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振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99867发布日期:2023-04-21 08:34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振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火箭发动机试验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隔振支架。


背景技术:

1、在进行火箭发动机试验时,需要使用多种测量设备进行数据测量,比如测量试验过程中的红外场、声相场、应变场等参数,并依靠这些数据对试验进行总结和归纳,便于后续对火箭发动机进行优化。

2、这些测量设备一般是放置在火箭发动机试验台附近进行测量的,在测量过程中,受火箭发动机振动影响,测量设备会受到较大的振动,振动加速度甚至可以达到10g(g为重力加速度)。这会大大影响测量设备的测量效果、甚至会导致一些精密的测量设备损坏。为保证测量设备的测量效果、使测量设备不会因振动而损坏,现有的测量设备在进行测量时一般都需要放置在隔振支架上,以缓冲振动。但现有的隔振支架一般只能在竖直方向上进行隔振,即仅能实现一个自由度方向的隔振,而放置在火箭发动机试验台周围的测量设备受到的振动是多个方向的,只从一个自由度方向隔振是不够的。因此,现有隔振支架的隔振效果较差,仍旧容易导致测量设备的测量结果不精确、导致测量设备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隔振支架仅能进行一个自由度方向的隔振,导致测量设备测量结果不够准确、易损坏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多自由度方向隔振,隔振效果较好的隔振支架。

2、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隔振支架,包括:

3、底座;

4、隔振组件,一端与所述底座相连接,所述隔振组件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依次连接的弹性片,所述弹性片上具有至少四个间隔设置的弹性臂,且所述弹性臂的数量为偶数;

5、安装座,其底面与所述隔振组件的另一端相连接,其顶面适于安装测量设备;

6、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弹性臂的外端,所述弹性片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相邻的所述弹性片或者所述底座或者所述安装座相连接。

7、可选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向上弯折部和向下弯折部,所述向上弯折部和所述向下弯折部分别成型于同一所述弹性片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弹性臂的外端,所述弹性片通过所述向上弯折部与位于上方的所述安装座或所述弹性片连接,所述弹性片通过所述向下弯折部与位于下方的所述底座或所述弹性片连接。

8、可选的,所述向上弯折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垂直部和第一水平部,所述第一垂直部自所述弹性臂的外端向上弯折且所述第一垂直部与所述弹性臂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水平部自所述第一垂直部远离所述弹性臂的一端向外水平弯折,所述第一水平部与所述弹性臂平行设置。

9、可选的,所述向下弯折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垂直部和第二水平部,所述第二垂直部自所述弹性臂的外端向下弯折且所述第二垂直部与所述弹性臂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水平部自所述第二垂直部远离所述弹性臂的一端向外水平弯折,所述第二水平部与所述弹性臂平行设置。

10、可选的,所述向上弯折部和所述向下弯折部绕所述弹性片的周向间隔设置。

11、可选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柱,所述弹性片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弹性臂其中之一通过所述连接柱与该所述弹性片上方的所述弹性片或者所述安装座连接,其中另一个通过所述连接柱与该所述弹性片下方的所述弹性片或者所述底座连接。

12、可选的,所述连接柱的长度自所述底座和与其相邻的所述弹性片之间的所述连接柱向所述安装座和与其相邻的所述弹性片相连接的所述连接柱逐渐缩短。

13、可选的,所述隔振组件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所述弹性片,所述弹性片的中心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穿设有阻尼芯,所述阻尼芯的上端与位于上端的所述弹性片卡接。

14、可选的,所述阻尼芯为钢丝绳或麻绳或橡胶棒。

15、可选的,所述弹性臂上套设有橡胶套。

16、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7、1.本发明提供的隔振支架,隔振组件的一端与底座连接,另一端与安装座连接,安装座上可以安装测量设备。隔振组件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依次连接的弹性片,每个弹性片上具有至少四个间隔设置的弹性臂,弹性臂的外端设置有连接结构,弹性片通过连接结构与相邻的弹性片或者底座或者安装座连接。当火箭发动机试验台产生的振动传递至测量设备处时,在弹性臂以及连接结构的作用下,隔振支架可以在三个自由度方向(xyz三个方向)发生弹性振动,通过三个自由度的弹性振动能够将火箭发动机试验台传递来的振动能量转化为弹性势能消耗掉,从而减弱传递至测量设备的振动,使测量设备可以保持稳定,保证测量结果准确。

18、2.本发明提供的隔振支架,连接结构包括向上弯折部和向下弯折部,向上弯折部和向下弯折部绕弹性片的周向间隔设置,向上弯折部和向下弯折部分别设置于同一弹性片相邻的两个弹性臂的外端。弹性片通过向上弯折部与位于上方的弹性片或者安装座连接,通过向下弯折部与位于下方的弹性片或者底座连接。通过向上弯折部和向下弯折部实现了隔振支架各个零部件之间的连接。并且在受到振动后,向上弯折部和向下弯折部可以发生水平方向(xy轴方向)的弹性振动,弹性臂可以发生竖直方向的弹性振动,从而隔振支架在三个自由度方向都具有隔振作用,隔振效果更好。

