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油雾、漏油的甩油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41325发布日期:2022-10-26 03:08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油雾、漏油的甩油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电齿轮箱密封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防油雾、漏油的甩油环。


背景技术:

2.随着风电行业的发展,风电齿轮箱的使用年限也越来越长,风电齿轮箱在塔上进行维护、维修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其中关于风电齿轮箱,特别是透盖位置,渗漏油的问题出现的也越来越多。
3.早期风电齿轮箱在透盖位置的密封多采用迷宫密封或填料密封或两者相结合的密封方式。随着风电齿轮箱使用年限的加长,上述两种密封方式,因其本身结构等的限制或填料的失效,风电齿轮箱透盖与转动轴之间出现渗漏油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并且维护时多只采用清理或原样更换的维护、维修方式。随着风电齿轮箱的继续运转使用,后续会继续出现渗漏油情况。治标不治本,所需维护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
4.目前,在风电齿轮箱上,透盖与转动轴之间的密封多采用迷宫密封或填料密封或两者相结合的密封方式。
5.迷宫密封,转动轴与固定的透盖之间无接触,靠两者之间设计许多弯曲、曲折的小室达到密封效果,对流动的润滑油有较好的密封能力,在油液顺着转动轴流到迷宫位置时,油液被甩下,回流到齿轮箱内部。但是在齿轮箱运转时,由于油液温度的升高或油液非飞溅,在齿轮箱内部会产生很多的油雾,一些油雾会从转动轴与固定的透盖之间的间隙位置溢出,长时间下来就会形成堆积的油液,导致渗漏油。或者有少量的润滑油会顺着固定的透盖壁上流出齿轮箱,导致渗漏油。
6.因此,迷宫密封只对在转动轴上的油液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对固定的透盖上的油液流出基本无密封效果,对油雾基本无密封效果。
7.填料密封,填料一般安装在固定的透盖上,并与转动轴相接触,将油液、油雾密封在齿轮箱内,使其不泄漏。但是因为其与转动轴有接触,在转动轴转动时,或多或少的会对填料造成磨损,随着使用时间的加长,磨损越来越多,填料与转动轴之间产生间隙,使密封失效。或者填料由于长时间被润滑油侵蚀浸泡,填料本身失效也会造成密封的失效。
8.所以,填料密封随着使用时间的加长,会因磨损或材料本身的失效而失效,需更换的频次高,更换不及时易渗漏油,工作量大。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油雾、漏油的甩油环,其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提高风电齿轮箱透盖与转动轴之间的密封效果。
10.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1.一种防油雾、漏油的甩油环,其特征在于:
12.在甩油环的外侧圆柱面上设置有螺旋状环形槽结构,螺旋状环形槽的旋向与转动
轴的转动方向相同;
13.风电齿轮箱的转动轴穿过透盖的透盖孔;
14.甩油环固定套设在转动轴上;
15.甩油环的外侧圆柱面与透盖之间留有间隙而使甩油环不与透盖接触。
16.螺旋状环形槽的槽沟的两侧边缘与外侧圆柱面相接的位置为尖角结构。
17.甩油环的内侧圆柱面与转动轴过盈连接在一起。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9.本专利为带螺旋状环形槽结构的甩油环,结构简单,环形槽螺旋方向可根据转动轴的转动设置。环形槽两侧边为尖角,可以切断润滑油的连续性,便于润滑油甩出。甩油环与透盖孔无接触,不会磨损损坏,不用经常更换。甩油环随转动轴转动时,会使空气从齿轮箱外部向齿轮箱内部流动,使油雾等无法从间隙位置流出齿轮箱。
附图说明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甩油环结构局部剖视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甩油环安装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24.如图1、图2所示:
25.本实用新型的甩油环1,在甩油环1的外侧圆柱面101上设置有螺旋状环形槽 102结构,螺旋状环形槽102的旋向与转动轴2的转动方向相同。螺旋状环形槽102 的槽沟的两侧边缘与外侧圆柱面101相接的位置为尖角103结构。
26.风电齿轮箱的转动轴2穿过透盖孔3的透盖孔31。
27.甩油环1套设在转动轴2上,甩油环1的内侧圆柱面104与转动轴2过盈连接在一起,使甩油环1可以与转动轴2一起同步转动。
28.甩油环1的外侧圆柱面101与风电齿轮箱的固定的透盖3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c,从而甩油环1不与透盖3接触。
29.当甩油环1随着转动轴2转动时(见图2,转动轴2为左旋转动时,甩油环1 上的螺旋状环形槽102设置为左旋),空气沿着箭头a的方向由齿轮箱外部空间 d开始进入甩油环1,并逐步沿着箭头b的方向从间隙c流向齿轮箱内部空间e。空气由齿轮箱外部向内部流动,使齿轮箱内部产生的油雾留在齿轮箱内,无法从间隙c位置流出齿轮箱。同时,在空气的流动作用下,少量溅到透盖3上的油液也会被风吹向齿轮箱内部,不会向外侧溅或流动。
30.甩油环1的外侧圆柱面101与透盖孔31的内壁无接触,不会产生磨损,不会磨损损坏。
31.当有油液沿着甩油环1的外侧圆柱面101向外流动时,油液流经尖角103位置时,油液连续性会被尖角103切断,使油液被甩下,并回流进齿轮箱。
32.本实用新型对油雾和油液都有很好的密封效果,与齿轮箱的固定的透盖无接触,不会因磨损而损坏。
3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4.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油雾、漏油的甩油环,其特征在于:在甩油环的外侧圆柱面上设置有螺旋状环形槽结构,螺旋状环形槽的旋向与转动轴的转动方向相同;风电齿轮箱的转动轴穿过透盖的透盖孔;甩油环固定套设在转动轴上;甩油环的外侧圆柱面与透盖之间留有间隙而使甩油环不与透盖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油雾、漏油的甩油环,其特征在于:螺旋状环形槽的槽沟的两侧边缘与外侧圆柱面相接的位置为尖角结构。3.一种防油雾、漏油的甩油环,其特征在于:甩油环的内侧圆柱面与转动轴过盈连接在一起。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油雾、漏油的甩油环,其特征在于:在甩油环的外侧圆柱面上设置有螺旋状环形槽结构,螺旋状环形槽的旋向与转动轴的转动方向相同;风电齿轮箱的转动轴穿过透盖的透盖孔;甩油环固定套设在转动轴上;甩油环的外侧圆柱面与透盖之间留有间隙而使甩油环不与透盖接触。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风电齿轮箱透盖与转动轴之间的密封效果。轮箱透盖与转动轴之间的密封效果。轮箱透盖与转动轴之间的密封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胡艳杰 吴伟强 李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安维士传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18
技术公布日:2022/10/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