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流量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45901发布日期:2021-04-06 11:59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流量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节阀,特别是涉及一种微流量调节阀。



背景技术:

常见的流量调节阀分为直通单座、直通双座、角形、隔膜、小流量、三通、偏心旋转、蝶形、套筒式、球形等。

现有的调节阀多数采用的是通过阀体与阀芯的开度来控制流体的流量,在化学工业中,需要对流体的流量精确控制从而保证反应釜中的化学成分含量稳定,生产出来的产品有效成分含量高。而化学反应中,常伴随着高温,调节阀进出口两端的温差较大,阀芯受热不均引起阀芯的变形导致调节阀卡死或者流量调节不稳定,致使反应釜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出现异常波动,造成生产出来的产品有效成分低,生产效率低。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微流量调节阀,能精确控制通过调节阀的流体流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流量调节阀,不但能精确控制通过调节阀的流体流量,且消除压差波动,提高控制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流量调节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设置有阀芯腔,所述阀芯腔内安装有阀芯,所述阀芯底端设置有呈圆锥形的抵接部,所述阀体设置有与所述抵接部配合的抵接腔,所述阀体上端安装有上阀盖,所述阀芯穿过所述上阀盖。所述阀芯向上移动时,所述阀芯与所述阀体形成通道,流体从通道中流过,所述地接部为圆锥形,使得流体通道能精确控制,进而控制流体的流量。

进一步的,所述阀芯腔具有填料箱并安装有与所述填料箱配合的填料压盖和压紧螺母。设置有所述填料箱,所述填料箱内装有填料,并设置有所述填料压盖等,防止流体从所述阀芯中溢出,减少渗漏。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螺母外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阀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压紧螺母和所述阀体螺纹连接,便于所述螺母拆卸,更换填料。

进一步的,所述阀芯包括均呈圆柱形的第一阀芯体、第二阀芯体和阀杆,所述第一阀芯体和第二阀芯体通过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呈圆锥形,锥度为75°~80°。锥形的所述连接部,有利于减少流体的渗漏,所述第二阀芯体外缠绕着填料,用于对流体通道进行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两端均设置有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外依次安装有连接管和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用于与流体管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阀芯体的直径为3mm~5mm,第二阀芯体的直径为13.5mm~15.5mm。

进一步的,所述阀芯顶端设置有螺牙。所述螺牙用于与其他控制机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阀芯的上下移动形成流体通道,阀芯设置有锥形抵接部,能与阀体中的抵接腔精确配合,从而精确的控制流体的流量;阀芯各段分别呈圆柱形或圆锥形,受热变形量小,减少卡阻;阀体中还设置填料箱,能有效的减少流体的渗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需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式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2所示,一种微流量调节阀,包括阀体2,阀体2上端安装有上阀盖3,阀体2两端均设置有流体通道,流体通道外依次安装有连接管4和连接法兰5。

阀体2还设置有阀芯腔,阀芯腔具有填料箱6并安装有与填料箱6配合的填料压盖7和压紧螺母8,压紧螺母8外周设置有外螺纹,阀体2上设置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填料箱6内添加有填料,填料根据阀的使用环境选择不同的填料,可以是盘根,也可以是编织绳等,添加填料后填料压盖7压好之后通过压紧螺母锁紧即可。阀芯腔内安装有阀芯1,阀芯1多采用316l不锈钢制成,受热变形量小。阀芯1穿过上阀盖3,阀芯1顶端设置有螺牙,螺牙用于其他控制装置连接,大多与气动自动控制装置或者电动控制装置连接。阀芯1底端设置有呈圆锥形的抵接部104,阀体2设置有与抵接部104配合的抵接腔。阀关闭时,抵接部104与抵接腔紧密接触,防止流体流过,阀打开时,阀芯1向上移动与阀体2形成通道,由于地接部104为锥形,形成的通道较小,从而使得通过的流体较少。

阀芯1包括均呈圆柱形的第一阀芯体101、第二阀芯体103和阀杆105,第一阀芯体101的直径为3mm~5mm,本实施例中,第一阀芯体101的直径为4mm,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阀芯体101的直径为3mm、3.5mm、4mm、4.5mm、5mm也可达到本实用新型效果。

第二阀芯体103的直径为13.5mm~15.5mm,本实施例中,第二阀芯体103的直径为14mm,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阀芯体101的直径为13.5mm、14.5mm、15mm、也可达到本实用新型效果,第二阀体103外包裹着填料。第一阀芯体101和第二阀芯体103通过连接部102连接,连接部102呈圆锥形,有利于减少流体的渗漏,连接部102的锥度为75°~80°,本实施中,连接部102的锥度为77°,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部102的锥度为75°、76°、78°、79°、90°也可达到本实用新型效果。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将本实用新型两端的法兰5与流体管路连接,阀芯1底部设置有锥形抵接部104,能与阀体2中的抵接腔精确配合,阀芯1的上下移动形成流体通道,从而精确的控制流体的流量。为了减少流体的泄漏,阀体2还设置有填料箱6并填充有填料,且阀芯1的连接部102设计成圆锥形,为了精确控制阀芯1的上下移动,阀芯1顶端设置有螺牙可与其他自动控制装置连接。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微流量调节阀,其特征是:包括阀体(2),所述阀体(2)设置有阀芯腔,所述阀芯腔内安装有阀芯(1),所述阀芯(1)底端设置有呈圆锥形的抵接部(104),所述阀体(2)设置有与所述抵接部(104)配合的抵接腔,所述阀体(2)上端安装有上阀盖(3),所述阀芯(1)穿过所述上阀盖(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量调节阀,其特征是:所述阀芯腔具有填料箱(6)并安装有与所述填料箱(6)配合的填料压盖(7)和压紧螺母(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量调节阀,其特征是:所述压紧螺母(8)外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阀体(2)上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量调节阀,其特征是:所述阀芯(1)包括均呈圆柱形的第一阀芯体(101)、第二阀芯体(103)和阀杆(105),所述第一阀芯体(101)和第二阀芯体(103)通过连接部(102)连接,所述连接部(102)呈圆锥形,锥度为75°~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量调节阀,其特征是:所述阀体(2)两端均设置有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外依次安装有连接管(4)和连接法兰(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流量调节阀,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阀芯体(101)的直径为3mm~5mm,第二阀芯体(103)的直径为13.5mm~15.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量调节阀,其特征是:所述阀芯(1)顶端设置有螺牙。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流量调节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设置有阀芯腔,所述阀芯腔内安装有阀芯,所述阀芯底端设置有呈圆锥形的抵接部,所述阀体设置有与所述抵接部配合的抵接腔,所述阀体上端安装有上阀盖,所述阀芯穿过所述上阀盖。本实用新型不但能精确控制通过调节阀的流体流量,且能消除压差波动,提高控制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魏兰;蒲月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市南孝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3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