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油式自动加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0926发布日期:2018-12-25 20:46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储油式自动加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聚酯切片纺丝过程中切片结晶设备保养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油式自动加油装置。



背景技术:

在聚酯切片纺丝生产的过程中,必须对切片进行连续的结晶及干燥,并达到一定低的干切片含水率,才能确保生产正常稳定的运行。连续结晶系统要保证连续结晶首先要保证脉动床连续稳定的运行。设备的定期检查保养时必须的。只有设备的及时定期检查保养到位,才能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现有技术中在检查结晶脉动床稳定运行时需要将脉动床传动轴头安装的防护罩整体拆下才能进行检查和加油保养。完成后再将防护罩装上。但是采用这种技术方法有两点不足:第一、在检查保养加油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第二、检查保养加油的效率明显偏低。第三、需要每次都进行外部加油,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一次加油后可以进行多次自动加油,延长两次外部加油的时间间隔,能减少设备检查及保养的操作时间并同时大幅度提高安全操作效果的储油式自动加油装置,其技术方案如下:

储油式自动加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电机,横向电机的输出端连有水平滑动板,水平滑动板上设置有纵向电机,纵向电机的输出端连有进油槽,进油槽的端部处位于传动轴头的正上方处,所述的进油槽为一斜槽,斜槽的中间处设置有储油缓冲槽。横向电机是为了使得进油槽能够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能够给传动轴头的不同部位处进行加油保养。纵向电机使得进油槽能够延伸出防护罩进行进油槽的外部加油,从而方便了加油,降低了危险性。储油缓冲槽使得进油槽一次加油后可以储存更多的油,从而可以在后面可以更加多次的进行自动加油,延长两次外部加油之间的时间间隔,从而大幅度的提高安全操作效果,减少设备检查及保养的操作时间。

优选方式为,所述的进油槽的中间底部处与纵向电机的输出端相铰接设置,进油槽远离传动轴头的一端的底部处连有倾倒电机,倾倒电机使得进油槽进行倾斜进油。倾倒电机使得进油槽可以倾斜,主要目的一是使得进油槽的倾斜角度可以自由调节,从而可以调节进油的速度。二是在进油槽进行完一次加油后,储油缓冲槽有油会储存下来,当需要再一次加油的时候,可以直接控制倾倒电机使得进油槽倾斜,从而使得储油缓冲槽中的油自动流出来进行加油。可以通过不同角度的倾斜来实现多次加油的目的。可以去掉加油保养中的一个步骤,节省了时间,同时也更加的方便、安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次加油后可以进行多次自动加油,延长两次外部加油的时间间隔,能减少设备检查及保养的操作时间并同时大幅度提高安全操作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脉动床传动轴头的加油保养机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和图2具体说明实施例:

脉动床传动轴头的加油保养机构,包括传动轴头1和传动轴基座2,所述的传动轴基座上设置有防护罩3,所述的传动轴头穿过传动轴基座后伸入到防护罩内,所述的防护罩的表面处开设有窗扇4,窗扇通过合页铰接在防护罩上;所述的防护罩内部设置有进油引导机构,所述的进油引导机构包括横向电机5,横向电机的输出端连有水平滑动板6,水平滑动板上设置有纵向电机7,纵向电机的输出端连有进油槽8,进油槽的端部处位于传动轴头的正上方处,所述的进油槽为一斜槽,斜槽的中间处设置有储油缓冲槽9;打开窗扇,进油槽在纵向电机的带动下伸出防护罩。

优选方式为,所述的进油槽的中间底部处与纵向电机的输出端相铰接设置,进油槽远离传动轴头的一端的底部处连有倾倒电机10,倾倒电机使得进油槽进行倾斜进油。

在需要进行保养加油的时候,首先打开窗扇,通过横向电机调整好位置后,纵向电机可以使得进油槽能够伸出防护罩,然后进行加油。加油完成后,进油槽回复初始位置。首次加油完成。此时的储油缓冲槽已经存储满油。再次加油的时候,只需要根据加油量的多少,控制倾倒电机对进油槽的倾斜角度控制来实现自动加油,此时如果需要在传动轴头的不同部位加油的话可以启动横向电机进行水平位移。只要储油缓冲槽中有油就可以多次进行自动加油,不需要进行拆除或是重复伸出防护罩外部进行加油。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聚酯切片纺丝过程中切片结晶设备保养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油式自动加油装置。本发明公开了储油式自动加油装置,包括横向电机,横向电机的输出端连有水平滑动板,水平滑动板上设置有纵向电机,纵向电机的输出端连有进油槽,进油槽的端部处位于传动轴头的正上方处,所述的进油槽为一斜槽,斜槽的中间处设置有储油缓冲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次加油后可以进行多次自动加油,延长两次外部加油的时间间隔,能减少设备检查及保养的操作时间并同时大幅度提高安全操作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沈顺华;徐华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汇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9.06
技术公布日:2018.1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