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稳态电子换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07727发布日期:2022-08-12 20:29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稳态电子换挡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换挡器技术领域,具体讲是指一种双稳态电子换挡器。


背景技术:

2.双稳态电子换挡器是汽车传动系统的重要部件,它的工作原理是在换挡器里面设置有pcb板,pcb板上设有3d霍尔芯片,通过推动手柄,使得手柄下方的磁铁运动,感应3d霍尔芯片从而发出电信号,再将电信号通过scu转换传输至变速箱执行器来实现变速箱换挡。据现有技术,在双稳态电子换挡器中换挡切换需要设计十字轴结构,但是十字轴结构所用的零件繁多,使得不仅安装复杂,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而且占用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双稳态电子换挡器。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稳态电子换挡器,包括外壳、换挡盒、换挡杆和定位柱,定位柱沿竖直方向滑动设于换挡杆上并位于换挡杆下端,换挡杆中部设有球形结构,外壳上沿竖直方向设有通孔,通孔内壁上设有向外突出的容置腔,外壳下端连接换挡盒,换挡杆穿过通孔且定位柱位于换挡盒内,容置腔内壁包覆球形结构,换挡盒内底面上设有若干挡位,通过转动换挡杆,使得定位柱在各个挡位上切换。
5.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一种双稳态电子换挡器具有以下优点:设置容置腔和球形结构,通过转动换挡杆,使得球形结构可在容置腔内转动,即可带动定位柱在各个挡位上切换,所涉零件仅包括外壳、换挡盒、换挡杆和定位柱,无需设置十字轴,结构简单而且安装方便。
6.作为改进,换挡杆下端沿竖直方向设有滑孔,定位柱滑动设于滑孔内,滑孔内还设有弹簧,弹簧两端分别连接换挡杆和定位柱,当定位柱抵在换挡盒内底面上时,弹簧被压缩;采用此种结构,被压缩的弹簧使得定位柱能够稳定地抵在换挡盒内底面上,使得挡位切换更加稳定,而且结构简单。
7.作为改进,换挡盒内底面上设有相邻的第一挡位区和第二挡位区,第一挡位区中部设有第一凹陷,第二挡位区中部设有第二凹陷,第一凹陷和第二凹陷之间设有向上凸起的锥形面;采用此种结构,第一凹陷和第二凹陷分别对应电子换挡器中的两个稳态,向上凸起的锥形面能够在定位柱切换挡位时起到导向作用,方便挡位的切换。
8.作为改进,第一挡位区与第二挡位区之间设有两块挡板,两块挡板分别设于锥形面前后两侧;采用此种结构,两块挡板挡住第一挡位区和第二挡位区之间除锥形面的其他位置,防止在切换挡位时发生误操作。
9.作为改进,外壳包括上盖和底座,上盖与底座通过第一卡扣固定;采用此种结构,使得安装更加方便,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10.作为改进,上盖上设有导向柱,底座上设有导向孔,导向柱插接在导向孔内;采用
此种结构,在连接上盖和底座时,通过将导向柱插接在导向孔内,将上盖与底座预定位,使得装配更加方便。
11.作为改进,换挡盒与外壳通过螺栓和第二卡扣固定;采用此种结构,在将换挡盒与外壳连接时,首先通过第二卡扣将换挡盒与外壳连接,之后再用螺栓将换挡盒与外壳进一步固定,使得安装更加方便、结构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整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换挡杆和定位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上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换挡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1、外壳;101、上盖;102、底座;2、换挡盒;3、换挡杆;4、定位柱;5、球形结构;6、通孔;7、容置腔;8、挡位;9、滑孔;10、弹簧;11、第一挡位区;12、第二挡位区;13、第一凹陷;14、第二凹陷;15、锥形面;16、挡板;17、第一卡扣;18、导向柱;19、导向孔;20、螺栓;21、第二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双稳态电子换挡器作详细说明。
20.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双稳态电子换挡器,包括外壳1、换挡盒2、换挡杆3和定位柱4,定位柱4沿竖直方向滑动设于换挡杆3上并位于换挡杆3下端,换挡杆3中部设有球形结构5;外壳1上沿竖直方向设有通孔6,通孔6内壁上设有向外突出的容置腔7,容置腔7呈球碗状;外壳1下端连接换挡盒2,换挡杆3穿过通孔6且定位柱4位于换挡盒2内,容置腔7内壁包覆球形结构5,并且球形结构5可在容置腔7内转动;换挡盒2内底面上设有若干挡位8,通过转动换挡杆3,使得定位柱4在各个挡位8上切换。
21.如图3所示,换挡杆3下端沿竖直方向设有滑孔9,定位柱4滑动设于滑孔9内,滑孔9内还设有弹簧10,弹簧10两端分别连接换挡杆3和定位柱4,当定位柱4抵在换挡盒2内底面上时,弹簧10被压缩,弹簧10的弹力使得不管定位柱4处于哪个挡位8,始终稳定地抵在换挡盒2的内底面上;其中,定位柱4下端呈锥形并且其端部为半球体结构,使得在挡位8切换时,定位柱4与换挡盒2内底面接触更稳定。如图6所示,换挡盒2内底面上设有相邻的第一挡位区11和第二挡位区12,第一挡位区11上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有三个挡位8,其中,第一挡位区11中部设有第一凹陷13,为第一稳态;第二挡位区12上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有五个挡位8,其中,第二挡位区12中部设有第二凹陷14,为第二稳态,第一凹陷13和第二凹陷14左右相邻并且第一凹陷13和第二凹陷14之间还设有向上凸起的锥形面15,可作为在第一凹陷13和第二凹陷14之间进行挡位8切换时的导向面,同时对第一凹陷13和第二凹陷14之间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防止挡位8切换时发生误操作;第一挡位区11与第二挡位区12之间设有两块挡板16,两块挡板16分别设于锥形面15前后两侧,使得当需要从第一挡位区11切换至第二挡位区12,或从第二挡位区12切换至第一挡位区11时,只能通过第一凹陷13和第二凹陷14
