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智能面部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95346发布日期:2023-04-29 16:48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智能面部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面部识别,具体是指一种人工智能面部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1、人工智能是指通过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等,让其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其中图像识别是最常见的,图像识别技术一般分为面部识别与商品识别,面部识别通过摄像头扫描人脸并与已有的人脸图像信息作比较,面部识别装置基本放置在人流量较大的安检场所中,进行人脸识别来确认身份信息的真实性。现有人工智能面部识别装置不方便调节使用的高度,摄像头不方便拍摄不同高度的使用者,且摄像头裸露在空气中,表面容易累积灰尘,影响识别效果,且被外物打击容易产生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人工智能面部识别装置。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人工智能面部识别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顶端连接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面连接有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所述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均穿过箱体顶壁连接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顶面设有壳体,所述壳体前侧设有摄像头,所述壳体内转动设有双向螺杆,所述双向螺杆两侧分别螺纹连接滑块一和滑块二,所述滑块一和滑块二均穿过壳体连接板体,所述板体连接有弧形保护板。

3、作为改进,所述壳体前侧连接有安装座,所述摄像头固定在安装座内。

4、作为改进,所述壳体设有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所述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分别与滑块一和滑块二匹配,所述滑块一和滑块二分别穿过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连接板体。

5、作为改进,所述壳体内设有驱动双向螺杆转动的电机。

6、作为改进,所述箱体内两侧壁均连接托板,所述托板顶面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设有滑块三,所述滑块三连接支撑板。

7、作为改进,所述箱体底面两侧均设有支腿。

8、作为改进,所述箱体顶面设有供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穿过的两个通孔。

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液压杆伸缩带动支撑板、第一竖杆、第二竖杆和显示屏移动,从而对摄像头的高度进行调节,适应不同身高的使用者,通过弧形保护板对摄像头进行防护,防止其表面累积灰尘,防止其被外物打击产生损坏。



技术特征:

1.一种人工智能面部识别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设有液压杆(2),所述液压杆(2)顶端连接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顶面连接有第一竖杆(4)和第二竖杆(5),所述第一竖杆(4)和第二竖杆(5)均穿过箱体(1)顶壁连接有显示屏(6),所述显示屏(6)顶面设有壳体(7),所述壳体(7)前侧设有摄像头(9),所述壳体(7)内转动设有双向螺杆(10),所述双向螺杆(10)两侧分别螺纹连接滑块一(11)和滑块二(12),所述滑块一(11)和滑块二(12)均穿过壳体(7)连接板体(13),所述板体(13)连接有弧形保护板(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面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7)前侧连接有安装座(8),所述摄像头(9)固定在安装座(8)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面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7)设有第一滑孔(15)和第二滑孔(16),所述第一滑孔(15)和第二滑孔(16)分别与滑块一(11)和滑块二(12)匹配,所述滑块一(11)和滑块二(12)分别穿过第一滑孔(15)和第二滑孔(16)连接板体(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面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7)内设有驱动双向螺杆(10)转动的电机(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面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两侧壁均连接托板(18),所述托板(18)顶面设有滑槽(19),所述滑槽(19)内滑动设有滑块三(20),所述滑块三(20)连接支撑板(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面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底面两侧均设有支腿(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面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顶面设有供第一竖杆(4)和第二竖杆(5)穿过的两个通孔(2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工智能面部识别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顶端连接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面连接有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所述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均穿过箱体顶壁连接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顶面设有壳体,所述壳体前侧设有摄像头,所述壳体内转动设有双向螺杆,所述双向螺杆两侧分别螺纹连接滑块一和滑块二,本技术通过液压杆伸缩带动支撑板、第一竖杆、第二竖杆和显示屏移动,从而对摄像头的高度进行调节,适应不同身高的使用者,通过弧形保护板对摄像头进行防护,防止其表面累积灰尘,防止其被外物打击产生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陈薇,杨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吉相传感成像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14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