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止细菌增长的内衬风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97345发布日期:2021-01-12 07:27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防止细菌增长的内衬风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衬风管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可防止细菌增长的内衬风管。



背景技术:

内衬风管应用广泛,现有的内衬风管中一般不会装设有杀菌装置,但若是对环境要求高的地方一定需要装设,否则容易集尘或集菌,造成细菌等生物病原体繁殖,危害较大。于是有人采用复杂、危险又昂贵的静电集尘设备,此设备通常是设在工业用烟囱排放出口端,较少设置于中央空调内;近来也有室内空气清净装置装设静电集尘器,但使用负电极静电集尘装置会产生臭氧,反而造成室内空气品质恶化。此外,若采用静电集尘设备,电压高较危险,且结构复杂又昂贵。若采用过滤效果佳的滤网(如:微米级、奈米级空气过滤网),则会阻碍空气的流通速度及流量,会让整个通风管道的悬浮微粒搬运速度下降,容易造成通风管道阻塞。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防止细菌增长的内衬风管,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防止细菌增长的内衬风管,包括风管本体,所述风管本体的内表面设置有抗菌涂层,所述风管本体内部的一端设置有若干风管单元,所述风管单元与所述风管单元之间以及所述风管单元与所述风管本体之间形成若干空腔,所述风管单元的内侧面和所述空腔的内侧面分别均涂覆有光触媒层,所述空腔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紫外杀菌灯,所述风管本体的内部设置有靠近所述风管单元一端的壳体,所述壳体内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电加热网,所述风管本体顶端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紫外杀菌灯和所述电加热网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紫外杀菌灯通过橡胶塞与所述空腔固定连接,所述空腔内部的两端分别均设置有若干紫外杀菌灯。

进一步的,所述风管单元靠近进风口的一侧设置有风速传感器,所述壳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是由外壳体、内壳体和隔热夹层构成,所述隔热夹层位于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风管本体和所述风管单元分别均为不锈钢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由风管本体、抗菌涂层、风管单元、空腔、光触媒层、紫外杀菌灯、壳体、电加热网、控制器、橡胶塞、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外壳体、内壳体和隔热夹层构成的可防止细菌增长的内衬风管,从而能够对内衬风管进行消毒杀菌,有效防止细菌增长,结构合理,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防止细菌增长的内衬风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防止细菌增长的内衬风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防止细菌增长的内衬风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中:

1、风管本体;2、抗菌涂层;3、风管单元;4、空腔;5、光触媒层;6、紫外杀菌灯;7、壳体;8、电加热网;9、控制器;10、橡胶塞;11、风速传感器;12、温度传感器;13、外壳体;14、内壳体;15、隔热夹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防止细菌增长的内衬风管。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防止细菌增长的内衬风管,包括风管本体1,所述风管本体1的内表面设置有抗菌涂层2,所述风管本体1内部的一端设置有若干风管单元3,所述风管单元3与所述风管单元3之间以及所述风管单元3与所述风管本体1之间形成若干空腔4,所述风管单元3的内侧面和所述空腔4的内侧面分别均涂覆有光触媒层5,所述空腔4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紫外杀菌灯6,所述风管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靠近所述风管单元3一端的壳体7,所述壳体7内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电加热网8,所述风管本体1顶端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9,所述控制器9与所述紫外杀菌灯6和所述电加热网8电连接。

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由风管本体1、抗菌涂层2、风管单元3、空腔4、光触媒层5、紫外杀菌灯6、壳体7、电加热网8、控制器9、橡胶塞10、风速传感器11、温度传感器12、外壳体13、内壳体14和隔热夹层15构成的可防止细菌增长的内衬风管,从而能够对内衬风管进行消毒杀菌,有效防止细菌增长,结构合理,使用方便。

实施例二:

如图1-3所示,所述紫外杀菌灯6通过橡胶塞10与所述空腔4固定连接,所述空腔4内部的两端分别均设置有若干紫外杀菌灯6,所述风管单元3靠近进风口的一侧设置有风速传感器11,所述壳体7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2,所述壳体7是由外壳体13、内壳体14和隔热夹层15构成,所述隔热夹层15位于所述外壳体13和所述内壳体14之间,所述风管本体1和所述风管单元3分别均为不锈钢材质,所述抗菌涂层2为异噻唑啉酮、咪康唑、纳米级银粉末、纳米级铜粉末及纳米级锌粉末构成的混合物。

从图1-3中可以看出,所述风管单元3靠近进风口的一侧设置有风速传感器11,所述壳体7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2,所述壳体7是由外壳体13、内壳体14和隔热夹层15构成,所述隔热夹层15位于所述外壳体13和所述内壳体14之间,所述风管本体1和所述风管单元3分别均为不锈钢材质,对于风速传感器11、温度传感器12和隔热夹层15的设计,是比较常规的故此不做详细的说明。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实际应用时,通过抗菌涂层2对整个风管进行杀菌,通过风管单元3、光触媒层5和紫外杀菌灯6进一步杀菌消毒,能够提高风与光触媒层5的接触面积,最后通过电加热网8进行高温杀菌。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由风管本体1、抗菌涂层2、风管单元3、空腔4、光触媒层5、紫外杀菌灯6、壳体7、电加热网8、控制器9、橡胶塞10、风速传感器11、温度传感器12、外壳体13、内壳体14和隔热夹层15构成的可防止细菌增长的内衬风管,从而能够对内衬风管进行消毒杀菌,有效防止细菌增长,结构合理,使用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防止细菌增长的内衬风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风管本体(1),所述风管本体(1)的内表面设置有抗菌涂层(2),所述风管本体(1)内部的一端设置有若干风管单元(3),所述风管单元(3)与所述风管单元(3)之间以及所述风管单元(3)与所述风管本体(1)之间形成若干空腔(4),所述风管单元(3)的内侧面和所述空腔(4)的内侧面分别均涂覆有光触媒层(5),所述空腔(4)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紫外杀菌灯(6),所述风管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靠近所述风管单元(3)一端的壳体(7),所述壳体(7)内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电加热网(8),所述风管本体(1)顶端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9),所述控制器(9)与所述紫外杀菌灯(6)和所述电加热网(8)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止细菌增长的内衬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杀菌灯(6)通过橡胶塞(10)与所述空腔(4)固定连接,所述空腔(4)内部的两端分别均设置有若干紫外杀菌灯(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止细菌增长的内衬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单元(3)靠近进风口的一侧设置有风速传感器(11),所述壳体(7)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止细菌增长的内衬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7)是由外壳体(13)、内壳体(14)和隔热夹层(15)构成,所述隔热夹层(15)位于所述外壳体(13)和所述内壳体(14)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止细菌增长的内衬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本体(1)和所述风管单元(3)分别均为不锈钢材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防止细菌增长的内衬风管,包括风管本体,所述风管本体的内表面设置有抗菌涂层,所述风管本体内部的一端设置有若干风管单元,所述风管单元与所述风管单元之间以及所述风管单元与所述风管本体之间形成若干空腔,所述风管单元的内侧面和所述空腔的内侧面分别均涂覆有光触媒层,所述空腔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紫外杀菌灯,所述风管本体的内部设置有靠近所述风管单元一端的壳体,所述壳体内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电加热网,所述风管本体顶端的一侧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紫外杀菌灯和所述电加热网电连接。有益效果:能够对内衬风管进行消毒杀菌,有效防止细菌增长,结构合理,使用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于少波;张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艺高城市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08
技术公布日:2021.0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