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星排同轴减速器轴系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34273发布日期:2023-01-06 17:20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行星排同轴减速器轴系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减速器领域,具体是涉及到一种行星排同轴减速器轴系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新能源车辆对减速器包络尺寸的要求越来越高,新能源电驱减速器面临很大挑战,速比和扭矩增大会导致减速器外包络尺寸和重量的显著增加,对车辆空间布置和经济性有明显影响,目前输出轴与电机空心转轴同轴的设计已经可以解决减速器径向尺寸的问题,但是电机与减速器同轴设计带来的轴向问题,另外,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行星轮的硬度远远大于行星架的硬度,且行星轮会在销轴上轴线位移,会出现行星轮磨损行星架的情况,严重的提高了维护频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减少维护频率的行星排同轴减速器轴系结构。
4.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包括行星轮机构,行星轮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减速器壳体内的行星架、转动设置在行星架上的行星轮以及与行星轮啮合且设置在电机转轴上的太阳轮,所述行星架上设置有销轴,所述行星轮转动设置在销轴上,所述行星架与行星轮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两个耐磨垫片,至少两个耐磨垫片与销轴间隙配合,靠近行星架的耐磨垫片与行星架硬度一致,靠近行星轮的耐磨垫片与行星轮硬度一致。
5.更进一步地,至少两个耐磨垫片相对一侧的硬度一致。
6.更进一步地,所述行星轮通过滚针轴承与销轴连接。
7.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减速器壳体、设置在减速器壳体内的电机转轴和减速器机构,所述行星轮机构设置在减速器壳体内,所述减速器机构包括与行星架固定连接的差速器壳体和设置在差速器壳体内的差速器。
8.更进一步地,所述销轴另一端与差速器壳体固定连接。
9.更进一步地,所述销轴靠近差速器壳体一侧还设置有外齿轮,所述减速器壳体上设置有与外齿轮啮合的内齿圈。
10.更进一步地,所述外齿轮与差速器壳体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两个耐磨垫片,靠近差速器壳体的耐磨垫片与差速器壳体硬度一致,靠近外齿轮的耐磨垫片与外齿轮硬度一致。
11.更进一步地,所述差速器壳体设置在内齿圈内。
12.更进一步地,所述差速器壳体和行星架通过轴承与减速器壳体转动连接。
13.更进一步地,所述电机转轴通过轴承与减速器壳体转动连接.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行星轮机构中的行星架与行星轮之间设置至少两个耐磨垫片,且两个耐磨垫片可在销轴上转动,解决行星轮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朝向行星架轴线移动所造成行星架磨损的情况,同时降低摩擦副间的相对转速差,在实际应用中,行星轮的硬度远远大于行星架的硬度,因此将两个耐磨垫片设置为不同硬度,
分别匹配行星轮和行星架,避免耐磨垫片的磨损,有效提高整体使用寿命,减少维护频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耐磨垫片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17.在图中,1-差速器壳体;3-差速器;4-差速器壳体轴承;8-销轴;9-耐磨垫片;10-内齿圈;11-外齿轮;12-滚针轴承;13-行星轮;14-行星架;15-太阳轮;16-行星架轴承;17-转轴轴承;18-电机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18.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行星轮机构,行星轮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减速器壳体内的行星架14、转动设置在行星架14上的行星轮13以及与行星轮13啮合且设置在电机转轴18上的太阳轮15,所述行星架14上设置有销轴8,所述行星轮13转动设置在销轴8上,所述行星架14与行星轮13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两个耐磨垫片9,至少两个耐磨垫片9与销轴8间隙配合,靠近行星架14的耐磨垫片9与行星架14硬度一致,靠近行星轮13的耐磨垫片9与行星轮13硬度一致。
19.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行星轮机构中的行星架14与行星轮13之间设置至少两个耐磨垫片9,且两个耐磨垫片9可在销轴8上转动,解决行星轮13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朝向行星架14轴线移动所造成行星架14磨损的情况,同时降低摩擦副间的相对转速差,在实际应用中,行星轮13的硬度远远大于行星架14的硬度,因此将两个耐磨垫片9设置为不同硬度,分别匹配行星轮13和行星架14,避免耐磨垫片9的磨损,有效提高整体使用寿命,减少维护频率。
20.至少两个耐磨垫片9相对一侧的硬度一致,有效避免耐磨垫片9相互之前的磨损,进一步提高使用寿命,减少维护频率。
21.所述行星轮13通过滚针轴承12与销轴8连接,可检索行星轮13与销轴8之间的磨损,同时在保证支撑强度的同时可使行星轮机构更加紧凑。
22.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减速器壳体、设置在减速器壳体内的电机转轴18和减速器机构,电机转轴18通过转轴轴承17设置在减速器壳体内,所述差速器壳体1和行星架14分别通过差速器壳体轴承4和行星架轴承16与减速器壳体转动连接,所述行星轮机构设置在减速器壳体内,所述减速器机构包括与行星架14固定连接的差速器壳体1和设置在差速器壳体1内的差速器,所述电机转轴18通过轴承与减速器壳体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使得减速器结构紧凑,具体地,所述销轴8另一端与差速器壳体1固定连接,即能提高销轴8的设置稳定性同时还能起到辅助连接行星架14和差速器壳体1的功能。
