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延时补偿器隔声减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30734发布日期:2020-07-29 02:39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纤延时补偿器隔声减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传感技术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纤延时补偿器隔声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光纤传感系统中,光纤延时补偿器作为系统的一个重要光器件,在脉冲式光收发系统中,其作用是将单光脉冲引入延时形成双光脉冲,可实现与传感光路光程补偿。在连续式光收发系统中,光纤延时补偿器引入光程差,可将系统的光波长或光频变化转为光相位变化,可将系统微小的改变量级在相位解调中信号放大,实现高灵敏度解调。光纤延时补偿器还可根据解调方法需要,加入压电陶瓷管结构可实现补偿器的相位调制。由于光纤延时补偿器本身对外界环境干扰如冲击、振动、声音较为敏感,引入环境噪声使得光纤传感系统的本底噪声抬高或产生相应线谱,降低信号的最小可检测值以及解调效果。

随着光纤传感技术的发展,以及其在海洋、石油、电力、管道、桥梁以及航空航天等方面的推广应用,传感系统中的光纤延时补偿器对环境要求更加严苛,在工程实际应用时需要对延时补偿器进行隔声减振处理,而目前市场上还没有满足需求的相关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光纤延时补偿器隔声减振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光纤延时补偿器隔声减振装置,主要包括外壳体、阻尼填充层、内壳体、固定环组、隔振器组,外壳体内部安装内壳体,外壳体和内壳体间用阻尼填充层填充,内壳体内嵌于阻尼填充层内,固定环组安装于内壳体内部中心,隔振器组固定在外壳体底部用于减振。

所述阻尼填充层通过灌注形式与外壳体内表面和内壳体外表面均紧密贴合。

所述阻尼填充层材料为阻尼硅胶,阻尼填充层的固化硬度与内壳体重量匹配,既能够支撑内壳体,又能起到较好的减振作用。

所述外壳体顶部配套密封顶盖a密封,外壳体内表面进行打磨处理以此与阻尼填充层紧密贴合,外壳体两侧分别开有光纤接口孔位和电线接口孔位,外壳体底部四角各留有螺纹孔安装隔振器组。

所述内壳体顶部配套密封顶盖b密封,内壳体内部安装光纤延时补偿器,内壳体两侧与外壳体的光纤接口孔位和电线接口孔位对应处开有小孔,内壳体外表面打磨处理以此与阻尼填充层紧密结合,内壳体底部装有表面同样打磨处理的加强片用以增强内壳体与阻尼填充层的粘接力。

所述外壳体与内壳体均为金属及高密度材料,形成双层隔声层。

所述固定环组为绝缘材料,可相位调制用的压电陶瓷管套于固定环组上以实现压电陶瓷管与内壳体分离,同时光纤延时补偿器尾纤绕至于固定环组外表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层高密度壳体封装结构,可实现较好的隔声作用;采用阻尼填充层和隔振器组组合使用,提高了光纤延时补偿器的减振性能,并且该结构对水平方向的振动同样起到减振作用,实现三维方向的减振;针对光纤延时补偿器,将压电陶瓷管进行了去耦分离,避免了调制信号串扰引入;结构紧凑,能够有效降低外界环境振动、冲击和声干扰对光纤传感系统引入的噪声;通过本实用新型设计研制的光纤延时补偿器已经实验验证,并应用到项目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减振效果实验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隔声效果实验图。

附图标记说明:外壳体10、阻尼填充层20、内壳体30、固定环组40、隔振器组50、顶盖11、密封顶盖31、加强片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介绍:

实施例:如附图所示,这种光纤延时补偿器隔声减振装置,主要包括外壳体10、阻尼填充层20、内壳体30、固定环组40、隔振器组50,外壳体10内部安装内壳体30,外壳体10与内壳体30均为金属及高密度材料,形成双层隔声层。外壳体10和内壳体30间用阻尼填充层20填充,内壳体20内嵌于阻尼填充层20内,阻尼填充层20通过灌注形式与外壳体10内表面和内壳体30外表面均紧密贴合,用于对内壳体30的固定支撑和减振降噪,可实现对内壳体30水平和垂直三维方向的减振作用。阻尼填充层20材料为阻尼硅胶,阻尼填充层20的固化硬度与内壳体30重量匹配,既能够支撑内壳体30,又能起到较好的减振作用。固定环组40安装于内壳体30内部中心,固定环组40为绝缘的聚碳酸酯材料,将可相位调制用的压电陶瓷管套于固定环组40上,实现压电陶瓷管与内壳体30分离,起到去耦降噪的作用,同时光纤延时补偿器尾纤绕至于固定环组40外表层。隔振器组50固定在外壳体10底部用于减振。

