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轴式驱动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24432发布日期:2022-02-09 11:39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同轴式驱动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动车驱动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国家开始大力提倡使用电动车替代燃油车。电动车的传动结构与燃油车的结构大不相同。燃油车通过传动轴将在前的发动机动力传至后桥,而电动车则可以直接将电机和减速结构安装在后桥上,动力更为直接。
3.目前,电动车传动设计时,大多将电机和减速结构固定在后桥中部的一侧,这种设置导致电动车驱动结构径向对称度低,径向传动结构多传动效率低,占用空间更多且整体不够稳定,噪声大。为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人曾提出一种同轴式驱动润滑结构,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由于产品内部润滑油受到各旋转部件的带动,导致局部油压过大、润滑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同轴式驱动润滑结构,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局部油压过大、润滑不均匀的问题。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同轴式发动机驱动结构,包括壳体、动力轴、驱动电机、差速器和输出轴;所述壳体内设有容纳驱动电机的定子和转子的封闭腔;所述定子固定在封闭腔的内壁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子固定在动力轴上;所述动力轴为空心轴,所述差速器与动力轴同轴设置,所述输出轴穿过所述动力轴与差速器一侧传动连接,所述动力轴穿过所述封闭腔与差速器传动连接;所述壳体在封闭腔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油腔,所述壳体内还设有连通两个油腔的油路。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为:给壳体上的定子通电后,转电子带动动力轴转动,动力轴通过传动结构将动力传递至差速器环齿轮上,再由差速器带动两个输出轴转动输出动力。其中一根输出轴在动力轴内与其发生相对转动;转动过程中,有齿轮啮合的部分均要设置润滑油;动力油和输出轴之间也是有油的,即两个油腔是通过动力轴和输出轴之间的间隔连通的,位于油腔中的润滑油会向会受输出轴的转动的影响而向某一方向移动,两个有腔中,导致压力不一致,此时,润滑油通过油路流动。
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油路将两个油腔通过不同于动力轴内部对的通道连通起来,不会受到输出轴转动的直接影响;油路可以沿输出轴驱动方向的相反方向输送润滑油,使得两个油腔压力保持动态一致,不会因为转动导致其中一个油腔内的油压持续增大。此外,油路开设在壳体上,还能达到散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部结构视图。
9.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连接示意图。
10.图3为本实用新型从油道处的剖视图。
11.图4为封闭腔其中一端的端面示意图。
12.图5为壳体上设有油道的端盖的端面示意图。
13.上述附图中:1、壳体;2、油道;3、封闭腔;4、动力轴;5、输出轴;6、差速器;7、动力齿轮;8、转子;9、第一减速齿轮;10、第二减速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15.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同轴式驱动润滑结构,包括壳体1、动力轴4、驱动电机、差速器6和输出轴5;所述壳体1内设有容纳驱动电机的定子和转子8的封闭腔3;所述定子固定在封闭腔3的内壁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子8固定在动力轴4上;所述动力轴4为空心轴,所述差速器6与动力轴4同轴设置,所述输出轴5穿过所述动力轴4与差速器6一侧传动连接,所述动力轴4穿过所述封闭腔3与差速器6传动连接;所述壳体1在封闭腔3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油腔,所述壳体1内还设有连通两个油腔的油路。
16.如上述方案所述,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给壳体1上的定子通电后,转电子带动动力轴4转动,动力轴4通过传动结构将动力传递至差速器6环齿轮上,再由差速器6带动两个输出轴5转动输出动力。其中一根输出轴5在动力轴4内与其发生相对转动;转动过程中,有齿轮啮合的部分均要设置润滑油;动力油和输出轴5之间也是有润滑油的,即两个油腔是通过动力轴4和输出轴5之间的间隔连通的,位于油腔中的润滑油会向会受输出轴5的转动的影响而向某一方向移动,两个有腔中,导致压力不一致,此时,润滑油通过油路流动
17.进一步的,两个油腔之间设有多个油路。油路一般沿着壳体1的轴向设置,多个油路的设置,增加流通面积的同时,增加了油路覆盖的壳体1的面积,可以增加整体的散热效果。具体设置时,至少应当保证发动机安装好后,壳体1底部有一条油道2,这样即使在润滑油不满的情况下,也能顺利流通。