19、3.本发明提供的隔振支架,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柱,弹性片上相邻的两个弹性臂其中之一通过连接柱与上方的弹性片或者安装座连接,另一个通过连接柱与下方的弹性片或者底座连接。通过连接柱实现了隔振支架各零部件之间的连接,使弹性片可以在三个自由度方向(xyz三个方向)上进行隔振,隔振支架的隔振效果较好。并且连接柱的长度自底座和与底座相邻的弹性片之间的连接柱向安装座和与安装座相邻的弹性片之间的连接柱逐渐缩短。由于越靠近底座的连接柱承受的重力越大,而越靠近安装座的连接柱承受的重力越小,通过调整连接柱的长度,降低隔振支架的整体高度,减轻隔振支架的整体重量。

20、4.本发明提供的隔振支架,弹性片的中心位置开设有通孔,通孔内穿设有阻尼芯,阻尼芯为钢丝绳或麻绳或橡胶棒。当隔振支架进行隔振时,弹性片会与阻尼芯接触并摩擦,消耗火箭发动机试验台传递来的振动能量,进一步提高隔振支架的隔振能力。

21、5.本发明提供的隔振支架,在弹性臂上套设有橡胶套,当弹性臂与连接结构因振动发生振动时,可以通过橡胶套进行隔振,从而提高隔振支架的隔振能力。



技术特征:

1.一种隔振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向上弯折部(401)和向下弯折部(402),所述向上弯折部(401)和所述向下弯折部(402)分别成型于同一所述弹性片(201)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弹性臂(2011)的外端,所述弹性片(201)通过所述向上弯折部(401)与位于上方的所述安装座(3)或所述弹性片(201)连接,所述弹性片(201)通过所述向下弯折部(402)与位于下方的所述底座(1)或所述弹性片(20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上弯折部(40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垂直部(4011)和第一水平部(4012),所述第一垂直部(4011)自所述弹性臂(2011)的外端向上弯折且所述第一垂直部(4011)与所述弹性臂(2011)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水平部(4012)自所述第一垂直部(4011)远离所述弹性臂(2011)的一端向外水平弯折,所述第一水平部(4012)与所述弹性臂(2011)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下弯折部(402)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垂直部(4021)和第二水平部(4022),所述第二垂直部(4021)自所述弹性臂(2011)的外端向下弯折且所述第二垂直部(4021)与所述弹性臂(2011)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水平部(4022)自所述第二垂直部(4021)远离所述弹性臂(2011)的一端向外水平弯折,所述第二水平部(4022)与所述弹性臂(2011)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上弯折部(401)和所述向下弯折部(402)绕所述弹性片(201)的周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柱(403),所述弹性片(201)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弹性臂(2011)其中之一通过所述连接柱(403)与该所述弹性片(201)上方的所述弹性片(201)或者所述安装座(3)连接,其中另一个通过所述连接柱(403)与该所述弹性片(201)下方的所述弹性片(201)或者所述底座(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403)的长度自所述底座(1)和与其相邻的所述弹性片(201)之间的所述连接柱(403)向所述安装座(3)和与其相邻的所述弹性片(201)相连接的所述连接柱(403)逐渐缩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组件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所述弹性片(201),所述弹性片(201)的中心位置开设有通孔(2012),所述通孔(2012)内穿设有阻尼芯(202),所述阻尼芯(202)的上端与位于上端的所述弹性片(201)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芯(202)为钢丝绳或麻绳或橡胶棒。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隔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2011)上套设有橡胶套。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火箭发动机试验设备领域,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隔振支架,用来安装火箭发动机试验过程中的非接触测量设备。这种隔振支架可实现多自由度方向隔振,且隔振效果较好。上述隔振支架包括:底座、隔振组件、安装座和连接结构;隔振组件的一端与底座相连接,隔振组件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依次连接的弹性片,弹性片上具有至少四个间隔设置的弹性臂,且弹性臂的数量为偶数;安装座的底面与隔振组件的另一端相连接,其顶面适于安装测量设备;连接结构设置于弹性臂的外端,弹性片通过连接结构与相邻的弹性片或者底座或者安装座相连接。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隔振支架仅能进行一个自由度方向的隔振,导致测量设备测量结果不够准确、易损坏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孔凡超,张家仙,王小飞,罗天培,李斌,吴爽,王永权,吴薇梵,王慧君,魏仁敏,刘瑞敏,张小通,刘志华,王虹玥,李梦桃,张国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