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电子换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98010发布日期:2023-10-11 21:23阅读:16来源:国知局
车辆电子换挡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车辆换挡,且更具体地涉及车辆电子换挡系统。


背景技术:

1、市场上的车辆电子换挡系统主要包括旋钮式换挡系统和换挡杆式换挡系统。旋钮式换挡系统简洁大方,充满科技感,但缺失操纵和运动感;而换挡杆式换挡系统更符合驾驶员的操作习惯,操纵感更强,但科技感不足。因此,需要将旋钮式换挡系统和换挡杆式换挡系统集成到一起,以满足不同用户在不同场合和环境下期望的驾驶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集成旋钮和换挡杆双操作模式的车辆电子换挡系统。

2、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电子换挡系统,其被配置为能够在旋钮模式和换挡杆模式之间切换且包括:固定的面板,面板包括开口;换挡装置,换挡装置包括换挡杆组件,换挡杆组件包括沿第一轴线延伸的杆部件和同轴地连接至杆部件一端的旋钮部件;以及用于感测换挡杆组件运动的传感器,其中,在旋钮模式下,旋钮部件穿过所述开口以露出,且车辆电子换挡系统通过传感器感测换挡杆组件绕第一轴线的旋转角度来提供换挡信号,以及在换挡杆模式下,换挡装置相对于面板升高,使得杆部件的一部分也穿过所述开口以露出,且车辆电子换挡系统通过传感器感测换挡杆组件绕垂直于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的摆动角度来提供换挡信号。

3、可选地,换挡装置还包括中间套筒,杆部件的另一部分被接收于中间套筒内,以使得在旋钮模式下,换挡杆组件绕第一轴线的旋转角度被限制在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内,以及在换挡杆模式下,换挡杆组件绕第二轴线的摆动角度被限制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

4、可选地,换挡杆组件包括在杆部件的另一部分处垂直于第一轴线延伸的卡合杆,且中间套筒包括宽松接口,卡合杆穿过宽松接口以被中间套筒支撑,以使得杆部件的另一部分被悬挂在中间套筒内,并且卡合杆被配置为能够相对于宽松接口运动,以在旋钮模式下绕第一轴线旋转和在换挡杆模式下绕第二轴线摆动。

5、可选地,换挡杆组件包括设置在杆部件的另一部分处的第一弹性机构,且在中间套筒中设有第一齿形部件,以使得在旋钮模式下,当换挡杆组件未绕第一轴线旋转时,第一弹性机构在相对于第一齿形部件的第一原位处抵靠于第一齿形部件,而当换挡杆组件绕第一轴线旋转时,第一弹性机构相对于第一齿形部件滑动且由于受到第一齿形部件施加的作用力而趋于回到第一原位。

6、可选地,在中间套筒中还设有嵌入第一齿形部件中的凸块,以使得在换挡杆模式下,当换挡杆组件未绕第二轴线摆动时,第一弹性机构在第一原位处抵靠于第一齿形部件,而当换挡杆组件绕第二轴线摆动时,凸块被配置为引导第一弹性机构与第一齿形部件平滑分离。

7、可选地,第一齿形部件设有带有挡片的接收通道,所述挡片用于夹持被放置在接收通道中的凸块且在第一原位处断开,以部分地露出凸块。

8、可选地,车辆电子换挡系统还包括中间支架,在中间支架中设有能够绕第二轴线摆动的第二齿形部件和抵靠于第二齿形部件的第二弹性机构,以使得在换挡杆模式下,当第二齿形部件未绕第二轴线摆动时,第二齿形部件在第二原位处抵靠于第二弹性机构,而当第二齿形部件绕第二轴线摆动时,第二齿形部件相对于第二弹性机构滑动且由于受到第二弹性机构施加的作用力而趋于回到第二原位。

9、可选地,中间支架形成有柱形通道和从柱形通道的周边径向相反地突伸的两个狭槽,且第二齿形部件包括柱形主体和从柱形主体的周边径向相反地突伸的两个凸耳,当所述两个凸耳对准于所述两个狭槽时,能够将第二齿形部件插入柱形通道中或从柱形通道取出。

10、可选地,第二齿形部件还包括从柱形主体的周边径向相反地突伸的两个凹陷齿形板,所述两个凹陷齿形板与所述两个凸耳轴向隔开且径向错开。

11、可选地,中间支架沿着柱形通道的周边设有凸缘,且所述两个凹陷齿形板各自形成有弧形槽,当将第二齿形部件插入柱形通道中时,弧形槽卡扣于凸缘,以用于引导第二齿形部件绕第二轴线摆动。

12、可选地,第二齿形部件设有插孔,且卡合杆的一端设有插头,在换挡杆模式下,插头插入插孔中,以使得换挡杆组件能够随着第二齿形部件绕第二轴线摆动且不能绕第一轴线旋转。

13、可选地,车辆电子换挡系统还包括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与中间套筒螺纹接合的螺杆和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被配置为驱动螺杆绕同轴于第一轴线的第三轴线旋转,以升降中间套筒。

14、可选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用于将电机的旋转运动传递至螺杆的传动机构、以及用于监测电机转速的监测机构。

15、可选地,车辆电子换挡系统还包括手势感测装置,手势感测装置被配置为基于感测到的手势信息使得车辆电子换挡系统在旋钮模式和换挡杆模式之间切换。

16、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电子换挡系统将旋钮和换挡杆两种操纵模式集于一体、可以在旋钮模式和换挡杆模式之间高效切换、并且在外观上和操纵上将旋钮模式与换挡杆模式有效区分,使得本申请提供车辆电子换挡系统同时具备科技感和操纵感,满足用户期望的不同驾驶体验。

