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监测系统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06064发布日期:2022-05-18 14:42阅读:63来源:国知局
道路监测系统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支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路监测系统支架。


背景技术:

2.在普通公路或高速公路上,安装有许多的道路监控设备,这些监控设备用于对一些违法违规的车辆进行实时抓拍,便于后期交管部门对违法的车辆进行处理。安装支架是用于安装监控设备的架体,在城市道路中,部分信号灯及路口位置处都可以看到安装有监控设备安装支架,现有的道路监控设备安装支架大多结构简单,这些监控设备及其他一些道路警示标志通常安装在l形的支架上。传统的高速监控支架强度难以保证在强风等恶劣环境中保持刚性稳定,因此存在一定安全风险。而且,现有技术中的支架也难以在监控设备增减的情况下适应性地改变长度。因此亟需对现有技术的以上问题做出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道路监测系统支架。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道路监测系统支架,包括第一杆、第二杆,所述第一杆竖直设置在地面上,所述第二杆水平固定连接在第一杆的顶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纵向柱、固定框和布线管,所述纵向柱竖直设置在地下,纵向柱的上端与第一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固定套设在纵向柱上,纵向柱和固定框组合形成笼状结构,所述布线管穿设在第一杆中并延伸至地下。
6.进一步的,所述纵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钩形件,所述钩形件周围采用碎石填充。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纵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纵向柱的数量为四个,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四个角上,所述固定框为矩形,固定框和纵向柱组合形成长方体笼状结构。
9.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三杆,所述第三杆水平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杆的末端。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杆的顶端连接有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二杆的两端连接有第四安装板和第五安装板,所述第三杆的一端连接有第六安装板,所述第三安装板和第四安装板之间、第五安装板和第六安装板之间通过螺柱固定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通过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杆上,所述第四安装板和第五安装板通过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杆上,所述第六安装板通过第五支撑板固定连接在第三杆上。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杆、第二杆和第三杆的横截面均为正八边形。
13.进一步的,所述纵向柱和固定框之间通过焊接或固定铁丝相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地下部分采用纵向柱和固定框组成笼状结构,可以牢牢固定在地下,对地上部分的结构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提高
了对抗强风等户外恶劣环境的能力。2、纵向柱底部设置的钩形件设置在碎石层中,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3、可以根据监控设备的数量自由改变地面部分杆的长度和数量。4、各个杆件采用正八边形的形状可以增加抗弯强度。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地上部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地下部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第一杆顶部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第一杆和第二杆连接部位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第二杆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第二杆和第三杆连接部位结构示意图。
21.其中:1-第一杆,2-第二杆,3-第三杆,4-纵向柱,5-固定框,6-布线管,7-钩形件,8-第一安装板,9-第二安装板,10-第三安装板,11-第四安装板,12-第五安装板,13-第六安装板, 14-第一支撑板,15-第二支撑板,16-第三支撑板,17-第四支撑板,18-第五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加深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我们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23.图1-6示出了一种道路监测系统支架的实施例,包括地面部分和地下部分。
24.其中,地面部分包括第一杆1、第二杆2,第一杆1的顶端设置有第三安装板10,第三安装板10通过数个第二支撑板15焊接固定于第一杆1上,数个第二支撑板15位于第三安装板 10的周围。第三安装板10的表面设置有若干通孔。第四安装板11通过数个第三支撑板16焊接固定在第二杆2的一端。第四安装板11的表面设置有若干通孔。第三支撑板16围绕第二杆 2的外表面设置。第二杆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五安装板12,第五安装板12通过数个第四支撑板17固定在第二杆2上。第一杆1和第二杆2之间互相垂直设置。第三安装板10和第四安装板11之间通过螺栓穿过其上的通孔相互固定连接在一起。
25.地面部分还包括第三杆3,第三杆3的一端设置有第六安装板13,第六安装板13通过数个第五支撑板18固定在第三杆3上。第五安装板12和第六安装板13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第三杆3用于在需要延长支架横向长度的情况下增加第二杆的长度。
