4。

所述折流板4靠近进口端阀座6的一面设有凹槽。折流板4使流体形成较大涡流,既保证排污质量又不会影响软密封的密封性能,保证阀门的使用性能和密封性能。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联多功能排污装置,包括传动结构和阀体结构,所述传动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齿轮一8、齿轮二9和齿轮三10,所述齿轮二9连接于阀体结构上端,齿轮二9为半齿结构,且齿轮二9与齿轮一8或齿轮三10啮合转动,齿轮二9通过电机驱动,所述阀体结构包括左阀体1和与左阀体1连接的右阀体5,左阀体1中间安装有出口端阀座2,出口端阀座2内有球阀一3,球阀一3与齿轮一8通过传动轴一12连接,右阀体5中间安装有进口端阀座6,进口端阀座6内有球阀二7,球阀二7与齿轮三10通过传动轴二13连接,球阀一3和球阀二7之间为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内有折流板4。

所述球阀一3为软密封球阀,所述球阀二7为硬密封球阀。进口端采用硬密封球阀,出口端采用软密封球阀,前后双阀芯结构,双密封,且软硬密封结合,进一步保证密封,且软密封耐用,减少球阀更换,降低成本。

实施例4:

为了防止静电摩擦,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图1所示的双联多功能排污装置,包括传动结构和阀体结构,所述传动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齿轮一8、齿轮二9和齿轮三10,所述齿轮二9连接于阀体结构上端,齿轮二9为半齿结构,且齿轮二9与齿轮一8或齿轮三10啮合转动,齿轮二9通过电机驱动,所述阀体结构包括左阀体1和与左阀体1连接的右阀体5,左阀体1中间安装有出口端阀座2,出口端阀座2内有球阀一3,球阀一3与齿轮一8通过传动轴一12连接,右阀体5中间安装有进口端阀座6,进口端阀座6内有球阀二7,球阀二7与齿轮三10通过传动轴二13连接,球阀一3和球阀二7之间为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内有折流板4。

如图2所示,所述球阀一3和球阀二7上端分别装有防静电钢珠11。开启和关闭球阀时,由于摩擦较大容易起静电, 防静电钢珠11防止摩擦起电,保证安全性。

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