17、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电子换挡系统(20),其被配置为能够在旋钮模式和换挡杆模式之间切换且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电子换挡系统(20),其中,换挡装置(24)还包括中间套筒(32),杆部件(28)的另一部分(28b)被接收于中间套筒(32)内,以使得在旋钮模式下,换挡杆组件(26)绕第一轴线的旋转角度被限制在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内,以及在换挡杆模式下,换挡杆组件(26)绕第二轴线的摆动角度被限制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电子换挡系统(20),其中,换挡杆组件(26)包括在杆部件(28)的另一部分(28b)处垂直于第一轴线延伸的卡合杆(34),且中间套筒(32)包括宽松接口,卡合杆(34)穿过宽松接口以被中间套筒(32)支撑,以使得杆部件(28)的另一部分(28b)被悬挂在中间套筒(32)内,并且卡合杆(34)被配置为能够相对于宽松接口运动,以在旋钮模式下绕第一轴线旋转和在换挡杆模式下绕第二轴线摆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电子换挡系统(20),其中,换挡杆组件(26)包括设置在杆部件(28)的另一部分(28b)处的第一弹性机构(36),且在中间套筒(32)中设有第一齿形部件(40),以使得在旋钮模式下,当换挡杆组件(26)未绕第一轴线旋转时,第一弹性机构(36)在相对于第一齿形部件(40)的第一原位处抵靠于第一齿形部件(40),而当换挡杆组件(26)绕第一轴线旋转时,第一弹性机构(36)相对于第一齿形部件(40)滑动且由于受到第一齿形部件(40)施加的作用力而趋于回到第一原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电子换挡系统(20),其中,在中间套筒(32)中还设有嵌入第一齿形部件(40)中的凸块(50),以使得在换挡杆模式下,当换挡杆组件(26)未绕第二轴线摆动时,第一弹性机构(36)在第一原位处抵靠于第一齿形部件(40),而当换挡杆组件(26)绕第二轴线摆动时,凸块(50)被配置为引导第一弹性机构(36)与第一齿形部件(40)平滑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电子换挡系统(20),其中,第一齿形部件(40)设有带有挡片(52)的接收通道,所述挡片(52)用于夹持被放置在接收通道中的凸块(50)且在第一原位处断开,以部分地露出凸块(50)。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电子换挡系统(20),还包括中间支架(54),在中间支架(54)中设有能够绕第二轴线摆动的第二齿形部件(58)和抵靠于第二齿形部件(58)的第二弹性机构(60),以使得在换挡杆模式下,当第二齿形部件(58)未绕第二轴线摆动时,第二齿形部件(58)在第二原位处抵靠于第二弹性机构(60),而当第二齿形部件(58)绕第二轴线摆动时,第二齿形部件(58)相对于第二弹性机构(60)滑动且由于受到第二弹性机构(60)施加的作用力而趋于回到第二原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电子换挡系统(20),其中,中间支架(54)形成有柱形通道(74)和从柱形通道(74)的周边径向相反地突伸的两个狭槽(76a、76b),且第二齿形部件(58)包括柱形主体(64)和从柱形主体(64)的周边径向相反地突伸的两个凸耳(68a、68b),当所述两个凸耳(68a、68b)对准于所述两个狭槽(76a、76b)时,能够将第二齿形部件(58)插入柱形通道(74)中或从柱形通道(74)取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电子换挡系统(20),其中,第二齿形部件(58)还包括从柱形主体(64)的周边径向相反地突伸的两个凹陷齿形板(66a、66b),所述两个凹陷齿形板(66a、66b)与所述两个凸耳(68a、68b)轴向隔开且径向错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电子换挡系统(20),其中,中间支架(54)沿着柱形通道(74)的周边设有凸缘(78),且所述两个凹陷齿形板(66a、66b)各自形成有弧形槽(70),当将第二齿形部件(58)插入柱形通道(74)中时,弧形槽(70)卡扣于凸缘(78),以用于引导第二齿形部件(58)绕第二轴线摆动。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电子换挡系统(20),其中,第二齿形部件(58)设有插孔(72),且卡合杆(34)的一端设有插头(80),在换挡杆模式下,插头(80)插入插孔(72)中,以使得换挡杆组件(26)能够随着第二齿形部件(58)绕第二轴线摆动且不能绕第一轴线旋转。

12.根据权利要求2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电子换挡系统(20),还包括升降装置(82),升降装置(82)包括与中间套筒(32)螺纹接合的螺杆(84)和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被配置为驱动螺杆(84)绕同轴于第一轴线的第三轴线旋转,以升降中间套筒(32)。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电子换挡系统(20),其中,驱动组件包括电机(86)、用于将电机(86)的旋转运动传递至螺杆(84)的传动机构、以及用于监测电机(86)转速的监测机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电子换挡系统(20),还包括手势感测装置,手势感测装置被配置为基于感测到的手势信息使得车辆电子换挡系统(20)在旋钮模式和换挡杆模式之间切换。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车辆电子换挡系统,其被配置为能够在旋钮模式和换挡杆模式之间切换且包括:固定的面板,其包括开口;换挡装置,其包括换挡杆组件,换挡杆组件包括沿第一轴线延伸的杆部件和同轴地连接至杆部件一端的旋钮部件;以及用于感测换挡杆组件运动的传感器,在旋钮模式下,旋钮部件穿过所述开口以露出,且电子换挡系统通过传感器感测换挡杆组件绕第一轴线的旋转角度来提供换挡信号,以及在换挡杆模式下,换挡装置相对于面板升高,使得杆部件的一部分也穿过所述开口以露出,且电子换挡系统通过传感器感测换挡杆组件绕垂直于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的摆动角度来提供换挡信号。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电子换挡系统将旋钮和换挡杆两种操纵模式集于一体。

技术研发人员:郭有君,宁明志,孙伟杰,李玄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