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包围式离心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37222发布日期:2019-04-05 22:39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半包围式离心泵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心泵。



背景技术:

高速齿轮箱空间有限,润滑需要比较复杂的循环系统,大多使用齿轮箱外增加循环泵等设备,成本增加较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结构简单、利用高速齿轮充当泵叶的半包围式离心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半包围式离心泵,包括齿轮箱体,所述齿轮箱体内设置有装入齿轮的泵壳,所述泵壳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泵壳内外的对应齿轮的齿根部位的横向进油孔,所述泵壳的内腔底部设置有出油槽,所述泵壳的上面设置有与出油槽连通的出油孔,所述出油孔连接输油装置。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泵壳的底部设置有连通横向进油孔的竖向进油孔,所述泵壳外壁与齿轮箱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存放润滑油的空腔。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横向进油孔的纵向截面为圆弧形,所述圆弧直径大于齿轮的齿根圆直径并且小于其分度圆直径。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出油槽与出油孔之间通过圆弧形的出油通道连通,所述出油槽与横向进油孔平行对应设置。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齿轮的中心设置输入轴,所述输入轴穿过泵壳的侧壁通过轴承架设在齿轮箱体的侧壁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半包围式离心泵,利用高速旋转齿轮充当泵叶,泵壳与齿轮组合为泵体,减少了动力输入,结构简单,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泵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在进油孔处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1、齿轮箱体2、齿轮3、泵壳4、输入轴5、出油孔6、横向进油孔7、出油槽8、竖向进油孔9、出油通道10、空腔。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半包围式离心泵,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齿轮箱体1,齿轮箱体1内设置有装入齿轮2的泵壳3,泵壳3的侧壁上设置有横向进油孔6,横向进油孔6对应齿轮2的齿根部位,其纵向截面为圆弧形,圆弧直径大于齿轮2的齿根圆直径并且小于其分度圆直径。

泵壳3的底部设置有连通横向进油孔6的竖向进油孔8,泵壳3外壁与齿轮箱体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存放润滑油的空腔10,竖向进油孔8的一端连通横向进油孔6,另一端连通存放润滑油的空腔10,横向进油孔6与竖向进油孔8共同连通泵壳3的内外空腔。

泵壳3的内腔底部设置有出油槽7,泵壳3的上面设置有出油孔5,出油槽7与出油孔5之间通过圆弧形的出油通道9连通,出油槽7对应齿轮2的齿顶位置,并且与横向进油孔6平行对应设置,出油孔5连接输油装置。

齿轮2的中心设置输入轴4,输入轴4穿过泵壳3的侧壁通过轴承架设在齿轮箱体1的侧壁上。

半包围式离心泵中齿轮2高速运转,产生离心力,齿轮2的齿根区域产生负压,吸引空腔10内的润滑油经竖向进油孔8和横向进油孔6进入泵壳3内部齿轮2的齿根区域,在离心力作用下,润滑油向外甩出,齿顶产生正压,润滑油经由出油槽7、出油通道9喷向出油孔5,并通过出油孔5喷向输油装置,之后回流至空腔10,形成润滑油的循环流动。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半包围式离心泵,包括齿轮箱体,所述齿轮箱体内设置有装入齿轮的泵壳,所述泵壳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泵壳内外的对应齿轮的齿根部位置的横向进油孔,所述泵壳的内腔底部设置有出油槽,所述泵壳的上面设置有与出油槽连通的出油孔,所述出油孔连接输油装置。本发明利用高速旋转齿轮充当泵叶,泵壳与齿轮组合为泵体,减少了动力输入,结构简单,节省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孙海军;马红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石家庄辰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2.01
技术公布日:2019.04.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