外壳体10顶部配套密封顶盖a11密封,外壳体10内表面进行打磨处理以此与阻尼填充层20紧密贴合,外壳体10两侧分别开有光纤接口孔位和电线接口孔位,用于光纤延时补偿器和外部器件相连,典型接口为fc光纤适配器和sma电接口。外壳体10底部四角各留有螺纹孔安装隔振器组50,实现一级减振作用。

内壳体30顶部配套密封顶盖b31密封,内壳体30选用壁厚为10mm钢材料,该结构层作为光纤延时补偿器主要的隔声屏蔽层。内壳体30内部安装光纤延时补偿器,内壳体30两侧与外壳体10的光纤接口孔位和电线接口孔位对应处开有小孔,分别用于光纤延时补偿器的光纤出纤和电线出线,内壳体30外表面打磨处理以此与阻尼填充层20紧密结合,内壳体30底部装有表面同样打磨处理的加强片32,用以增强内壳体30与阻尼填充层20的粘接力。

如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减振效果实验图,采用阻尼填充层20和隔振器组50的组合使用提高了光纤延时补偿器的隔振性能,100hz以上减振量级达40db以上;如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隔声效果实验图,采用双层高密度壳体封装结构,可实现较好的隔声作用,隔声系统声信号共振频率大于1khz。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光纤延时补偿器隔声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外壳体(10)、阻尼填充层(20)、内壳体(30)、固定环组(40)、隔振器组(50),外壳体(10)内部安装内壳体(30),外壳体(10)和内壳体(30)间用阻尼填充层(20)填充,内壳体(30)内嵌于阻尼填充层(20)内,固定环组(40)安装于内壳体(30)内部中心,隔振器组(50)固定在外壳体(10)底部用于减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延时补偿器隔声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填充层(20)通过灌注形式与外壳体(10)内表面和内壳体(30)外表面均紧密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延时补偿器隔声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填充层(20)材料为阻尼硅胶,阻尼填充层(20)的固化硬度与内壳体(30)重量匹配,既能够支撑内壳体(30),又能起到较好的减振作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延时补偿器隔声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0)顶部配套密封顶盖a(11)密封,外壳体(10)内表面进行打磨处理以此与阻尼填充层(20)紧密贴合,外壳体(10)两侧分别开有光纤接口孔位和电线接口孔位,外壳体(10)底部四角各留有螺纹孔安装隔振器组(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延时补偿器隔声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30)顶部配套密封顶盖b(31)密封,内壳体(30)内部安装光纤延时补偿器,内壳体(30)两侧与外壳体(10)的光纤接口孔位和电线接口孔位对应处开有小孔,内壳体(30)外表面打磨处理以此与阻尼填充层(20)紧密结合,内壳体(30)底部装有表面同样打磨处理的加强片(32)用以增强内壳体(30)与阻尼填充层(20)的粘接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延时补偿器隔声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0)与内壳体(30)均为金属及高密度材料,形成双层隔声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延时补偿器隔声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组(40)为绝缘材料,可相位调制用的压电陶瓷管套于固定环组(40)上以实现压电陶瓷管与内壳体(30)分离,同时光纤延时补偿器尾纤绕至于固定环组(40)外表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纤延时补偿器隔声减振装置,主要包括外壳体、阻尼填充层、内壳体、固定环组、隔振器组,外壳体内部安装内壳体,外壳体和内壳体间用阻尼填充层填充,内壳体内嵌于阻尼填充层内,固定环组安装于内壳体内部中心,隔振器组固定在外壳体底部用于减振。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层高密度壳体封装结构,可实现较好的隔声作用;采用阻尼填充层和隔振器组组合使用,提高了光纤延时补偿器的减振性能;针对光纤延时补偿器,将压电陶瓷管进行了去耦分离,避免了调制信号串扰引入;结构紧凑,能够有效降低外界环境振动、冲击和声干扰对光纤传感系统引入的噪声。

技术研发人员:徐汉锋;张红;谢勇;吴国军;汪樟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9.05.09
技术公布日:2020.07.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