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攀爬圆木桩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43512发布日期:2022-10-05 06:08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攀爬圆木桩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户外游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儿童攀爬圆木桩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2.儿童户外游乐设备的支撑结构通常采用的是金属材料制作,但金属材料的触感比较冰冷,相比之下木材更适合做儿童户外游乐设备,其中圆木桩之间的连接固定比方木桩要困难,儿童碰到凸出的连接固定件容易受伤,因此需要设计更好的固定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方案设计了一种儿童攀爬圆木桩的固定结构,至少包括相邻的两根圆木桩或成套的圆木桩与圆木桩底座,相邻的两根圆木桩或成套的圆木桩与圆木桩底座开有一条以上用于放置圆木桩固定结构的贯通通道,每条贯通通道均与一个圆木桩的固定结构相配合,圆木桩的固定结构依次由第一保护块、螺栓、第一垫片、第一保护套、第二保护套、第二垫片、螺母和第二保护块组成,螺栓的螺杆贯穿对应的贯通通道,螺栓头部和第一垫片位于第一保护套内,螺栓的螺杆伸出至贯通通道外且与第二垫片、螺母位于第二保护套内;第一保护套和第二保护套靠近圆木桩的端部为两侧凸出中部内凹的圆弧形,且所述圆弧形的弧度与圆木桩外表面的弧度相匹配。
4.而且,圆木桩底座套设于圆木桩底端的外部。
5.而且,第一保护套和第二保护套的外形呈圆台状并进行抛光处理。
6.而且,第一保护套内部设有两段不同孔径的通孔,一段通孔靠近圆木桩,另一段通孔远离圆木桩,靠近圆木桩的通孔的孔径大于螺栓的螺杆直径且小于螺栓头部的直径,远离圆木桩的通孔的孔径大于螺栓头部的直径且小于第一保护块的直径。
7.而且,第一保护块呈环形设于第一保护套内,第一保护块位于第一保护套远离圆木桩的端部和螺栓头部之间。
8.而且,第二保护套内部设有两段不同孔径的通孔,一段通孔靠近圆木桩,另一段通孔远离圆木桩,靠近圆木桩的通孔的孔径大于螺栓的螺杆直径且小于螺母的直径,远离圆木桩的通孔的孔径大于螺母的直径且小于第二保护块的直径。
9.而且,第二保护块呈环形设于第二保护套内,第二保护块位于第二保护套远离圆木桩的端部和螺母之间。
10.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固定结构既能适用于圆木桩与圆木桩之间的固定,又能适用于圆木桩与底座之间的固定;2、固定所使用的金属件(螺栓、螺母和垫片)均位于第一保护套和第二保护套内,不会被儿童直接接触到,既能防止儿童碰伤又能对金属件起到保护作用;3、将第一保护套和第二保护套内部设计成有两段不同孔径的通孔,两段通孔孔径不同,以此来分别限制第一保护块和螺栓的位置、以及第二保护块和螺母的位置。
附图说明
11.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用一个圆木桩的固定结构固定相邻的两根圆木桩的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用两个圆木桩的固定结构固定成套的圆木桩与圆木桩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14.附图标记说明:
15.1第一保护块、2螺栓、3第一垫片、4第一保护套、5第二保护套、6第二垫片、7螺母、8第二保护块、9贯通通道、10第二保护套的靠近圆木桩的通孔、11第二保护套的远离圆木桩的通孔、12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17.一种儿童攀爬圆木桩的固定结构,用于固定相邻的两根圆木桩、或用于固定成套的圆木桩与圆木桩底座,相邻的两根圆木桩或成套的圆木桩与圆木桩底座开有一条以上用于放置圆木桩固定结构的贯通通道,每条贯通通道均与一个圆木桩的固定结构相配合。如图1所示,圆木桩的固定结构依次由第一保护块1、螺栓2、第一垫片3、第一保护套4、第二保护套5、第二垫片6、螺母7和第二保护块8组成。
18.图2为采用一个圆木桩的固定结构固定相邻的两根圆木桩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一根为竖圆木桩一根为横圆木桩;图3为采用两个圆木桩的固定结构固定一根竖圆木桩与圆木桩底座12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底座固定在地面。使用时,螺栓的螺杆贯穿对应的贯通通道9,螺栓头部和第一垫片位于第一保护套内,螺栓的螺杆伸出至贯通通道外且与第二垫片、螺母位于第二保护套内,通过此结构从而使得螺栓、螺母和垫片均位于第一保护套和第二保护套内,不会被儿童直接接触到;由于儿童只能接触到第一保护套和第二保护套,所以将第一保护套和第二保护套外形设计圆台状并进行抛光处理,同时将第一保护套和第二保护套靠近圆木桩的端部为两侧凸出中部内凹的圆弧形,圆弧形的弧度与圆木桩外表面的弧度相匹配,能防止儿童碰伤。
19.如图3所示,圆木桩底座套设于圆木桩底端的外部。
20.为了使结构更加牢固,需要分别限制第一保护块和螺栓的位置,采用的方案是:第一保护套内部设有两段不同孔径的通孔,一段通孔靠近圆木桩,另一段通孔远离圆木桩,靠近圆木桩的通孔的孔径大于螺栓的螺杆直径且小于螺栓头部的直径,远离圆木桩的通孔的孔径大于螺栓头部的直径且小于第一保护块的直径。第一保护块呈环形设于或嵌入于第一保护套内,第一保护块位于第一保护套远离圆木桩的端部和螺栓头部之间。
