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振器的阻尼调节阀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23624发布日期:2021-12-15 11:42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振器的阻尼调节阀系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振器的阻尼调节阀系。


背景技术:

2.现如今的汽车设计和制造中,汽车的悬架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悬架系统对汽车行驶的平顺性、舒适性、安全性、转向操作性和通过性起决定作用,而减振器是汽车悬架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传统减振器阀系由螺纹或铆钉连接,装入减振器且封口后,减振器阀系结构唯一确定不能改变,导致阻尼力也不能改变,无法适应多变的道路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减振器的阻尼调节阀系,可以根据路况自动调节阻尼力的大小,适应各种复杂路况。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振器的阻尼调节阀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杆、套设在连杆外周的调节阀,所述调节阀内设有与外部导通的阀道,所述连杆末端设有第一进油腔,所述第一进油腔一侧设有与外部连通的进油口,所述连杆上设有若干与第一进油腔连通的第一进油通道,所述第一进油通道与调节阀导通,所述进油口、第一进油腔、第一进油通道及调节阀之间形成过油油路,所述第一进油腔内设有调节过油油路启闭的转阀。
5.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实用新型:减振器工作腔内的油液通过连杆末端的进油口进入第一进油腔,第一进油腔内的油通过第一进油通道进入调节阀,再从调节阀重新进入工作腔,形成一条新的油路即过油油路,工作腔内油路的增加提高了减振器的阻尼力,通过在第一油腔内设置转阀来调节过油油路的启闭从而实现减振器阻尼力的可调节的目的。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置是:所述连杆内设有调节杆,所述转阀通过调节杆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进油腔内,所述转阀内设有第二进油腔,所述转阀外壁对应第一进油通道处设有与第二进油腔导通的第二进油通道,所述第二进油通道与转阀外壁相接处设有调节槽。
7.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实用新型:当转阀在调节杆的转动下其上的第二进油通道与连杆上的第一进油通道对齐时,过油油路开启,减振器工作腔内油液的流速增加,减振器阻尼力提高,当转阀在调节杆的转动下第二进油通道与第一进油通道错开时,过油油路闭合,减振器工作腔内油液只能通过活塞阀组这一条油路,油液的流动速度相对较慢,通过调整第一进油通道与第二进油通道之间的启闭状态,来实现调控减振器工作腔内流速的目的,通过在第二进油通道与转阀外壁相接处设置调节槽实现转阀的多档位调节流速功能,当第一进油通道与第二进油通道错开时,油液可通过调节槽流入第一进油通道,通过调节转阀的转动角度实现多档位调节阻尼力的功能。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置是:所述转阀通过设置在前后两侧端面的限位组件实现
在第一进油腔内的轴向限位。
9.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实用新型:第一进油腔内壁对转阀进行径向限位,转阀前后两侧端面的限位组件对转阀进行轴向限位,防止转阀移位。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设置是:所述调节阀的两侧端面设有阀片。
11.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实用新型:设置在调节阀两侧的阀片挡住了阀道,防止工作腔内的油液进入阀道内,防止复原油路与压缩油路错乱,油液只有从阀道内冲向阀片使得阀片打开油液进而从调节阀流入工作腔内,且随着车振动频率的改变,阀片的变形程度随之改变,起到控制流量的作用从而调节阻尼力的大小。
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15.如图1所示的一种减振器的阻尼调节阀系,包括连杆1、套设在连杆1外周的调节阀2,调节阀2内设有与外部导通的阀道21,调节阀2的两侧端面设有阀片6,连杆1末端设有第一进油腔11,第一进油腔11一侧设有与外部连通的进油口12,连杆1上设有若干与第一进油腔11连通的第一进油通道13,第一进油通道13与调节阀2导通,进油口12、第一进油腔11、第一进油通道13及调节阀2之间形成过油油路,第一进油腔11内设有调节过油油路启闭的转阀3。
16.连杆1内设有调节杆4,转阀3通过调节杆4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进油腔11内,转阀3内设有第二进油腔31,转阀3外壁对应第一进油通道13处设有与第二进油腔31导通的第二进油通道32,第二进油通道32与转阀3外壁相接处设有调节槽34。
17.转阀3通过设置在前后两侧端面的限位组件5实现在第一进油腔11内的轴向限位。


技术特征:
1.一种减振器的阻尼调节阀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杆、套设在连杆外周的调节阀,所述调节阀内设有与外部导通的阀道,所述连杆末端设有第一进油腔,所述第一进油腔一侧设有与外部连通的进油口,所述连杆上设有若干与第一进油腔连通的第一进油通道,所述第一进油通道与调节阀导通,所述进油口、第一进油腔、第一进油通道及调节阀之间形成过油油路,所述第一进油腔内设有调节过油油路启闭的转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器的阻尼调节阀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内设有调节杆,所述转阀通过调节杆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进油腔内,所述转阀内设有第二进油腔,所述转阀外壁对应第一进油通道处设有与第二进油腔导通的第二进油通道,所述第二进油通道与转阀外壁相接处设有调节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器的阻尼调节阀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阀通过设置在前后两侧端面的限位组件实现在第一进油腔内的轴向限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器的阻尼调节阀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阀的两侧端面设有阀片。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振器的阻尼调节阀系,包括连杆、套设在连杆外周的调节阀,调节阀内设有与外部导通的阀道,连杆末端设有第一进油腔,第一进油腔一侧设有与外部连通的进油口,连杆上设有若干与第一进油腔连通的第一进油通道,第一进油通道与调节阀导通,进油口、第一进油腔、第一进油通道及调节阀之间形成过油油路,第一进油腔内设有调节过油油路启闭的转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可以根据路况自动调节阻尼力的大小,适应各种复杂路况。适应各种复杂路况。适应各种复杂路况。


技术研发人员:许益漫 陈通海 韩加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戈尔德智能悬架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07
技术公布日:2021/12/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