18.进一步的,所述差速器6与动力轴4之间通过减速结构连接。对于普通的两轮、三轮电动车来说,通过电机直接带动输出轴5输出,电机功率相对不足;本发明不直接将转子8固定在输出轴5上,而是通过减速结构传递至差速器6进行带动,克服了功率不足的问题。
19.如图2所示,具体设置时,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减速结构包括减速轴和动力齿轮7,所述动力齿轮7与所述动力轴4周向固定,所述减速轴上设有第一减速齿轮9和第二减速齿轮10,所述第一减速齿轮9和动力齿轮7啮合且齿数大于动力齿轮7,所述第二减速齿轮10和差速器6的环齿轮啮合且齿数小于所述环齿轮。通过减速轴的两次传递减速,实现增加驱动力的效果。
20.进一步的,所述动力齿轮7位于动力轴4的端部,所述动力轴4通过轴承壳体1转动连接,所述轴承靠近所述动力齿轮7设置。将动力齿轮7设置在动力轴4端部,可以让出设置转子8的轴向空间,使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同时动力轴4受一定的轴向力,轴承靠近动力齿轮7设置,可以保证稳定支撑。同样的,所述差速器6两端均转动连接在壳体1上,保证连接的稳定。实际设置时,差速器6上设置有两端分别连接有两根输出轴5。就电动车差速器6而言,输出轴5通常与差速器6两端的花键孔花键连接。所述动力齿轮7位于动力轴4的端部且伸出封闭腔3外,所述动力轴4通过密封轴承与封闭腔3侧壁转动连接。封闭腔3内不适合有润滑油
进入,而动力齿轮7的传动配合需要润滑,因此将动力齿轮7设置在动力轴4的端部并伸出封闭腔3外。值得说明的是,差速器6外壳上设有通孔,其内部也需要润滑,转动过程中润滑油可从差速器6位置吸入润滑油进入动力轴4和输出值之间。电动车差速器6内部结构未给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计或者直接购买。由于动力轴4穿过了封闭腔3,因此要注意动力轴4和封闭腔3内之间的密封,除了设置密封轴承之外,还可以增设其他用于转动轴上的密封结构保证密封效果。
21.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同轴式驱动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动力轴、驱动电机、差速器和输出轴;所述壳体内设有容纳驱动电机的定子和转子的封闭腔;所述定子固定在封闭腔的内壁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子固定在动力轴上;所述动力轴为空心轴,所述差速器与动力轴同轴设置,所述输出轴穿过所述动力轴与差速器一侧传动连接,所述动力轴穿过所述封闭腔与差速器传动连接;所述壳体在封闭腔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油腔,所述壳体内还设有连通两个油腔的油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式驱动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与动力轴之间通过减速结构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同轴式驱动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结构包括减速轴和动力齿轮,所述动力齿轮与所述动力轴周向固定,所述减速轴上设有第一减速齿轮和第二减速齿轮,所述第一减速齿轮和动力齿轮啮合且齿数大于动力齿轮,所述第二减速齿轮和差速器的环齿轮啮合且齿数小于所述环齿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同轴式驱动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齿轮位于动力轴的端部且伸出封闭腔外,所述动力轴通过密封轴承与封闭腔侧壁转动连接。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同轴式驱动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两端均转动连接在壳体上。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同轴式驱动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油腔之间设有多个油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同轴式驱动润滑结构,包括壳体、动力轴、驱动电机、差速器和输出轴;所述壳体内设有容纳驱动电机的定子和转子的封闭腔;所述定子固定在封闭腔的内壁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子固定在动力轴上;所述动力轴为空心轴,所述差速器与动力轴同轴设置,所述输出轴穿过所述动力轴与差速器一侧传动连接,所述动力轴穿过所述封闭腔与差速器传动连接;所述壳体在封闭腔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油腔,所述壳体内还设有连通两个油腔的油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局部油压过大、润滑不均匀的问题。不均匀的问题。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肖福禄 吴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市佳南工贸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28
技术公布日:2022/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