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用悬挂管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56984发布日期:2020-10-17 02:40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震用悬挂管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悬挂管束,尤其涉及一种将侧向和纵向的地震力有效传递出去的抗震用悬挂管束。



背景技术:

地震灾害是指由地震引起的强烈地面振动及伴生的地面裂缝和变形,使各类建(构)筑物倒塌和损坏,设备和设施损坏,交通、通讯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被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场地破坏等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

为了减轻地震灾害对水管管道造成破坏,通常利用悬挂管束来对水管管道进行有效的固定,将管道的振动传递到建筑上。目前市场上的管束大多只能传递侧向的地震力,纵向的地震力需要增加一个管束,增加材料,加大安装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抗震用悬挂管束,解决目前管束功能单一,安装成本高、难度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抗震用悬挂管束,包括上弧形固定板和下弧形固定板,所述上弧形固定板的两端设置有向两侧延伸的上水平连接板,每个所述上水平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下弧形固定板的两端设置有向两侧延伸的下水平连接板,每个所述下水平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上弧形固定板和下弧形固定板的凹面相对,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上下对正,锁紧螺栓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配合锁紧螺母将上水平连接板和下水平连接板连接在一起;所述上弧形固定板的凸面顶部连接有矩形框连接件,所述矩形框连接件包括两个平行相对的竖直侧板,两个所述竖直侧板的下端与所述上弧形固定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竖直侧板的上端共同连接有一个水平顶板。

进一步地,所述上弧形固定板包括两个弧形单板,每个所述弧形单板的内端部与同侧所述竖直侧板的下端连接,每个所述弧形单板的外端部与同侧所述上水平连接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水平连接板、弧形单板、竖直侧板和水平顶板一体化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下弧形固定板和下水平连接板一体化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上弧形固定板、下弧形固定板、上水平连接板、下水平连接板和矩形框连接件均经过表面防锈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表面防锈处理为电镀锌、热浸镀锌或环氧喷涂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竖直侧板和水平顶板均通过建筑衔接组件与建筑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建筑衔接组件包括第一抗震铰接件,所述第一抗震铰接件包括两个第一转臂,两个所述第一转臂铰接在一起,任一所述第一转臂与所述竖直侧板或水平顶板连接,另一所述第一转臂连接有槽钢的一端,所述槽钢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抗震铰接件,所述第二抗震铰接件包括两个第二转臂,两个所述第二转臂铰接在一起,任一所述第二转臂与所述槽钢的另一端连接,另一所述第二转臂与建筑连接。

本发明一种抗震用悬挂管束,结构简单、耗材少、安装方便,能够同时传递侧向和纵向的地震力,抗震性能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与建筑衔接组件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右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4所示,一种抗震用悬挂管束,包括上弧形固定板1和下弧形固定板2,上弧形固定板1的两端设置有向两侧延伸的上水平连接板3,每个上水平连接板3上设置有第一通孔,下弧形固定板2的两端设置有向两侧延伸的下水平连接板4,每个下水平连接板4上设置有第二通孔,上弧形固定板1和下弧形固定板2的凹面相对,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上下对正,锁紧螺栓5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配合锁紧螺母6将上水平连接板3和下水平连接板4连接在一起;上弧形固定板1的凸面顶部连接有矩形框连接件7,矩形框连接件7包括两个平行相对的竖直侧板,两个竖直侧板的下端与上弧形固定板1固定连接,两个竖直侧板的上端共同连接有一个水平顶板。

竖直侧板和水平顶板均通过建筑衔接组件与建筑相连,建筑衔接组件包括第一抗震铰接件8,第一抗震铰接件8包括两个第一转臂,两个第一转臂铰接在一起,任一第一转臂与竖直侧板或水平顶板连接,另一第一转臂连接有槽钢9的一端,槽钢9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抗震铰接件10,第二抗震铰接件10包括两个第二转臂,两个第二转臂铰接在一起,任一第二转臂与槽钢9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第二转臂与建筑连接。

工作原理:

