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连接两根软管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2158发布日期:2018-08-10 10:43阅读:62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软管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便于连接两根软管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园林和建筑工地用水时,由于距离较远,常常要将两根塑料软管或橡胶软管软管连接在一起使用。要将内径和外径相同的两根软管连接在一起,目前的做法是在两根软管之间套接一截金属管,金属管的外径与两根软管的内径相同。在通水后,由于水压较大,为了防止两根软管从金属管的两端脱出,金属管的两端分别设有多圈一体成型的环状凸条,套接好后,还要分别用管箍拧紧固定。这个连接过程较为繁琐,而且由于在用管箍拧紧固定后,两根软管与金属管之间的套接处容易出现褶皱而导致漏水。市场上急需一种能轻松快捷连接两根软管、且能防止漏水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置,不仅能轻松快捷地完成两根软管之间的连接工作,而且还能很好地解决漏水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制造一种便于连接两根软管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圆管、左套筒、右套筒、左内胎、右内胎、三通接头和气门芯。

所述的左套筒的右端和右套筒的左端分别通过适配的左大圆通孔和右大圆通孔套设在圆管的左右两端,并焊接固定,左大圆通孔和右大圆通孔与左套筒和右套筒在同一轴线上。

所述的左大圆通孔的右端上侧和右大圆通孔的左端上侧分别设有左小圆通孔和右小圆通孔,左小圆通孔的轴线与右小圆通孔的轴线相同。

所述的左套筒的内壁周圈和右套筒的内壁周圈分别设有左环状凹槽和右环状凹槽,左环状凹槽和右环状凹槽的截面设为弧形。

所述的左套筒与右套筒之间呈镜像结构。

所述的左内胎和右内胎分别套设在圆管左右两端的左套筒内和右套筒内的外径端上,左内胎和右内胎与圆管之间分别用双组分环氧树脂胶黏剂胶黏固定在一起,左软管的右端和右软管的左端分别插入左内胎外的左套筒内和右内胎外的右套筒内。

所述的左内胎的右端和右内胎的左端分别设有相通的左通气管和右通气管,左通气管的右端和右通气管的左端分别穿过左套筒的左小圆通孔和右套筒的右小圆通孔后插入三通接头的左右两端的孔口内并焊接固定在一起。

所述的气门芯的下端向下插入三通接头的上端孔口内并焊接固定在一起,气门芯的上端设有能与充气筒配合联接的外螺纹,气门芯通过外螺纹与盖形螺帽拧紧在一起。

所述的圆管、左套筒、右套筒、左通气管、右通气管和三通接头的材质为合金。

由于左套筒的内壁周圈和右套筒的内壁周圈分别设有左环状凹槽和右环状凹槽,且左环状凹槽和右环状凹槽的截面设为弧形,在对左内胎和右内胎充进适当的气压后,左内胎和右内胎分别突入左环状凹槽和右环状凹槽内,有效地避免左软管和右软管分别从左套筒和右套筒内脱出。

由于本发明首次采用左内胎和右内胎结构对两根软管进行连接,在充进适当的气压后,左软管和右软管连接处的内径分别被左内胎和右内胎适度撑大,均匀突入左套筒的左环状凹槽和右套筒的右环状凹槽内,左软管和右软管连接处分别与左内胎和右内胎之间不会出现褶皱而导致漏水,从而彻底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用管箍拧紧固定而容易出现褶皱、导致漏水的问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装置,不仅能轻松快捷地完成两根软管之间的连接工作,而且还能很好地解决漏水问题。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本发明具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

图中1为左内胎,2为左软管,3为左环状凹槽,4为左套筒,5为左小圆通孔,6为左通气管,7为气门芯,8为三通接头,9为右小圆通孔,10为右套筒,11为右环状凹槽,12为右软管,13为右内胎,14为右大圆通孔,15为右通气管,16为左大圆通孔,17为圆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如图1所示,设计制造一种便于连接两根软管的装置,装置包括圆管17、左套筒4、右套筒10、左内胎1、右内胎13、三通接头8和气门芯7。

左套筒4的右端和右套筒10的左端分别通过适配的左大圆通孔16和右大圆通孔14套设在圆管17的左右两端,并焊接固定,左大圆通孔16和右大圆通孔14与左套筒4和右套筒10在同一轴线上。

左大圆通孔16的右端上侧和右大圆通孔14的左端上侧分别设有左小圆通孔5和右小圆通孔9,左小圆通孔5的轴线与右小圆通孔9的轴线相同。

左套筒4的内壁周圈和右套筒10的内壁周圈分别设有左环状凹槽3和右环状凹槽11,左环状凹槽3和右环状凹槽11的截面设为弧形。

左套筒4与右套筒10之间呈镜像结构。

左内胎1和右内胎13分别套设在圆管17左右两端的左套筒4内和右套筒10内的外径端上,左内胎1和右内胎13与圆管17之间分别用双组分环氧树脂胶黏剂胶黏固定在一起,左软管2的右端和右软管12的左端分别插入左内胎1外的左套筒4内和右内胎13外的右套筒10内。

左内胎1的右端和右内胎13的左端分别设有相通的左通气管6和右通气管15,左通气管6的右端和右通气管15的左端分别穿过左套筒4的左小圆通孔5和右套筒10的右小圆通孔9后插入三通接头8的左右两端的孔口内并焊接固定在一起。

气门芯7的下端向下插入三通接头8的上端孔口内并焊接固定在一起,气门芯7的上端设有能与充气筒配合联接的外螺纹,气门芯7通过外螺纹与盖形螺帽拧紧在一起。

圆管17、左套筒4、右套筒10、左通气管6、右通气管15和三通接头8的材质为合金。

气门芯7的结构属公知技术,附图和说明书中不作详细记载。

本发明的工作情况是:将需要连接的左软管2的右端和右软管12的左端分别插入左内胎1外的左套筒4内和右内胎13外的右套筒10内,旋下盖形螺帽,将充气筒拧紧在气门芯7上,充进适当气压的空气,使左软管2的右端和右软管12的左端分别卡紧在左内胎1外的左套筒4内和右内胎13外的右套筒10内,然后拧紧盖形螺帽即可。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连接两根软管的装置。装置包括圆管、左套筒、右套筒、左内胎、右内胎、三通接头和气门芯;左套筒的右端和右套筒的左端分别套设在圆管的左右两端;左套筒的内壁周圈和右套筒的内壁周圈分别设有左环状凹槽和右环状凹槽;左内胎和右内胎分别套设在圆管左右两端的左套筒内和右套筒内的外径端上;左内胎的左通气管和右内胎的右通气管分别穿过左套筒的左小圆通孔和右套筒的右小圆通孔后,插入三通接头的左右两端的孔口内并焊接固定在一起;气门芯的下端向下插入三通接头的上端孔口内并焊接固定在一起。本发明不仅能轻松快捷地完成两根软管之间的连接工作,而且还能很好地解决漏水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罗福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金砖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5.17
技术公布日:2018.08.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