26.第一杆1、第二杆2、第三杆3的截面为八边形,提高本实施例整体支架的抗弯强度。
27.第一杆1的底部还包括第一安装板8,第一安装板8通过数个第一支撑板14固定于第一杆1的下端。
28.地下部分包括第二安装板9,数个纵向柱4、数个固定框5。第二安装板9通过螺栓与第一安装板8固定连接在一起。方形的第二安装板9的下侧表面的四个角上固定连接有数个纵向柱4,纵向柱4为四个,每一个纵向柱的下端设置有钩形件7,用于埋入地表以下后不容易滑动,在钩形件7所在的土层采用碎石填充。沿纵向柱4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数个固定框5,固定框用于固定纵向柱4的位置,使得地下部分形成为长方体笼形结构。地下部分的设置使得地上部分的支架可以牢牢固定在地面傻瓜,提高了对户外强风等恶劣环境的适应性。
29.布线管6从第一杆1的中间延伸,并从地下部分的空隙伸出。布线管6用于为支架上
的摄像头、雷达等电子部件的数据、电源线提供走线通道。纵向柱4和固定框5焊接在一起,或者采用固定铁丝固定在一起。
30.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和结构特征,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相关人士能够据以实施,但以上内容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任何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道路监测系统支架,包括第一杆(1)、第二杆(2),所述第一杆(1)竖直设置在地面上,所述第二杆(2)水平固定连接在第一杆(1)的顶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纵向柱(4)、固定框(5)和布线管(6),所述纵向柱(4)竖直设置在地下,纵向柱(4)的上端与第一杆(1)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5)固定套设在纵向柱(4)上,纵向柱(4)和固定框(5)组合形成笼状结构,所述布线管(6)穿设在第一杆(1)中并延伸至地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道路监测系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柱(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钩形件(7),所述钩形件(7)周围采用碎石填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道路监测系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8),所述纵向柱(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9),所述第一安装板(8)和第二安装板(9)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道路监测系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柱(4)的数量为四个,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板(9)的四个角上,所述固定框(5)为矩形,固定框(5)和纵向柱(4)组合形成长方体笼状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道路监测系统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杆(3),所述第三杆(3)水平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杆(2)的末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道路监测系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1)的顶端连接有第三安装板(10),所述第二杆(2)的两端连接有第四安装板(11)和第五安装板(12),所述第三杆(3)的一端连接有第六安装板(13),所述第三安装板(10)和第四安装板(11)之间、第五安装板(12)和第六安装板(13)之间通过螺柱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道路监测系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8)和第三安装板(10)通过第一支撑板(14)和第二支撑板(15)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杆(1)上,所述第四安装板(11)和第五安装板(12)通过第三支撑板(16)和第四支撑板(17)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杆(2)上,所述第六安装板(13)通过第五支撑板(18)固定连接在第三杆(3)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道路监测系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1)、第二杆(2)和第三杆(3)的横截面均为正八边形。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道路监测系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柱(4)和固定框(5)之间通过焊接或固定铁丝相连接。

技术总结
一种道路监测系统支架,包括第一杆、第二杆,所述第一杆竖直设置在地面上,所述第二杆水平固定连接在第一杆的顶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纵向柱、固定框和布线管,所述纵向柱竖直设置在地下,纵向柱的上端与第一杆的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固定套设在纵向柱上,纵向柱和固定框组合形成笼状结构,所述布线管穿设在第一杆中并延伸至地下。本实用新型地下部分采用纵向柱和固定框组成笼状结构,可以牢牢固定在地下,对地上部分的结构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提高了对抗强风等户外恶劣环境的能力。提高了对抗强风等户外恶劣环境的能力。提高了对抗强风等户外恶劣环境的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陈垦 唐勇 周勇 冯友怀 陈祥 郭坤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数字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15
技术公布日:2022/5/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