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弹簧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12020发布日期:2022-07-29 20:07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弹簧构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弹性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双弹簧构造。


背景技术:

2.弹簧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因其在弹性限度内能够自由伸缩而起到缓冲、自动复位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目前的弹簧虽然结构简单,成本低,但是工作稳定性较差,缓冲效果不理想,而且应用的场合受到限制。因此,缺陷十分明显,亟需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弹簧构造。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双弹簧构造,其包括上固定环、下固定环、升降杆、中间套环、上弹簧、下弹簧、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所述上固定环嵌装有上自润滑直线轴承,所述下固定环嵌装有下自润滑直线轴承,所述中间套环套装于升降杆的中部,所述上弹簧和下弹簧均套设于升降杆外,所述上弹簧的顶端与上固定环的底面连接,所述上弹簧的底端与中间套环的顶面连接,所述下弹簧的顶端与中间套环的底面连接,所述下弹簧的底端与下固定环的顶面连接,所述升降杆的顶端贯穿上自润滑直线轴承后与上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升降杆的底端贯穿下自润滑直线轴承后与下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中间套环经由卡轴与升降杆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中间套环的底面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卡槽,所述升降杆的径向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卡槽连通,所述卡轴贯穿通孔,所述卡轴的两端分别卡置在两个卡槽内。
8.进一步地,所述中间套环经由锁固件与卡轴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接件设置有螺杆,所述升降杆的底端设置有螺孔,所述螺杆与螺孔螺纹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接件的底面转动连接有多个滚珠,多个滚珠突伸至下连接件的底面外。
11.进一步地,所述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的周向均设置有多个锁固孔。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双弹簧构造,其包括上固定环、下固定环、升降杆、中间套环、上弹簧、下弹簧、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所述上固定环嵌装有上自润滑直线轴承,所述下固定环嵌装有下自润滑直线轴承,所述中间套环套装于升降杆的中部,所述上弹簧和下弹簧均套设于升降杆外,所述上弹簧的顶端与上固定环的底面连接,所述上弹簧的底端与中间套环的顶面连接,所述下弹簧的顶端与中间套环的底面连接,所述下弹簧的底端与下固定环的顶面连接,所述升降杆的顶端贯穿上自润滑直线轴承后与上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升降杆的底端贯穿下自润滑直线轴承后与下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在实际应用中,
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外部结构上,上连接件与第二外部结构连接,下连接件与第三外部结构连接,通过上弹簧和下弹簧经由中间环套对升降杆的升降进行缓冲,工作稳定性和缓冲效果好,起到很好的缓冲保护和减震降噪的效果。另外,上自润滑直线轴承和下自润滑直线轴承对升降杆起到导向和自润滑的作用,减小了升降杆的摩擦阻力和磨损,进一步提高了升降杆的升降稳定性。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4.附图标记说明:
15.1、上固定环;2、下固定环;3、升降杆;4、中间套环;5、上弹簧;6、下弹簧;7、上连接件;8、下连接件;9、上自润滑直线轴承;10、下自润滑直线轴承;11、卡轴;12、卡槽;13、通孔;14、锁固件;15、螺杆;16、滚珠;17、螺孔;18、锁固孔。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17.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弹簧构造,其包括上固定环1、下固定环2、升降杆3、中间套环4、上弹簧5、下弹簧6、上连接件7和下连接件8,所述上固定环1嵌装有上自润滑直线轴承9,所述下固定环2嵌装有下自润滑直线轴承10,所述中间套环4套装于升降杆3的中部,所述上弹簧5和下弹簧6均套设于升降杆3外,所述上弹簧5的顶端与上固定环1的底面连接,所述上弹簧5的底端与中间套环4的顶面连接,所述下弹簧6的顶端与中间套环4的底面连接,所述下弹簧6的底端与下固定环2的顶面连接,所述升降杆3的顶端贯穿上自润滑直线轴承9后与上连接件7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升降杆3的底端贯穿下自润滑直线轴承10后与下连接件8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上固定环1、下固定环2、升降杆3和中间套环4同轴设置。在实际应用中,上固定环1和下固定环2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外部结构上,上连接件7与第二外部结构连接,下连接件8与第三外部结构连接,通过上弹簧5和下弹簧6经由中间环套对升降杆3的升降进行缓冲,工作稳定性和缓冲效果好,起到很好的缓冲保护和减震降噪的效果。另外,上自润滑直线轴承9和下自润滑直线轴承10对升降杆3起到导向和自润滑的作用,减小了升降杆3的摩擦阻力和磨损,进一步提高了升降杆3的升降稳定性。
