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力保温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13883发布日期:2023-04-01 02:58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力保温管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保温管道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力保温管。


背景技术:

2.热力管道是将热能从热源运输到目标建筑热力入口的供热管道,热质在热力管道中输送过程中散热是导致热能输送效率低的主要问题。
3.现有的热力管道一般多采用在热力管道的保温外管体和保温内管体之间填充保温材料的方式,来实现保温,降低热量散失的速度。但是由于管件呈圆形结构,填充的保温材料最终呈环状结构,块状硬质保温材料与软质保温材料相比,结构更稳定,但导热系数更高,保温性能略差,价格也较高,因此,一般多采用软质保温材料。但对于软质保温结构而言,由于保温材料的结构疏松,且受管道内热源加热,并在重力作用下,会出现沉降现象,结构位移导致偏心镂空,保温性能会明显下降,从而导致实际使用寿命要远低于设计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热力保温管,保温管从外到内依次设有保温外管、硬质保温填料、恒温管件、软质保温填料和保温内管,硬质填料填充在保温外管和恒温管件之间,软质保温填料填充在保温内管和恒温管件之间,在保温内管外壁上还安装有多组对恒温管件进行支撑的管道支撑件,在多组之间还设有对软质保温填料进行支撑的填料支撑件,填料支撑件固定在保温内管外壁上。
5.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恒温管件包括位于内侧的恒温内管和位于外侧的恒温外管,在恒温内管和恒温外管之间连接有多个等距分布的隔板,隔板设置为圆环状,隔板内侧固定在恒温内管的外壁上、外侧固定正在恒温外管的内壁上。
6.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多个隔板将恒温内管和恒温外管之间分割为容量相同的恒温腔室,在恒温腔室内部填充有纯净水。
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恒温腔室内部安装有对纯净水水位进行检测的水位传感器,在所述恒温外管外壁上安装有多个进水管,进水管与恒温腔室内部连通,进水管的数量与恒温腔室的数量相同。
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管道支撑件包括固定在保温内管外壁上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向恒温内管内侧壁延伸,在支撑杆的另一端安装有弧形的支撑片,所述支撑片贴合在恒温内管的内侧壁上。
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杆和支撑片设置为多组且与隔板等距分布,每组支撑片至少设置为三个且等距分布在保温内管和恒温内管之间。
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填料支撑件包括多个固定在保温内管外壁上的填料限位板,多个填料限位板呈放射状且等距分布;
11.填料限位板外侧延伸至恒温内管的内侧壁上,在填料限位板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通
孔。
12.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3.1、本发明能够对位于管道内的软质保温填料进行分割、限位和支撑,防止其在保温内管和恒温内管之间因重力和加热作用变形沉降,保证了管道保温性能的稳定性;
14.2、通过填料支撑件等进行分割、限位和支撑,避免其出现变形沉降现象,保证了管道的保温性能,而将结构稳定但保温性能略差的硬质保温填料置于外层,可避免与软质保温填料接触的恒温管件直接暴露在外,将低温的外部进行隔绝同时避免内部的热量流失,起到一个缓冲的效果,还能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