21.同样为了限制第二保护块和螺母的位置,采用的方案是:第二保护套内部设有两段不同孔径的通孔,一段通孔靠近圆木桩,另一段通孔远离圆木桩,靠近圆木桩的通孔10的孔径大于螺栓的螺杆直径且小于螺母的直径,远离圆木桩的通孔11的孔径大于螺母的直径且小于第二保护块的直径。第二保护块呈环形设于或嵌入于第二保护套内,第二保护块位于第二保护套远离圆木桩的端部和螺母之间。
22.通过上述方式不仅限制第一保护块、螺栓、第二保护块和螺母的活动位置,使儿童无法直接触摸到螺栓螺母结构,既能防止儿童碰伤又能对金属件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利用
螺栓头部的直径大于第一保护套靠近圆木桩的通孔的孔径、螺母的直径大于第二保护套靠近圆木桩的通孔的孔径的结构特点将第一保护套和第二保护套固定在圆木桩上。
23.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固定结构既能适用于圆木桩与圆木桩之间的固定,又能适用于圆木桩与底座之间的固定;2、固定所使用的金属件(螺栓、螺母和垫片)均位于第一保护套和第二保护套内,不会被儿童直接接触到,既能防止儿童碰伤又能对金属件起到保护作用;3、将第一保护套和第二保护套内部设计成有两段不同孔径的通孔,两段通孔孔径不同,以此来分别限制第一保护块和螺栓的位置、以及第二保护块和螺母的位置。


技术特征:
1.一种儿童攀爬圆木桩的固定结构,至少包括相邻的两根圆木桩或成套的圆木桩与圆木桩底座,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根圆木桩或成套的圆木桩与圆木桩底座开有一条以上用于放置圆木桩固定结构的贯通通道,每条贯通通道均与一个圆木桩的固定结构相配合,圆木桩的固定结构依次由第一保护块、螺栓、第一垫片、第一保护套、第二保护套、第二垫片、螺母和第二保护块组成,螺栓的螺杆贯穿对应的贯通通道,螺栓头部和第一垫片位于第一保护套内,螺栓的螺杆伸出至贯通通道外且与第二垫片、螺母位于第二保护套内;第一保护套和第二保护套靠近圆木桩的端部为两侧凸出中部内凹的圆弧形,且所述圆弧形的弧度与圆木桩外表面的弧度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童攀爬圆木桩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圆木桩底座套设于圆木桩底端的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童攀爬圆木桩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保护套和第二保护套的外形呈圆台状并进行抛光处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童攀爬圆木桩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保护套内部设有两段不同孔径的通孔,一段通孔靠近圆木桩,另一段通孔远离圆木桩,靠近圆木桩的通孔的孔径大于螺栓的螺杆直径且小于螺栓头部的直径,远离圆木桩的通孔的孔径大于螺栓头部的直径且小于第一保护块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儿童攀爬圆木桩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保护块呈环形设于第一保护套内,第一保护块位于第一保护套远离圆木桩的端部和螺栓头部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童攀爬圆木桩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保护套内部设有两段不同孔径的通孔,一段通孔靠近圆木桩,另一段通孔远离圆木桩,靠近圆木桩的通孔的孔径大于螺栓的螺杆直径且小于螺母的直径,远离圆木桩的通孔的孔径大于螺母的直径且小于第二保护块的直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儿童攀爬圆木桩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保护块呈环形设于第二保护套内,第二保护块位于第二保护套远离圆木桩的端部和螺母之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户外游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儿童攀爬圆木桩的固定结构,相邻的两根圆木桩或成套的圆木桩与圆木桩底座开有一条以上用于放置圆木桩固定结构的贯通通道,每条贯通通道均与一个圆木桩的固定结构相配合,圆木桩的固定结构依次由第一保护块、螺栓、第一垫片、第一保护套、第二保护套、第二垫片、螺母和第二保护块组成,螺栓的螺杆贯穿对应的贯通通道,螺栓头部和第一垫片位于第一保护套内,螺栓的螺杆伸出至贯通通道外且与第二垫片、螺母位于第二保护套内。本固定结构既能适用于圆木桩与圆木桩之间的固定,又能适用于圆木桩与底座之间的固定,既能防止儿童碰伤又能对金属件起到保护作用。伤又能对金属件起到保护作用。伤又能对金属件起到保护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陈兆宇 吴小迪 朱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亿童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30
技术公布日:2022/1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