18.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套环4经由卡轴11与升降杆3连接;通过卡轴11将中间套环4牢固地固定在升降杆3上,使得中间套环4与升降杆3同步升降的稳定性好。
19.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套环4的底面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卡槽12,所述升降杆3的径向设置有通孔13,所述通孔1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卡槽12连通,所述卡轴11贯穿通孔13,所述卡轴11的两端分别卡置在两个卡槽12内。该结构设计,便于中间套环4与升降杆3的拆装和维护。
20.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套环4经由锁固件14与卡轴11连接;该结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中间套环4安装在升降杆3上的强度。
21.本实施例中,所述下连接件8设置有螺杆15,所述升降杆3的底端设置有螺孔17,所述螺杆15与螺孔17螺纹连接。该结构设计,便于下连接件8与升降杆3的拆装和维护,且下连
接件8与升降杆3的连接牢固。
22.本实施例中,所述下连接件8的底面转动连接有多个滚珠16,多个滚珠16突伸至下连接件8的底面外。当下连接件8与第三外部结构转动连接时,多个滚珠16与第三外部结构滚动抵触,减小了下连接件8与第三外部结构之间的摩擦阻力和磨损,有利于第三外部结构能够顺畅地相对下连接件8转动。
23.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固定环1和下固定环2的周向均设置有多个锁固孔18;该结构设计,便于将上固定环1和下固定环2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外部结构上的不同位置。
24.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25.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弹簧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固定环、下固定环、升降杆、中间套环、上弹簧、下弹簧、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所述上固定环嵌装有上自润滑直线轴承,所述下固定环嵌装有下自润滑直线轴承,所述中间套环套装于升降杆的中部,所述上弹簧和下弹簧均套设于升降杆外,所述上弹簧的顶端与上固定环的底面连接,所述上弹簧的底端与中间套环的顶面连接,所述下弹簧的顶端与中间套环的底面连接,所述下弹簧的底端与下固定环的顶面连接,所述升降杆的顶端贯穿上自润滑直线轴承后与上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升降杆的底端贯穿下自润滑直线轴承后与下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弹簧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套环经由卡轴与升降杆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弹簧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套环的底面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卡槽,所述升降杆的径向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卡槽连通,所述卡轴贯穿通孔,所述卡轴的两端分别卡置在两个卡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弹簧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套环经由锁固件与卡轴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弹簧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件设置有螺杆,所述升降杆的底端设置有螺孔,所述螺杆与螺孔螺纹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弹簧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件的底面转动连接有多个滚珠,多个滚珠突伸至下连接件的底面外。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弹簧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的周向均设置有多个锁固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弹性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双弹簧构造,其包括上固定环、下固定环、升降杆、中间套环、上弹簧、下弹簧、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上固定环嵌装有上自润滑直线轴承,下固定环嵌装有下自润滑直线轴承,中间套环套装于升降杆的中部,上弹簧和下弹簧均套设于升降杆外,升降杆的顶端贯穿上自润滑直线轴承后与上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升降杆的底端贯穿下自润滑直线轴承后与下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上弹簧和下弹簧经由中间环套对升降杆的升降进行缓冲,又通过上自润滑直线轴承和下自润滑直线轴承对升降杆进行导向和自润滑,工作稳定性好,缓冲保护和减震降噪的效果好。好。好。


技术研发人员:黄仲强 汤志军 王小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天平弹簧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2
技术公布日:2022/7/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