之间的锥形面15进行切换,防止误操作。
22.为使得本实用新型安装更加方便,如图4和图5所示,外壳1采用分体式结构,具体包括上盖101和底座102,而上盖101和底座102上分别设有一部分的容置腔7,在上盖101和底座102拼合后,形成完整的容置腔7;上盖101与底座102通过第一卡扣17固定;此外,上盖101上设有导向柱18,底座102上设有导向孔19,在装配时,先将导向柱18插接在导向孔19内对上盖101和底座102进行预定位,再通过第一卡扣17将两者固定。换挡盒2与外壳1则通过螺栓20和第二卡扣21固定,在装配时先通过第二卡扣21将换挡盒2和外壳1进行预固定,然后通过螺栓20将换挡盒2与外壳1进一步固定。
23.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一种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双稳态电子换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换挡盒(2)、换挡杆(3)和定位柱(4),所述定位柱(4)沿竖直方向滑动设于所述换挡杆(3)上并位于所述换挡杆(3)下端,所述换挡杆(3)中部设有球形结构(5),所述外壳(1)上沿竖直方向设有通孔(6),所述通孔(6)内壁上设有向外突出的容置腔(7),所述外壳(1)下端连接所述换挡盒(2),所述换挡杆(3)穿过所述通孔(6)且所述定位柱(4)位于所述换挡盒(2)内,所述容置腔(7)内壁包覆所述球形结构(5),所述换挡盒(2)内底面上设有若干挡位(8),通过转动所述换挡杆(3),使得所述定位柱(4)在各个所述挡位(8)上切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稳态电子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杆(3)下端沿竖直方向设有滑孔(9),所述定位柱(4)滑动设于所述滑孔(9)内,所述滑孔(9)内还设有弹簧(10),所述弹簧(10)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换挡杆(3)和所述定位柱(4),当所述定位柱(4)抵在所述换挡盒(2)内底面上时,所述弹簧(10)被压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稳态电子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盒(2)内底面上设有相邻的第一挡位区(11)和第二挡位区(12),所述第一挡位区(11)中部设有第一凹陷(13),所述第二挡位区(12)中部设有第二凹陷(14),所述第一凹陷(13)和所述第二凹陷(14)之间设有向上凸起的锥形面(1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稳态电子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位区(11)与所述第二挡位区(12)之间设有两块挡板(16),两块所述挡板(16)分别设于所述锥形面(15)前后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稳态电子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包括上盖(101)和底座(102),所述上盖(101)与所述底座(102)通过第一卡扣(17)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稳态电子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01)上设有导向柱(18),所述底座(102)上设有导向孔(19),所述导向柱(18)插接在所述导向孔(19)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稳态电子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盒(2)与所述外壳(1)通过螺栓(20)和第二卡扣(21)固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稳态电子换挡器,包括外壳、换挡盒、换挡杆和定位柱,定位柱沿竖直方向滑动设于换挡杆上并位于换挡杆下端,换挡杆中部设有球形结构,外壳上沿竖直方向设有通孔,通孔内壁上设有向外突出的容置腔,外壳下端连接换挡盒,换挡杆穿过通孔且定位柱位于换挡盒内,容置腔内壁包覆球形结构,换挡盒内底面上设有若干挡位,通过转动换挡杆,使得球形结构可在容置腔内转动,即可带动定位柱在各个挡位上切换,无需设置十字轴,结构简单而且安装方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十字轴结构的双稳态电子换挡器所用的零件繁多,不仅安装复杂,而且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而且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而且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朱梓军 郭海宽 王威 葛颖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永信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0
技术公布日:2022/8/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