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卡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39830发布日期:2023-04-26 00:44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料卡扣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管路夹持,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塑料卡扣。


背景技术:

1、在现代汽车内部,通常存在各式各样的管线路固定管夹,主要作用是将管线路固定在汽车钣金或者车架上。

2、如图1和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管线路固定管夹,其只能用于固定圆管类结构,而且现有技术的管夹只能通过底部的固定部固定在钣金的圆孔中,不能随意固定在任何位置,使用范围有限。

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拆卸方便且具备多场景应用功能的塑料卡扣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塑料卡扣,其结构紧凑体积小,拆卸方便且具备多场景应用功能。

2、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塑料卡扣,包括卡扣本体,所述卡扣本体的上侧设有上卡槽,下侧设有下卡槽,所述上卡槽和所述下卡槽分别用于固定所述卡扣本体;

3、所述卡扣本体的一端面上设有管槽,所述管槽用于夹持不同的管路;

4、所述卡扣本体的另一端面还设有凸出的母卡扣和子卡扣,所述子卡扣包裹在所述母卡扣之内,且所述子卡扣和所述母卡扣的开口均与所述上卡槽的开口相通,以便于固定所述卡扣本体。

5、可选地,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塑料卡扣,所述母卡扣的外侧壁上还设有两块以所述母卡扣的中线对称设置的第一弹性卡块,所述第一弹性卡块用于将所述母卡扣固定在钣金上。

6、可选地,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塑料卡扣,所述卡扣本体的另一端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卡块相对应的开口窗,所述开口窗用于抵触所述第一弹性卡块,以使得所述母卡扣脱离钣金。

7、可选地,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塑料卡扣,所述管槽的数量为多条,且所述管槽相互平行设置。

8、可选地,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塑料卡扣,所述下卡槽穿过所述管槽,以降低所述卡扣本体的容置空间。

9、可选地,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塑料卡扣,所述子卡扣凸出于所述母卡扣的端面,且所述子卡扣的外侧壁上还设有两块以所述子卡扣的中线对称设置的第二弹性卡块,所述第二弹性卡块用于将所述子卡扣固定在钣金上。

10、可选地,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塑料卡扣,所述母卡扣和所述子卡扣的中心线重合。

11、可选地,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塑料卡扣,所述母卡扣的开口处还设有向内收缩的弹性挡边,所述弹性挡边之间的最小间距小于所述子卡扣的开口间距。

12、本发明设计一种塑料卡扣,体积小,集成度高,可实现多种功能,多用途和多管路的固定。通过母卡扣和子卡扣的集成设计,增强塑料卡扣对于不同钣金孔的适应性;通过上下卡槽的设计,用于实现软管的分离;通过下卡槽和管槽的相互嵌入设计,提升了集成度和空间利用率;同时母卡扣和子卡扣上贯穿式卡槽,可以用于钣金卡和管路约束,提升了应用场景。

13、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技术特征:

1.一种塑料卡扣,其特征在于,包括卡扣本体,所述卡扣本体的上侧设有上卡槽,下侧设有下卡槽,所述上卡槽和所述下卡槽分别用于固定所述卡扣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卡扣的外侧壁上还设有两块以所述母卡扣的中线对称设置的第一弹性卡块,所述第一弹性卡块用于将所述母卡扣固定在钣金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料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本体的另一端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卡块相对应的开口窗,所述开口窗用于抵触所述第一弹性卡块,以使得所述母卡扣脱离钣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槽的数量为多条,且所述管槽相互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塑料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卡槽穿过所述管槽,以降低所述卡扣本体的容置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塑料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卡扣凸出于所述母卡扣的端面,且所述子卡扣的外侧壁上还设有两块以所述子卡扣的中线对称设置的第二弹性卡块,所述第二弹性卡块用于将所述子卡扣固定在钣金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塑料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卡扣和所述子卡扣的中心线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塑料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卡扣的开口处还设有向内收缩的弹性挡边,所述弹性挡边之间的最小间距小于所述子卡扣的开口间距。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塑料卡扣,包括卡扣本体,所述卡扣本体的上侧设有上卡槽,下侧设有下卡槽,所述上卡槽和所述下卡槽分别用于固定所述卡扣本体。所述卡扣本体的一端面上设有管槽,所述管槽用于夹持不同的管路。所述卡扣本体的另一端面还设有凸出的母卡扣和子卡扣,所述子卡扣包裹在所述母卡扣之内,且所述子卡扣和所述母卡扣的开口均与所述上卡槽的开口相通,以便于固定所述卡扣本体。本发明设计一种塑料卡扣,体积小,集成度高,可实现多种功能,多用途和多管路的固定。通过母卡扣和子卡扣的集成设计,增强塑料卡扣对于不同钣金孔的适应性。

技术研发人员:党菲,朱路生,王回春,李昕,郁泽成,胡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