23.所述销轴8靠近差速器壳体1一侧还设置有外齿轮11,所述减速器壳体上设置有与外齿轮11啮合的内齿圈10,设置内齿圈10,使行星轮13能够稳定绕着内齿圈10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行星架14进行转动,以使行星轮机构更加稳定可靠。
24.所述外齿轮11与差速器壳体1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两个耐磨垫片9,靠近差速器壳体1的耐磨垫片9与差速器壳体1硬度一致,靠近外齿轮11的耐磨垫片9与外齿轮11硬度一致,解决外齿轮11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朝向差速器壳体1轴线移动所造成差速器壳体1磨损的
情况,将两个耐磨垫片9设置为不同硬度,分别匹配外齿轮11和差速器壳体1,避免耐磨垫片9的磨损,有效提高整体使用寿命,减少维护频率。
25.所述差速器壳体1设置在内齿圈10内,本实施例中,通过行星架14和差速器壳体1使差速器3布置于外齿轮11的回转中心内部,缩短轴系轴向长度,使得结构紧凑,重量低。


技术特征:
1.一种行星排同轴减速器轴系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行星轮机构,行星轮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减速器壳体内的行星架(14)、转动设置在行星架(14)上的行星轮(13)以及与行星轮(13)啮合且设置在电机转轴(18)上的太阳轮(15),所述行星架(14)上设置有销轴(8),所述行星轮(13)转动设置在销轴(8)上,所述行星架(14)与行星轮(13)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两个耐磨垫片(9),至少两个耐磨垫片(9)与销轴(8)间隙配合,靠近行星架(14)的耐磨垫片(9)与行星架(14)硬度一致,靠近行星轮(13)的耐磨垫片(9)与行星轮(13)硬度一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排同轴减速器轴系结构,其特征是,至少两个耐磨垫片(9)相对一侧的硬度一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排同轴减速器轴系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行星轮(13)通过滚针轴承(12)与销轴(8)连接。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行星排同轴减速器轴系结构,其特征是,还包括减速器壳体、设置在减速器壳体内的电机转轴(18)和减速器机构,所述行星轮机构设置在减速器壳体内,所述减速器机构包括与行星架(14)固定连接的差速器壳体(1)和设置在差速器壳体(1)内的差速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星排同轴减速器轴系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销轴(8)另一端与差速器壳体(1)固定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星排同轴减速器轴系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销轴(8)靠近差速器壳体(1)一侧还设置有外齿轮(11),所述减速器壳体上设置有与外齿轮(11)啮合的内齿圈(10)。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星排同轴减速器轴系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外齿轮(11)与差速器壳体(1)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两个耐磨垫片(9),靠近差速器壳体(1)的耐磨垫片(9)与差速器壳体(1)硬度一致,靠近外齿轮(11)的耐磨垫片(9)与外齿轮(11)硬度一致。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星排同轴减速器轴系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差速器壳体(1)设置在内齿圈(10)内。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星排同轴减速器轴系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差速器壳体(1)和行星架(14)通过轴承与减速器壳体转动连接。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星排同轴减速器轴系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电机转轴(18)通过轴承与减速器壳体转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减速器领域,具体是涉及到一种行星排同轴减速器轴系结构,包括行星轮机构,行星轮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减速器壳体内的行星架、转动设置在行星架上的行星轮以及与行星轮啮合且设置在电机转轴上的太阳轮,所述行星架上设置有销轴,行星轮转动设置在销轴上,所述行星架与行星轮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两个耐磨垫片,至少两个耐磨垫片与销轴间隙配合,靠近行星架的耐磨垫片与行星架硬度一致,靠近行星轮的耐磨垫片与行星轮硬度一致,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行星轮机构中的行星架与行星轮之间设置至少两个耐磨垫片,且两个耐磨垫片可在销轴上转动,解决行星轮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朝向行星架轴线移动所造成行星架磨损的情况,有效提高整体使用寿命。提高整体使用寿命。提高整体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吴桂义 鲁方俊 占华龙 胡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中车浩夫尔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30
技术公布日:2023/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