利用上弧形固定板和下弧形固定板将管道a包裹并通过上水平连接板和下水平连接板的连接实现对管道的夹持固定,每个竖直侧板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水平顶板上设置有第四通孔,与竖直侧板或水平顶板连接的第一转臂上设置有第五通孔,抗震丝杆贯穿第三通孔和第五通孔或贯穿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并采用法兰螺母紧固从而实现连接。全部连接完成后,纵向地震力由水平顶板及与其连接的建筑衔接组件传递给建筑,侧向地震力由竖直侧板及与其连接的建筑衔接组件传递给建筑,从而对所悬挂的管道进行保护。

上弧形固定板1包括两个弧形单板,每个弧形单板的内端部与同侧竖直侧板的下端连接,每个弧形单板的外端部与同侧上水平连接板连接。与整体的上弧形固定板相比,用料更省,成本低。

上弧形固定板1、下弧形固定板2、上水平连接板3、下水平连接板4和矩形框连接件7均经过表面防锈处理,表面防锈处理为电镀锌、热浸镀锌或环氧喷涂处理,能够有效防止上述各部件在使用过程中生锈。

上水平连接板3、弧形单板、竖直侧板和水平顶板一体化制成,下弧形固定板2和下水平连接板4一体化制成,从而增强装置的整体强度。

本发明一种抗震用悬挂管束,结构简单、耗材少、安装方便,能够同时传递侧向和纵向的地震力,抗震性能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抗震用悬挂管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弧形固定板和下弧形固定板,所述上弧形固定板的两端设置有向两侧延伸的上水平连接板,每个所述上水平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下弧形固定板的两端设置有向两侧延伸的下水平连接板,每个所述下水平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上弧形固定板和下弧形固定板的凹面相对,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上下对正,锁紧螺栓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配合锁紧螺母将上水平连接板和下水平连接板连接在一起;

所述上弧形固定板的凸面顶部连接有矩形框连接件,所述矩形框连接件包括两个平行相对的竖直侧板,两个所述竖直侧板的下端与所述上弧形固定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竖直侧板的上端共同连接有一个水平顶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用悬挂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弧形固定板包括两个弧形单板,每个所述弧形单板的内端部与同侧所述竖直侧板的下端连接,每个所述弧形单板的外端部与同侧所述上水平连接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震用悬挂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平连接板、弧形单板、竖直侧板和水平顶板一体化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用悬挂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弧形固定板和下水平连接板一体化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用悬挂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弧形固定板、下弧形固定板、上水平连接板、下水平连接板和矩形框连接件均经过表面防锈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抗震用悬挂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防锈处理为电镀锌、热浸镀锌或环氧喷涂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用悬挂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侧板和水平顶板均通过建筑衔接组件与建筑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抗震用悬挂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衔接组件包括第一抗震铰接件,所述第一抗震铰接件包括两个第一转臂,两个所述第一转臂铰接在一起,任一所述第一转臂与所述竖直侧板或水平顶板连接,另一所述第一转臂连接有槽钢的一端,所述槽钢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抗震铰接件,所述第二抗震铰接件包括两个第二转臂,两个所述第二转臂铰接在一起,任一所述第二转臂与所述槽钢的另一端连接,另一所述第二转臂与建筑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悬挂装置领域,提供了一种抗震用悬挂管束,包括上弧形固定板和下弧形固定板,上弧形固定板的两端设置有上水平连接板,上水平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下弧形固定板的两端设置有下水平连接板,下水平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上弧形固定板和下弧形固定板的凹面相对,锁紧螺栓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配合锁紧螺母将上水平连接板和下水平连接板连接;上弧形固定板的凸面顶部连接有矩形框连接件,矩形框连接件包括两个平行相对的竖直侧板,两个竖直侧板的下端与上弧形固定板固定连接,上端共同连接有一个水平顶板。本发明提供的抗震用悬挂管束,结构简单、耗材少、安装方便,能够同时传递侧向和纵向的地震力,抗震性能好。

技术研发人员:周卫斌;周爱荣;王永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迅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31
技术公布日:2020.10.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