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陀螺效应飞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94147发布日期:2019-04-23 21:03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低陀螺效应飞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低陀螺效应飞轮。

技术背景

飞轮,转动惯量很大的盘形零件,其作用如同一个能量存储器。对于四冲程发动机来说,每四个活塞行程作功一次,即只有作功行程作功,而排气、进气和压缩三个行程都要消耗功。因此曲轴对外输出的转矩呈周期性变化,曲轴转速也不稳定。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在曲轴后端装置飞轮用于增强发动机的平顺性。但是跟随曲轴高速旋转的飞轮会产生陀螺定轴性,当发动机安装于机动车上行驶的时候,这个陀螺定轴性会直接对车辆的转向产生干扰影响车辆的操控性和安全性。以期一种低陀螺效应的飞轮来改善这种情况。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低一种陀螺效应的飞轮技术。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低陀螺效应飞轮,包括至少一个飞轮、配重机构、滑道,所述飞轮用于设置滑道,所述配重机构用于存储动能,所述滑道用于安装配重机构。

所述的飞轮上面设有滑道用于安装配重机构。

所述的飞轮为圆形用于减小转动时的空气阻力。

所述的飞轮中心处设有连接转轴的安装孔用于连接转轴。

低陀螺效应飞轮,其特征在于使用活动的配重机构位移来抵消飞轮旋转产生的陀螺进动性以减小飞轮旋转产生的陀螺定轴性。

所述低陀螺效应飞轮,其特征在于使用配重机构在滑道内移动并改变位置来来抵消飞轮旋转产生的陀螺进动性以减小飞轮旋转产生的陀螺定轴性。

所述的低陀螺效应飞轮,配重机构占据系统主要重量。

所述的低陀螺效应飞轮,配重机构可以在滑道内变化位置。

低陀螺效应飞轮,其特征在于依靠飞轮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来使配重机构复位。

所述的低陀螺效应飞轮,其特征在于在滑道内设置圆弧面来引导配重机构依靠离心力复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不改变飞轮作用及性能的前提下减小飞轮因旋转而产生的陀螺定轴性引起的不良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面,低陀螺效应飞轮,其特征在于使用活动的配重机构位移来抵消飞轮旋转产生的陀螺进动性以减小飞轮旋转产生的陀螺定轴性。巧妙的利用了配重机构位移来吸收其旋转进动性,达到减小定轴性的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面,低陀螺效应飞轮,其特征在于依靠飞轮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来使配重机构复位。依靠自身的离心力复位减少了整个机构的复杂度,提高其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示意性的示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示意性的示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整体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配重机构、(2)飞轮、(10)低陀螺效应飞轮、(11)配重机构偏移运行轨迹、(12)配重机构正常运行轨迹、(20)转轴、(21)安装孔、(100)滑道、(101)滑道圆弧面、(f1)车辆转向力、(f2)转轴驱动力、(f3)进动性的力、(f4)离心力。

具体实施方法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滑道100设于飞轮2内部,滑道100内部放置有配重机构1,配重机构1可以在滑道2内部做上下移动,转轴20通过飞轮中间的安装孔跟飞轮2连接,当转轴转动时转轴驱动力f2带着整个低陀螺效应飞轮10转动,由于离心力f4的作用,配重机构1会在滑道100内移动到离飞轮2圆心最远的一个点,也就是滑道100滑道圆弧面101的中间处以配重机构常运行轨迹12为轨迹随着飞轮2做旋转运动。当机动车转向的时候,整个低陀螺效应飞轮10会随着转轴受到车辆转向力f1作用发生转向,旋转产生的陀螺进动性力f3会作用在低陀螺效应飞轮10上面,飞轮10产生陀螺定轴性从而影响车辆超控性及安全性,但是由于配重机构1可以在滑道100内上下浮动,这个进动性的力f3被转化成配重机构1的位置偏移力而被抵消,从而大大降低定轴性对车辆转向的干扰达到本发明的设计初衷。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低陀螺效应飞轮,包括至少一个飞轮、配重机构、滑道,所述飞轮用于设置滑道,所述配重机构用于存储动能,所述滑道用于安装配重机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不改变飞轮作用及性能的前提下减小飞轮因旋转而产生的陀螺定轴性引起的不良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李芝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芝宏
技术研发日:2018.05.23
技术公布日:2019.04.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