15.3、本发明的恒温管件内进行储温的纯净水能够提供热量反补的效果,将热量重新释放,保证热源输送的稳定性,不会出现大的波动,方便进行检修同时不会影响整个供热系统。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的保温内管、管道支撑件和填料支撑件部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新型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发明新型的图3中a-a处细节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1保温外管、2硬质保温填料、3恒温管件、31恒温外管、32恒温内管、33隔板、34恒温腔室、4软质保温填料、5保温内管、6管道支撑件、61支撑杆、62支撑片、7填料支撑件、71填料限位板、72通孔、8水位传感器、9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22.如图1-4所示的一种热力保温管,保温管从外到内依次设有保温外管、硬质保温填料2、恒温管件3、软质保温填料4和保温内管5,硬质填料填充在保温外管和恒温管件3之间,软质保温填料4填充在保温内管5和恒温管件3之间,在保温内管5外壁上还安装有多组对恒温管件3进行支撑的管道支撑件6,在多组之间还设有对软质保温填料4进行支撑的填料支撑件7,填料支撑件7固定在保温内管5外壁上;
23.在上述的基础上,将结构更稳定的硬质保温填料2置于外侧,结构疏松的软质保温填料4置于内侧,两者之间通过恒温管件3进行隔离,并在恒温管件3的内侧通过填料支撑件7对软质保温填料4进行支撑,防止其在受热加热的过程中和重力的原因下,出现沉降的现象,保温性能稳定。
24.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恒温管件3包括位于内侧的恒温内管32和位于外侧的恒温外管311,在恒温内管32和恒温外管311之间连接有多个等距分布的隔板33,隔板33设置为圆环状,隔板33内侧固定在恒温内管32的外壁上、外侧固定正在恒温外管311的内壁上;
25.所述的多个隔板33将恒温内管32和恒温外管311之间分割为容量相同的恒温腔室34,在恒温腔室34内部填充有纯净水。
26.恒温管件3置于软质保温填料4和硬质保温填料2之间,即充当一个结构支撑的作用,也提供保温隔热的作用,将软质保温填料4和保温内管5内的热能量进行隔离,防止其向外侧逸散。
27.在上述的基础上,恒温外管311和恒温内管32之间形成多个恒温腔室34,在内部填充有纯净水,利用水的比热容高的特点,进行隔温吸热,同时在热源传输的过程中,能够吸收一定的热源进行贮存,提升整个软质保温填料4内的温度,达到更好的恒温效果。
28.进一步的,在热源输送过程中出现故障或整个管道出现破损时,恒温管件3内进行储温的纯净水能够提供热量反补的效果,将热量重新释放,保证热源输送的稳定性,不会出现大的波动,方便进行检修同时不会影响整个供热系统。
29.如图4所示,在所述恒温腔室34内部安装有对纯净水水位进行检测的水位传感器8,在所述恒温外管311外壁上安装有多个进水管9,进水管9与恒温腔室34内部连通,进水管9的数量与恒温腔室34的数量相同;
30.在上述的基础上,进水管9的外端安装阀门,并在保温外管的外部包裹一定的保温材料,将整个进水管9的外端和阀门进行包裹,减少热量的流失;
31.其中,水位传感器8的数量与恒温腔室34的数量相同,每个恒温腔室34内配备一个,对该恒温腔室34内的水位进行检测,在出现水位异常时,通过进水管9进行水量补充。
32.进一步的,可以将水位传感器8安装在进水管9一侧,然后将进水管9朝上安装,保证水位传感器8正常使用,能够获取恒温腔室34内的水位高度。
33.如图1-2所示,所述管道支撑件6包括固定在保温内管5外壁上的支撑杆61,所述支撑杆61向恒温内管32内侧壁延伸,在支撑杆61的另一端安装有弧形的支撑片62,所述支撑片62贴合在恒温内管32的内侧壁上;
34.所述支撑杆61和支撑片62设置为多组且与隔板33等距分布,每组支撑片62至少设置为三个且等距分布在保温内管5和恒温内管32之间;
35.在上述的基础上,支撑杆61和支撑片62配合,能够将恒温内管32进行支撑。
36.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填料支撑件7包括多个固定在保温内管5外壁上的填料限位板71,多个填料限位板71呈放射状且等距分布,填料限位板71外侧延伸至恒温内管32的内侧壁上,在填料限位板71上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72;
37.进一步的,填料限位板71连接在恒温内管32和保温内管5之间,软质保温填料4位于多个填料限位板71之间,而支撑杆61和支撑片62位于软质保温填料4的内部,填料限位板71和管道支撑件6共同对软质保温填料4起到分割、限位和支撑的作用,防止其在保温内管5和恒温内管32之间因重力和加热作用变形沉降,保证了管道保温性能的稳定性。
38.而填料限位板71上的通孔72方便软质保温填料4的注入,提升了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效率。
39.在上述的基础上,保温效果好的软质保温填料4置于内层,通过填料支撑件7等进行分割、限位和支撑,避免其出现变形沉降现象,保证了管道的保温性能,而将结构稳定但保温性能略差的硬质保温填料2置于外层,可避免与软质保温填料4接触的恒温管件3直接暴露在外,将低温的外部进行隔绝同时避免内部的热量流失,起到一个缓冲的效果,还能具
有一定的结构强度。
40.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